留葆祺
关于”刘基文化”的内涵,前人已作了高度概括,即”三不朽”的德、功、言。所谓”不朽”,是指其生命活力无极无疆,不受时空限制,所以能穿过时空隧道,与现代接轨。为了加深认识,我们还须作一番较为扼要的探述。
一.先说”立德”。这是”刘基文化”的主体与核心,也是研究刘基的基点与起点,之所以说”不朽”,首先就在于他的情操,他的人格力量,一切以万民福祉为依归,口不言功、身不及利,刘基立德的最大亮点即在于此。
由于他具有兼济天下的抱负,所以,初上仕途就敢于与恶势力抗争,为新昌州命案平反昭雪。因此,得罪了蒙古权贵而去职。
入明之后,刘基屡建奇勋,为消灭元政权,统一全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功成之日,他就急流勇退。论功,应以徐达、刘基为首,刘基却甘愿退居第36功臣的末位;论赏,丞相李善长年俸四千石,是刘基的16倍强(刘基食禄240石),但他毫无怨言,淡泊自奉,生前茅屋数椽,死后土坟一丘,从来不羡功名富贵,不结党、不营私,以致朱元璋不得不赞叹”满朝有党,惟独刘基不党”。
当他见到以枯荷披身行走在雪地上的老者时,就想起伊尹来,说”一夫不被其泽,则心生愧耻,若挞于市。”可见刘基对天下苍生的极端关切。他一生以伊尹、诸葛亮等往圣为榜样,自砥自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以刘基为榜样去学习先贤的优秀美德!华夏文明,民族传统,五千年一脉相承,割断这条脉管,就将文明不再,无异自杀,这就是文明经济必须有历史人文资源为凭依的根椐。
二.再谈”立言”。刘基著作等身,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他以立德为重,文字只不过是道德人格的载体而巳,韩愈说:”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文能行远”,为可长、行可久,有了<<诚意伯文集>>,刘基韬光隐曜之德,才得以散发光华,昭垂于万世。
由于刘基一切以万民之利为转移,所以,无论是社会政治、哲学、经济、军事,乃至于文化教育与美学等观点,都能与时俱进,贴近现实.他析理至当,语言形象生动,言简而意赅,鲜明地显示出刘基运笔的功力与风格。
严谨的逻辑、深刻的辩证,对社会政治才有可能高瞻远瞩地审时度势,这是刘基卓然不群的地方。作为儒者,人人都以孔子言行为依据,否则,便被扣上有违圣训的帽子。而刘基则不然,凡是违背天理与人性的做法,就决不盲从。如”七出”之条,是三纲中套在妇女脖子上的夫纲枷锁,可是,刘基认为”无子”与”恶疾”两条非女子所愿而出之,更增加妇女的痛苦是不人道的,但他却说这非圣人本意,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封建卫道者的攻讦。
三纲以君纲为首,这更是万万不能触动的。赵穿杀晋灵公,孔子认为,任相的赵盾是赵穿的哥哥应负主要之责,所以,直书”赵盾杀其君”为大逆不道。缘此,孟子特别称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而刘基偏偏从这风口浪尖上动笔,说晋灵公好狗而不尚贤,滥杀臣民,赵穿因众怒而杀之,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这已直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因据理力辨,充满仁爱,700年来,倒也未闻谁来加以非难,足见刘基的胆识,不愧大智、大勇
在哲学上,刘基的论述不乏辨证唯物思想。如”天不能降祸福于人”(<<天说>>),”雷电非鬼神所为”,是”阳气团于阴气,迸极而发,如火之出炮然”(“雷说”),中古时代能够冲击天命鬼神唯心迷信,坚持科学论断,有智慧还需有胆略,实属不易!
<<拟连珠>>68首,首首都是充满辩证思想的精美小品。例如:”盖闻势有所梏,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大猛不能破小坚。是以食人之虎,不能吞一猬;牵羊之绠,可以御九犍。”这就使人想起老子”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话来,把柔能克刚说成绝对真理,无疑是片面的。刘基则不然,小柔服大力,必须是势有所梏,牛鼻子被绳所栓大猛不能破小坚是形有所格,刺猬有刺,老虎才不敢吞噬,任何事物都被客观条件所制约,只能相对而言,这样的论述才符合客观实际,无懈可击。
刘基的经济主张不仅立足于人民大众利益之上,而且非常富有创造性,<<天地之盗>>可谓是绝妙文章。
他认为元政之所以衰败,主要是苛捐杂税民负不堪,”为苟旦夕之性命,铤而走险”,他说这是”人盗”为患的结果,造成群雄割踞,战祸连年。”然则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盗而通之于天地之盗,斯可矣!”制止横征暴敛的”人盗”,转而向自然索取:”人者,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而盗之者无禁。”自然万物,生生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治国方略转个向,掉个头,不就国强民富了么。这是刘基经济思想的立论基础,用现代语言表述,叫做开发资源,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
“曲取”一词是刘基的一大发明,显示出刘基经济思想的一大飞跃。<<天地之盗>>云:”春而种,秋而收,逐其时而利其生;高而宫、卑而池,水而舟,风而帆,曲取之元遗焉。而天地之生愈滋,庶民之用愈足。”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各以其所欲而取之,则物尽而藏竭,天地亦无如其何矣!”这分明是现代经济学上的资源观;鉴于资源的稀缺性,必须以”曲取”之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好资源的转化工作,可见刘基为了国计民生,确乎极尽了殚思竭虑之劳。
刘基在军事方面的建树是最突出的,朱元璋倚之为臂膂腹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南征北战,无往不胜。看看刘基的战略思想,实可为百代之圭臬,<<郁离子、省敌>>一章,则堪称兵家经典。他说:”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省敌”的含意是:分化瓦解敌对阵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艰度地孤立主要之敌。进一步还可解释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各个击破等等战略战术的运用。几句话要言不烦,就把克敌制胜的方策说到了最根本的点子上,进而继续升华到”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以我们的敌人去攻打敌人,能做到这点还有什么敌人能抵挡我们的攻势!不过,以敌攻敌需要具备前提条件,那就是”天下至仁”。”省敌”的含义至此而后大备。细心的读者还会从这二字中得到启发,把它和现代”统一战线”这个名词联系起来,而且在战场、商场、政治外交诸多方面加以运用,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立功”上,刘基的成就是远非诸葛亮可及的。东汉气数将尽,诸葛亮未出茅庐就明知事不可为,却在<<隆中对>>里制定天下三分的格局,事实表明蜀汉不过是苟延残喘。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拿个人品质来说,无可非议,而从历史角度审视,乃是为了维护封建正统逆天行事,拼力挣扎,致使分裂局面长期对立,战火连绵达80年之久。生灵涂炭,国势一蹶不振,外族入侵,东晋偏安,南北对立达数百年,直至唐朝始能恢复元气,这是三足鼎立造成的灾祸和后遗症,说明分裂极不利于国家民族和黎民百姓。返观刘基扶助朱元璋扫平群雄,不到十年就摧毁了元政权,建立起全国大一统的大明帝国,人民解于倒悬,不受离乱之苦,生产力很快就得恢复,实现了刘基以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兼济愿望。由于他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天心民意,要统一,不要分裂,不以忠君正统为导向,才能建立不世之功,而受到万世的景仰。
综观刘基一生,皆以民本思想贯穿始终,这才铸就了他的三不朽形象。以人为本,故能求是求真,符合客观规律;以人为本故能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完成统一大业。历史证明,中华民族需要的是统一,是和谐,不要分裂,不要割据。只有统一,我们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刘基在这些荦荦大者的理性思考与行动上,和我们今天的现实都能沟通与接轨,可资借鉴,可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