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是先贤文成公刘基为天下后世“立言”的不朽名著。文成公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元朝时属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九都南田山武阳村)人,为元末明初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中国历史上“三大军师”和“十大谋略家” 之一等美誉。先贤文成公少年天资聪慧过人,18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23岁举进士。26岁步入元朝仕途,历经三起三落,先后任元朝江西行省高安县丞、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江浙行省郎中、处州路总管府判等职,政绩卓著,素有清廉刚正之名。 48岁时不满元朝官场腐败昏聩,愤而弃官归故里。50岁时应朱元璋之聘赴南京(旧称应天),面陈“时务十八策”,深得朱元璋赏识,参与军机,筹划全局,于是,自将《郁离子》十八章所著发挥得淋漓尽致,辅朱元璋敷陈王道,习儒明理,西讨陈友谅,东征张仕诚,北伐中原,翦灭群雄,倾力辅佐朱元璋创建了大明王朝。入明后择建新宫,制定律历,倡立军卫,议复科举,纠劾百司,整肃纪纲,清理土地,强化教育,为明朝后期繁荣奠定坚实基础。朱元璋赞其“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曾任太史院使、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60岁时晋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61岁时激流勇退,致仕归里。63岁时因建言设淡洋巡检司,遭佞相胡惟庸以欲占淡洋有王气墓地构陷夺禄,赴朝面圣寓京自证清白。65岁时居京病笃,朱元璋颁诏书遣使驰送归里病卒。在其故后139年,明正德皇帝追赠其“太师”美号,谥“文成”,赞其“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誉其为“帝师”、“王佐”。
先贤文成公诗词文兼长,《明史·刘基传》誉其“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郁离子》是其传世著作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为先贤文成公48岁时愤而弃官归故里所著,是一部寓言兼议论的笔记体散文集,其创作动机与学理体系,明翰林国史院编修吴从善《〈郁离子〉序》称云:“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文成公学生徐一夔《〈郁离子〉序》称:“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文成公自己在《郁离子》末了也提到:“仆愿……讲尧舜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郁离子》这部为后代“立言”且为文成公付诸实用的经世名作,充分反应和引证了先贤文成公治国安民的主张和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因本书已附有吴从善、徐一夔两位大儒的《郁离子》序,读者阅后自有体味,故本序言就不再赘述其博大之思想内涵。
本书译者刘珵颉先生,字允理,号信六,系我六叔父,为文成公二十二世孙,浙江省文成县篁庄人,现侨居法兰西。他年少聪颖,惜在唯阶级成分论的年代里,因我祖父系民国乡绅之故,一生坎坷,历经沧桑,在其五旬知天命之年,还远渡重洋意大利、法兰西谋生。他为人刚毅果敢,坚忍不拔,一直视弘扬先贤文成公之精神和学说为己任,在旅居法兰西时发起成立欧洲刘基文化学会,任学会首任主席,为学会事务鞠躬尽瘁。为纪念文成公诞生701周年,曾与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会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文锋先生联合编撰《千古人豪刘基之道》,并筹资出版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语种版本。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古稀之龄,躬身研读《郁离子》,将其逐一译为现代文。期间还就徐一夔《〈郁离子〉序》称:“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的说法,揣摩深究,将译文底本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明刻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中的《郁离子》188篇拆分为195篇进行编译,尽量恢复先祖原著,并附析寓意,以便读者探赜索隐。其做学问之执着和求新之精神,让晚辈敬佩。
译稿完成后,六叔父意欲付梓刊印单行本,作为先贤文成公诞辰705周年的纪念。嘱我对译稿进行校对,又嘱我作序,我虽识浅笔钝,难胜其负,但长辈之托,义不容辞,只有谨遵承命了。但期间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且事务冗繁,故校对很是粗糙,序言也是仓促而就,很是惶恐愧疚。
六叔父再三嘱托,在序言里要言明:因译者学识浅陋,时间匆促,译稿疏漏错讹之处一定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成公二十三世孙 刘宏
丙申孟夏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