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

《郁离子》

                      明·刘基/著

                     22世孙刘珵颉/译

第一章千里马

1,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

    南宫子朝谓郁离子曰:“熹华之山,实维帝之明都。爰有绀羽之鹊,菢而弗朋,惟天下之鸟,惟凤为能,屣其形,于是道凤,之道,志凤之志,思以凤之鸣鸣天下。爽鸠见而谓之曰:‘子亦知夫木主之与土偶乎?上古圣人以木主亊神,后世乃易以土偶,非先王之念虑不周于今之人也,苟求诸心诚不以貌肖,而今反之矣!今子又以古反之。弗鸣则已,鸣必有戾。’卒鸣之,咬然而成音,拂梧桐之枝,入于青云,激空穴而殷岩岲,松、杉、柏、枫莫不振柯而和之,横体竖目之听之者,亦莫不蠢蠢焉,熙熙焉。骜闻而大惕,畏其挻己也,使鹨谗之于王母之使,曰:‘是鹊而奇音,不祥。’使䲰日逐之,进幽昌焉。鹊委羽于海滨,鶝鶔遇而射之,中脰几死。今天下之内,吾子之不为幽昌而为鹊也!”我知之矣!

『译文』献马

      郁离子(作者虚拟名)的母马生了一匹骏马,有人说:“这是一匹千里马,必须要献给皇上,由皇家马厩喂养。”郁离子听了很高兴,就把马送往京城。皇帝派管理马政的官一忄员太仆鉴定。太仆检验后回奏皇帝:“这马虽是匹好马,但它不是冀州北部良马产区所产的。”于是就把这匹马放在次等马房喂养。

  南宫子朝(南宫、复姓,子朝虚拟人名)对郁离子说:“熹华之山(虚拟山名)原是南方天帝的住处,那里有一种羽毛青里带红的绀羽之鹊,一孵岀就和其它鸟不一样。它想天下的鸟只有凤凰的形状与它的外形相似,于是学凤凰的才德,立凤凰的志向,想用凤凰那样的叫声向天下鸣叫。爽鸠(一种鹰)对它说:“你知道木雕的神像和泥塑的神像吗?上古时,圣人用木雕的神像祀奉,后代人就换作泥塑的神像。这并不是先王考虑不如今天的人那么周到,而是认为敬神关键在于心诚,并不在于神像泥塑木雕。如今这世道正好相反,只讲貌肖,不求心诚。可是你又想把圣人那种重实际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你不鸣则罢,一旦鸣叫必然招致大祸。” 绀羽之鹊设有听爽鸠的话,还是鸣叫了。那叫声响亮动听,它拂动了梧桐的枝条,直贯云霄,它激荡着洞穴,震撼着山峦,松、杉、柏、枫等树木无不和声振枝摇杆起舞。那些听到这叫声的鸟类个个显得蠢态百出,惊慌失措。黄鷔鸟听了最为恐惧,它害怕绀羽之鹊将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派百灵鸟往西王母的使臣那里进谗言诬陷:“绀羽鹊的叫声奇异,极不吉祥。”西王母的使臣听信谗言即派毒鸟䲰鹊每天去驱逐绀羽之鹊。黄骜鸟还把幽旻鸟举荐给西王母的使臣。绀羽之鹊被驱逐到海边,满身的羽毛都脱落。鶝鶔鸟(据说它能衔箭反射)遇见它,还落井下石又把嘴里衔的箭射过去,正中绀羽之鹊的颈部,差点丧命。如今天下不容你,就因为你不是‘幽旻鸟’,而是‘绀羽之鹊’!”

     郁离子听后才恍然大悟,我知道了:种族歧视,人才排斥,世无伯乐,骏马哀戚!

     【本文寓意:排除异己,人才埋没。妒贤诬陷,落井下石。】

2,郁离子忧,须麋进曰:“道之不行,命也,夫子何忧乎?”郁离子曰:“非为是也,吾忧夫航沧溟者之无舵工也。夫沧溟波涛之所积也,风雨之所出也,鲸、鲵、蛟、蜃于是乎集。夫其负锋铤而含铓锷者,孰不有所俟?今弗虑也,旦夕有动予将安所适乎?”

须麋曰:“昔者太冥主不周,河泄于其岫,且泐。老童过而惴之,谓太冥曰:‘山且泐’。太冥怒,以为妖言。老童退,又以语其臣。其臣亦怒曰:‘山岂有泐乎?有天地则有吾山,天地泐,山乃泐耳!’欲兵之,老童愕而走。无几,康回过焉,弗肃,又弗防也。康回怒,以头触其山,山之骨皆水裂,土隤于渊,沮焉。太冥逃,客死于昆仑之墟,其臣皆亡厥家。今吾子之忧,老童也。其若之何?”

『译文』忧民

     郁离子一直在担忧,须麋(虚拟人名)劝说:“你的治国方略得不到实现,这是天命啊,你何必为此忧虑呢?”郁离子说:“我不是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忧愁,而是担忧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舵手啊!茫茫大海,狂风恶浪,波涛汹涌,鲸鱼、鲵鱼、蛟龙、蜃等凶残动物混集,它们个个张着戈矛刀剑般的利齿,在等待着送上门的美味,现在不担忧,一旦发生海难,将怎样保障人民的安危呢?”

     须麋回答说:“从前太冥(原指北方,书指北方之神)统治不周山(古传说中昆仑山西山的山),由于河水长年冲刷,致使山峰出现裂缝。老童(传说中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儿子)经过这里见这裂缝再不修整山体将要裂开,非常担心,便去告诉太冥:‘山将要断裂了。’太冥听了勃然大怒,认为这是蛊惑人心的妖言。老童退下来后,又把这番话告诉太冥的侍臣们。他的侍臣们听了后,怒气冲冲地说:‘山怎么会断裂呢?只要有天地就有我们这座山,只有天崩地裂,山才会断裂!’并拿起兵器要杀他,老童惊愕赶紧逃离。不久康回(古代神话传说的共工)经过不周山,大冥既对他很不礼貌又没有加以防范,康回盛怒之下,用头撞击不周山。原被水冲刷有裂缝的山峰不堪一击,石头像冰块一样崩塌,山石滚下来堰塞河道,河水泛滥成灾。太冥吓得逃之夭夭,客死在昆仑山。他的大臣们个个家破人亡。现在你的忧虑,就如当年老童,忧国忧民险遭杀身,昏庸拒谏山河破碎,天道如此,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本文寓意:忧国忧民,险遭杀身。昏庸拒谏,山河破碎。】

3, 戚之次且(虑拟人名)谓郁离子曰:“子何的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于今之人也,何为其然也?”郁离子仰天叹曰:“小子焉知予哉?”戚子次且曰:“昔周之娅子,早丧其父,政属于家僮,沸用贿,于是家日迫。将改父之旧,其父之老不可,僮群诟而出之;其母禁之,僮曰:‘老人不知死而弗自靖也!’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而况于疏远之人乎?忧之何补?只自痗也。”郁离子曰:“吾闻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也,草虫知之。知之于再萌,而避之于未至。故或徒焉,或蛰焉,不虚其知也。今天下无可徒之地,可蛰之土矣,是为人而不如虫也。<<诗>>不云乎:‘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贿,潜逃于渊。’言其无所往也。吾何为而不忧哉?”戚子次且曰:“昔者孔子以天纵之圣,而不得行其道,颠沛穷厄无所不至,然亦无往而不自得,不为无益之忧,以毁其性也。是故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而已。若夫吉凶祸福,天实司之,吾何为而自孽哉?”

『译文』量力

      戚之次且问郁离子:“你为什么这样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呢?你不是有抱负欲为世人做点贡献的吗?为什么会弄成这副模样呢?”郁离子仰天长叹:“你这小子怎么能理解我的心啊!”戚子之且说:“早年周朝的娅冶子(虚拟人名)很早父亲就死了,家政亊务全由仆人管理。他们滥用钱财,于是家境日益窘迫,将要改变他父亲在世时的旧规。他父亲的兄弟等老一辈不同意,仆人们都骂骂咧咧,并要把他父亲的兄弟赶出去,娅冶子母亲出面制止,仆人们还说:‘老家伙不知死期临近,还不安安静静地多活几天。’他们连娅冶子父亲的兄弟,和他老母亲的话尚且不听,更何况是关系疏远的外人呢?局外人担心于世无补,只是自寻烦恼罢了。” 郁离子说:“我听说天快降雨的时候,洞中的蚂蚁会先得知;大地将降霜时,草中的虫子会预先得知。由于预先得知,而在下雨降霜之前就事先躲避。所以蚂蚁在降雨之前迁徒,草虫在霜降之前冬眠,这总算有先知先觉之明的好处了。如今,这社会设有一个可躱避的地方,可迁徒的土地,这样看来作为一个人竟然不如蚂蚁、昆虫啊!《诗经》不是说:‘不是鹑不是鸢,却能飞往苍天;不是鲤不是鲔,即能潜逃到深渊。’现人们无处可去了,我怎么能不忧虑啊!” 戚之次且说:“当初孔子是天生的圣人,却不能推行他的政治理念,颠沛流离,穷困艰难,屡遭困厄,然而他泰然处之。因此,君子活在世上,只做那些可能做到的事,不做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至于吉、凶、祸、福一类的事自由上天主管,叹昏君无能,权臣祸国,民不聊生,徒劳无益。我为什么要因为这而自找罪受呢?”

【本文寓意:权臣祸国,民不聊生。昏君无能,徒劳无益。】

4,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世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执政者许其言而心忤之。

『译文』用人

     郁离子对执政大臣说:“如今你们用人,只是用来凑个数呢,还是认为他们德才兼备而重用他们为国为民治理好国家呢?” 执政大臣回答说:“我们当然是选取真正优秀的人才使用的!” 郁离子回说:“倘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相国您实际的做法与您说的话相悖啊!”  执政大臣说:“你怎么能这样讲呢?”郁离子说:“我听说农民耕田,不会用羊来拉犁;做买卖的商人驾车,不可能用猪来拉车。因为知道它们不仅不可能成事,而且还会坏事啊。所以夏、商、周三个朝代录取官员的办法,必须要有学识方可选拔任用,而且还必须通过处理个案实践证明确有才能的,才予以重用。不管他的家族世系如何,只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不轻视那些有才德可出身贫寒的人。作为掌管人事法纪的官员,担负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使命,一定要公正地择优选拔人才。为什么要另搞一套只讲仪表、服饰,能吹会捧的呢?您不公正选拔天下的贤士,而是全部录用那些世家贵族的后代和与自己关系亲近的纨绔子弟担当高官。这样看来身为相国,您爱国家远不如农民爱田、商人爱车呢。” 执政大臣嘴上只得说他说得在理,但心里却很讨厌他。

 【本文寓意:选贤任能,民富国强,任人唯亲,不如农夫。】

5、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文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译文』良桐

    工之侨(虚拟人物)得到一块质地优良的桐木,经过精细加工制作成一把琴,配上琴弦一弹奏,那琴声就像金钟的声音一样铿锵,而回声似玉磬般清脆。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音质最美的琴了,于是就把琴献给太常寺(朝庭掌管祭祀、礼乐部门)。太常寺派出一位高级乐师检验鉴定,这位乐师仔细观察后报告太常说:“这不是把古琴。”太常听后就把琴退还给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家,就找漆工商量,请漆工在琴身漆出仿古的断裂纹;又找篆刻工商讨,让他在琴体上刻上上古的篆文款式;然后把琴装在匣子里,在地里挖坑深埋在地下。 一年以后,他把琴取出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位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看见这古琴就用一百金的高价买走,随后献给太常寺。 太常寺的乐工们互相传看,都赞不绝口地说:“这把琴是稀世珍品啊!”

     工之侨听了这些话仰天长叹:“这个世道太可悲了!岂只是一把琴的的命运这样?已经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的了!我如果不趁早作准备退身,将会与这个腐败的社会一起泯灭了!于是,他离开了尘世,到宕冥山(虚拟山名)隐居。从此人们都不知道他的下落了!

【本文寓意:世俗偏见,忽视本质。良莠莫辨,人才埋没。】

6、王孙濡谓郁离子曰:“子知荆巫之鬼乎?荆人尚鬼而崇祠,巫与鬼争神,则隐而臣其偶。鬼弗知其谁为之也,乃蠥于其乡。乡之老往祠,见其偶之卧,醮而起焉。鬼见,以为是卧我者也。殴之,踣而死。今天下之卧,不可起矣!而不避焉,无益,只取尤耳!”

『译文』巫婆

     王孙濡(虚拟人名)对郁离子说:“你知道楚国巫师与鬼的故事吗?楚国人迷信鬼神,并喜欢祭祀鬼神。巫师和鬼争夺神位,巫师暗地里把泥塑的鬼像推倒在地。鬼却不知道是谁干的,就在那一带兴妖作怪祸害乡里百姓。当地一位老人到庙里去祭祀,看见鬼神的塑像倒在地上,他恭恭敬敬地祈祷之后,把倒地的鬼神像扶起來。可正好被鬼看见,鬼就认为是这个老人推倒自己的塑像,于是拳打脚踢把老人殴打至死。如今的朝廷就像那个倒在地的鬼神泥像,已经是不能扶起來了!如果你还不远而避之,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本文寓意:奸臣当道,忠良蒙冤。朝廷腐败,不可救药。】

 7、郁离子曰:“一指之寒弗燠,则及于其手足;一手足之寒弗燠,则周于其四体。气脉之相贯也,忽于微而至大。故疾病之中人也,始于一腠理之不知,或知而忽之也,遂至于不可救以死,不亦悲夫?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以及一州,由一州以及一郡,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是故天下,一身也。一身之肌肉、腠理、血脉之所至,举不可遗也。必不得已而去,则爪甲而已矣。穷荒绝徼,圣人以爪甲视之,虽无所不爱,而捐之可也,非若手、足、指之不可遗,而视其受病以及于身也。故治天下者,惟能知其孰为身,孰为爪甲,孰为手、足、指,而不逆施之,则庶几乎弗悖矣!”

『译文』国疆

     郁离子说:“人的一个指头感到寒冷,如果不加以保暖,那么就会影响到他的手脚;手脚感到寒冷,再不加保暖,那就会影响到四肢。人体的气血是互相贯通的,忽视身体某处细微的变化,就会影响整个身体。所以一旦疾病侵入人体,开始是在某一部位发作,因开始轻微而忽视了它,进而发展到不可救药而死亡,这不是太可悲了吗?国家之大,丢失一座城,不足以损失,这是人们常用于自我安慰的话。如果一座城丢失或出了问题不去救护,就会影响到一州,再由一个州而影响到一个郡,以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然后即使动用全国的力量来挽救它也无济于事了,全身筋骨疏散,国家就被分裂了。所以说一个国家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身上的肌肉、皮肤、骨骼、血脉、经络都是不可缺少的,必须不得已而去掉的那也只是指甲而已啊!圣人把荒凉偏远一毛不拔的地方当作人体上的指甲来看待,虽然圣人对每一寸土地都非常爱惜,但是在必须有所舍弃时,不是舍弃手、脚、指头身体不可或缺的部位,而要看舍弃它时所受危害的程度以及对全身的影响。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只要能清楚知道什么是躯体,什么是爪甲,什么是手、足、指头,而不要误判错断,倒行逆施,那么也许处理政务就不会做出有悖法理的事了。”

【本文寓意:防微杜渐,治国之本。万里江山,寸土必保。】

8、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无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译文』养鹰

     楚国太子用梧桐的果实去喂养鸱枭,总希望它能发出凤凰那样的鸣叫声。春申君(战国时的楚人,姓黄,名歇,封为春申君,曾任楚国宰相达25年。)对太子说:“这是鸱枭,它生性凶猛与凤凰有本质的区别,不可能改变,喂它吃梧桐的果实又怎么能改变它的习性呢?” 朱英(春申君的谋士,曾劝春申君除掉楚国贵族李园。)听说这事以后,就对春申君说:“您既然知道鸱枭不可能利用喂养凤凰吃的食物就能改变本性而发出凤凰的鸣叫声,可是您门下所供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的无赖,而您却宠爱和尊重有加,用佳肴美酒山珍海味供养他们,让他们穿嵌饰珍珠的靴子,总期望他们能成国家栋梁之材来报答您。但依臣看来,您这样与太子用梧桐果实喂养鸱枭,希望它能发出凤凰的鸣叫声没有什么区别啊!”春申君却仍不醒悟,最后被李园所杀,而他门下的那些食客,果然没有一个人出面为他报仇。

【本文寓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听忠告,自食苦果。】

9、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译文』送马

    周厉王(姓姬,名胡,西周第十世国王,为政暴虐,贪婪,后被国人驱逐。)派遣芮伯(即芮良,西周王朝的卿士。)率领军队去讨伐当时西部的小数民族部落。芮伯旗开得胜并在那里获得一匹上等骏马,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伯的四弟芮季劝兄长说:“不如放弃这主意。君王贪得无厌,而且又偏听信谗言。现在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君王左右大臣必定认为你不止仅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取。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君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君王必定会听信谗言。你这献马不是自招祸患吗?” 芮伯不听弟弟的劝告,还是把马献给周厉王。大臣荣夷公见了,果然派人向芮伯索取礼物,但芮伯已无物可送,荣夷公沒有得到礼物,于是就在厉王面前诬陷:“芮伯缴获了很多珍品居为己有拒不上交。”厉王听了大怒,即把芮伯发配边疆。

    君子评论,伯芮献马取宠已构成行贿罪,他既知厉王贪得无厌,竟为邀宠而献马行贿,其行为实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罪有应得。

【本文寓意:昏庸贪婪,行贿受贿,不听劝告,咎由自取。】

10、燕王好乌。庭有木,皆巢乌,人无敢触之者,为其能知吉凶而司祸福也。故凡国有事,惟乌鸣之听。乌得宠而矜,客至则群呀之,百鸟皆不敢集也。于是大夫、国人咸事乌。乌攫腐以食,腥于庭,王厌之。左右曰:“先王之所好也。”一夕,有鸱止焉,乌群睨而附之,如其类。鸱入,嘑于宫。王使射之,鸱死,乌乃呀而啄之。人皆丑之。

『译文』宠乌雅

    老燕王喜爱乌鸦,宫廷中的树上都是乌鸦搭的窝,没有人敢触犯乌鸦,认为它能预测世事吉凶,掌管祸福。所以,凡是国家大事,就只凭乌鸦的叫声来作出决策。乌鸦得到燕王的宠爱,就骄傲自满,有宾客到來,就叫个不停。由于乌鸦被宠得势,百鸟都远而避之,不敢飞到宫中来。于是从朝中当官的到京城的百姓都像敬神似的侍奉乌鸦。乌鸦得宠即肆无忌惮地攫取腐烂的鱼肉到宫廷里吃,弄得宫廷腥臭难闻,新任的燕王感到难受,非常厌恶乌鸦。但是左右的大臣们却说:“这是先王所喜爱的啊!”一天傍晚,一只猫头鹰飞进宫廷。一群乌鸦先斜视着打量一番,然后靠近它,学着猫头鹰的样子,好像对自己的同类一样。猫头鹰飞进宫里号叫起来,燕王便派人用箭射它。猫头鹰中箭身亡,这群乌鸦就“呀”、“呀”地一边叫一边啄食猫头鹰的尸体。人们看到乌鸦的这种丑恶嘴脸都感到非常厌恶了。

【本文寓意: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昏庸无能,良莠不辨。】

11、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否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故冀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厖为中乘,居內厩,以备乘舆之阙,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传递、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食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

及夷王之季年,盗起。內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娇,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而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內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人于盗,马如之。          

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

『译文』八骏

     周穆王(1)得到八匹骏马,驾着它们去拜访西王母(2)。回来后,周穆王又驾着八骏去讨伐徐偃王(3),歼灭徐偃王后,周穆王感到马的重要性。于是设置了天闲、内厩和外厩三种马厩。把八骏喂养在天闲厩,每天供应饲料一石;稍次一等的马喂养在内厩,每天供料八斗;再次等的马喂养在外厩,每天供料六斗;那些达不到三等马标准的马称作散马,每天供料五斗;另外那些评不上等级的更差的马称作民马,由民间饲养以作民用,不属于官府饲养的范围。周穆王又委任造父(4)为负责全国马政的司马,从而天下良马都进贡天闲厩,没有一匹良马埋没在民间。同时,也按照马的等级给侍养人员不同的待遇,这样一来,侍养人员对按照级别所享受的待遇都非常满意,没有一个不服气的。

周穆王驾崩,造父去世,八骏也死了。马的优劣好坏等级没有人能分辨鉴定了,只能按马的产地及毛色来划分。因此把冀州(5)北部一带产的纯色马作为上等马,放在天闲厩饲养,用作驾驭周王的御车;那些毛色有杂色的马作为二等马,放在内厩饲养,用作弥补天闲厩良马的空缺,并用于战备的战马;冀州以南及济水(6)、黃河以北地区出产的马作为三等马放在外厩饲养。用以供诸侯、君王的公卿大夫以及出使四方的使臣们乘坐;长江、淮河以南出产的马作为散马,相当于四等马,用于传递信息及各种杂活时使用,不用承担重大的任务。那些饲养马匹的人员待遇,即享受根据产地划分所养马的四个等级分别不同的待遇,并仿照造父时的旧标准发放。

到了周夷王(7)的末年,盗贼四起,内厩的马按规定应当担负平乱作战的任务,但它们饱食终日,从未经操练,被养得肉满膘肥,而且娇横懒散,一听到钲鼓声就吓得往后退,看到旌旗飘扬就四处逃窜。于是只好调用外厩的一些马配合参战。但内厩与外厩养马的人相互闹起了意见。内厩的养马人说:“我们的马是要给皇上驾车备用的,不能去参战。”外厩的养马人则说:“你们的马吃的饲料多而干活少,待遇优厚,为什么打仗不优先,反而只让我们冲锋陷阵?”  内外厩双方争执不休,一直闹到周夷王那里。结果周夷王和大臣们却都偏?内厩,决定外厩的马打先锋。出战不久,便与强盗相遇,外厩的马冲锋上阵厮杀,强盗被打败跑了。这时内厩的人马才冲上前去示威。内厩的人就争先邀功,而周夷王不辨真相,即偏听偏信,认为内厩的人马立了功,表彰了内厩。于是外厩人马的士气受打击,大家都心灰意冷情绪低落。 强盗们探清了底细,于是乘机发动进攻,内厩的人马首先逃跑,外厩的人马看到这一情况并不去救援,也跟着逃走。强盗一直追杀,周夷王原来拥有的好马不是战死就是被强盗掠走。  周夷王大于惊恐,于是下令调天闲厩的马匹参战。天闲厩的人马一直惯于在宫廷里驾车,不习征战。天闲厩的人就向周夷王奏明这情况,周夷王下令改调散马参战。 养散马的人说:“战马需要身强力壮,平时要喂得饱吃得好才兵强马壮。如今,那些平日比我们的人马吃得多几倍的马,尚且不能承担战事,我们的马吃得少,力气少,而且常服重役还得不到休整,恐怕更承担不了这作战的大事吧!” 周夷王听了后才反省,而深感惭愧,随即安慰了养散马的人一番后,便调遣散马整装待命。并下令,今后各类马匹都与天闲厩享受同等待遇。但是,由于国库空虚,仓库饲料不足,调整待遇的命令形同虚设,只是一句空话。于是,四种马匹破厩而出,都跑到田野里,看见庄稼就啃吃。弄得老伯姓无法种植,那些年老体弱、病残的都相继饿死,而那些年轻力壮的都逼得投奔强盗。天闲厩等四类马匹即与老百姓的情况一样,也是死的死,逃的逃。

    周夷王失去了马匹,军队没有战斗力,强盗即可肆意横行,国家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

【本文寓意:种族歧视,赏罚不明,士气低沉,天下萧然。】

译注:

1)周穆王,姓姬,名满,他在位曾西征西戎,东伐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县)会合诸侯。西周第六世国王,又称穆天子。

2)西王母,又称金母、王母或西姥,她的形象在《穆天子传》里是一位雍容亲和、能歌善舞的贵妇;在《山海经》里抄写的一个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兽;在民间,她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3)徐偃王,西周时期徐戎的首领,其统辖区域在现今的淮河流域一带。

4)造父,周穆王手下善于御的官员,曾驾御马送周穆王西游和征伐徐偃王,后被受封为赵国的始祖。

5)冀州,古称九州之一,按《书·禹贡》之说:包括现山西、陕西之间黄河以东,河南、山西之间黄河以北,及山东西北、河北东南一帶。

6)济水:古称四渎之一,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齐水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东入黄河(今入漭河);黄河以南的济水糸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流,因分流处与黄河北的济水入口处相对,故古人便认为它是济水的下游,向东经山东入海。

7)周夷王,周朝第九世国王,名变,谥夷,周穆王曾孙,在位16年。

12、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人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支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牢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译文』蜀贾

    蜀地(现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经营药材生意。其中一个人专一收购上等的好药材,并根据收购成本稍加点开支定出合理的市场价出售,从不卖假药,?报虚价,不提价,也不过多地谋取利润,保本经营。另一个商人,他不管上等和下等的药材统购进来,价格的高低,只按顾客的需求,出高价的卖给上等的,出低价的卖他下等药材。

还有一位商人,干脆不收购上等药材统缆下等药材,以次充好,只靠多卖,价格自然比别家便宜,顾客要求添点就添点,不与顾客斤斤计较。于是门庭若市,人们争相往他的商店购买,出入人多门槛踩踏磨损利害,一个月就得换一次新门槛。一年多,他就暴富成了大富翁。 那一个上等和下等药材一起卖的商人,虽然生意稍微差点,但过两年后,也富起来了。 那位专门收购上等药材,做货真价实生意商人的店铺门庭冷落,既使中午也像夜晚一样冷冷清清。早饭吃了,晚饭就沒有米下锅了。

    郁离子目睹了这三种情形,感叹地说:“如今这世道,官场当官的也是这个样子啊!从前楚国边远地区有三个县的县官,其中一位廉洁奉公,却不受上级的喜欢,当他届满离任的时候,穷得连雇船的船钱都设有,人们还取笑他太傻。另一位,看准时机,该捞的捞,能索取的就索取,人们不但不指责他,反而夸他能干。还有一个,见利就沾,无所不贪,搜括民脂民膏去巴结上司,对待身边的下属,也像对自己的子侄一样笼络人心,该补助的补助,接待地方富豪像宾客一样热情。结果不到三年,就被上级推荐提升到朝廷任吏部大员。即使平民百姓也羡慕他升得快、有前程。这难道不是怪现象吗!”

【本文寓意:道德沦丧,善恶不辨。社会腐败,贪官升迁。】

13、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闻,女姑自食。”役人告饥,莅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既圮, 次及其堂,乃用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饩以集工,曰:“惟所欲而与,弗靳。”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其一曰:“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令吾饱矣!”其二曰:“子之饔餲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无所用其力矣。”则相率而逝,室遂不葺以圮。

郁离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义得人力,致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译文』贿赂

    北郭氏(1)年老去世以后,家中的童仆互相争权夺利,家庭无人管理。房子坏了,却没有人张罗着修理,直到快要倒塌了,才把木工、泥匠找来商量怎么修缮。工匠们要求先给点粮食吃饱好干活。主管的人回说:“现在没有时间给你们发粮食,你们还是先吃自己的粮食吧!” 工匠们都纷纷叫嚷说自己家里都没有粮食了。监工的却不愿意平白地替工匠们向主管的反映问题,而是要先向工匠索取贿赂。工匠们都没有送礼,监工就始终不向主管反映。众工匠既劳累又怨恨,大家干脆拿着工具消极怠工。正好赶上接连大雨下个不停,走廊上的柱子折断,两侧厢房倒蹋,眼看着就要危及大厅主房。这时主管的才不得不釆纳工匠们的要求,发放粮食,又备办宴席招待工匠,并对工匠们说:“你们只要赶紧修好房子,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出来,尽量满足你们,决不吝惜。” 工匠们来到现场,一看房子已支撑不住快倒塌了,便都推辞起来。第一个工匠说:“当时我们没有吃的要求给点粮食都不肯给,如今我们能吃饱肚子了,有没有活干无所谓了。”第二个工匠说:“你们的食物已霉烂变质,不可以吃了,我们也不好干活了。”第三个工匠接着说:“你们这房子的大梁正柱都腐朽透了,已经无法修缮,一动全塌了,我们无从下手,有劲也使不上了。”说完后一个接一个相继辞离。房子由于不及时修缮,以致腐朽不堪无法修理而全部倒塌了。

    郁离子说:“北郭家的祖先,由于讲信义而得人心,以致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家庭。到了他的后代,竟连一座房子都保不住,相比之下前后差距太大了啊!研其原因:家政无人管理,权力落在恶奴手中,公开敲诈索贿受贿,彻底丧失了人心,这是人为的人祸,并不是遭天灾的不幸啊!”

【本文寓意:宦官当道,欺上压下。人才流失,江山难保。】

译注:

1)北郭氏: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北郭子车的后裔。

14、阏逢敦牂之岁,戎事大举。有荐瓠里子宓于外阃者曰:“瓠里先生实知兵,可将也。”聘至瓠里子过郁离子辞,且请言焉。郁离子仰天叹曰:“嗟乎悲哉!是举也忠矣,而独不为先生计哉。”瓠里子曰:“何谓也?”郁离子曰:“昔者秦始皇帝东巡,使徐市入海,求三神蓬莱之山。请舶,弗予,予之苇筏。辞曰:‘弗仁。’秦皇帝使谒者让之曰:‘人言先生之有道也,寡人听之。而必求舶也,则不惟人皆可往也,寡人亦能往矣,而焉事先生为哉?’徐市无以应,退而私具舟,载其童男女三千人,宅海岛而国焉。秦皇帝留连海滨,待徐市不至,不得三神山而归殂于沙丘今之用事者,皆肉食。吾恐先生之请舶而得苇筏也。”既而果不用瓠里子。

『译文』请舶得苇筏

     甲午之年,战争大起,有识之士向朝廷推荐隐居的瓠里子(虚拟人物。复姓、瓠里,单名、子。)说:“瓠里子先生确实是一位精通兵法的军事人才,可以任用他为将军。”

 于是朝廷起用了瓠里子,瓠里子前往郁离子处辞行,并且向他请教临别前可有什么嘱托的。郁离子仰天长叹说:“唉,可悲啊!这个推荐你的人是出于对国家的忠心也,但是他怎么不设身处地为先生考虑一下啊!”瓠里子不解地问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郁离子说:“从前秦始皇往东部巡游,派徐市(1)去东海寻找蓬莱、方丈、瀛海三座仙山。徐市请求皇上调拨航海的大船,始皇不给大船,只给用芦苇编的筏子。徐市看了苇筏怎么能出海,于是推辞不能胜任出海寻仙山的任务。秦始皇就派使臣去责备徐市:‘人们说先生有道行,一定能有法朮去东海寻访,朕相信他们说的。可是你还要朕给你准备航海的大船,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出行,朕也能亲往,那怎么还用请先生去呢?’徐市无可奈何,又不敢直言回应,回来后就私下里自己准备航海的大船,载上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适宜住人发展的海岛安家,并建立了独立国家。秦始皇还一直滞留在海滨等待徐市找到三座仙山,带回长生不老之神丹的好消息。但盼等徐市一去不复返,只得失望而归,结果秦始皇在回咸阳的途中一病不起死在沙邱(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的太平台)。如今这世道,朝廷执政者只知道花天洒地,只讲享受而不懂实际事务,我恐怕先生也像徐市要求大船却只给苇筏一样,不给你发挥才能的条件无法施展才华啊!” 后来,瓠里子先生果然得不到朝廷重用。

【本文寓意:朝廷昏庸,荒诞无稽。治囯无方,人才埋没。】

1)徐市:姓徐,名市,又称徐福,秦时的术士,曾上书称:东海有三座仙山中居有神仙,可取长生不老之药。

15,郁离子曰:“治天下者,其犹医乎!医切脉以知证,审证以为方。证有阴阳虚实,脉有浮沉细大,而方有汗下、通便、补泻、针灼、汤剂之法,参苓、姜桂、麻黄、芒硝之药,随其人之病而施焉,当则生,不当则死矣。是故知证知脉而不善为方非医也,虽有扁鹊之识,徒哓哓而无用。不知证不知脉,道听途说以为方,而语人曰:‘我能医。’是贼天下者也。故治乱,证也;纪纲,脉也;道德、政刑,方与法也。夏之政尚忠,殷承其敝,而救之以质。殷之政尚质,周承其敝,而救之以文。秦用酷刑、苛法以钳天下,天下苦之,而汉承之以宽大,守之以以宁壹。其方与证对,其用药也无舛,天下之病不瘳者,鲜矣。”

『译文』喻医

      郁离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医生按脉就能知道病症,审视确定病症就能开药方。病症有阴、阳、虚、实之分,脉象有浮、沉、细、宏之别,而处方有发汗、理气、补虚、泻实、针灼、等汤剂不同,参、苓、桂、姜、麻黃、芒硝等药物疗效各异,要根据病人的病征,随着病情变化对症下药,处方、用药得当,病就能治愈,处方、用药失当,就会治死了。所以会看病而不善于开处方,就不是医生,虽然他们有扁鹊(1)的学识,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乱嚷嚷也沒有用;若看不透病症,不懂脉理,光凭道听途说就来开药方,而且还向人吹嘘自己是能治病的医生,这是坑害天下人的家伙啊。所以说治理乱世就像治病,抓纪纲就像把脉,道德、政策、法律、刑罚就像处方和疗法,人才就是治理国家的良药。夏朝的政治崇尚忠义,商(殷)朝接下来后针对弊端进行修正,用诚信补救;商朝的政治注重诚信,周朝针对商朝的弊端,而用文治来补救;秦朝釆用酷刑、苛法来压制天下人,人民深受它的苦难;汉朝承接过来修正秦朝的残酷统治,以宽大为怀,使百姓安居乐业,用安定统一坚守王业。其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政策方针符合社会治理,如药方与病症对头,用药上无差错。这样,天下怎会有不能治愈的病呢!

【本文寓意:审时度势,对症下药。方针明确,治国安邦。】

译注:

1)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县)人,战国时代的医学家。

 16、郁离子以言忤于时,为用事者所恶,欲杀之。大臣有荐其贤者,恶之者畏其用,扬言毁诸庭。庭立者多和之。或问和之者曰:“若识其人乎?”曰:“弗识,而皆闻之矣。”或告郁离子,郁离子笑曰:“女几之山,乾鹊所巢。有虎出于朴蔌,鹊集而噪之。鸲鹆闻之,亦集而噪。鹎鶋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鴝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译文』噪虎

     郁离子因敢于直言评论朝政的弊端,当权者认为触犯了他的尊严,于是当权者对郁离子憎恨在心,欲除掉他。这时朝中有人举荐郁离子贤能,是难得的人才。而那些嫉妒郁离子才能的人,却非常憎恨他,惟恐他得到当权者的重用而冷落了自己,就公然揑造事实诬陷毁谤中伤郁离子,甚至扬言诉诸朝廷。朝中的多数大臣们也随声附和。有人问那些随声附和者:“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回答说:“不认识,听其他人都是这么说的。”    有人把这事告诉郁离子,郁离子笑了笑说:“有一座女几山(虚拟的山名),喜鹊都喜欢在女几山的树上筑巢搭窝。有一天,一头老虎从树林中走出踏着地上的落叶发出簌簌的响声。喜鹊就聚集在一起冲着老虎乱叫起来。一群八哥鸟听见喜鹊的叫声,也跟着乱叫起来。鹎鶋看见这种现象就问喜鹊:‘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呀,它与你们栖居在树上的飞禽有什么相干啊?你们为什么要冲着它叫个不停呢?’喜鹊回答说:‘这老虎一吼,呼啸生风,我们怕风掀翻树上的窝,所以要大声叫着把它轰走。’接着又问八哥鸟:‘你们跟着喜鹊呼叫的原因是什么?’八哥鸟竟然无话可答。鹎鶋笑了笑说:‘喜鹊的窝搭在树梢上,它们怕老虎呼啸生风危及它们的窝而忌虎;你们八哥是住在树洞里的,为什么也要凑热闹叫个不停呢?’”

【本文寓意:嫉贤妒能,诬告陷害。沆瀣一气,排除异己。】

 17、郁离子曰:“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抟而聚之耳。尧舜之民,犹似漆抟沙,无时而解。故尧崩,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非威驱而令肃之也。三代之民犹以胶抟沙,虽有时而融,不释然离也。故以子孙传数百年,必有无道之君而后衰,又継而得贤焉,则复兴。必有大无道,如桀、纣,而又有贤圣诸侯如商汤周武王者间之,而后亡。其无道未如桀、纣者不亡;无道如桀、纣,而无贤圣诸侯适丁其时而间之者,亦不亡。霸世之民,犹以水抟沙,其合也,若不可开,犹水之冰。然一旦消释,则渙然离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犹以手抟沙,拳则合,放则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责于民曰:‘是顽而好叛。’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译文』仁政

     郁离子说:“老百姓就像一盘散沙。只有国家的统治者英明才能把老百姓凝聚团结起来。尧(1)、舜(2)时的百姓,就像是用漆调和凝聚成团的沙子一样,什么时候都散不了。所以尧帝去世时,天下老百姓如同失去父母一样悲痛,自发守孝三年,全国停止一切音乐活动,这并不是国家用权势颁布禁令强迫人们要这样做,才如此肃穆。夏、商、周三代老百姓就像胶粘聚起来的沙子一样,虽然有时执政不当民心波动,如天热温度高胶会被融化呈散状,但是老百姓相信朝廷不愿人心疏散如一盘散沙。所以夏、商、周三代的王位由他们的子子孙孙世代继承几百年之久,历史必定有这样的规律:出现无道昏君致使王朝衰亡,接着出现贤能明君致使王朝复兴。如有夏桀(3)、商纣(4)这些无道的昏君,就必然会出现商汤(5)、周武王(6)这样的得道明君,诛伐无道,任用贤徳安定天下,而最后慢慢都会衰落。如果君王还没有像夏桀、商纣那样残暴昏庸的程度,天下也不会那么快就衰亡。如有残暴昏庸如同桀、纣一样的君王,但是圣贤诸侯又不能乘机举旗诛伐无道的,则一时还不会衰亡。如有圣贤诸侯发动百姓讨伐的,则沒有一个不改朝换代的。靠霸权武力统治下的老百姓,就像水抟聚起来的沙堆一样,它们有时合在一起好像不可分开,就仿佛水沙凝结成冰块的样子,但一旦融解,就会涣散分离了。最差的君王,凭武力统治百姓,就像用手掌揑沙子一样,攥紧手掌的时候沙子在手心一块,一放手就散开了。做帝王的不寻求凝聚团结人民的好的政策措施,却指责老百姓:‘顽劣,不听领导,只知反抗。’唉呀!为何不反省自己的政策措施啊!”

【本文寓意:群众思想,仁政凝聚,励行尧舜,长治久安。】

译注:

1)尧:黃帝曾孙,高辛(帝喾)之子,帝喾死后由挚继位,因治理无方,由他的弟弟放勋(尧)继位。尧帝的仁德如宇宙浩大无边,智慧如神幽深莫测,他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和谐团结,各部族亲密无间。他打破了传统的世袭,不传位给儿子,而求天下贤者,传位给舜。

2)舜:虞舜,名重华,冀州人,父糸盲人,母早丧,父另娶妻生子象,父母及弟心地险恶,屡欲加害舜,舜均不计较。舜20以孝闻,30尧举之,50摄政国事,年58尧帝去世,舜61岁登基,在位39年。

3)夏桀:夏朝的末代国王,名履癸。

4)纣王:商朝的末代国王,名辛,也称帝辛。

5)商汤:商朝的开国君王,名汤,又称成汤。

6)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的开国君王。

18、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罚禁滥,县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而力遏其流,至于不能制,乃省其阙,而以矫以逆先王之法度,是犹欲止水而去其防也,其庸有瘳乎?夫民,有欲而无厌者也,节以制之,犹或逾焉。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趋而禁之,是贰政也;趋而不禁,人尽盗矣。是鼓乱也,不臧孰甚焉?”

平原君豁然而十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于是赵盗皆走之燕,道不拾遗,虞卿之教也。

『译文』谏赏盗

     平原君(1)对赵国当时强盗横行,多次追捕诛杀也不能彻底禁止而忧虑。有人向平原君建议说:“不如改变诛杀的做法,换作给强盗一些金钱财物,他们得到财富的满足,自然就不会去做强盗了。” 虞卿(2)提出反对说:“不可以这样做。先王设立赏罚制度的目的是劝善惩恶。在社会风气日趋衰落的情况下,即使是一点点利益就会诱发人们去追求它。所以赏金一定不能超越奖励的规定范围,处罚也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㡳线,严格控制该罚的罚,不该罚的不能滥用职权乱处罚。公正严明地尽全力掌握好赏罚的尺度,还恐怕会出现赏罚不当,不公正的偏差,何况这么做是违背先王制定奖善惩恶的基本原则,我们怎么可以倒行逆施去赏给强盗金钱财物呢?这样百姓就会藐视法律,放纵自己的欲望无所不为,将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如同水决堤,一定有一处出口,如果找到这出口,马上加以堵塞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如今不去堵住决囗,而却花大力气去阻档泄洪的水流,以致不能制止,却不反省自己采取的措施失当,而还想改变国家制定的法律,违背先王奖善惩恶的原则,这就如想阻止水患,反而把防护堤坝毁了一样,这适得其反的做法不是更有害吗?百姓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要依法适当加以节制,或许还有点作用。当了强盗而又得到赏金,获利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利益所在的地方,老百姓一定会争着都会跑去谋利。百姓在你的政令诱惑下跑去谋利,人多势更乱,你肯定又要禁止,这样前后两种政策法律自相矛盾,政出多门国家威信丧失。如果百姓跑去当强盗政府不依法制止,那天下的人都会去当强盗,这不是鼓动人们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还有什么比这更坏的主张呢?”

    平原君猛然醒悟,起身一而再地向虞卿拜谢赐教!并且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平原君还把自己的家庭财产全部拿出来,散发给贫困的老百姓,重申国家颁发的政策法律,并用重金悬赏缉拿捕获强盗的人,同时查办资助强盗的赃家。于是赵国的强盗没有生存的空间无法生存,全部逃往邻近的燕国去了,赵国的社会治安和风气大大的好转,路上没有人把別人丢失的东西捡走。这完全是虞卿直言敢谏的功劳啊!

【本文寓意:采纳谏言,济贫惩恶。秉公执法,社会安宁。】

译注:

1)平原君:姓赵,名胜,号平原君,曾三度担任赵国相国。糸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儿子。

2)虞卿:战国时期的说士,曾在赵国担任上卿。他主张以赵国为主,合纵抗秦。著有《虞氏春秋》。

19、州之庸问于郁离子曰:“云,山出也,而山以之灵;烟,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异哉?”郁离子曰:“善哉问!夫人之用智者,亦犹是也。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韩非囚秦,晁错死汉,烟出火也。”

『译文』云与烟

  州之庸(虚拟人名)向郁离子请教说:“云出自山中,而山显得有仙山的灵气;烟出自火中,但黑烟䑃胧,火反被遮掩,同样是烟雾缭绕,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不是很奇怪吗?” 郁离子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个人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也是这样的道理。智慧出于人。知人善任,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就好比山出云,云海翻腾把山衬托得高耸入云端,山显得雄伟高大,而智者亦能为国家和自己增色生辉;不善用人,和怀才不遇的,有智慧也不能发挥,甚至嫉贤被迫害,就如火冒出的滾滾黑烟,智者前程一片黑暗朦胧。韩非(1)被囚禁于秦国;晁错(2)死于汉廷,这就好似黑烟从火中冒出啊!” 

【本文寓意:善任贤能,犹山岀云。怀才不遇,犹火出烟。】

译注:

1)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与李斯均糸荀卿的学生,被迫入秦,为李斯等陷害,在狱中自杀。

2)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景帝时的御史大夫(主管中央监察、执法的最高长官),他主张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在吴楚七国之乱初期被景帝所杀。

第二章   鲁般

     1、郁离子之市,见坏宅而哭之恸。或曰:“是犹可葺与?”

郁离子曰:“有鲁般、王尔则可也,而今亡矣,夫谁与谋之?吾闻宅坏而栋不挠者,可葺。今其栋与梁皆朽且折矣,举之则覆,不可触已。不如姑仍之,则甍桷之未解者,犾有所附,以侍能者,苟振而摧之,将归咎于葺者,弗可当也。况葺宅必新其材,间其蠹腐,其外完而中溃者,悉屏之。不束椽以为楹,不斫柱以为椽。其取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枫、楠、松、栝、杉、槠、柞、檀无所不收。大者为栋为梁,小者为杙为栭,曲者为枅,直者为楹,长者为榱,短者为棁,非空中而液身者,无所不用。今医闾之大木竭矣,规矩无恒,工失其度,斧锯刀凿,不知所裁,桂、樟、楠、栌,剪为樵薪,虽有鲁般、王尔不能辄施其巧,而况于无之乎?吾何为而不悲也?”

『译文』  修房

郁离子往集市,看见一座倒塌的房屋,不由同情得落下悲伤的眼泪。 有人问说:“这座房子还可以修整得好吗?”

     郁离子回答说:“如果有鲁般(1)、王尔(2)那样的能工巧匠是还能修好的,如今他们早已亡故,再没有那样的工匠了,谁还有办法修整呢?我听说房屋倒塌,如果栋梁没有折断是还可以修的。如今这座房子栋梁和其它所有的横梁都腐朽了,而且有的都折断了,一动它就会倒塌,已经碰都碰不得了。不如暂且保持原状,那样屋脊上一些还没有腐朽透的椽子屋架还可以有所倚附撑住,等待技术高超的工匠来修整。现在如果一触动就整座倒塌,那还会将房子修不好倒塌的责任推卸到修理的工匠身上,担当不起啊。况且修理房子必须更换新材料,清理那些被虫蛀腐烂的朽木,那些外表看上去还好而中间溃烂的应全部剔除。不可以小材大用,不能把作椽的木料当堂屋前的廊柱用,更不应把可以做柱的木材砍了劈了作椽。选取材料,唯一的标准就是要质地优良的,不管它是哪里产的,枫、楠、松、栝、杉、槠、柞、檀等木,无所不选用。大的木材做栋梁,小的做木桩和斗拱,弯曲的可作柱上的横木,直的取作廊柱,长的做屋椽,短的做梁上的短柱,只要不是空的并烂了树心淌水的,都有可用之处。如今天下的大树已经用完了,用料也不讲究规矩,工匠失去他的标准,斧头、锯子、刀、凿不知怎么选材木料,把桂、樟、楠、栌木等上好木料截成劈作木柴用。这样即使有鲁般、王尔这样的能工巧匠也不能施展他们的枝巧,何况如今没有他们这样的的工匠了啊?我怎能不为之悲伤呢?

【本文寓意:国无良才,大厦将倾。量才录用,兴国安邦。】

译注:

1)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公输氏,名般,般与班同音,所以也叫鲁班。糸古代著名建筑工匠。

2)王尔:即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

2、青丘之山,九尾之狐居焉。将作妖,求髑髅而戴之,以拜北斗,而儌福于上帝,遂往造共工之台,以临九丘。九丘十薮之狐毕集,登羽山而人舞焉。有老狈见而谓之曰:“若之所戴者,死人之髑髅也。人死,肉腐而为泥,枯骨存焉,是为髑髅。髑髅之无知,与瓦砾无异,而其腥秽,瓦砾之所不有,不可戴也。吾闻鬼神好馨香而悦明德,腥臊秽恶不可闻也,而况敢以渎上帝?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祸。”

行未至阏伯之墟,猎人邀而伐之,攒弩以射其戴髑髅者。九尾之狐死,聚群狐而焚之,沮三百仞,三年而臭乃熄。

『译文』 九尾狐

    青丘山(传说中之仙山),一群九尾狐居住在山上。它们想要兴妖作怪,于是寻找人的骷髅套戴在身上,向北斗星君参拜,并求天帝降福保佑。接着它们建造共工(1)台,以面对天下所有山丘的狐狸发号施令,把天下所有山丘湖泊的狐狸全部召集到共工台下集合,率领它们登上羽山(2),而且得意忘形地学人的模样翩翩起舞。  有一只老狈看见这一情形便告诫九尾狐说:“你们所套戴在身上的是死人的骷髅架子,人死了以后,肉体腐烂变成了泥土,留下来的枯骨不会烂还存在,这就是骷髅。骷髅没有知觉,它和瓦砾砖块没有什么处别,而它散发出来的腥臭肮脏的恶心气味,瓦砾砖块是没有的。这肮脏腥臭的骷髅根本不可以戴在身上啊!我听说鬼神喜欢闻那散布幽远的馨香,而且喜爱光明磊落的道德。骷髅这样肮脏腥臭的气味不可以让鬼神闻到以辱神灵;你们竟然敢用这东西欺瞒亵渎天帝,天帝的天威是不可触犯的啊!如果你们还不赶快悔过自新,那么你们必定将遭到一场大祸啊!”

    九尾狐不听警示仍一意孤行,它们一伙还设有走到阏伯之墟(神话中的地名),猎人们巳列队端着弓弩正面拦击它们万箭齐发,集中射杀戴着骷髅的九尾狐,狐群全部被射死。猎人们将狐狸的尸体堆在山地里一起焚烧,其烧烤的油脂浸入山地形成长达二百多丈地的泥沼,焚尸的臭气过了三年才消失殆尽。

   【本文寓意:借尸还魂,兴风作浪。一意孤行,自取灭亡。】

译注:

1)共工:古代神话人物,名康回。

2)羽山:传说中舜帝因大禹父亲鲧,号崇伯,治理洪水失败处死的地方。

3、汉愍帝之季年,东都大旱,野草皆焦,昆明之池竭。洛巫谓其父老曰:“南山之湫,有灵物,可起也。”父老曰:“是蛟也,弗可用也,虽得雨,必有后忧。”众曰:“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乃召洛巫与如湫,祷而起之。酒未毕三奠,蛟蜿蜒出,有风随之,飕飕然,山谷皆殷。有顷,雷雨大至,木尽拔。弥三日不止,伊、洛、瀍涧皆溢,东都大困。始悔不用其父老之言。

『译文』抗旱

     东汉愍帝(1)末年,东都洛阳大旱,野草全部枯焦,昆明湖及其它池塘湖泊的水都干涸了。 洛阳地方的巫师对父老乡亲们说:“南山的水潭中有奇异显灵的神物,可以请它出来降雨。”  父老回答说:“那是一条蛟龙啊!不可以起用它。虽然它能降雨,但它是会发洪水的蛟龙,必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后患。” 众人听了都说:“如今旱情极其严重,人就像坐在炉中的炭火上,过了早晨还不知道晚上怎么过,哪里还顾得上考虑什么后患呢?” 于是,大伙就请洛阳巫师一起到南山水潭边,祈求蛟龙岀水救旱。祭祀献酒还未过三巡,蛟龙就盘旋出水腾空飞舞,随着飕飕风声大作,整个山谷被狂风呼啸震动,接着雷声隆隆,倾盆大雨滂沱,所有的树木都连根拔起,大雨不停地整整下了三天三夜。伊河、洛河、 瀍水、涧水四水漫堤泛滥成灾,东都洛阳地区遭大水围困 ,灾情危急。这时大家才后悔当时没有听取那父老的意见。

【本文寓意:不听忠告,饮鸩止渴。用人不当,后患无穷。】

译注:

1)东汉愍帝:史称献帝,姓刘,名协,东汉末代皇帝,在位33年。死后,蜀汉称为“愍帝”,曹魏称“献帝”。

4、郁离子曰:“萤之为明,微微也。昏夜得之,可以照物,取而置诸烛下,则黝然亡矣。烛亦明矣哉,而不能不䀲于月也。太阳出矣,月之明又安在哉?故狗制狐,豹制狗,虎制豹,狻猊制虎。魏、吴、晋、宋、齐、梁、陈、隋之君,惟其不当汉祖之时也,使其在汉祖之时,不敢与布越伍,而况能南面哉?是故汤武不作,而后有桓文;桓文不作,而后有秦。秦之王,适逄六国之皆庸君,故有贤人弗能用,而秦之间得行。呜呼!岂秦之能哉?”

『译文』萤与烛

      郁离子说:“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是很微弱的,在漆黑的夜里得到它,却可以照得见东西。 把萤火虫捉来放在烛光之下,它就显得黯然无光了。烛光虽然比萤火虫明亮得多,但是它又与月亮的亮光天差地别,根本不可相比较。太阳出来了,在太阳的光芒照射下,月亮的亮光就不知在哪里了?所以,狗能制伏狐狸,豹子能制伏狗,老虎能制伏豹子,狮子能制伏老虎。魏国、吴国、晋朝、宋朝、齐朝、梁朝、陈朝、隋朝等国的国君,只是他们不处在汉高祖刘邦(1)的时代,倘若他们生活在汉高祖刘邦那个时代,他们决不敢与英布(2)、彭越(3)结交往来,更何况是登基称帝呢?所以,商汤(4)、周武王(5)不在了,他们的下辈没有什么作为,而后才会有齐桓公(6)、晋文公(7)不在了,后人又不能振作,这才有秦朝的天下。秦朝昭襄王(8)刚好遇上当时六国的国君都是平庸无能的国王,而且他们国内有贤能之士却不能重用,所以秦王才有机会取得成功。唉,这哪里是秦王有什么过人的天才呢?”

【本文寓意: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世无英豪,平庸脱颖。】

译注:

1)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西汉开国皇帝,在位12年,庙号高祖。

2)英布:因受过黥刑,也称黥布,汉高祖刘邦麾下骁将,曾封九江王,后因谋反被杀。

3)彭越:西汉昌邑人,汉高祖刘邦麾下骁将,屡建奇功,曾封梁王,后被处死。

4)商汤:汤,商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夏桀,建立殷商。

5)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的开国皇帝,他推翻商纣王,建立西周。

6)齐恒公:姜太公的后裔,姓姜,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他不避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原辅助他兄弟,曾射中恒公钩带)使齐国得以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7)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在位9年。继齐恒公之后成霸主。

8)昭襄王:名赢则,又名稷,秦朝开国皇帝。

5、或问胜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从胜德?”曰:“大德胜小德,小德胜无德;大德胜大力,小德敌大力。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故力者,胜一时者也;德,愈久而愈胜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也。惟大德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可困。

『译文』德政

     有人询问战胜天下的最佳方法。郁离子回答说:“在于施行德政”。这人又问:为什么德政能战胜天下?郁离子回答说:“在国家全面施行德政的,胜过仅在国内局部施行德政的国家,在国内局部施行德政的胜过没有实行德政的;全面实行德政的以仁德可以征服拥有强大武力的敌对势力;局部实行德政的可以抵抗拥有强大武力的敌对势力。这是因为靠武力统治带来的只能是反抗和仇恨,以致成对立面;而仁德的政令深得人心,它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可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由于德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德政感召凝聚起来的人民武装力量就会所向无敌。所以凭武力征服取得胜利的政权,都是暂时的,因为它不得民心;而德政推行的时间越长,越深入民心,越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戴,从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施行德政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德政的力量啊。但是,这力量不是我个人智慧的力量,而是每个天下人民的力量,只有在全面推行德政的政府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有感召力凝聚团结广大人民的力量。故此,德政不可缺,实行德政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穷无尽的,而依靠武力统治往往会陷入困境之中。”

【本文寓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行天下,所向无敌。】

 6、人言五伯之假仁义也。或曰:“是何足道哉?”郁离子曰:“是非仁人之言也。五伯之时,天下之乱极矣,称诸侯之德无以加焉,虽假而愈于不能。故圣人有取也。故曰:‘诚胜假,假胜无’。天下之至诚,吾不得见矣。得见假之者,亦可矣。”

『译文』假仁义

     人们评论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他们利用了假仁假义,于是有人说:“既然五霸利用假仁义,那就不值一提了。” 郁离子说:“这不是有道德涵养的人应该说的。五霸那个时代,天下混乱得不得了,众诸侯即使欲推行德政也无法实施,虽然他们为取得民心利用仁义,但已经收到不错的效益,所以圣人认为还是有可取之处。故此可以归纳说:真诚真意地施行仁义胜过利用仁义的;利用仁义又胜过不讲仁义的,因为利用仁义的最起码的也要施行仁义,也许是政治观点不同的另一种评论,认为他施行仁义另有所图。但总比不推行仁义的强得多了。天下那种彻底真诚的仁义我已经不能见到了,能见得利用仁义的也就可以了。”

      【本文寓意:仁义道德,真诚难求,诚胜于假,假亦胜无。】

  7、郁离子曰:“甚矣,仁义之莫强于天下也。五伯假子,而犹足以维天下,而获天下之显名,而况于出之以忠、行至以信者哉!今人谈仁义以口,间取其一二无拂于其欲者,时行焉,将以贾誉也。及其弗犾,则举仁义以为迂而舍之,至于死弗寤。哀哉!”

『译文』 利用仁义 

郁离子说:“太好了,天下沒有比施行仁义的力量更强大的了。春秋时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等五位霸主利用仁义施行假仁假义,尚能深得人民拥戴,可以维系天下民心,而且获得名扬天下的显赫名声。何况那些出于忠诚之心,确实以人民的利益着想,切切实实地推行仁义道德的高尚的人呢!如今这世上一般人只是口头上讲仁义,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前提下,从中取一两条讲仁义的事去做做门面,摆摆样子,其目的是为谋取自己的某种统治地位,又可沽名钓誉买个仁义道德的好名声,这已经成为政客们的通行做法了。但是,一旦利用仁义的伎俩被人们识破,没有获得好名声时,于是,这些政客就诬篾仁义是迂腐不可取的,而且极力排斥舍弃仁义,一直到死都没有醒悟,这是自己别有用心,没有诚心诚意地推行仁义的结果。这真让人感到痛惜啊!”

   【本文寓意:利用仁义,沽名钓誉,利欲熏心,背信弃义。】

 8、齐湣王既取燕灭宋,遂伐赵侵魏,南恶楚,西绝秦交,示威诸侯,以求为帝。

平原君问于鲁仲连曰:“齐其成乎?”鲁仲连笑曰:“成哉?臣窃悲其为象虎也。”平原君曰:“何谓也?”鲁仲连曰:“臣闻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出于牗下,狐人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暴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駮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呴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今齐实象虎,而燕与宋,狐与豕也。弗戒,诸侯其无駮乎?”

明年,望诸君以诸侯之师入齐,湣王为淖齿所杀。

『译文』假虎

     齐湣王(1)既挥军进取燕国、灭掉宋国以后,就相继发兵征伐赵国、侵犯魏国,南面与楚国树敌,西面拒绝和秦国结交,在诸侯面前显示自己的威力,以要挟其他诸侯国尊奉他为帝王。

     平原君问鲁仲连(2):“齐湣王这样做,称帝能成功否?”鲁仲连笑着说:“他能成功吗?我看他充其量外表象猛虎,外强中干可悲啊!”平原君惊讶地问:“怎么这样说呢?”鲁仲连回答说:“我听说楚国有位深受狐狸祸害的人,他想尽一切办法去捕捉狐狸,却都没有捕获狡猾的狐狸。有人指教他说:‘老虎乃是山中百兽之王,天下的野兽遇见老虎,都吓得丧魂落魄,伏倒在地任凭发落。’于是,这个人就请人做了个老虎模型,再披上老虎皮,按放在窗外站着。狐狸进院子里遇见这只假老虎,吓得惨叫一声跌倒在地瘫痪了。有一天,一头野猪闯到他的地里糟蹋庄稼,这人又将那只假老虎摆在庄稼地边的草丛中,并让他的儿子手执长矛分头拦截各条路口。一切就绪了,再让在地里干活的人齐声高喊,野猪吓得往草丛中逃窜,正好遇见预先埋伏在草丛的那只假老虎,野猪吓得掉头往大路上跑,结果被大伙逮住。楚国人高兴极了,以为凭这只假老虎就可以制伏天下所有的野兽了。于是,有一天旷野里出现一匹似马的怪兽,他赶忙背着这只假老虎去追那怪兽。有见识的人劝阻他说:‘这是驳啊!即使真老虎尚且难以抵挡,你带着这假虎去追赶它,必定一败涂地。’可是他不听。那匹似马的怪兽驳见到假虎即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冲过来,抓住他张口就咬,他的头颅被咬破而死。如今的齐国实际上象只假老虎,而燕国与宋国犹如被假老虎震慑住的狐狸和野猪。但是齐湣王一意孤行,仍肆无忌惮不知道有所戒惧的话,难道群诸侯中就没有驳这样的强人了吗?”

     第二年,望诸君乐毅(3)统领诸侯联军攻打齐囯,齐军大败,齐国几乎灭亡。齐湣王被淖齿(4)所杀。

【本文寓意:人假虎威,得逞一时。肆意妄为,玩火自焚。】

译注:

1)齐湣王:田氏、名地,战国时齐国国君,在位约17年,他曾打败楚、秦、燕,灭掉宋国,称雄诸侯,后被燕将乐毅打败。

2)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说客,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3)乐毅:战国时燕将,中山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人,曾率军大败齐军,几乎灭了齐国。先后号昌国君、望诸君。

4)淖齿:战国时楚将,后投奔齐国,曾受到齐湣王的信用。

9、蟾蜍游于泱瀼之泽,蚵蚾以其族见,喜其类己也,欲与俱入月。使鼁蝤呼之,问曰:“彼何食?”曰:“彼宅于月中,身栖桂树之阴,餐泰和之淳精,吸风露之华滋,他无所食也。”蚵蚾曰:“若是,则予不能从矣。予处泱瀼之中,一日而三饱。予焉能从彼单栖于泬漻,枵其胃肠而吸饮风露乎?”问其食,不对。鼁蝤复命,使返而窥之。则方据溷而食其蛆,盬粪汁而饮之,满腹然后出,肭纳然。鼁蝤返曰:“彼之食,溷蛆与粪汁也。一日不可无也,而焉能从子。”蟾蜍蹙额而咍曰:“呜呼!予何罪乎?而生与此物类也!”

『译文』蟾蜍

     蟾蜍偶然从月宫来到碧波荡漾的湖泊游玩,蚵蚾(蟾蜍科的一种)认为是同宗贵族,即带领全族以礼拜见,蟾蜍喜欢它们跟自己长得相似,便想带它们一起去月宫,于是派鼁蝤(蟾蜍科的一种,居于陆地)去召唤它们。蚵蚾问:“蟾蜍在月宫吃的是什么主食呢?”鼁蝤回答说:“他住在月宫中,身子栖息在桂树之下,吃的是阴阳二气淳粹精华,吸的是鲜美的风露津液,他不食人间烟火,别的什么都不用吃了。”蚵蚾听了后说:“如果是这样的生活条件,不适合我们,那么我们就不能服从召唤随着你们去月宫了。我住在湖泊之中,一日三顿饱餐,我怎么能跟随它孤单寂寞地生活在空旷清冷的月宫里,饿着肚子吸风饮露呢?”鼁蝤反问它,那么你吃的是什么?它却不敢正面回答。鼁蝤只得回月宫汇报情况,蟾蜍还派它返回湖泊去暗中探访观察蚵蚾的生活状况。鼁蝤返回刚好看见蚵蚾趴在粪池旁边吃蛆虫,并把嘴插进粪便中喝粪汁,喝饱了挺着滴溜滾圆的肚子才爬出来,显得格外肥胖了。

     鼁蝤赶回月宫向蟾蜍汇报说:“它吃的食物是粪坑里的蛆虫,喝的是粪坑里的粪汁,这种食物一天都不能不可缺少,它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而它怎么能随从你来月宫呢?”

     蟾蜍听了紧皱眉头,然后带着讥笑的口吻说:“唉!我前辈子作了什么孽呀!竟然长得与这样肮脏的动物相似啊!

【本文寓意:民族不同,习性各异。欲统天下,求同存异。】

 10、郁离子曰:“豺之智,其出于庶兽者乎?呜呼!岂独兽哉?人之无知也,亦不如之矣!故豺之力,非虎敌也而独见焉,则避。及其朋友之来也,则相与犄角之,尽虎之力得一豺焉,未暇顾其后也,而犄之者至矣。虎虽猛,其奚以当之?长平之役,以四十万之众,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

『译文』豺智

     郁离子说:“豺的智慧大概比一般野兽高超吧?唉!岂止只是比一般野兽高超,就连那些不动脑子的无知的人也不如它啊!本来一只豺的力量是根本敌不过老虎的,但豺单独一只遇见老虎就逃避开,等到自己的同伙到了,就前后围困夹击老虎。老虎用尽它的全力对付正面围攻的一群豺,没有空暇顾及背后了,其实前面的一群豺只是虚张声势,吸引老虎的注意力,而背后一群豺乘虎不备偷袭一爪伸入老虎的肛门抓出肠子往后就跑,老虎因此毙命。老虎虽然凶猛,又怎么能抵挡一群豺围攻夹击?战国时秦赵长平(1)之战,赵国启用孰读兵书的赵括代替廉颇当将军,率领四十万大军与秦兵作战,但赵括只能按照兵书的条条办事,不懂得因势灵活变通战略,以致长平之战被秦兵打败,全军覆没,四十万大军投戈弃甲被秦宰割。这主要是由于赵军统帅的智慧谋略不如秦军统帅像豺那样的狡黠而已。”

【本文寓意:有勇无谋,虎不敌豺。纸上谈兵,长平之鉴。】

译注:

长平:地方名,现山西高平县,公元前260年,秦、赵在此一战,赵军大败而降,秦军坑杀赵军降辛于此。

第三章   玄豹

1、石羊先生谓郁离子曰:“呜呼,世有欲盖而彰、欲抑而扬、欲掩其明而播其声者。不亦异乎?”

郁离子喟然,叹曰:“子不见夫南山之玄豹乎?其始也,䵳䵳耳,人莫之知也。雾雨七日不下食,以泽其毛而成其文。文成矣,而复欲隐,何其蚩也?是故县黎之玉处顽石之中,而潜于幽谷之底,其寿可以与天地俱也。无故而舒其光,使人瞩而骇之,于是乎椎凿而扃鐍发矣。桂树之轮囷诘樛,与栲枥奚异?而斧斤寻之,不惮阻远者,何也?以其香之达也。故曰:‘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是故鹦鹉絷于能言,蜩蝒获于善鸣。樗以恶而免割,?以苦而不烹。何其翳子之烨烨,而返子之冥冥乎?”

石羊先生怅然久之,曰:“惜乎,予闻之晚也!,

『译文』玄豹

石羊(虚拟人名)先生与郁离子谈论时说:“唉!这世上竟然有想掩盖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想压制反而更张扬;想隐居山林遮掩身份不面世,反而更传播出他的名声,这不是挺奇怪的吗?”

     郁离子喟然长叹说:“你没有看到那南山上的黑豹吗?它刚出生时的皮毛长得是浅黑色的,人们没有谁去注意它。在连绵细雨蒙蒙的日子里,它坚持七天不吃不喝在外面淋雨,以润泽它的皮毛变成斑纹。全身色彩斑斓的条纹形成了,而又想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这不是太无知了吗?故此,悬黎那样的美玉,藏在顽石中,深埋在大山幽谷底下,它的寿命可以与天地一样永世长存了;但是它无意间偶尔放射出自己的光彩,被人看到而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人们带着锤凿到深山发掘美玉并打开箱子把它们装走。桂树树干弯曲成结,与栲树、枥树的形状没有什么差异,可是人们带着斧头砍刀就是要找挂树,他们不怕路途遥远山高路险到处寻找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桂树的香味浓烈。所以说:要想让人看不见,不如不透露光芒;要想让人不知道,莫如不出声。所以鹦鹉由于能学人讲话而被囚禁入笼;蝉被人捕获是因为它善鸣叫;臭椿树因为臭气及木质太差而躲过被人砍伐;?瓜由于味苦而不被人烹食。为什么不掩盖自己的光芒,回归于幽暗状态呢?”

    石羊先生惆怅了好一阵子,才感慨地说:“可惜呀!我听到这处世之道太晚了啊!”

【本文寓意:谦逊戒娇,正己慎微。锋芒太露,惹祸招灾。】

2、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穿其中而积土其外。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蚁之垤瘯如也。一日,野火至,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不能走者渐而迁于火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译文』蚁蛭

 南山的山塆里有一株大树,成群蚂蚁聚集在树干上,它们把树干蛀空,而搬运稀泥垒积在树干外做窝。这株树心被掏空逐渐朽烂干枯,而蚂蚁一天繁衍增多,于是它们就分别移居大树伸向南边的枝干和北边的枝干上,这样蚂蚁垒积泥土窝一个挨一个,两旁枝干上就像长满癣疥一样。 一天野火烧来了,那些居住在南边枝干上的蚂蚁急得向北枝干逃,住在北枝干上的蚂蚁慌不择路的都向南边的枝干跑。一些爬不动的老弱病残的蚂蚁,也挣扎着慢慢逃避往火势还未燃烧到的地方。不一会儿,干枯的朽木火势凶猛,大树与蚂蚁群全部焚烧成灰烬,蚂蚁没有一只遗漏生还。

【本文寓意:损人利己,天理昭彰。害人害己,玉石俱焚。】

3、东南之美,有荆山之麝脐焉。荆人有逐麝者,麝急,则抉其脐投诸莽,逐者趋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子文闻之曰:“是兽也,而人有弗如之者。以贿亡其身,以及其家。何其知之不如麝耶?”

『译文』贪亡

    东南地区的名贵特产,以荆山(湖北省南漳县)的麝香最为贵重,荆地有人去追捕麝取麝脐制麝香,麝被追急了,就挖出身上的脐,扔到草丛里。追捕的人跑去寻找麝脐,麝才得机会脱逃。 楚国宰相子文(1)听说后感慨地说:“这是兽啊,而有的人却不如它机智聪慧,灾难来临仍作守财奴而丢了身家性命,还连累了家里族人,为什么他们的智慧竟连麝都不如呢?”

【本文寓意:贪污受贿,身败名裂。舍生取财,智不如麝。】

译注:

1)子文:姓斗,名穀於菟,字子文,春秋时代楚国人,为官清廉,不为利禄所动,被孔子称为忠。

4、子游为武城宰,郭门之垤,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墓门之老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迁其巢,邑其大水乎?”子游曰:“诺。”命邑人悉具舟以俟。居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止。水且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徘徊长唳,莫知其所处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矣,惜乎其未远也。”

『译文』惜鹳智

     子游(1)担任武城(2)县令时,外城城门外的土堆上,有一只栖居在那里的鹳鸟,一天它突然把它的窝搬到墓园大门的石碑顶上。守护墓园大门的老人马上将这一情况向子游报告说:“鹳鸟是能预先知道天要下暴雨的鸟,它竟然把原来的窝迁到石碑顶上,看来我们这里将要发大水了啊!”子游回答说:“你说得对。”子游便令本县中的每家百姓都要准备船只,以防不测。过了几天,果然大雨成灾河水泛滥,外城城门外的那土堆被洪水淹没,而大雨还是下个不停。洪水暴涨得快要淹没墓门外的石碑了。鹳鸟移居的窝被水浪打推得摇摇晃晃的,眼看即将被冲走,鹳鸟急得在空中飞来飞去地悲鸣着,不知道这个窝应该搬到哪里才安稳了。  子游看见鹳鸟这种情景不由感慨地说:“可悲啊!鹳鸟虽然有智慧能预测洪水,但是可惜的是禽兽的才智有一定局限性,还是考虑得不全面,没有远见啊!”

【本文寓意:预而不备,措手不及。深谋远虑,有备无患。】

译注: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学生。

2)武城:春秋时代鲁国城邑,糸今山东省费县。

5、西郭子侨与公孙诡随、涉虚俱为微行,昏夜逾其邻人之垣。邻人恶之,坎其往来之涂而置溷焉。一夕又往,子侨先堕于溷,弗言,而招诡随。诡随从之堕,欲呼。子侨掩其口,曰:“勿言。”俄而涉虚至,亦堕。子侨乃言曰:“我欲其无相咥也。”

君子谓西郭子侨非人也,己则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祸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

『译文』祸心

西城外的子侨与公孙诡随、涉虚(三个均糸虚拟人名)三人,都喜欢乔装打扮暗中出行,他们三人经常黑夜翻越邻居的墙头偷偷地溜出去,邻居讨厌极了。于是在他们三人经常往来的墙根下面挖个坑,作露天厕所又当蓄粪池。 一天晚上,他们三人又乔装出发了,子侨先翻墙跳下即掉进粪池里,浑身是粪便的子乔臭不可闻,却故意不作声,还招呼公孙诡随快点过来;诡随跟着跳下也掉进粪池,正想喊叫警示涉虚,子乔赶快用手捂住他的嘴说:“别喊。”接着涉虚翻墙跳下,也掉进粪池。这时子乔才说:“我想这样咱们三人谁也别嘲笑谁了。” 

君子评论:西城外的子乔简直不是人!他自己不谨慎掉入粪池,自受污辱,却包藏祸心,坑害朋友,这种人太没有仁义道德了!

【本文寓意:自该堕落,陷友入污。包藏祸心,不义不仁。】

6、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了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眂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郁离子曰:“哀哉!是亦道士之过也。知其非人而救之,非道士之过乎?虽然,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道士有焉!”,

『译文』救虎

苍筤(虚拟山名)山的山脚,溪流汇合流入大江,有一位和尚在两溪汇合的洲上建庙宇用以信佛修行,非常虔诚。 一天晚上,山洪突然暴发,被洪水冲刷走的房屋、杂物等塞满溪面从上游顺流而下,在两溪汇合处盘旋。灾民们有的骑在木梁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大家都高声呼喊求救,呼救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响彻夜空。和尚见状,急忙组织人员开出备用的大船,自己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站在水边,指挥督促水性好的人,各握绳索上另一端绑着的木棍等待着,一发现有人漂流下来,马上扔出拴着绳索的木棍在灾民身边的水面,待对方接住后即拉上来,这样救活了很多人。次日天刚亮,人们发现有一只野兽的身子被洪水淹没漂流直下,只露出脑袋左右顾盼,好像也在期待有人救它。和尚说:“这也是一条生命啊!必须赶快救它。”船上的救护人员即答应将船划过去将它捞救上船,发现是只老虎。刚救上来老虎还被水冲淹得矇矇胧胧,蹲坐着只顾用舌头舔着身上湿淋淋的毛。等把它赶上了岸,就睁着双眼虎视耽耽地瞪着和尚,紧接着突然张开前爪弓身奔扑抓住和尚,将他扑倒在地。船上下来的人员急忙挥棒奔过来将老虎赶跑,幸众人抢救迅速和尚才免一死,但是已经身受重伤了。

    郁离子感叹说:“可悲啊!但是这也是和尚自己的过错。明知它不是人,却还要救它,这难道不是和尚的过错吗?虽然,圣人孔子曾说:‘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义的人。和尚就是孔子所讲的有过错,但还是有仁义之心的。”

【本文寓意:道士救虎,险遭丧命。善恶不分,妇人之仁。】

7、豢龙先生釆药于山,有父老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龙先生拱而立。倾之,老父仰而嘘,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颔而笑曰:“子欲釆药乎?余亦釆药者也。今子虽药而未知药也。知药莫若我。”豢龙先生跪曰:“愿受教。”

老父曰:“坐!吾语子。中黄之山有药焉,龙鳞凤葩,玉质而金英,宵纳月彩,晨晞日精,宅厚坤以为家,澡沆瀣之流荣,其味不苦不酸,其性不热不寒,淡如也,淳如也,其名曰芝,得而服之,寿考以康,百病不生,皞皞熙熙,躋于泰宁,而五百年一遇之。太行之山有草焉,丹荑而紫蕤,根如伏龙,叶如翠翘,葱葱萋萋,蔚茂以齐,其名曰参,得而服之,老者耇,少者寿,病者已,尪者起,而三百年一遇之。南条山有草焉,性温而和,味芳以辛,馥馥芬芬,香气袭人,其名曰术,得而服之,养精益神,救死扶生,去疾除根,瘴疠莫干,寝兴以安,而百年一遇之。岣嵝之山有木焉,碧干而琼枝,绿叶青青,上拂穹青,下临层崖,霜雪洒之而不凝,赤日过之而不炎,其馨菲菲,其味如饴,鬼魅畏之,避不敢窥,其名曰桂,煮而服之,可以袪百邪,消毒淫,扶阳抑阴,敛真归元;岷山之阴有草焉,叶如翠眊,根如团金,味如人胆,禀性酷烈,不能容物,名曰黄良,煮而服之,推去百恶,破症解结,无秽不涤,烦疴毒热,一扫无迹,如司寇之极残贼。之二物也,有病乃服,无病者不服也,故有弗用,用必中。阴谷有草,状如黄精,背阳而生,入口口裂,着肉肉溃,名曰钩吻。云梦之隰有草,其状如葵,叶露滴人,流为疮痍,刻骨绝筋,名曰断肠之草。之二草者,但有杀人之能,而无愈疾之功。吾子其慎择之哉!无求美弗得,而为形似者所误。”

豢龙先生愀然而悲,顾求老人,已不知其所之矣。

『译文』采药

    豢龙(虚拟人名)先生在山上釆药,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坐在石头上,他便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老伯行作揖礼,但这位老伯居然坐在那里视而不见,动都不动地端坐着。豢龙先生两手合拱,仍必恭必敬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老伯仰天慢慢地吐气,然后又垂下头凝神静坐,那神态犹如玉雕的偶像一般。又过了一会儿,老伯才向豢龙先生点头微笑着说:“你来想釆药吗?我也是釆药的呀。今天你虽然来釆药,但看你并不真正懂得辨识药材吧,这天下真正精通药性,善于鉴别药材的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我了。”  豢龙先生听完即双膝跪地叩拜说:“希望您老前辈对晚辈多加指教。”

     老伯说:“你坐下,我来告诉你。中黃山(虚构山名)上有一种药材,形状像龙鳞凤花,质地似玉而又像金属一样发亮。夜间它釆纳月亮的光华,白天吸收太阳的精气,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沐浴着雨水露液之荣华。它的味道不苦不酸,其药性不热不寒,品尝它清淡如水,但又纯正浓厚。这种药材的名字叫灵芝。如果釆得它服用,可以使人延年益寿,身体健康,百病不生,心旷神怡,愉悦安宁。但是这种药五百年难得遇上一次。 太行山(位于河南、山西和河北界内)上有一种草药,红色的叶牙而花瓣呈紫色,它的根似卧地的龙,叶子好像翠鸟尾巴的羽毛,颜色翠绿茂盛,茎干挺拔整齐,它的药名叫党参,取得这种党参服用,老年人会返老还童像年轻人那样有活力;年轻人可以健康长寿;病危的可起死回生;病残老弱服用也可健身壮体。但是这种党参三百年才能遇上一次。 南条山(位于南郡临沮东北)上有一种草药,药性温而和,气味芳香又带点辛辣,香气浓郁扑鼻沁人心脾,它的药名叫白术。如釆得它服用,可养精益神,救死扶生,祛除疾病,斩断病根,凡各种瘟疫邪气不能侵入体内,益气安神。但是这种白术要一百年才得一遇。  岣嵝山(位于湖南衡阳市北,糸衡山主峰)上有一种树木可入药,碧绿色的树干,而树枝像玉石般的细腻光滑,绿叶茂盛,树身高耸入云天,树顶扬拂青天白云,根扎悬崖底层,寒冬腊月霜雪落在树上不凝冰,酷暑娇阳似火暴晒也不会闷热,它的香气浓郁,其味道甜如麦芽糖,鬼怪畏惧它躲避得远远的不敢偷看一眼,这种树叫桂树,药名叫桂。煎煮服用,可以祛除各种邪恶疾病,解毒消肿止痛,扶阳抑阴,补气血敛真气,恢复身体的元气。  岷山(位于四川省北部至甘肃界内)的北坡上有一种药草,它的叶子似碧绿的昏花眼,根如南方出产的黄金色,它的味道如人胆一样苦涩,药性酷烈,不能与其它药物相容,它的药名叫黄莲(即川莲)。煎煮服用可以驱除百恶入侵,抗菌消炎退肿,清除人体内的气血污秽,能治愈任何疑难杂症,心烦气躁,邪毒攻心,高烧发热药到病除,就如司法机关处决穷凶极恶的盗贼一样,除恶务尽,毫不留情。  桂和黄莲这两种药物,患了疾病才可服用,没有病的不能服用。所以,有这两种药可以储存在那里不要乱用,一旦患病服用即能药到病除。  背阴的山坳有一种草,它的形状像黄精(一种药材),它生长在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这种药放进嘴里,嘴巴就会裂,沾着人的皮肤,肌肉就会溃烂,它的药名叫钩吻。云梦泽(1)的低湿地带有一种草,它的形状像葵花,如果它叶子的露液滴在人的肢肤上,液体流到哪儿哪块肌肉就会生疮出浓水,甚至烂断骨头,溃断筋。它的药名叫断肠草。上述两种草药,但是它只有杀人的性能,却没有治病的功效。  我希望你要细心谨慎地选择啊!切不可寻求不到治病的良药,却被一些外形相似毒药所骗,误伤人命。”

     豢龙先生听完老人的赐教,神色一下子紧张严肃起来,内心感到责任重大而忧伤,抬头欲再向老伯求教,左右顾盼已不知老伯去哪里了。

【本文寓意:釆药祛病,访贤治国。虚心求教,辨识贤良。】

译注:

1)云梦泽: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位于整个江汉平原及周边的广阔地区。

 8、梓谓棘曰:“尔何为修修而不扬、櫹櫹而无所容?幽樛于灌莽之中,翳朽箨而不见太阳,不已痗乎?吾干竦穹崖,梢拂九阳,根入九阴,日月过而留其辉,风雨会而流其滋。鹓雏翠鸾,朝夕和鸣,暧霭晴岚,山蒸泽烘,结为祥云,五色备象,八音成声,绚为文章,抱日浮光。蔚兮若濯锦出蜀江,粲兮若春葩曜都房。是以匠石见而爱之,期以为明堂之栋梁。”

言既,棘倚风而啸,振条而吟,曰:“美矣哉!吾闻之,冶容色者,侮之招;丽服饰者,盗之招;多才能者,忌之招。今子之美,冠群超伦,名彰于时,泰运未开,构厦无人。吾忧子之不得为明堂之栋梁,而翦为黄肠,与腐肉同归于冥冥之乡。虽欲见大阳,其可得乎?吾长不盈寻,大不逾指、扶疏屈律,不文不理,天不畀之以材,而赐之以刺,使人不敢樵,禽不敢萃。故虽无子之美,而亦无子之忧,则吾之所得多矣,吾又安所求哉?”

『译文』梓棘

    梓树对荆棘说:“你是怎么了,长着细长的身子却不扬技,弯弯曲曲相貌丑陋,叶落独茎光秃秃的难看得简直无地自容,你隐藏缠结的身子在灌木丛中,长年被那些老枝枯叶遮掩住见不到阳光,不感到很忧郁吗?你看我的树干髙耸立在天空,树梢轻拂太阳,树根深扎地下,日月经过留下它的光辉,风雨来临得到水分滋润。凤凰和翠鸾朝夕与我欢唱作伴。暖融融的云霭与晴空下的雾气,和山川水泽蒸发的水气,在我身旁结成祥云,五彩缤纷,八音成声,形成彩色华丽的文采。我托着太阳倒映在水中的霞光,文采华美得像刚从蜀江洗出的蜀锦,色彩艳丽得像大花房里熠熠生辉的春花。所以,工匠们看见我就喜欢了,希望用我来做大厅的栋梁。”

    梓树说完这番话,荆棘借着一阵清风撮口长啸,接着伸展一下枝条而吟,说:“你确实长得美呀!不过我听说:“讲究修饰外表美的会招引凌辱,讲究亨用锦衣玉食的会招引盗贼,讲求显露才能的会招致忌妒。现在你的美貌冠群出众,时下名声显赫,但却时运不济,因为没有人想建造大厦,我担心你不能做大厅的栋梁,而是被裁作葬具,与腐烂的尸体一起埋葬在阴间地府,即使想见太阳,你还有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吗?我虽然长得高不足八尺,大不过手指,枝条弯曲,没有漂亮的纹理,老天不给我有用之材的资质,而赐给我一身的刺,使人们不敢砍作薪柴,鸟禽不敢栖息聚集在我的枝条上。所以,我虽然没有你那样飘亮的美丽的容貌,但是也没有你那么多的忧虑,故此,我所得到的就比你多得多了,我还有什么要求呢?”

【本文寓意:自满招损,谦逊得益。大智若愚,方为人杰。】

9、宋王欲使熊蛰父为司马,熊蛰父辞。宋王谓杞离曰:“薄诸乎?吾将以为太宰。”杞离曰:“臣请试之。”

旦日,之熊蛰父氏,不遇,遇其仆于逵,为道王之意。其仆曰:“小人不能知也。然尝闻之,南海之岛人食蛇,北游于中国,猎蛇以为粮。之齐,齐人馆之厚,客喜,侑主人以文镻之修,主人吐舌而来。客弗喻,为其薄也,戒皂臣求王虺以致之。今王与大夫无亦犹是与?”

杞离惭而退。

『译文』不仕

宋王(虚拟人物)想委任熊蛰父(虚拟人名)担任国家主管军权的司马,熊蛰父推辞了。宋王对身边的大臣杞离(虚拟人名)说:“他是嫌给他的官职太低了吗?那我可以任命他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太宰。”杞离向宋王说:“请让我去试探一下。”

    第二天,杞离前往拜访熊蛰父,不巧熊蛰父不在家未能遇上,却在路上碰到他家的仆人,杞离欲向仆人打探,于是对他说明宋王的意思。熊蛰父的仆人说:“我作为奴仆是不知道什么的,但是,我曾经听说有这样的事:南海岛上的人们喜欢吃蛇肉,他们向北旅游到中原地区,也将捕来的蛇晒干带着作为干粮。他们来到齐国,齐国人热情周到地接待游客,客人们非常高兴。为了报答主人的热情款待,他们就拿出一条带花纹的腹蛇干酬谢主人,主人吓得伸长舌头连话都说不出来,那里还敢接。但南海客人不明白为什么礼物送给你却不接收,还认为是送的礼太轻了,于是,命令奴仆去抓捕一条最大的毒蛇王送来。如今宋王和大夫的做法不是也与这件事相似吗?”

    杞离听了这番话,羞愧得面红耳赤,败兴而归。

【本文寓意:不贪功利,人各有志。狭胸度人,南辕北辙。】

10、郁离子学道于藐乾罗子冥,授化铁为金之术,遂住入九折之山,得跃冶之钢而炼之。以左目取火于太阳,右目取水于太阴,驱役雷风,收入鬼神,以集于黄中。浑浑肧肧,如珠在胎;焜焜荧荧,如日将升。仙人皆仰之矣。

山鬼窥而栗焉,啸其徒,谋之曰:“有怪,女知之乎?若不早图而待其成,悔无及矣!”乃使“犭喿”与“鬼分”挠之,百端不能破。乃群号而诉诸帝曰:“天生物而赋之形成性。寿夭、贵贱,司命掌之,弗可移也,夫是谓之天常。今彼将以智夺之,以窃天权,弗可假也。”帝怒,命方伯宵鼓之以狵鞟之鞴,铁跃弗不止,遂不能成金。

『译文』冶金术

     郁离子拜藐乾的罗子冥(虚拟名)为师学道,罗子冥传授郁离子化铁成金的法术。郁离子学成后,于是就往九折山去了,在那里取得快速冶炼的钢铁就开始炼金。他使法术用左眼从太阳取火,用右眼从月亮取水,他指使风、雷二神,召唤神仙、鬼怪,调动各种神力集中在冶金炉旁冶金。炉火将钢熔化变成一团液体,犹如珍珠在蚌中孕育未出胎,金光闪闪,好像太阳即将升起。仙人们以为能成功都敬仰他。

鬼怪看到即将成功,嫉贤妒能不寒而栗,纷纷召集同伙谋划对策,制造所谓:“有妖在作怪,你们知道吗?如果不乘早图谋除掉他,等到成功了后悔莫及呀!”于是即派山魈和魑魅等鬼怪千万百计地去破坏,但使尽各种方法均告失败,难以破坏。从而它们变换手法,结伙成群地叫闹着向玉帝告御状:“上天生育万物,并赋予它们各自特定的形状和习性,寿命长短、生死和富贵、卑贱,都应该由天廷主管生死寿夭的司命大臣掌管,这是不可更改变动的,这就叫做天规。如今郁离子将要用人的智慧来夺取司命大臣的权力,改变天规,其实质是窃取玉帝您的天权,严重触犯了天条,千万不可轻饶,必须严惩啊!”

 玉皇大帝听后大怒,即命令天神方伯用皮革制造的鼓风吹火器昼夜不停地向冶金炉吹风,由于风猛火旺,钢铁溶液在炉中沸腾不止,再也不能化铁成金。

【本文寓意:改革创新,奸佞忌能。触怒昏庸,胎死腹中。】

11、石羊先生谓郁离子曰:“子不知予之忧乎?”郁离子曰:“何为其不知也?”曰:“何以知之?”曰:“周人有好姣服者,有不足于心,则忸怩而不置,必易而后慊。一日,有所之,袂涅而弗知也。扬扬而趋,乐甚。其友半途而指之涅,则惋而嗟,摄而搔之。涅去而迹在,其心妯妯然,五步而六视,不成行而复。

郑子阳好其妻。其妻美丽而额靥,蔽之以翟,三年未之见。一夕褫其翟见焉,则怏然不乐,申旦而不寐。其妻虽以翟蔽之,终不好矣。故阴谷之木,生于嵌岩之下,终年不见日月之光而不怨者,不知天之有日月也。

 『译文』求疪

  石羊(虚拟人名)先生碰到郁离子就说:“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忧虑吧?”郁离子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石羊先生惊讶地反问:“你凭什么能知道我心中的忧虑呢?”郁离子回答说:“古时陕西西安周地有一位非常注重服饰穿着打扮的人,每遇自己的衣服穿得不合心意时,他总感到忸怩不安,必须更换一件时尚合身的才满意。有一天,他有事跟朋友约好外出,当时没有发现换上的衣服袖子上有一小黑点,就兴致勃勃地与朋友们一起上路,心里非常高兴。他的朋友半路上发现他衣袖有小黑点,并向他指出。他一见衣袖上的小黑点,原来那股兴高彩烈劲立即风消云散,连声惋惜叹气。并急忙用指甲抓挠,用手搓揉小黑点,小黑点虽被抓弄掉,但痕迹还在。可是,他心里却总感到不舒服,向前走五歩却要六次看那衣袖上的痕迹,结果还是为衣袖上这点小痕迹而不愿与朋友一道同往而半途返回。

郑子阳(虚拟人名)非常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长得挺漂亮,只是额头有一点儿时被划留下的小浅窝的痕迹,他妻子日常用山雉羽毛遮住前额,郑子阳夫妻恩爱三年来都未发现。一天晚上,他妻子卸妆拿下山雉羽毛时,被他发现了,顿时脸拉下来,怏然不悦,于是整夜闷闷不乐,翻来覆去一直到天亮也没有合眼。后来他妻子虽然照旧用山雉羽毛作装饰遮掩得天衣无缝,但他却仍感到不好看,再也不爱妻子了。 所以,阴山沟的树木,生长在悬崖的岩凹下面,终年得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线照射却没有怨言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知道天上还有太阳和月亮。

【本文寓意:心胸狭隘,徒增忧伤。拘泥小节,损害大局。】

12、梧丘之野人,种稻以为食,岁储旧而待新,新未尝,不敢竭其旧。旦日之亩视其禾,皆颕而且粟。喜而归,曰:‘新可期矣!’则皆发其旧,与其人饱之。旧其尽而新未熟,不胜其觖望。与其子及妻更往而迭视,蹊其亩而禾愈青。是非禾之返青也,望之者切也。

『译文』稻熟

梧邱村的农民,都以种植水稻为粮食,每年他们储存粮食入库,有计划地将陈粮吃到新粮收成后,在新粮没有收割到仓库,按农村习俗还没有尝过新得情况下,就不敢把仓库储存的陈粮都拿出来吃掉。一天早晨,有一位农夫到田头,看见稻田里巳是一片尖头的谷芒,而且串串谷穗颗粒饱满,就高兴地回村说:‘新粮丰收在望了!’于是,大家都把粮仓打开,将储存陈粮拿出,人人都敞开肚子吃饱饭。眼看陈粮快吃完了,而稻田里的新稻谷却还没有成熟,从而,大家开始抱怨,农夫们与他的子女以及妻子焦虑得毎天轮流往稻田去察看,从早到晚经常这样来回察看,田中间都被踩出一条小路,但是稻田里的稻穂却愈发显得发青了。这并不是稻穗发青了,而是他们期望稻谷早点成熟的心理太迫切的缘故。

【本文寓意:愚昧无知,盲人瞎马。跟着起哄,家破人亡。】

13、荆人有走虎而捐其子者,以为虎已食之矣,弗求矣。人有见而告之曰:‘尔子在,盍速求之?’弗信。采薪者以归,子之。他日,遇而争之,其子弗识矣。

『译文』弃子

楚国有一个人带着儿子在路上遇见一头老虎,他吓得扔下亲生的儿子只顾自己拼命逃跑。他自以为自己逃出虎口,儿子肯定被老虎吃掉了,于是就不再回头去找儿子。有人路过看见他的儿子在路边哭泣,就告诉他说:‘你那儿子还在路边上,你还不赶快去抱回来。’他却固执己见根本不相信好心人对他说的话,不再去寻找自己的儿子。一位砍柴的人路过,看见路旁有一孩子在哭,便领回家,并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几年以后,他与被抛弃的儿子不期相遇,并因此争吵不休,他亲生儿子早己不认这位狠心的父亲了。

【本文寓意:自私自利,断情绝义。利益冲突,骨肉相残。】

14、赵王之太子病,召医缓。医缓至,曰:‘病革矣,非万金之药弗可。’问之,曰:‘是必得代之赭、荆之玉、岣嵝之沙禹同、青蛉之空曾青、昆仑之紫白英、合浦之珠、蜀之犀、三韩之宝龟、医无闾之珣玕琪,合汞铅而炼之,一年而和,二年而成,三年而粟生,则取而埋诸土中,又三年而服之,斯可以起矣!’淳于公闻而笑之,曰:‘诚哉,所谓缓医矣!’

『译文』缓医

赵王的太子病危,便派人去召一位名叫医缓的名医,医缓一到就说:‘太子的病情非常危急,不化重金采购昂贵的贵重药品炼成药剂,根本无法治愈。’问他应该用哪些贵重药材?医缓说:‘这剂药必须取山西省代县的赫石、湖北荆州的玉石、湖南岣嵝山的沙石、浙江武康禹山同云南青岭产的矿石空曾青、昆仑山的紫白石英、广东合浦的珍珠、四川西部的犀牛角、辽东三韩的龟甲、辽宁医无闾产的玕、珣、琪三种美玉,再配上水银和铅合成缓火烧炼,用一年的时间融化;第二年可以炼合凝固成形:第三年就炼出像金粟兰(通称:珠兰)的花朵形状,然后把这朵金粟兰花形从炉中取出来,深埋入土中,再吸收三年的地气,才可取出服用,服后就可药到病除,太子的病即可痊愈了。’淳于公听了医缓的药剂配方后笑着说:‘很实在呀!人们称你医缓确实名不虚传啊!’

【本文寓意:缓急不分,本末倒置。用人不当,祸国殃民。】

15、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灾民

”庄子(1)到齐国去,看见饥民们挨饿,就深表同情和怜悯。于是饥民们跟着他去乞讨,以求饱食一顿。庄子对他们说:‘我也已经七天没有吃过饭了。’一位饥民叹口气说:‘我见过从我身旁走过去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个人真心实意地真正同情我,真正同情我的只有先生你,假如先生你不是也挨过饿的话,先生怎么能真正同情怜悯我呢?”

【本文寓意:官僚腐败,罔顾民生。勘察民情,赈济灾民。】

16、豢龙先生谓石羊子曰:“往予溯于江十日,而风恒从西来。及还而沿又十日,而风恒从东来。从者恚而泣,予唏之曰:‘天有风主,主予汝乎?何为泣也?’”

『译文』忧天

豢龙先生对石羊先生说:“从前我乘船在江中逆流而上航行了十天,而风总是一直从西面刮来,等到返回沿江顺流而下又行了十天,而风向总是一直从东面吹来。随行的人认为怎么这风老是跟他们作对,无不怨恨痛哭起来。我为他们叹息说:‘天上的风自然有风神主宰,根据气候定向行使的,怎么可能专门为你我而使呢?你们为什么要哭啊?’”

 【本文寓意:天公作美,一帆风顺。杞人忧天,徒自悲伤。】

第四章   灵邱丈人

1、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蜡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

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刳木以为蜂之宫,不鏬不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坐有方,牖有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喧寒,巩其构架,时其墐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弥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凘。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溃。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整,启闭无节,居处臲卼,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网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鳭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

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

『译文』养蜂  

山东省灵丘地界有一位老人善于养蜂,每年都能收获好几百斛蜂蜜,收的蜂腊也相当于蜂蜜的数量,于是,他的财富比得上封地的王候了。老人逝世后,他的儿子継承了他的养蜂事业,但未满一个月,整窝蜜蜂就飞走了,可是他并不怜惜,也不为今后是否会再发生这种逃走现象而忧虑。到了一年多,蜜蜂逃走将近一半。又过了一年多,剩余的蜜蜂全部逃走空空如也,蜂场倒闭,于是他的家境从此败落。

     陶朱公范蠡到齐国来,路经老人的养蜂场,看到养蜂场倒闭的惨状,向这里的邻居问道:“这养蜂场以前搞得热火朝天,而如今怎么变得这样冷落凄凉呢?”

邻居的一位老人回答说:“因为养的蜜蜂都飞跑了。”范蠡进一步向老人打听,请问到底是什么缘故。老人说:“从前,老人养殖的时候,花园里有专供养殖管理人员的房屋,房屋有专人负责看管,他用木材加工成蜂箱给蜜蜂聚居,蜂箱既没有缝隙不会进水,也沒有腐朽臭味,干干净净的。蜂箱摆放距离间隔均匀,横竖成行,新旧蜂箱按先后有秩序的排列得整整齐齐。而且蜂箱摆放的位置,蜂房门口的方向都有一定讲究。蜂箱以横行五个,竖行五个计二十五只为一组,每组规定一个人负责管理。负责观察蜜蜂的繁殖情况,按气候调节蜂箱的温度,加固蜂箱支架,及时修补漏洞,按时开关蜂箱的门,观察到某个蜂箱繁殖旺盛,新蜂王出胎了,马上就把新蜂王分岀来作两箱养殖,如果某一个蜂箱的蜂少了就聚集,绝对不让一箱蜂里有两个蜂王。管理人员经常淸除防止蜘蛛、蚂蚁和土蜂的入侵,夏天蜂箱不让烈日暴晒,冬天不让冰雪覆盖蜂箱,暴风吹刮而蜂箱不摇动,大雨淋浇而蜂箱不被水浸着。老人收取蜂蜜时,分割出多余的部分,而不把蜂蜜全部取光,要给蜜蜂留下储备粮。这样,原来的老蜂安心定居,新增的蜜蜂见有储备粮即愿意在这里作息繁殖,老人不岀大门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以致富可敌国。如今他的儿子就完全不是这样了,园子里的房屋不修理,环境肮脏不清除,干湿不加调节,蜂箱门开放关闭作息不定时,箱架不整理,蜂箱摇摇晃晃,蜜蜂出入受到阻碍,所以,蜜蜂也不喜欢再住这里了。再加上时间久了,毛毛虫和蜜蜂同住在蜂箱里也没人觉察到,蝼蛄、蚂蚁钻到蜂箱里做窝也没有人清除,白天鹪鹩鸟抢叼蜜蜂,夜晚狐狸爬上去偷吃密蜂,根本没有人去察看,只知道去收取蜂蜜而已,这样做蜜蜂怎么能不逃亡;蜂场能不冷冷清清!家道怎么能不衰败呢?”

     陶朱公感叹地对身边的随从说:“唉!创业不易,守成更难,你们几位可要记住。那些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人,也该以此为借鉴啊!”

【本文寓意:守业不勤,业败家衰。治国安邦,可为借鉴。】

2、郁离子曰:“刑,威令也,其法至于杀,而生人之道存焉。赦,德令也,其意在乎生,而杀人之道存焉。〈〈书〉〉曰:‘刑,期于无刑。’又曰:‘眚灾肆赦,此先王之心也。’是故制刑,期于使民畏刑,有必行,民知犯之之必死也,则死者鲜㞺。赦者所以矜蠢愚,宥过误知罪不避而辄原焉,是启侥幸之心,而教人犯也;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然则赦令卒不可行与?曰:‘法有二:有古今之通禁;有一代之私禁。’古今之通禁,恶逆也,杀人、伤人及盗之类也,而释勿治,是代之为贼也。一代之私禁,茶、盐、钱、币之类也,民无以为生而官不能恤,于是乎有犯。虽难以为常,原情而贷之可也。”

『译文』特赦

     郁离子说:“刑法,是威严的法令,刑法的威力极限是可以处死人命,但其中有处死少数人使得多数人能得以更好的生存的意义。赦免,是讲恩德的法令,它的本意是施德赦罪让人活命,但并没有放弃处以极刑的律条。《尚书·大禹谟》中说:‘使用刑罚,最终的目的是不使用刑罚。’但《尚书·舜典》又说:‘对因过失犯罪的人要加以赦免。这是先王立法的初衷啊!’所以制定刑律,是希望老百姓知道法律是公正无私的,而有所畏惧,明白触犯了刑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如果老百姓明知触犯刑律的死罪条款必定被处死刑的,大家就不会以身试法,那么天下犯死罪的人就会少了。赦免是对愚钝、过失而犯罪之人哀怜与宽恕。但宽恕罪大恶极及一再犯罪的屡犯是一种错误。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却明知故犯一再作案犯科,对这种人加以宽恕,这将会启发人们以侥幸获免的心理一再犯法,这不犹如敎唆别人犯罪啊!如果平时对犯罪分子不惩罚讲宽恕,以致犯罪分子肆无忌惮酿成大祸,罪大恶极才不得已处以极刑,这不是把恩赦变成放纵犯罪的陷阱了。然而按照这样的说法赦免令就不能执行了吗?根据法律规定要处分两种不同情况:一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明文规定要实行的禁令,叫作通用的禁律,二是本朝代根据国家的某种需要而实行的特定禁律。从古至今都在实行的通用的禁律,是重罪:如杀人、伤害以及盗、贼之类,如果对这类罪犯实行赦免,不加惩治,那等于替盗贼开脱罪责,放纵犯罪。至于根据本朝代国家出于某种需要实行的特定禁律,一般有禁私茶、私盐、私钱、私币一类的犯罪,部分老百姓在无法维持生活,官府又不加抚恤救济和帮助的情况下犯了特定禁律,虽然对这种犯了特定禁律的人不能一概给予赦免,但是考虑他们犯禁的动机目的是处于生活所迫的实际情况,和不是惯犯情节轻微而给予宽恕赦罪,还是可以的。

【本文寓意: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处别案情,宽严相济。】

3、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舣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张子房谓汉王曰:“秦将贾人子,可啖也。”抑所谓习与性成者与?此陶朱公之长子所以死其弟也。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信哉!

『译文』贾人

    济阴(古郡国,今山东荷泽、定陶一带)有一位商人,渡河的时候般沉没了,危急之中趴在漂浮在河面的草堆上拼命呼救。有一位渔夫驾着渔船赶去救他,船还没有划到时,商人急忙大喊:“我是济阴上等的大户,你能救护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金子。” 渔夫把他救上船,将他送上岸后,他却只给渔夫十两金子。渔夫问他:“当时你呼救时亲口许诺给我一百两金子,可是救你上岸了却只给十两,你不可以这样不讲信用啊!”  这位商人听后,勃然怒形于色地瞪着眼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而现在一下子就得了十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渔夫无奈只得闷闷不乐地回到船上。过了好些日子,这位济阴的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不幸船身触礁翻沉又落水,他在河中挣扎着。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打渔。有人见渔夫无动于衷只顾打渔,便问他:“你怎么不先去救他呢?”渔夫轻蔑的回答说:“这就是那位许给我百两金子却言而无信的小人。”于是渔夫将船停靠在河岸边袖手旁观,目睹那位商人在河中挣扎了一阵就被河水吞沒了。

     郁离子说:“曾经听人说商人重财而轻命,起先我还不大相信,现在才知道真有这样的人啊!《史记·留候世家》曾记载:当初汉王刘邦攻打陕西蓝田峣关的秦军时,谋士张良曾告诉汉王:‘守关的秦军将领是商人的儿子,可以用利来引诱他。’也许这就是功利社会的环境影响和先天贪婪的本性共同形成的吧,这种重财薄义,爱财重利而轻视生命的人生观,正是陶朱公范蠡的长子与他弟弟兄弟相残,导致其弟终于被杀的原因(必要时可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据此,孟子所说的:‘职业对一个人的本性有一定的影响,选择职业不能不慎重。’这有一定的道理啊!

【本文寓意:言而无信,失信于人。重利轻生,自食其果。】

4、卫懿公好禽。见觝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寗子谏曰:“不可。牛之用在耕,不在觝,觝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觝者,价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觝,农官弗能禁。

邶有马,生驹不能走而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寗子曰:“是妖也,君不寤,国必亡。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君必悔之。”又弗听。

明年,狄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译文』好禽谏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懿公喜欢豢养禽兽,尤其喜欢善斗的牛,他还依照中士的官阶等级供给饲养斗牛牧民的俸禄。大臣宁庄子规劝卫懿公说:“不能这样做,因为牛的功能应用作耕作而不在于争斗,如果让牛都去打斗取乐,那么耕地必将荒废。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臣子听人说过,统治天下管理百姓的君主不能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妨害百姓生产生活的。” 卫懿公不听宁庄子的进谏。于是在卫国一头善斗的牛的身价比普通耕牛高十倍。以致国内养牛的农户都放弃农活,而去驯养斗牛,就连管理农业的地方官一再劝阻、下禁令,都禁止不了。

    河南汤阴县东南邺城有一匹马,生了一头小马驹,这头小马驹四蹄失灵不能跑,却特别善于鸣叫,卫懿公又觉得很有趣,令人将它收纳进皇家马厩,供自己玩耍取乐。大臣宁庄子又挺身规劝说:“这匹不会跑只善于叫的小马驹是不祥的妖物,君王您若还不省悟,再这样玩物丧志不理朝政的话,国家一定会灭亡。因为马的功能是凭力气从事战争和载人及作运输用的,鸣叫并不是它的职责。作为一国的国君是替天管理百姓,国君的职责是设立行政机构,按行政级别聘任良才担任各级官职,授权让各级官员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玩忽职守荒废本职管辖的事业,就应当按照规定的刑律进行制裁。对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不正当行为,国君就不能提倡,以杜绝此类事的发生。所谓妖物的兴起,实际上是人自己招惹来的,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卫国必定出现很多不会耕作的男人、不会纺纱织布的女子。到那时候,君王一定会感到后悔莫及。”  卫懿公还是执迷不悟听不进去。

    第二年,狄国发兵进犯卫国。卫懿公准备登上战车率军迎战时,而驾御车的人由于缺乏训练缰绳从手中脱落,竟驾驭不了马车。士兵们准备上阵的时候,由于缺乏训练竟然不会拉弓射箭了。结果在荥泽被狄国打得大败,卫国最终灭亡了。

【本文寓意:玩物丧志,士不司职。屡谏不悟,江山易主。】

5、髬耏问于赤羽雕曰:“盗日杀而日多,何也?”赤羽雕曰:“未也。而今方多耳!”髬耏曰:“何若是甚也?”赤羽雕曰:“乘子之车,循子之轨,天下之生,将尽为盗。”髬耏曰:“请闻之。”

赤羽雕曰:“昔者蠪蚳暴于岷嶓之间,蜀王使相回帅师伐之,畏弗进,作土门而壁焉。其士卒日食为民,民瘵弗堪。于是五丁凿山,以出于江之源,擒蠪蚳,杀之。相回闻蠪蚳之死也,毁壁而出。取其尸以为功,曰:‘我之徒兵实杀之。’五丁怒,杀相回。排大彭而壅之江,江水逆流,覆王宫。王升木而号,化为杜鹃。今天下之治盗者,皆相回也。民不甘喂肉于蠪蚳也,能无泄五丁之怒者乎?”

『译文』邀功

     髬耏(虚拟人名)问赤羽雕(虚拟人名):“这天下的强盗朝廷天天在捕杀,可是强盗却天天在增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赤羽雕回答说:“不是你所说的强盗越杀越多,而是如今才增多的。”髬耏进而问道:“为什么强盗会增加得这么快呢?”赤羽雕回答说:“如果朝廷还延续失去民心的做法的话,普天之下的百姓将都会去当强盗。”髬耏不理解他语中之奥秘,于是虚心请教:“请将内中奥秘详细说来听听。”

    赤羽雕说:“古代神话传说有一种吃人的怪兽叫蠪蚳,它在岷山的嶓冢山一带兴妖作怪,危害百姓,蜀王派相回(虚拟人名)率领大军前往佂伐。可是相回畏惧蠪蚳妖法的凶暴,不敢前进攻击蠪蚳,只修筑土城驻守。他手下的士兵每天向当地老百姓挨家挨户索取军粮,老百姓被士兵们无休止地搜刮得家无隔宿之粮痛苦不堪。当地有五位壮士确实忍无可忍,就发奋凿通岷山,使长江的水源畅流,五壮士又力战蠪蚳,并生擒蠪蚳杀死它为民除害。躲在土城中的相回听到蠪蚳已经被五位壮士杀死,立即令士兵毁掉土城墙,为首领兵冲出來,找到蠪蚳的尸体拿来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称功劳,宣称:我麾下的士兵杀死了蠪蚳。”五位壮士听了怒不可遏,盛怒之下杀了相回。并且移来彭县的天彭山堵塞长江的河道,成了堰塞湖,江水倒流而上淹没了蜀王的王宫。蜀王急忙爬上大树,悲哀惨叫而亡,死后变成一只杜鹃鸟。现在朝廷派出去惩治强盗的官员都像相回一样怕死又贪功,而老百姓又不甘心让蠪蚳这种恶魔呑食自己的身家性命,你能保证老百姓就没有像当年五壮士那样去发泄长期郁积在内心愤怒的吗?

【本文寓意:避战邀功,众愤难平。搜刮民膏,官逼民反。】

6、晋灵公好狗,筑狗圏于曲沃,衣之绣。嬖人屠岸贾因公之好也,则夸狗以悦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绛宫,惊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胜。屠岸贾命虞人取他狐以献,曰:“狗实获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于是国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饱則曳以归屠岸贾氏,屠岸贾大获。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贾,则狗群噬之。赵宣子将谏,狗逆而拒诸门,弗克人。他日,狗人苑食公羊。屠岸贾欺曰:“赵盾之狗也。”公怒,使杀赵盾。国人救之,宣子出奔秦。赵穿因众怒,攻屠岸贾,杀之,遂弑灵公于桃园。狗散走国中,国人悉擒而烹之。

君子曰:“甚矣,屠岸贾之为小人也,譝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宠安足恃哉?人之言曰:‘蠹虫食木,木尽则虫死’。其如晋灵公之狍矣!”

『译文』 好狗

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灵公(1)喜欢玩狗,特地在山西省闻喜县曲沃镇上圈地修筑一座狗棚,还给宠物狗穿上丝绸做的衣裳。晋灵公的宠臣屠岸贾(2)为迎合晋灵公的好狗心态,就极力夸赞晋灵公养的狗很棒,以博取晋灵公的欢心,以致晋灵公忘乎所以更加喜爱狗而不顾臣民了。一天夜里,一只狐狸窜进皇室内宫,惊吓了晋灵公的母亲襄夫人。襄夫人非常恼怒,晋灵公便令人赶快放狗去抓狐狸,但因宠物狗没有争斗力,打斗不过狐狸,未能抓住。可是屠岸贾就连夜派人命令管理山泽苑囿的虞人拿了另外一只狐狸献给晋灵公,并且谎奏说:“昨晚放出的狗抓获了狐狸。”晋灵公见了更加高兴,即下旨:以中级官员大夫的待遇来喂他的宠狗;并向国人颁布法令道:“有侵犯了我的狗的人,依法处以刖刑。”即残忍的砍掉一双小脚的酷刑。  于是天下百姓都惧怕遇上御犬,尤其京城的百姓更害怕。这些狗仗主人威势跑到集市上的各家牛羊肉铺及猪肉铺里,见肉张口就叼着吃,吃饱了还把整块的条肉叼着拖到屠岸贾家里,屠岸贾因狗也获得很大的好处。  大夫中倘若有人要向晋灵公启奏国事,如果没有通过屠岸贾,没有根据屠岸贾拟定的奏章启奏,那么晋灵公的这群狗就会扑上去咬他。宰相赵盾(3)要进宫进谏晋灵公,但没有通过屠岸贾,群狗即迎面挡住宫门,使赵盾无法入宫。  有一天,晋灵公的狗窜进了御苑,偷吃了御苑饲养的羊,屠岸贾即趁机揑造诬陷赵盾,欺骗晋灵公说:“是赵盾的狗擅闯御苑,偷您的羊。”晋灵公听后龍颜大怒,派刺客去刺杀赵盾。幸亏京城的人路见不平相救,以致刺杀未遂。于是,赵盾逃往秦国避难。赵盾的堂兄弟赵穿(4)因看天下民怨沸腾,便带兵围攻屠府,杀了屠岸贾;接着又挥兵桃园杀死晋灵公。  晋灵公的狗见主人失势即趁兵乱逃出宫外成丧家之犬,天下的百姓见恶犬恨之入骨,大家一齐动手全部捉住杀了,煮熟饱餐一顿。

    君子评论说:“真是有报应啊!屠岸贾这样的小人,竟然利用赞扬晋炅公的狗来取得灵公的欢心,蛊惑君王祸国殃民,结果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又连累了国君。一个人怎能倚仗骗取君王的宠爱,狐假虎威作恶多端呢?常言道:“蠹虫食木,木尽虫死。”蠹虫蛀完了木头,自己也就完蛋了。这些蛀虫犹如晋灵公的狗,害人害己啊!

【本文寓意:宠信奸臣,好狗恶民。作恶多端,害人害己。】

  译注:

1)晋灵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名夷皋,在位14年,因好狗而恶民,被臣子赵穿所杀。

2)屠岸贾,晋国人,景公时曾任司冦,即主管刑狱的官。曾灭赵穿一族人,后被赵氏遗孤赵武所灭。

3)赵盾,谥宣子,曾任晋国正卿,因屡谏晋灵公,却遭暗杀,而逃亡秦国,赵穿杀晋灵公后,回晋立成公为君。

4)赵穿,赵盾的堂兄弟,晋襄公的女婿,因晋灵公荒淫残暴,好狗恶民,而杀了晋灵公。

7、瓠里子自吴归粤,相国使人送之,曰:“使自择官舟以渡。”送者未至,于是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数,瓠里子欲欲择之而不能识。送者至,问之曰:“舟若是多也,恶乎择?”对曰:“甚易也。但视其敝篷、折橹而破帆者,即官舟也。”从而得之。

瓠里子仰天叹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为官民与?则爱之者鲜矣,宜其敝也!”

『译文』官舟

瓠里子(虚拟人名)从吴国(今江苏省)返回广东去,宰相派使者专门为他送行,并叮嘱说:“让他自己去任意选择一条官船乘坐回去。”使者还没有到,此时停泊在江边的船有几千艘,瓠里子想自己找一艘公家的官船,可是认不出来哪一条是官船。这时恰好相国的使者来到,瓠里子急忙问使者:“这么多的船停靠在江边,我怎么去找公家的官船呢?”使者笑笑说:“其实很容易找,你只要看到船的篷仓破旧、橹杆折断,而且船帆破旧的,就是官府的公船了。”瓠里子按照使者说的,果然很快就找到了官府的公船。

瓠里子目睹官府的公船无人管理破旧不堪的状况,不由仰天长叹道:“如今政府腐败,那些管理国家大事的政要们,哪里还顾及国计民生?他们也把老百姓如官船那样置之不理了吧?政府官员爱护老百姓的人少之又少了呀!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如官船那样破败了!”

【本文寓意:国库空虚,贫困无助。政治腐败,罔顾民生。】

8、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人之数。景之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译文』云梦田

     楚宣王(1)非常宠爱安陵君(2)以致安陵君得以重用主持朝政。楚国贵族景睢请门客江乙去安陵君那里诉求说:“楚国有很多贫困穷苦的百姓,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希望您设法将云梦泽的田地借给他们耕种,不但解决贫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让他们安居乐业,不再生活无着流离失所。” 安陵君将这一建议奏请楚宣王,宣王立即答应准许。 有一天,安陵君遇见景睢,便问他云梦泽的田地借贷给贫民耕种,年税收入有多少,景睢回答说:“目前让利于民,只解决就业温饱问题,没有收租税。”安陵君听了惊愕地说:“我以为你当时是为了给国君增加大笔收益才提那个建议的,就是这样白白送给百姓耕种,难道你是想让穷苦百姓对你感恩戴德吗?”景睢没有想到执政大臣竟这样只顾利而罔顾民生,愕然失色地走开。尔后,他对身边的人说:“国家岌岌可危了!执政者专门想的是利,却忘了老百姓的疾苦,这是一条走向自取灭亡的危险道路啊!”

【本文寓意:发展生产,利国利民。志利忘民,民穷国危。】

译注:

1)楚宣王:战国时楚国国王,姓熊,名良夫,在位31年。

2)安陵君:名壇,楚宣王的宠臣。

9、卫灵公怒弥子瑕,抶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鮀曰:“瑕也怼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观夫狗乎?夫狗,依人以食者也。主人怒而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复来,忘其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哉!”

『译文』弥子瑕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灵公,一天对宠臣弥子瑕发怒,令人用鞭子把他打出宫门。弥子瑕十分畏惧,畏缩在家一连三天不敢入朝晋见圣上。卫灵公问大夫祝鮀(字子魚):“弥子瑕他会怨恨朕否?”子鱼回答说:“谅他不敢对君王有怨恨。”卫灵公不解其意,接着又问:“为什么说他不敢对朕怨恨呢?”子鱼说:“君王没有观察那些狗吗?那狗是依靠主人供给它食物的,主人发怒时鞭打它,它嗥叫着逃跑得不见踪影了;等到它饥肠辘辘想吃东西的时候,又畏畏缩缩地跑到主人身前摇头摆尾,似乎全忘了先前曾被打的事了。如今弥子瑕就像君王养的一条狗一样,依靠君王的恩泽才能养家糊口,一天得不到君王的欢心,就一日三餐没有食物吃了,他怎么敢怨恨君王呢?   卫灵公听了后说:“不错,分析得很对呀!”

【本文寓意:阿谀逢迎,有奶即娘。主子鞭笞,焉敢怨恨】

第五章   瞽聩

1、郁离子曰:“自瞽者,乐言己之长;自聩者,乐言人之短。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不知己者,无所见;不知人者,无所闻。无见者,谓之瞽;无闻者谓之聩。人有耳,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犹惧其蔽塞也,而况于自瞽、自聩乎?瞽且聩,而以欺人曰:‘予知且能’,然而不丧者,蔑之有也。”

『译文』瞽且聩

郁离子说:“自己没有识别能力,视而不见的人,喜欢滔滔不绝地夸耀自己的长处;听而不闻的人总喜欢品头论足议论別人的短处。喜欢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喜欢议论人家短处的人,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什么也看不见,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人,就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可以说他是孤陋寡闻的睁眼瞎;什么也听不到的人,可以说他是不明事理的昏聩聋子。虽然人们都有眼睛和耳朵,但是所见所闻,有时难免疏漏,还有达不到的地方,因此必须经常思考才能心明眼亮放眼世界,即使这样还担心了解不透彻掌握的情况不够全面,更何况是自己把眼睛蒙上,把耳朵堵起来呢?那些闭目塞听不实地考察,而坐在府邸闭门造车的人却欺骗别人说:‘我聪明能干’。这种欺上瞒下、欺世盗名,不明事理的人,如果不失去职位,也会被人蔑视,再没有人尊重他的了。”

【本文寓意:闭目塞听,孤陋寡闻。见闻广愽,恒思则明。】

2、郁离子曰:“讳者,欺之媒乎;矜者,谄之宅乎。媒以招之,宅以纳之,奸其不至乎?故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奸人伺隙以图进其身,奚暇为人国家计哉?故因其矜也,而施之谄;因其讳也,而投以欺。然后昭然知其为谄与欺,而弗之拒也。由是而贯,贯而后宠生焉。宠生慕,慕生效。夫奸人之得志于人国家也,一且不能堪也,而况于慕效之相承乎?腐肉之致蝇,非特尽其肉而已也。蝇生蛆,而蛆复为蝇。蝇蛆相生而不穷,夫何以当之?是故君子之修慝辨惑,如良医之治疾也,针其膏肓,绝其根源,然后邪淫不生,苟知谄与欺之能丧人心、亡人国也,屏其媒、坏其宅,奸者熄矣。”

『译文』讳又矜

      郁离子说:“因有所忌讳而不敢说是产生欺骗的媒介,骄傲自大是谄媚孳生的温床住宅。这样有媒介来招引它,有住宅来容纳它,这么好的环境奸诈邪恶怎么会不找上门呢?所以,船必定是先有了漏洞,而后水才会灌入船仓;土壤必须是先已经潮湿了,后来青苔才会长出来。奸诈小人伺隙寻找一切机会投机钻营,以求自己向上爬,哪里还有心思、时间为人民的疾苦国计民生着想呢?所以,他们看上司骄傲就对他谄媚讨好,见上司忌讳就对他蒙蔽欺骗。时间一长,后来上司虽然明知奸恶小人一贯谄媚欺骗却置若罔闻,但由于对自己有利却不加拒绝。由此形成习惯,习惯了以致产生对奸恶小人的宠幸,对奸恶小人的宠幸导致其他人产生羡慕,于是由羡慕派生竞相仿效。这些奸恶小人一旦得志,人民与国家就越发不堪设想了,何况还有那么多人从羡慕到效法相继连续折腾呢?腐烂的肉会招引苍蝇,但问题并不是这块肉烂尽被苍蝇吸光就了结了;因为苍蝇会生蛆虫,而蛆虫又变成苍蝇,蝇蛆相生一代代繁殖不断没有穷尽,这种现象你应该釆取什么措施去解决呢?所以君子清除邪恶,辨识疑惑,如同良医治病先诊断病症,再用针剌激关键的致病点膏肓部位,以断绝病根,然后才能使邪淫不生。如果知道谄媚和欺骗能够丧失民心,导致亡国的,就应当清除产生欺骗的媒介,捣毁孳生谄媚的温床住宅,这样奸恶小人就设有生存环境空间,就会自然消失了。”

【本文寓意:体虚病入,心歪邪侵。清除邪恶,釜底抽薪。】

3、瓠里子之艾,谓其大夫曰:“日君之左服病。兽人曰:‘得生马之血以饮之,可起也。’君之圉人使求仆之骖,仆难,未与也。”大夫曰:“杀马以活马,非人情也。夫何敢?”瓠里子曰:“仆亦窃有疑焉。虽然,亦既知君之心矣,愿因而有所请。仆闻有国者,必以农耕而兵战也。农与兵,孰非君子民哉?故兵不足,则农无以为卫;农不足,则兵无以为食。兵之与农,犾足与手,不可以独无也。今君之兵暴于农,而君不禁。农与兵有讼,则农必左,耕者困矣。是见手而不见足也。今君之圉人,见君之不可无无服,而不见仆之不可无骖也。昔者陈胡公之元妃大姬好舞,于是宛丘之人皆拔其桑而植柳。仆窃为君畏之。”

『译文』杀马救马

    瓠里子往艾县(现江西修水县),对艾县的县令说:“前几天您马车中间左服(1)的马病了,兽医说,要让它喝活马的血就可以治好。您的马夫派人找卑人,要求用卑人马车外面的骖马(2)血去救您的服马,卑人感到非常为难,没有把卑人的骖马给他。”  县令大人说:“杀死一匹好马,救活一匹马,这不合乎人之常情,我怎么能这样做呢?”瓠里子说:“卑人听了后总算放心了,当时您的马夫派人来说我就感到有点疑问,这不是您的意思。虽然这样想,但心里还是设有谱。既然现已真相大白,已经知道您菩萨心肠胸襟宽广,因此,希望还有些问题请不吝赐教。卑人听说一国之君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发展农业生产与国防建设,即靠农民种粮食,靠士兵保家卫国。农民和士兵,哪一个不是君王的子民百姓呢?故此,兵力不足,那么农民的安全就得不到保护;农民少了,农业得不到发展,那么士兵就得不到充足的给养。士兵与农民犹如一个人身上的手和脚,不可以缺了任何一个。如今国君对士兵欺侮农民,却不予制止;农民和士兵发生争执,那么农民一定要吃亏。现在农民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了呀!这是只看到手的作用而看不到脚的作用的偏见所致。正如县令大人的马夫一样,只看到您的马车不可以设有服马,却看不到卑人的马车不能没有骖马。古时候,陈胡公(3)的元妃太姬,喜爱舞姿优美的舞蹈,于是强令宛邱一带的百姓纷纷砍掉桑树,而种上婀娜多姿的柳树,这是只求舞姿而不顾损害农民经济收益。如今卑人真为当今圣上担心啊!

【本文寓意: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治国安邦,全面发展。】

译注:

1)左服:古代官员马车一车用四匹马,居中的两匹马叫服,左边的这匹马叫左服。

2)骖:马车的四匹马中,分别在左右两旁边的两匹马叫骖。

3)陈胡公:姓妫氏,名满,卢舜之后,周武王灭商后,寻找舜的后代,得妫满,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太姬嫁给他,封于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

4、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必构楚短以为容。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而扬,遂以楚为果不如宋,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于是谋伐楚。

大夫华犨谏曰:“宋之非楚敌也,旧矣,犹犪牛之于鼢鼠也。使诚如王言,楚之力犹足以十宋。宋一楚十,十胜不足以直一败,其可以国试乎?”弗听。遂起兵,败楚师于颖上,王益逞。

华犨复谏曰:“臣闻小之胜大也,幸其不吾虞也。幸不可常,胜不可恃,兵不可玩,敌不可侮。侮小人且不可,况大国乎?今楚惧矣,而王益盈。大惧小盈,祸其至矣!”王怒,华犨出奔齐。

明年宋复伐楚,楚人伐败之,遂灭宋。

『译文』宋王偃 

宋王偃(1)憎恶楚威王(2),总是喜欢谈讲楚国的坏话。每天早朝,一定要谈论楚国是非,毁谤楚国一番作为笑谈。并且说:“楚国的无能如果不改变,真是窝囊到极点了,我大概快要得到楚国的天下了啊!”他殿前的群臣纷纷随声附和,如同出自一人之口。于是从楚国来宋的商人和旅客,一定得编造一些楚国的弊端的政事诋毁楚国,才能允许在宋国境内停留。宋国的百姓和官员们街头巷尾互相议论楚国的短处丑闻,以致很快就传到朝堂上。这样以讹传讹,于是大家都以为楚国真的是各方面都不如宋国。而且连那些首先编造、传播谎言诋毁楚国的人,也迷惑起来,亦以为谣传成真了。 于是宋王偃开始谋划攻打楚国。

大夫华犨(虚拟人名)规劝宋王说:“宋国不是楚国的敌手,这是客观条件存在早就有定论的了,这就像犪牛与鼢鼠相比力量悬殊。假使确实如君王所说的楚国是那样的无能,但楚国的实力还足以强宋国十倍,宋国与楚国的国力相比是一比十,宋国即使胜利十次,也禁不住被楚国打败一次,君王怎么可以拿国家的命运来进行这样没有把握的尝试呢?” 宋王偃不听华犨的劝告,于是发兵攻打楚国,竟然在颖水(3)之上打败楚军,宋王偃更加得意骄横。

华犨见状又规劝宋王说:“我听说小国战胜大国,是侥幸于大国没有戒备小国的情况下偶尔取胜。侥幸的事不能看作是必然的结果,偶然取得的胜利不可能是最后的胜利;军队不能轻易调遣使用,对敌人不能轻视侮辱;轻视侮辱小人尚且不可以,惟恐物极必反,何况是轻视侮辱一个大国呢?如今楚国害怕,对再次偷袭已经有戒备了,而国王您却更加骄傲。大国已做好防卫准备,小国仍然骄横,看来危亡的日子将要来临了!”   宋王偃听后大怒,华犨只得投奔齐国避难。

第二年,宋王偃再次发兵攻打楚国,楚国军队进行反击,把宋国军队打得大败,最终将宋国灭亡。

【本文寓意:幸不可常,胜不可恃。一意孤行,自毁长城。】

译注:

1)宋王偃:战国时期宋国国王,名偃,即宋康王。为政暴虐,在位47年,后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所灭。

2)楚威王:名熊商,战国时代楚国的国王,在位11年。

3)颖水:源自河南登封县,东南流经河南、安徽,在安徽寿县入淮河。

5、越王燕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

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禺疆会焉,介鳞之从者以班见。䕫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蹻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蹻跃,不犹尔之䟤跛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之则赢其骭,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译文』越王

    越王勾践(1)设筵宴请群臣,宴会上,越王对群臣说,吴王夫差(2)之所以国破身亡,主要是因为他听信奸侫之言杀了文武双全远见卓识的伍子胥(3)的缘故。大臣们听后默然,无言以对。

   沉默了一会,大夫子余(虚拟人名)起身说:“微臣曾经去过东海,正遇上东海的海若神出游岛屿与北海之神禹疆(见《山海经·大荒北经》)聚会,随从鱼虾蟹鳖等都按次序前往拜见,看到一位名叫夔的独足水兽出班朝见海神,一只海鳖却伸长脖子两眼瞅着夔发笑。夔问他:‘你为什么发笑?’鳖说:‘我笑你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而担心你会跌倒。’夔说:‘我一跳一跳地走,难道不如你一瘸一拐地爬行吗?况且,我只要用一条腿,而你要用四条腿,你用四条腿走路还一瘸一拐的不稳当,你为什么还要讥笑我呢?你如果踮起脚尖走,就会累坏你的小腿骨,若是不踮起脚尖走,又会磨损你的肚皮,整天这样慢腾腾地爬行,一天所走的路程有多少?你为什么不担忧自己,反而为我担忧起来了呢?’如今大王逼死了大夫文种(4),而且又迫使上将军范蠡出走齐国,天下的贤士良才都心惊胆战,吓得掉头不敢看南方,那里还敢到越国来。越国已经没有治国的贤能良才了呀!微臣担心诸侯们讥笑大王的时日就在不久的将来呢!”

     越王勾践听了,沉默不语。

【本文寓意:讥笑前辙,忘却后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译注:

1)越王勾践:禹的后代,越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诸暨。公元前494年吴兴师伐越,勾践大败求和,屈膝称臣,施美人计,并卧薪尝胆光复强盛,乘吴伐齐,发兵袭吴,吴败求和不成自杀。勾践灭吴,于山东滕县大会诸侯,与齐、晋等国结盟,成霸主。

2)吴王夫差:与文王同宗族,其父吴王阖庐伐越,被越兵射伤不治身亡,嘱其子“必毋忘越”,公元前494年兴师伐越,勾践大败求和称臣,因听信奸臣之言,不听伍子胥忠谏,而被越灭亡。

3)伍子胥:春秋楚人,名员,因父兄均遭楚平王杀害,后历尽艰险过昭关逃到吴国,吴王阖庐于以重用,他与孙子共谋灭楚,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后又率兵打败越国,因吴王夫差听信奸侫之言,送剑赐其自尽。

4)文种:楚国人,在越任执政大臣,曾佐勾践灭吴,后越王勾践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

6、即且与蝁遇于疃,蝁褰首而逝,即且追之,蹁旋焉绕之,蝁迷其所如,则呀以待。即且摄其首,身弧屈而矢发。入其肮,食其心,啮其䏿,出其尻,蝁死不知也。

他日,行于煁,见蛞蝓,欲取之。蚿谓之曰:“是小而毒,不可触也。”即且怒曰:“甚矣,尔之欺予也!夫天下之毒莫如蛇,而蛇之毒者,又莫如蝁。蝁噬木则术翳,齧人兽则人兽毙,其烈犹火也。而吾入其肮,其其心,葅鲊其腹肠,醉其血,而饱其膋,三日而醒,融融然。夫何有于一寸之蜿蝡乎?”跂其足而凌之,蛞蝓舒舒焉,曲直其角,煦其沫以俟之。即且黏而颠,欲走,则足与须尽解解,肕肕而卧,为蚁所食。

『译文』 即且 

蜈蚣在野外遇见一条剧毒的突眼宽嘴的四脚蛇(当地俗称蛇狗),四脚蛇见了蜈蚣即掉头避开,蜈蚣就追上去,绕着四脚蛇旋圈,四脚蛇被蜈蚣转晕了,不知道蜈蚣跑到哪里去了,则张着嘴呆在那里。蜈蚣把头一缩,身子一弓成弧形,然后发力一弹,就像射出的箭一样钻入四脚蛇的喉咙,进入脏腑,吃了它的心肝五脏,又吃它的肠,然后从四脚蛇的肛门里爬出来。四脚蛇死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一天,这条蜈蚣爬上一台废弃的炉灶台面,看见一条蜒蚰,就想把它吃掉。旁边一条多足虫告诉蜈蚣说:“这东西虽然小,但是有毒,你不可以去碰它。”蜈蚣听后非常恼火,发怒道:“你骗人也骗得太过份了!你怎么能骗得了我呀!天下最毒的没有比得过毒蛇,而毒蛇中毒性最强烈的没有比四脚蛇最强的了。四脚蛇咬了哪棵树,哪棵树就会干枯,咬了哪个人或者哪一只兽,被咬过的人或兽就会死亡,它的毒性如同烈火一样。而我却能从它的喉咙钻入脏腑里面,吃掉它的心,嚼碎它的肠胃,喝完它的血,吸饱它的油,三天以后醒过来,浑身暖洋洋精神特别振奋。我为什么要对这一寸来长蠕蠕爬行的小虫畏惧呢?”  说完就冲上前跷起脚尖伸出去欺凌蜒蚰,蜒蚰慢腾腾地舒展一下身子,触角一弯一伸,周身吹满粘液等着蜈蚣。蜈蚣一触到蜓蚰,就被蜓蚰的黏液黏住,立即摔倒,它想抽身逃走,可是脚与须都被粘液粘住,使出浑身解数越挣扎全身越被粘液裹住,动弹不得,结果精疲力尽地躺在那里,被蚂蚁蚕食了。

【本文寓意: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专横跋扈,尸骨无存。】

7、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曰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译文』狙公

     楚国有一位以养猕猴为生的人,当地人都叫他为“狙公”。每天早晨必定把所养的全部猕猴集中到院子里分配任务,派一只老猕猴带领群猴上山,釆摘草木的果实,并要每只猕猴捐交所摘十分之一的果实以供养自己。如果有的猕猴不交,狙公就用鞭子抽打。群猕猴都怕吃遭鞭打的苦头,乖乖上交,不敢违抗。 一天有一只小猕猴问群猕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种植栽培的吗?”群猴回答说:“不是的,是天生自然生长的。”小猴子又问:“是不是除了狙公,任何人都不得上山采摘果子呢?”群猴回说:“不是的,大家都可以上山釆摘。”小猕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何必要依赖狙公,而且受他节制被他奴役呢?”小猕猴的话还没讲完,群猕猴都恍然大悟了。当天晚上,群猕猴趁狙公熟睡之后,毁坏栅栏,砸破笼子,并把积存的果子全部带走,它们扶老携幼全部逃到深山老林里,再也不回狙公那里去了。狙公最终饿死了。

    郁离子说:“世上那些只凭耍手段靠权术统治百姓,而不按仁义道德,不讲法理法则的当政者,他们不就像狙公一样吗?只是老百姓当时还没有觉悟,一旦有人启发开导他们,那些愚民权术的统治手段将毫无作用了!”

【本文寓意:术不可使,民不可愚。依法治国,国泰民安。】

8、蒙人衣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谓虎为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虎立而睨之。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邾娄子泛于河,中流而溺,水涡煦而出之,得壸以济岸,以为天佑己也,归而不事鲁,又不事齐,鲁人伐而分其国,齐弗救。

君子曰:“无畏者,祸之本乎?惟有德可以受天祥。祥不妄集,圣人实有之。犹内省而惧,畏其不能胜也,而况敢自祥乎?非祥而以为祥,丧其心矣,其能免乎?

『译文』蒙人

     有位蒙地的人穿着狮子皮缝制的狮皮长袍在野外溜达,路上遇见一只老虎,老虎看见穿着狮子皮袍的人,大概以为遇上劲敌狮子了,掉头逃走了。蒙人以为老虎是害怕自己的威力而逃的,回来后洋洋得意,自高自大地树立了大无畏的雄心壮志。第二天,他穿了件狐皮袍又出去溜达,正巧又和那只老虎相遇,老虎站在那里斜眼蔑视着蒙人。蒙人对老虎今天看见自己不逃走,火冒三丈,于是对着老虎大声怒斥,结果激怒了老虎,被老虎吃掉。

      邾(1)国一位名叫娄子(虚拟人名)的国君泛舟渡河,船到河中央遇风浪不幸掉入河中,水浪旋涡圈着他一个浪尖把他推出水面,恰好河面上漂浮着一个葫芦,他急忙抓住它,借助葫芦的浮力才可以漂游到对岸。上岸后,他以为自己遇危难得救是上天保佑自己,于是得意忘形,回国以后既不再侍奉鲁国,又不侍奉齐国了。鲁国见邾国不再朝贡,即发兵讨伐邾国,邾国不堪一击,并被鲁国呑并。齐国对邾国国君竟不朝贡的傲慢态度也极不满意,乐得不去得罪鲁国,于是袖手旁观不去救援。

      君子评论说:“胆大妄为是招灾惹祸的根源。只有有道德的人修心积德才可以接受上天的保佑,上天也不会轻率地赐吉祥和保佑一般人,只有圣人才有资格承受上天的保佑,但圣人还经常反省担忧,担心自己不够资格接受上天的保佑。何况是自己误以为是上天在保佑呢?上天没有保佑,却自以为是上天的赐恩保佑,他完全丧失了理智,却又肆意妄为,这种人怎么能避免得了遭灾祸呢?

【本文寓意:愚昧无知,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引火烧身。】

译注:

1)邾:周朝邹国原本称邾,鲁穆公时改称邹,后被楚宣王所灭。

9、郁离子谓姬献曰:“吾尝游汝、泗之间,见丛祠焉。其中为天仙,其左右为鬼伯。天仙之祠,香独之外无物。而鬼伯之祠,击钟、烹膻、明膏火,穷昼夜。今子之庭,无雨、旸、寒、暑皆如市,鹅、羊、鸭、鸡之声哑嚄嘈囋,不得闻人语。吾隐子之不能为天仙而为鬼伯也。”明年而败于匏瓜之墟,姬献死焉。

『译文』姬献

     郁离子对姬献(虚拟人名)说:“我曾经游历过河南汝水及山东泗水一带地方,看见那些建在山间丛林中的神祠,居中是天仙祠,左右两边是鬼伯祠。天仙祠里单纯得除了只有香火蜡烛之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而鬼伯祠里就混杂了,敲钟鼓的响声、烹调牛羊肉的膻味、明亮的油灯通宵达旦点着,热闹非凡。如今您的庭院里,无论雨天、晴天、还是严寒,酷暑都像集市那么热闹,鹅、羊、鸭、鸡的叫声嘈杂混乱一片,反而连人说话的声音也听不见了,我隐约感觉到您不能成为天仙,而只能成为鬼伯了。” 第二年,果然姬献兵败于瓠瓜之墟,他自己也命赴黄泉。

【本文寓意:功利熏心,是非颠倒。贪汚腐败,难善其终。】

10、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徒居之宫中。夜晚穴甓而逝。左右走报:“龙用壮,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祠,冀其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电出焉。商陵君谓为豢龙来,矢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君子曰:“甚矣,商陵君之愚也!非龙而以为龙,及其见真龙也,则以鲮鲤之食待之。卒震以死,自取之也。”

『译文』豢龙 

有人把一只穿山甲当作龙献给商陵君(虚拟人物),商陵君愚昧无知得不辨真假,以为真的是龙了。商陵君特别高兴,问这人应该给它喂什么食物?这人回答说:“蚂蚁。”商陵即派专人做喂养和驯服“龙”的工作。 商陵君身边有人告诉商陵君说:“这是穿山甲,不是龙。”商陵君听了非常恼怒,命令侍从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一顿。于是商陵君身边的人个个心惊胆战,从此再没有人敢说它不是龙了。大家都顺从主人的心意,把穿山甲当作神龙侍奉着。 一日商陵君特来观赏神龙,这条“龙”见人来即卷缩成一团作防护,它似乎觉得没有事, 马上就把身子伸展开。商陵君身边的人都假装非常惊讶,异口同声齐赞这“龙”的神奇。商陵君更加高兴,便特地把这“龙”迁居到宫里来,夜深人静这穿山甲使出看家本领,挖开宫墻逃之夭夭。待从发现宫里空空如也,急忙跑去报告商陵君说:“龙神力无比强大,昨晚果然穿石墙走了。”商陵君察看了被穿透宫墙的痕迹,痛惜不已,于是下令手下的人仍饲养蚂蚁,以准备为“龙”建祠堂作为祭品用,但更期望“龙”还能返回宫中来。  没有多久,天降大雨,雷电交加,真龙出现了。商陵君急忙对原饲养“龙”的手下人说,快将蚂蚁搬出来请龙上宴。龙一看怒火冲天,即施雷电击毁他的宫殿,商陵君也被击毙。

    君子评论说:“商陵君简直愚蠢极了,本不是龙,他却以为是龙,等到他见到真龙来了,竟然拿出喂穿山甲的食物来招待真龙,结果被真龙施雷电震击而死,这完全是咎由自取啊!”

【本文寓意:真假不辨,自欺欺人。混淆黒白,自食恶果。】

11、冥谷之人畏日,恒穴土而居。阴有蛇焉,能作雾,谨事之,出入凭焉,于是其国昼夜雾。巫绐之曰:“吾神已食日矣,日亡矣。”遂信以为天无日也,乃尽废其穴之居而处垲。

羲和氏之子之崦,过焉,谓之曰:“日不亡也。今子之所翳者,雾也。雾之氛,可以晦日景,而焉能亡日?日与天同其久者也,恶乎亡?吾闻之,阴不胜阳,妖不胜正。蛇,阴妖也,鬼神之所诘,雷霆之所射也。今乘天之用否而逞其奸,又因人之讹以凭其妖,妖其能久乎?夫穴,子之常居也,今以讹致妖,而弃其常居。跎死雾必散,日之赫其可当乎?”

国人谋诸巫,巫恐泄其绐,遂沮之。未期月,雷杀其蛇。蛇死而雾散,冥谷之人相呴而槁。

『译文』蛇雾

     冥谷(虚拟地名)部落小国的人,特别惧怕太阳,他们长年在挖掘的山洞里居住。冥谷的阴暗处有一条蛇,能兴妖吐雾笼罩冥谷地带,白天遮住了太阳的光辉,所以人们都恭敬谨慎地供奉它,这里的人出入干活就全倚靠黑雾遮日,于是他这个国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蛇妖吐出来的雾气笼罩下。 当地的巫师又趁机欺哄人们说:“我的天神已经吃掉了太阳,太阳从此消亡了。”  冥谷人迷信巫师的话,信以为真,认为天上从今往后真的再也设有太阳了。于是人们全都废弃了原来居住的山洞,而搬迁到地势高的干燥地带上居住。

     义和氏(1)的儿子往崦嵫山(2)去途经冥谷,听到冥谷人相传太阳被天神呑吃掉的事,便对他们说:“太阳是永远不会消亡的,现在遮蔽你们这个地方上空阳光的是雾,雾气笼罩只能使日光昏暗,而怎么能够使太阳消亡呢?太阳与苍天一样永世长存,怎么可能会消亡呢?我听古话说黑暗战不胜光明,妖邪不能战胜正气。蛇,它是生长在阴暗处的邪妖,它是鬼神要追查问罪的对象,也是雷霆要轰击之列。如今,它趁着上天还没有对它动用惩罚令的时间,施展邪恶妖法,又因人们迷信巫师以错误地以为是,以致凭它的妖术兴妖作怪迷惑人心。这样的妖物它怎么能长久地存在呢?那些山洞是你们世代习惯居住的地方,现在你们听信妖言,而居然拋弃自己习以常居的住所,一旦蛇妖被处死,妖雾必然散去,太阳出来了,那像火一样强烈的阳光你们承受得了吗?”

      冥谷国的人听了义和的儿子话后,急忙找那巫师商量,巫师害怕自己原来的谎言被揭穿,就极力地阻止大伙去修复原来的山洞,再搬回山洞居住。义和的儿子走后还未满一个月,雷霆终于击毙蛇妖。蛇妖一死,妖雾即散,太阳出来了,冥谷的人们经不住烈日火辣辣的晒烤,彼此互相吹着气相互濡湿降温,怎奈骄阳似火,一个个陆续均被晒烤得干枯而死。

【本文寓意:因地制宜,安居乐业。听信谣言,自取其祸。】

译注:

1)义和氏:神话中太阳的母亲,详见《山海经·大荒南经》。

2)崦嵫:神话中的山名,相传此山为日落之处。

12、粤人有釆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曰: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斋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曰:“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矣。”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郁离子曰:“今之求生而得死者,皆是之类乎?故张网以逐禽,使无所逃而获,非不知而不避者也。设食而机之,则其获也,皆非知之而不避者也。南方有鸟,五釆而象凤,名曰昭明,其性好乱,故出则天下起兵。西方有兽,斑文而象虎,名曰驺虞,其性好仁,故出则天下?兵。其不知者,莫不以如为凤与虎也。今天下之人,孰不曰予有知也?由此观之,远矣!”

『译文』 大菌 

    广东有一个人去山上釆果子,却无意中釆了一个大蘑菇,它大得可以装满一只箱子,蘑菇的叶面由九个分片组成,颜色如黄金,金光灿灿光芒四射。他把蘑菇带回家对他老婆和儿子说:“这就是人们常说那种神奇的灵芝,吃到它的人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的人都要有特殊的缘分,上天不会轻率地把这仙缘胡乱赐给非分的人,人如果没有仙缘,即使费尽心思去求都求不到,而且我得到了,我岂不是就要成仙了啊!于是,他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鸡、鸭、鱼、肉等荤腥食物,斋戒三天,而后把蘑菇煮熟吃了,刚呑下肚即一命呜呼。他的儿子看到这一情景就说:“我听说得道成仙的人一定要脱胎换骨,一般人就是被这凡夫俗胎的躯壳所缚,所以无法成仙。现在我父亲是脱掉躯壳成仙了,并不是死呀。”说完就把他父亲剩下的部分蘑菇吃了,又中毒身亡。于是都想成仙的全家人一起把剩余的蘑菇全吃了,结果全家人都中毒而死,没有一个幸存。

      郁离子说:“如今这世上那些企求长生而反而断送了性命的人,都是上述这一类不学无术,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吧。所以,张开罗网去捕禽兽,是布好天罗地网让禽兽无处可逃而被捕获;并不是它们不知道而又不逃避才被捕获的。如果在地上撒上食物作诱饵,并在旁边暗设机关。用这种办法捕获的禽兽,都是因为它们无知没有警惕而没有想到要躱避的结果。南方有一种鸟,羽毛五彩缤纷,很像凤凰,名字叫:‘昭明’(虚拟鸟名),’它的天性好动喜欢混乱打斗。所以这鸟一出现,天下就会起兵动乱。西方有一种兽,身上满是斑文,样子像老虎,名字叫:‘驺虞’,其性仁厚,所以这种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偃旗息鼓大平安宁。可能,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没有不以为它们是凤凰和老虎的。但如今的天下人,哪一个不自夸‘我有知识呀!’由此看来学海无涯,他们离‘知识’这个殿堂还远着呢!”

【本文寓意:不学无术,一知半解。易想天开,招灾惹祸。】

第六章   枸橼

1、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橘,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便者聘于吴国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便者见而愕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命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鼻希’鼻顣额,以让使者。

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橘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尚矣。而王之求弗置,使者又不询而观诸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

『译文』梁王

     梁王(1)非常喜欢吃水果,派使者去吴国的江浙一带寻求好的水果。吴国人献给梁王桔子,梁王吃了枯子感到味道鲜美极了。过了一段时间,梁王又派使者到吴国去寻找其它水果,吴国人又献出柑,梁王吃了后觉得柑的味道比桔子更鲜美可口。他心想吴国一定还有比柑更甜美的水果,不愿意献出来,于是梁王特地专派一个使者,告诉他到吴国江浙一带深入当地去暗中寻访更美味的水果。 使者到了吴国乡下,发现有的人家在庭院内种植一种叫枸橼又名叫香橼的果树,果实结得像西瓜那么大,梁王使者看见枸橼这果实非常惊讶地说:“好果子!金灿灿的好漂亮啊!柑的味道肯定不如它呀!”   他就向当地村民要求给他一个枸橼,村民不愿意把这并不很好吃的水果送给外地客人。使者马上回国向梁王报告了到吴国私访的全过程。梁王听后说:“我早就知道吴国人吝啬,还有好的不肯给予。”于是他便派使者带钱去购买,使者买回来后,在早朝的时候当廷就把枸橼献给梁王,梁王拿着枸橼先向殿下的群臣介绍一下派使者得到的过程,然后才品尝。哪知还设有吃完一瓣,舌头被酸得缩起来伸不直,已入口的都难以再下咽,牙齿被酸得酥软发麻不能咀嚼,不由抽缩鼻子,皱着眉头,把剩下的半瓣扔给使者,并连声指责使者。

   使者受了一肚子气又去责备吴国御儿乡的村民,吴国的村民回答说:“我国水果中最甜美的就是枯子和柑了,既然这两种水果都按要求的规格数量早已献给了梁王,就没有比这两种更好的水果了。而梁王的要求却无休止,使者你自己又不打听询问一下枸橼的味道怎么样的,却只看它的外形长得很漂亮,所以你找的水果不适合梁王口味的要求这是必然的了。果树生长在土壤里,有土壤就可种植果树,有果树就有果实生出来。出产水果的地方并不是仅仅吴国这一个地方,但梁王爱吃水果又不到天下各地去寻求,而惟独只盯住吴国,我恐怕像吃枸橼这样水果的日子到了,最终会没有适合梁王口味的水果啊!”

【本文寓意:选拔人才,实践考核。不求本质,事与愿违。】

译注:

1)梁王:即魏王,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称魏王为梁王。

2、公仪子为政于魏,魏人淳于獝以才智自荐。公仪子试而知其弗任也,退之。淳于獝之西河,西河守使人道而入诸赵,赵人以为将。西河守谓公仪子曰:“是必疚赵矣。赵疚,魏国之利也。”公仪子愀然不悦,曰:“如大夫言,是魏国之耻也。昔者由余,戎人也。由余入秦,秦穆公用之。由余贤,秦人不敢轻戎。吾惧赵人之由是轻魏也。”

『译文』公仪子

公仪子(虚拟名)在魏国主持国政时,魏国人淳于獝(虚拟名)自以为才智出众向公仪子毛遂自荐。公仪子通过试用考察,知道他不能胜任,便辞退了他。淳于獝来到西河(今河南安阳市)投奔西河太守,西河太守派人把他送出境推荐给赵国,赵国人任用淳于獝为将军。西河太守事后把这事告诉公仪子说:“我把我国不加任用的平庸之辈推荐给赵国,赵国却当作贤才重用,我看赵国人才缺乏够呛了,赵国人才缺乏够呛,这对魏国是有利的。”公仪子听后顿时神色严肃起来,并不高兴地说:“如果像大夫所讲的那样赵国重用了淳于獝,这是我们魏国的耻辱啊!从前,由余(1)是西戎人,由余到秦国,秦穆公重用了他,因为由余有才能,秦人不敢轻视西戎人。我担心赵国人体察到淳于獝的平庸,由此会产生轻视我们魏国人了啊!”

【本文寓意:举贤荐能,光明磊落。弄巧成拙,有损国格。】

译注:

1)由余:我国古代西部小数民族人,被秦穆公重用。

3、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之磶阙,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者,禹平水土,命后蘷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要之明神不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磶。’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趣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

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译文』美石

    山东东泗水沿岸盛产美石。孟尝君(1)刚袭父职为薛公的时候,就委派使者带着专款前往泗水沿岸收购美石。泗水沿岸的人问使者:“先生,您釆购这些美石做什么用呢?”  使者回答说:“我家主公袭封于薛公,将举行隆重的宗庙祭祀,准备制造雅乐器具,如果没有贵地的美石,就无法制成高雅的石磬。所以派奴仆前来,敬请贵地的主事,希望您帮忙规划办理。”泗水沿岸的人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把薛公釆购美石作乐磬的消息告诉父老乡亲,父老们沐浴更衣,恭恭敬敬地接待使者。然后调派十辆马车,把泗滨美石送到孟尝君的府邸。

     孟尝君热情地招待,把泗水沿岸送石的人安顿在驿馆,却把泗水送来珍贵美石卸在府门旁边堆着。过了几天,府邸下宫有块垫柱石礅破损了,孟尝君令人用泗滨石去替换。泗水沿岸送石的人知道此事,立即向孟尝君告辞说:“敝处的美石,是天生石质并受地气形成的,当初大禹王治水时发现,曾命乐官后夔用来制成石㲈,进献给宗庙,以调和八音(2),,众音都依它为准,指定泗水美石作为贡品,并把泗水美石定为地方特产。所以要明确知道是用于祭祀神灵用的才可给予,人们对美石从来不敢有任何轻慢。您先前派使者到敝处求购时说:‘将举行隆重的宗庙祭祀用。’敝处的人畏惧您的权势不敢不供奉。于是沐浴斋戒,恭恭敬敬地接待使者,并调派人马把美石送到贵府。可是,您却把美石卸在门外堆着,至今没有下令决定用途,我们又不敢为它请命。现在听贵驿馆的人说:‘用它作为下宫柱的垫柱石。’我们实在听都不敢听。”说完转身不告而别。  各诸侯国前来道贺的宾客,听到孟尝君如此不讲信用,也都纷纷离去。

于是,秦国和楚国合谋以孟尝君不讲道义,失信于民为由欲兴兵讨伐齐国。孟尝君闻讯大为震惊,立即下令备车分头向各诸侯国宾客道谢致歉,并亲自驾车接回泗水送美石的人,又亲自迎送美石到宗庙,让人制成石磬。那些离去的各诸侯国的宾客,听了这种情况后,又都纷纷返回。秦、楚两国听到孟尝君知错即改大得人心,自知师出无名,也把原调集准备讨伐齐国的军队撤离了。

    君子评论说:“作为一国之君,言谈举止有关国体、国格,不可以不慎重啊!孟尝君仅在使用一块泗水美石而失信于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何况是得罪了贤达之士啊!虽然孟尝君有过错,但他是知错就改及时挽回损失的人,看来齐国在他的治理下再次强盛起来,这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吗?”

【本文寓意:失信为民,激发怨愤。知错即改,贤达明君。】

译注:

1)孟尝君:名田文,战国时期齐国人。其父田婴曾任齐相国,受封于薛。田婴死,田文袭封于薛,称薛公,代父为相,以善待人为名。

2)八音:钟、磬、埙、鼓、琴、柷、笙、管等八种乐器。

4、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成,有贾人求掌为工,子余弗用。贾人去之吴,因王孙率以见吴王,且言越大夫之不能用人也。他日,王孙率率与之观于江,飓作,江中之舟扰,则收指以示王孙率曰:“某且覆,某不覆。”无不如其言。王孙率大奇之,举于吴王,以为舟正。

越人闻之,尤子余。子余曰:“吾非不知也,吾尝与之处矣,是好夸而谓越国之人无己若者。吾闻好夸者,恒是已以来多谀,谓人莫若己者,必精干察人而暗自察也。今吴用之,偾其事者,必是夫矣!”越人未之信。

未几,吴伐楚,王使操余皇,浮五湖而出三江,迫于扶胥之口,没焉。越人乃服子余之明,且曰:“使斯人弗试而死,则大夫受遗才之谤,虽咎由不能直之矣。”

『译文』子余识人

     越王派他的大夫子余(虚构人物)负责监管造船,船造成下水了,有一位商人要求担任船长,子余没有录用。这位商人就离开越国往吴国去了,他通过吴王的宠臣王孙率的引荐前往拜见吴王,并在吴王面前批评越国大夫不能重用贤达之士的失误。 有一天,王孙率和这位商人一同到江边察看,突然江面飓风大作,江上的船只被风浪冲击得起伏撞击乱成一团。这位商人即停止向前,并用手指着江面的船只告诉王孙率说:“那条船快翻了,这条船不会翻。”果然,江上的船没有一艘不如他所预言的那样,王孙率惊诧不已,认为他很了不起。于是,把他举荐给吴王,吴王委任他担任掌管船只的船长。

越国人听到这件消息后,都埋怨子余错失人才。子余告诉大家:“我并不是不了解这个人,我曾经与他相处过,他是个喜欢炫耀自己,目空一切,并吹嘘越国人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的人。我听说专门夸耀自己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他也善于向上司阿谀奉迎;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对别人的观察一定很精细,而对自己的省察就糊涂不明了。现在吴王任用了他,将来坏吴国大事的也必定是他啊!”越国人对子余说的话并不相信。

    不久,吴国发兵攻打楚国,吴王派这位新任船长驾驶“余皇”号大战舰出战,余皇舰驶出江河湖泊,进入三江口,接近扶胥之口,未待出战就沉没了。 越国人听到后,这才佩服子余识人有先见之明,并且说:“假如这个人不经过这次船沉人死的失败,那么子余大夫这辈子受到不会识人用人的诽谤将在所难免,即使是皋陶(1)那样贤明的法官再世,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啊!

【本文寓意:言过其实,不可重信。实践检验,择优录用】

译注:

1)皋陶:即咎繇,传说皋陶为东夷族的首领,曾被舜帝任为掌管司法的大臣,为官清正。

5、越入寇,不韦避兵而走剡。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之下,得大木而庥焉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讬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栗,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

郁离子闻之,曰:“哀哉,是夫也!而其知不如一妇人也。呜呼!岂独不如一妇人哉?则亦鸟鱼之不若矣!”

『译文』不韦砍树

     越国被贼冦入侵,不韦(虚拟名)躲避战乱携妻逃到隔壁的嵊县,由于贫穷无力建造房子,一直在天姥山下徘徊,后来找到一棵枝叶茂盛,状如大盖伞的大树,俩夫妻就在大树底下安顿下来。 刚住了一个晚上,不韦就拿斧头要砍这棵大树的根当柴烧,他的妻子看到他这一举动,立刻劝阻他说:“我们避难在外没有房子住,就依托这棵大树作安身之所。自从我们在这树下安顿下来,烈日似火却晒不着我们,寒露降临我们也不感到寒冷,暴风吹刮来有树遮挡不会感到凉意,雷雨交加靠它遮掩我们不会受到震撼,这一切都是靠谁助的力呀?我们应当保护这棵树像保护自己襁褓中的婴儿一样,敬仰和依靠这捰树要视同自己的慈母一样,爱护这棵树应当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即使能做到这些,我们还担心它不能繁茂地生长呢!更何况竟敢损伤它的根呢?我曾听人说:泉水减少了,水中的鱼就会感到不安;寒霜一旦降临,巢中的鸟就会感到悲愁,那是因为它们害怕河水干涸,树木落叶呀。鱼和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郁离子听了这件事后感慨地说:“不韦这个男人可悲啊!他的见知竟然不如一个妇道人家。唉!岂不只仅仅不如一个妇道人家呀,恐怕就连比鸟和鱼也智差一筹比不上啊!”

【本文寓意:利令智昏,恩将仇报。知恩不报,禽兽不如。】

6、东欧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

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欧君。东欧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毂、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

冯妇至,东欧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译文』冯妇

东欧国(1)的人将 “火”发音为“虎”,他们所讲的火和虎的读音没有任何区别。这个国家没有烧砖制瓦的产业,盖房子的屋顶都用茅草代瓦,都是茅屋,所以容易发生火灾,举国百姓都为此事伤透脑筋。

东欧国海边一位商人到晋国做生意,偶然间听说晋国有一个叫冯妇的擅长打虎,以致他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虎。这位商人误以为冯妇是灭火能手,火的克星,回来后就把这一灭虎能手举荐给东欧国君。东欧国君一听非常高兴,不问青红皂白,不加检验,马上令人挑选良马四十匹,碧玉二对,锦缎十匹作为礼物,委派这位商人为使者,专程往晋国邀请冯妇来东欧做灭火工作。

冯妇也不分火虎地就应邀前来,东欧君命令驾御车,自己坐在右侧,腾出左侧的尊位,亲自到京城门外迎接,恭敬地让冯妇坐在尊位上,一同进城送到驿馆尊为上宾。 第二天,都市发生火灾,京城的人急忙跑来告诉冯妇有“火”灾,冯妇捋䄂伸臂跟着报信人的后面跑出来,全神贯注搜寻“虎”的踪迹,但始终没有找到“虎”。可是火势已迅速蔓延到王宫附近了,人们见这位灭“火”能手只在搜索不去灭火,大伙硬是簇拥着冯妇往火势最猛的火头去扑火,结果冯妇遇火即焚活活被烧死。  于是,那位商人以虚报事实,妄加举荐灭火能手定罪入狱,但是冯妇本人则到死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文寓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妄荐滥用,祸国殃民。】

译注:

东欧国:即战国时代的欧越,欧亦温州別称,东欧糸浙南温州巿区一带。

7、燕文公之路,马死,或告之曰:“卑耳氏之马良,请求之。”辞曰:“野马也,不足以充君驷。”公使人强之,逃。苏代之徒,欲以其马售,公弗取。

巫闾大夫入言曰:“君求马,将以驾乘舆也,何必近舍其所售,而远取其不欲售者乎?”公曰:“吾恶夫自炫者。”对曰:“昔中行伯,求妇于齐,高、鲍氏皆许之。谋诸叔向,叔向曰:‘娶妇所以承宗祧、奉祭祀,不可苟也,惟其贤而已。’今君之求马,亦惟其良而已可也。昔者,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逃,尧弗强也,而卒得舜。?戚饭牛以自售于齐桓公,桓公用之,而卒得管仲。使尧不听许由,何以得舜?桓公不用甯子,何以得管仲?君何固焉?”

『译文』燕文公买马

燕文公(1)用来驾乘路车的马死了。有人告诉他说:“卑耳(2)人的马特别好,您可以派人请求买马。”燕文公当即派人去买,卑耳人却推辞说:“这是一匹野马呀,根本不配君王御车使用。”燕文公就派人强夺马。结果卑耳人和马都逃跑了。苏代(2)一伙人得知后,想把他们的一匹好马卖给燕文公,燕文公却偏偏不要。

      巫闾(虚拟人物)大夫对燕文公进言说:“君王寻求良马,目的是用它驾车乘坐,何必近处想卖的,却不要,偏偏舍近求远,要去远去买人家不想卖的那匹呢?” 燕文公回答说:“我厌恶那些自卖自夸的人。” 巫闾大夫接着说:“当年中行伯(3)向齐国求婚,齐国的贵族高昭子和鲍牧两家都表示允婚,中行伯犹豫不决,便向晋国大夫叔向征求意见。叔向对中行伯说:‘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继宗庙香火,待奉祭祀,不可草率马虎。但是,惟一的标准是只要为人贤惠品德端庄就可以了。’如今君王寻求马也一样,只要是良马就可以了,何必讲究其他呢?从前,尧帝准备把自己的帝位让给许由(4),许由不愿接受就逃跑了,尧帝并没有勉强许由,尔后尧帝得到了舜这样理想的接班人。宁戚(5)故意在齐桓公送客的时候一边喂牛,一边赋诗高歌,以此达到自荐予齐桓公,齐桓公任他作卿士,所以后来才得到管仲这样的贤臣。假使尧帝不听许由任他逃逸,他后来怎么能得到舜这样的明君?齐桓公如果不用宁戚,他怎么能得到管仲这样的贤臣?君王您何必这样固执己见不肯变通呢?”

【本文寓意:固歩自封,舍近求远。量才录用,讲求实效。】

译注:

1)卑耳山:古代山名,即壁耳山,在山西平陆县。

2)苏代:苏秦之弟,纵横家,战国时洛阳人。

3)中行伯:姓苟,名吴,称中行穆子,春秋时晋平公的大夫。

4)许由:字武仲,上古高士。

5)宁戚:春秋时代卫国人,得齐桓公的赏识任卿士。

8、晋献公灭虞,置其俘于下阳,使士蔿监焉。其大夫多逃,士䈧弗禁。公闻之,怒,召士蔿让之。

士蔿对曰:“君以是为可以充吾国之用也夫?夫彼虞公之臣也,皆尝任虞公之事矣,食虞公之禄,而立虞公之朝,闻虞公之政,虞亡,不能救,虞公执而身随之。君将焉用是为哉?”公曰:“吾惧其适邻国之之也。”士蔿笑曰:“若是,则臣滋惑矣!”公曰:“何哉?”士蔿曰:“往岁,臣之里有厉,卜之曰‘丛为祟。’于是集里之老幼,召巫觋,具舟车,奉牲币,羞桃茢,男女以班,举丛而置诸衢。东里之人,利其器物而收之,因得厉焉,死者且过半。故废社之土,不可以涂宫室;弃出之妇,不可以主中馈。鬼神之所遗也。今虞之贤臣,曰宫之奇,百里奚而已矣。宫之奇,先虞公之亡,而以其族去。百里奚,与俘。则君既入之秦矣,其他奚取焉?而必欲置之,曰无使适邻国。君实欲善邻,则曰爱厥苗,无遗莠可也。今君坐不安,食不甘,缮甲兵以睨四射,无岁不征,岂有他哉?求吾欲也。敌衅未生,无所用谋。如其弗欲,犹将纳之,矧自往矣。如其用诸,适吾愿也,君何怒为?”

公曰:“善。”

『译文』晋献公灭虞

     晋献公(1)灭掉虞国后,把俘虏过来的虞国大臣们监禁在下阳(2),并指派大夫士蔿监督管理。虞国的大夫纷纷设法逃离下阳,士蔿大夫并不加防范禁止,任凭他们出逃。晋献公得知这一消息非常恼火,立即把士蔿召到京城,严励地训斥一顿。

士蔿听完献公的责备后,对献公说:“君王以为这些人可以成为能为我们晋国効力的人才吗?这些人是虞国国君的臣子呀!他们都曾在虞国国君手下担任过要职,领取虞公的俸禄,站在虞公的朝堂上,听虞公旨意参与管理处置虞国的政要事务。虞国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却无力救助,虞公被捉住时,他们虽都身随左右,但却袖手旁观,任由我们俘虏。君王想启用这些人有什么作用呢?” 晋献公回答说:“我担心的是他们逃到邻国去被邻国所用,对我们晋国很不利。” 士蔿笑着说:“倘若是这样,我就更疑惑了。”献公不解地问:“你有什么疑惑?” 士蔿回答说:“去年,微臣家乡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传染性瘟疫,去占卜结果说‘是丛生的灌木在作怪。’于是集合全村的男女老少,并召请能够降神捉妖的几位巫觋,准备车舟、奉献的牲礼冥币,拿着能扫除邪恶鬼怪的桃树枝扎的笤帚,男女分列两旁,把铲除下来的灌木丛枝扔到了大路上供人踩踏。东乡的村民,贪图这些灌木有用,就把扔在路上的灌木丛全拉了回去,结果染上了传染性疾病,一乡的人病死了一大半。所以俗语说:‘废旧庙祠的土不可以再用它来涂抹宫殿和室内的墙壁,被休弃的妇女不可以主持家中庙祠祭祀和操持家务。’因为它们是被鬼神所遗弃轻视的。如今虞国有才干的大臣,总起来讲,只有大夫宫之奇和百里奚(3)二人而已。宫之奇因为劝谏虞君不被釆纳,在虞国灭亡之前就已经全族迁走了,百里奚与虞君同时被俘,而君王已经使他作为公主陪嫁的奴仆遣往秦国了,其他哪些大臣还有谁可以任用呢?可是君王却一定要把他们监禁在这里,理由总的来说是不让他们到邻国去。君王如果确实要与邻国实行睦邻友好,那么应该说爱护田里的庄稼,不留杂草就可以了。如今君王每天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精力放在修整盔甲、添置武器装备,密切注视着四面八方的动态,没有一年不兴兵征战,难道还有其他什么目的?不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国家的利益吗!敌国要是没有嫌隙可乘,我们将师出无名无法施展谋略开疆拓土。如果这批虞国的庸臣不打算去邻国的话,也许邻国还会想办法吸引他们去,况且现在是这批庸臣自己愿意往邻国的,如果邻国使用了这批逃犯,那不是刚好符合我们的愿望吗!君王您还有什么怒气可生的呢?

      晋献公听完微笑着说:“讲得好!”

【本文寓意:俘虏勿辱,庸才毋用。欲擒故纵,一箭双雕。】

译注:

1)晋献公:姓姬,名诡诸,春秋时代晋国国君,在位26年。

2)虞国下阳:春秋时代虞国,在现山西平陆县,下阳在平陆县北。

3)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虞亡被俘入晋,晋献公将其作为女儿陪嫁的奴仆入秦国,后被秦穆公任用为相。

9、郁离子曰:“鸟兽之与人,非类也。人能扰而驯之,人亦何所不可为哉?鸟兽以山薮为家,而豢养于樊笼之中,非其情也,而卒能驯之者,使之得其所嗜好而无违也。今有养鸟兽而不能使之驯,则不食之以其心之所欲,处之以其性之所安,而加矫迫焉,则有死耳。乌乎,其能驯之也?人与人为同类,其情为易通,非若鸟兽之无知也,而欲夺其所好,遗之以其所不好,绝其所欲,强之以所不欲,迫之而使从,其果心悦而诚服耶!其亦有所顾畏而不得已耶。若曰非心悦诚服,而出不得已,乃欲使之治吾国,徇吾事,则尧舜亦不能矣。”

『译文』训兽

    郁离子说:“鸟兽与人不是同类的,但是人能抓它,并且能够驯服鸟兽。人类还有什么事不能办到啊!鸟兽是以高山密林和湖泽作为自己的家的,却把它豢养在笼子之中,使它们失去了自由,这决不符合鸟兽的习性和意愿。但是人们终于能够训服它们的原因,就是让鸟兽不劳而可得到它们所喜欢的食物,而且不违背它们所爱好的。如今有的人养鸟兽却不能使它们驯服,那是因为不给鸟兽喂日常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关的樊笼没有设置水、草等适合鸟兽习性居住的安身处所,而是施用强力迫使它们服从,于是有的就死掉了,唉!他们这种手段怎么能驯服鸟兽呢?人与人是同类,人们在情理上是容易沟通的,并不像鸟兽那样无知不容易沟通。但是有些人却偏偏想剥夺他人所喜欢的,给他的是他不喜欢的;断绝他人正常的愿望和需求,强迫他人接受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而且逼迫他人屈从。这样做的结果人们会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吗?人们恐怕只是内心有所顾忌、畏惧而不得已吧?如果说人们不是心悦诚服心甘情愿,而是出于迫不得已,那么还想让这样的人担当治理我们的国家,为国捐躯殉职,即使是唐尧与虞舜那样的明君也不可能做到啊!”

【本文寓意:以民为本,人心归向。强权政治,离心离德。】

10、孙子自梁之齐,田忌郊迎而师事焉。饮食必亲启,寝兴必亲问。孙子所喜,田忌亦喜之;孙子所不欲,田忌亦不欲也。邹奭谓孙子曰:“子知蛩蛩駏虚之与蟨乎?蛩蛩駏虚负蟨以走,为其能啮甘草以食己也,非扰其将为人获而负之也。今子为蟨,而田子蛩蛩駏虚也,子其识之。”孙子曰:“诺。”

『译文』蛩蛩駏虚

      孙子(1)从魏国逃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亲自到都城郊外去迎接,并且像对待自己的老师那样接到府中侍奉。孙子一日三餐的饮食田忌都亲自奉送,孙子的起居休息都亲自顾问,早、晚田忌都按师礼亲自去请安问好。孙子喜欢的东西,田忌也喜欢,孙子不想干的事,田忌也不会去干。 邹奭(2)告诉孙子说:“你知道蛩蛩駏虚(3)与蟨(4)的关系吗?每当危急的时刻,蛩蛩駏虚总是背着蟨赶快逃跑,为的是蟨能找到甘草给蛩蛩駏虚吃,并不是担心蟨要被人抓获才背它逃的。如今你就像蟨,而田忌将军就像蛩蛩駏虚,希你能意识到我说的话。 孙子听完后说:“唉!知道了。”

【本文寓意:互相依附,各取所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译注:

1)孙子,齐国人,孙武之孙,又名孙膑,战国时代的著名军事家,曾著传世之作《孙子兵法》,因同学庞涓在魏国任将军后,妒其才能,将其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剔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秘密返齐,齐威王任为齐国军师。

2)田忌:齐王宗族,糸齐国将军。

3)邹奭:战国时代齐国人,辩士。

4)蛩蛩駏虚:传说中的异兽,前足高善走而不善求食,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5)蟨:传说中的异兽,前足短不善行走善取食,见《吕氏春秋·不广篇》。

11、或问致人之道。郁离子曰:“道致贤,食致民,渊致鱼,薮致兽,林致鸟,臭致蝇,利致贾。故善致物者,各以其所好致之,则天下无不可致者矣。是故不患其有所不至,而患其有所不安。能致而不能安,不如不致之亡伤也。粤人有学致鬼者,三年得其术。于是坛其室之北隅以集鬼,鬼至而多,无以食,则相帅以为妖,声闻于外。一夕,其人死而爇其室,邻里莫不笑之。”

『译文』招贤

    有人向郁离子询问吸引人才的方法。郁离子回答说:“有道德的明君用好措施可以招聘贤能之士,有充足的粮食可以招集更多的百姓,有安静广阔的水渊可以招来鱼类,有辽阔的湖泊沼泽可以招来兽类,有茂密的森林可以招来群鸟,有腐烂难闻的臭味可以招来苍蝇,有巨大的财富利益可以招揽诸多的客商。所以,善于招览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人,总是按照各种不同类型的爱好分别招引,这样的话,那天下就没有招引不来的人才了呀。因此,不怕人才招聘不來,怕的是招来以后,却没有按招聘所讲的待遇妥善安置,如果能够应聘来了,竟不按原聘条件适当安顿好,那么还不如不把他们招聘来,还不致于造成相互伤害。 粤地有一个学习招鬼法术的人,历经三年终于学会这套法术。于是他在自己房子的北面墙角修筑神坛以作法招鬼,果然鬼招来了,而且越来越多,但却没有足够的食品供养,于是招来的鬼相继为妖,妖魔鬼怪的怪叫声闹得乡邻不得安宁。一天晩上,那个会招鬼术的人被妖怪弄死在屋里,他的房子也被妖魔放火烧毁。乡邻们知道后没有一个不嘲笑他是‘自掘坟墓’。”

【本文寓意:吸引人才,待遇相当。纳而冷遇,适得其反。】

12、韩垣之齐,以策干齐王,王不用。韩垣怒,出诽言。王闻而拘诸司寇,将杀之。田无吾见,王以语之。

田无吾曰:“臣闻娵萌学扰象而工。北之义渠,以扰象之术干义渠君,义渠君不答。退而诽诸馆。馆人曰:‘非吾君之不听子也,顾无所得象也。’娵萌赧而归。医胡之魏,见魏太子之神驰而气不属也。谓之曰:‘太子病矣,不疾治,且不可救。’太子怒,以为谤己也,使人刺医胡。医胡死,魏太子亦病以死。夫以策干人,不合而怨者,非也。人有言不察,恚而雠之,亦非也;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王乃释韩垣。

『译文』献策

韩垣(虚拟人名)来到齐国,向齐王献上自己谋划的富国强兵的策略,希望能得到齐王的重用。可是齐王没有釆纳,韩垣心怀不满出宫后怒气冲冲地口无遮拦说齐王坏话,齐王听说韩垣竟然诽谤他,立即派人把韩垣抓起来,送交主管刑狱的最高官吏司寇审理,并决定处韩垣死刑。刚好,这时田无吾(虚拟人名)进殿拜见齐王,余怒未消的齐王就把刚才发生的事讲给他听。

田无吾听完后说:“微臣听说当年娵萌(虚拟人名)学习驯象的技艺,而且学得相当精练。艺成后他来到北方的义渠国(1),向义渠国的国君献上自己精湛的驯象技艺,希望能得到国君的赏识和启用,但是义渠君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娵萌回到驿馆牢骚满腹,讲了不少义渠君的坏话。驿馆的人听了后耐心地对他解释说:‘并不是我们国君不欣赏你精湛的驯象技艺,而是我们义渠国没有大象,无法使你施展才艺。’娵萌听后,羞愧得臉红耳赤无地自容地回去了。  另外,有一位姓胡的医生来到魏国,看到魏太子神志恍惚,气色不佳,元气衰弱,于是就说:‘太子病得不轻了,如果不赶快医治,再延误时机将难以治愈。’太子听了后非常恼火,以为他故意借身体健康状况诋毁自己,有碍继承君王之位,便派人刺杀了胡医生。这位胡医生被杀不久,魏太子果然病情迅速恶化而不治身亡。  那些以献计献策,希望得到釆纳的人,因为不被接纳就心怀不满,出言不逊,这当然是错误的。但听到别人的谏言和议论自己的话,不加仔细分析研究,反而就心生怨愤,把议论者当作仇人看待,非得除之而后快,这也是错误的呀。微臣听说:‘江河大海决不和水洼、水井争那水的深浅清浊,雷霆决不与青蛙、蚯蚓比较声音的高低大小。’一个鄙陋小人,哪值得国君下令处死他呢?”  齐王听了后,立即下令释放了韩垣。

【本文寓意:广开言路,兼听则明。胸襟开阔,大度容人。】

译注:

1)义渠国:古代西戎国,在今甘肃省安化、合水、正宁、环宁等县及泾州一带。

     13、楚王问于陈轸曰:“寡人之待士也,尽心矣,而四方之贤者不贶寡人,何也?”陈子曰:“臣小尝游燕,假馆于燕市,左右皆列肆,惟东家甲焉,帐卧起居、饮食器用,无不备有,而客之之者,日不过一二,或终日无一焉。问其故,则家有猛狗,闻人声而出噬,非有左右之先容,则莫敢蹑其庭。今王之门,无亦有噬狗乎?此士所以艰其来也。”

『译文』噬狗

     楚国的国王问陈轸(1):“本王对待招聘贤士的工作,可说是尽心尽力了,但是四方的贤士却不愿意来应聘为本王效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陈轸回答说:“臣子少年时候曾经出游燕国,借宿的旅馆在燕国都城一个街市里,这条街的左右两边一个挨一个一排都是旅馆,只有东边一家条件上等。这家店里帷帐、床、被褥、早晚起居服务周到,饮食、日常用品器具等设备一应齐全,没有一样不齐备的,可是客人去这家店的却寥寥无几,一天不过一两个人,有时一整天竟没有有一个人光顾。臣子感到纳闷,就向旁人打听到㡳是什么缘故,原来是这家店养有一条恶狗,恶狗一听见外入的脚步声就跑出来咬人,顾客如果沒有事先和这家的主人及上下服务员约好,就沒有人敢跨入他的门庭。如今大王您的国门莫不是也有咬人的恶狗霸着吗?所以,这就是君王尽心尽力招贤纳士,而贤士却难以招聘的原因啊!

【本文寓意:奸佞当道,圣贤远避。任贤斥佞,贤士向往。】

译注:

(1)陈轸:战国时代楚国人,善游说,历仕秦楚等国。

     14、秦楚交恶,楚左尹郤恶奔秦,极言楚国之非,秦王喜,欲以为五大夫。陈轸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嫁者,日与其后夫言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一日,又失爱于其后夫,而嫁于郭南之寓人,又言其后夫如昔者。其人为其后夫言之。后夫笑曰‘是所以语子者,犹前日之话我也。’今左尹自楚来,而极言楚国之非,若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则将移其所以訾楚者訾王矣。”秦王由是不用郤恶。

『译文』卻恶奔秦

  秦楚两国的外交关系恶化,楚国的左尹郤恶(1)出逃投奔秦国,他在秦王面前极力抨击楚国的朝政腐败,秦王听了非常高兴,打算封赐郤恶为五大夫(2)的爵位。陈轸对秦王说:“臣子家乡有一位被丈夫休掉回娘家的妇女,后来她改嫁再婚,这位妇女天天在他的后夫面前说前夫的坏话,从而得到后夫的同情,夫妻感情融洽。后来,这个妇女又失去她后夫的宠爱,就又转嫁给南城的一个外乡人,她又向这位丈夫说她后夫的坏话,但说的与曾对后夫诉前夫的话如出一辙。这位外乡人和她的后夫谈起这件事,原来的后夫听了笑着说:‘这些说给你听的话,犹如当初诉给我听的话一模一样。’如今左尹郤恶自楚国投奔秦国,就极力地说楚国的朝政腐败,倘若他有朝一日又得罪了大王而又逃奔其他国家,那么他又会搬用他今天毁谤楚国的这套话来毁谤大王啊!”秦王听后,从此不再重用郤恶。

【本文寓意:阿谀奉承,蜚短流长。反复无常,原形毕露。】

译注

1)郤恶:春秋时代楚国人,名郤宛,字子恶,在楚昭王时任左尹,后被令尹子常所杀。

2)五大夫:秦国的爵位名,糸秦国军功爵位的第九级。

15、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将墐户,其王使视蓄而计课,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眡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旦夕且计课,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

楚王闻之,益厚待能蛰父。

『译文』乌蜂

     杞离(虚拟名)对熊蛰父(虚拟名)说:“你也应该知道有一种蜂叫乌蜂的吧?黄蜂竭尽全力早出晚归釆花酿制蜂蜜,乌蜂不会酿制蜂蜜却只会吃蜂蜜。所以黄蜂衔泥涂塞修整蜂房门仅供自身岀入,他的蜂王总是根据积蓄的蜂蜜比例向每只黄蜂课蜜,因此必须把不能釆蜜只会吃蜜,不劳而食的乌蜂全部赶走,如果那只乌蜂赖着不走的,蜂王就会命令群蜂一拥而上把它咬死。如今身居朝堂的供职官员,无论职位大小高低,没有一个不是手执笔、勤走访,手脚磨出老茧,冬天手、脚冻得生了冻疮,以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君王効力。他们都是楚国的人才,对楚国有贡献的人。可是,只有你每天转悠转悠混混饭吃,天还没黑星星还没有出来,你就先睡觉,太阳高升了还不起床,看你这对楚国毫无用处的人,一旦楚国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考查的话,我担心你将成为乌蜂落得被驱逐的下场。”

     熊蛰父回答说:“你没有仔细观察过人的面部吗?眼睛与鼻子、嘴巴,是每天时刻急需用的器官,唯独眉毛没有什么功能,如果认为眉毛没有多大作用把它拔掉,那么人人面上都长有眉毛而只有你却没有眉毛,那你会好看吗?所以像楚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却不能容纳一个像我这样只拿俸禄,仅转悠闲游无可事事的食客的话,我担心楚国也会成为一个没有眉毛的人,将受到天下人的耻笑啊!”

     楚王听了这旁敲侧击的辩言,从而更优厚对熊蛰父的待遇。

【本文寓意:不劳而获,人所不齿。巧舌如簧,强词夺理。】

 16、汉八年,高皇帝崩,吕太后临朝听政。大臣患匈奴之强,将与为和亲,议使者。太后恶宦者中行说,欲去之,故使往焉。

栾布谏曰:“陛下之所以使中行者,不过以匈奴骄恣,必不能善待汉使,或留之,则非我所惜,从而弃之耳。臣独以为不便,夫使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卑不可以屈国体,高不可以激敌恚,察变应机,以制事权,国之荣辱,己之休戚。非素所爱信而知其忠且亮者,不可遣也。今中行说,刑臣也,又陛下之素所恶。夫素恶于君,则不重其君;名不齿于国士,则不重其身。臣惧其泄国情,而开敌衅也。”弗听。

栾布退,谓辟阳侯曰:“子不力谏,北边自此弗宁矣。昔郑伯恶其大夫高克,弗能去,而使帅师以御狄,次于河上,久而不召。众溃,高克奔陈。《春秋》书曰:‘郑弃其师。’病郑伯也。今使说也如匃奴,无乃弃说以及其介币乎?昔晋之败于邲也,先縠实往楚师;楚之败于鄢陵也,苗贲皇实在晋。此古人之偾车辙也,上必悔之。”

『译文』议使中行说

     汉八年(公元前195年),高祖皇帝刘邦逝世,吕太后(1)因儿子惠帝年幼亲自临朝处理政务。大臣们担心高帝刚去世,惠帝年幼,匈奴的军事力量太强大,严重威胁汉王朝,打算将汉宗室公主嫁给匈奴君主,以和亲的方法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于是商议选派和亲的使者。吕太后素来讨厌宦官中行说(2),本就想除掉他,所以趁这次支开他,指派他担任使者。

      栾布(3)进谏说:“陛下之所以派遣中行说出任使者的原因,只不过认为匈奴恃兵骄横,一定不会好好地款待汉朝使者,或许会把他扣留在匈奴,陛下也不会感到可惜,从而正好借机把他抛弃掉。但臣下却认为这样做不妥。我们国家派的使者,肩负传达、完成君王的使命,修好睦邻邦交正常化,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调处各种纠纷的重任,使者态度谦和却不可有损国家的尊严,气宇轩昂,一身傲骨正气义正辞严,又不可以激怒对手,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掌握分寸,把握时机,争取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完成君王的使命。国家的荣誉与耻辱,个人的安危全都取决于使者的人格、智慧胆识。如果不是平素的亲信,并且了解其品德高尚、忠贞不二,胸襟开阔的人,就决不可以派遣他担任国使。如今的中行说是个宦官,不属于名臣国士之列,又是陛下一向讨厌的人。他一向被陛下讨厌,他自然不会尊重陛下;由于他不属于名臣国士之列,他自然不注重自己的人格。这样一个既不尊重国君又不尊重自己人格的人,若委派他作国使,臣子担心他会泄露国家的机密情报,而给那些对汉朝虎视眈眈的敌国开方便入侵之门。”吕太后对栾布的进谏一点都听不进去。

      栾布退朝后对辟阳侯审食其(4)说:“你身居要职又是陛下最信任的人,这事如果您不极力劝阻,我看北方边境从此不得安宁了。从前郑文公(5)讨厌大夫高克,但又没有理由将他免职,于是令他率领重兵往边关防御狄族入侵,驻扎在黄河边上,长期不召他回京。结果,军队溃散,高克也逃去投奔陈国。《春秋》在记载这事件时写道:‘郑国遗弃自己的军队。’这显然是指责任在郑文公,是由于郑文公举措失当造成的恶果。如今朝廷委派中行说为使者出使匈奴,无非也不是欲遗弃他和他所带的财帛厚礼吗?当年晋军之所以在邲地(今河南荥阳县)被楚军打败,是因为先縠(6)自己轻敌冒进向楚军送死;后来楚军在鄢陵被晋军打败,是因为熟悉楚国军队军情的楚人苗贲皇(7)已经投奔在晋国泄露军情。这些事例,都是古人用人失察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害的前车之辙啊!陛下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本文寓意:排除异己,借刀杀人。用人失察,后患无穷。】

译注:

1)吕太后:汉高祖皇后,姓吕,名雉。儿子惠帝年幼即位开始掌握实权,惠帝死后,她临朝称帝,先后执政达16年。

2)中行说:复姓中行,名说,汉宧者。汉文帝时派遣他护送公主出嫁匈奴单于,他不愿去,文帝强令他成行。到匈奴后即投降匈奴,向匈奴出卖汉朝的机密信息。

3)栾布:汉初将军,因平定吴楚七国叛乱立功封侯。忠义双全,与彭越为友,彭越被诛,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彭越收尸。

4)辟阳侯审食其:西汉初期大臣,因随从吕后作为项羽的人质,深得刘邦与吕后的信任,曾与陈平同时任汉相。

5)郑文公:春秋时郑国国君,姓郑,名踕,在位45年。

6)先縠:春秋时晋国大夫,一称彘子。楚军围郑,晋令将军荀林父统帅晋军救郑,命先穀为偏将。晋军到达黄河,闻报郑国已向楚国投降,荀林父打算回兵,可是先縠坚决不同意,并以偏将身份率部渡河,又不作严密的戒备,导致晋军大败于邲地。(今河南荥阳县北,春秋时属郑国。)

7)苗贲:春秋时代楚国人,因获罪投奔晋国。晋楚鄢陵之战前,他向晋君分析楚军军情,建议避开中军,攻击左、右两军,结果晋军大获全胜。

 17、楚王患其令尹蔿吕臣之不能,欲去之,访于宜申。宜申曰:“未可。”王曰:“何故?”宜申曰:“令尹,楚相也,国之大事,莫大乎置相,不可轻也。今王欲去其相,必先择夫间之者,有乃可耳。”王蹙然曰:“令尹之不足以相楚国,不惟诸大夫及国人知之,鬼神亦实知之,大夫独以为未可,寡人惑焉。”

宜申曰:“不然。臣之里有巨室,梁蠹且圧,将易之,召匠尔。匠尔曰:‘梁实蠹,不可以不易,然必先得材焉,不则未可也。’其人不能堪,乃召他匠,束群小木以易之。其年冬十有一月,大雨雪,梁折而屋圮。今令尹虽不能,而承其祖父之余,国人与之素矣。而楚国之新臣弱,未有间者,此臣之所以曰未可也。”

『译文』论相

    楚王担忧他的宰相蒍吕臣(虚拟名)缺乏才干难以胜任,想罢免掉另外选拔。为此楚王私下走访了宜申(虚拟名)。宜申说:“不可马上罢免。”楚王问:“什么原因?”宜申说:“令尹是楚国主持国家行政事务的宰相,国家政事中,没有比任命宰相更重要的了,因此不可以轻率从事。如今君王要撤换宰相,必须首先物色选择好合适的人才接替,有了合适的人选才可以考虑撤换。楚王听了紧皱眉头不以为然地说:“宰相蒍吕臣没有能力胜任辅佐楚国政务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仅仅是朝中所有官员和国内百姓都知道,就连鬼神也很清楚,惟独大夫你认为不可以撤换,本王实在不解其中之奥妙。”

    宜申解释说:“臣子不是认为不可以撤换,而是认为没有合适人选不能急于撤换。臣子的家乡有一户世家贵族的大房子,房屋栋梁被虫蛀烂快要塌下来了,他想得换根新栋梁,于是召来一位名叫尔的工匠,工匠尔看完栋梁后说:‘房梁确实被蛀虫蛀坏不可以再拖必须换了,然而一定要先准备好适合做拣梁的木材,否则的话不可以动栋梁,一动整座房屋就倒塌了。’这户人家眼看房屋即将坍塌下来,急得等不及找合适的屋梁木材,便又召来其他的工匠,把许多根细长的小木料捆扎作一团充作栋梁,就将被虫蛀的大梁换下来了。那年冬天的十一月,下了一场大雪,新换的捆扎栋梁承受不了厚厚积雪的重压,结果被雪压断,整座房子倒塌。如今的宰相虽然能力有限不能胜任,但是他仰承他祖父及父亲的盛名余威,百姓对他们家族的道德品行素来敬㐽,以致尚可维持。而楚国目前新一代的年轻大臣们显得从政经验不足,历练不够,尚没有能为君王独当一面掌控政局的合适相才人选,这就是臣子认为不能急于撤换宰相的原因。”

【本文寓意:若无梁才,切忌易相。用相不当,涉国安危。】

18、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是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捕鼠

     赵国有一户人家里的老鼠成群祸害严重,于是到中山国(1)去向人求讨猫来除鼠,中山国的人送给他一只猫,这猫既善于捕捉老鼠,又喜欢抓鸡吃。一个多月后,老鼠被猫捕捉干净了,但是他家养的鸡也全被猫抓吃光了。他儿子忧虑这只猫在,家里的鸡就养不住,于是,就对他的父亲说:“为何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其中的利弊就不是你所能理解的了,我们家的祸害是老鼠,清除祸害不在乎没有鸡。家里有老鼠在,就会偷吃我们家粮仓的粮食,咬坏咱们的衣服,穿通我们家的墙壁,摔坏我摆设的装饰古玩和日用器皿,再让它们繁殖下去,咱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家里没有鸡的损失更大吗?家里没有鸡,大不了不吃鸡就是了,那离挨饿受冻还差远呢!你为什么要赶走这猫呢?”

【本文寓意:清剿强盗,不惜代价。理顺主次,统筹兼顾。】

译注:

1)中山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小国,在今河北衡水、永平、井陉、保定等县市一。带。

     19、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

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污,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坐威五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矣。臣窃为君忧之。”

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译文』利禄

     魏国的一位门客在魏武侯(1)面前说吴起(2)的坏话,他说:“吴起这个人,太贪图功名利禄,不可以重用。”魏武侯从此疏远了吴起。

公子成(3)听说武侯疏远了吴起,立即进见武侯问道:“君王为什么要疏远吴起呢?”武侯回答说:“有人说吴起贪图功名利禄,本王因此不喜欢他了。”公子成说:“君王您错了。吴起的军事才能,天下的将士没有有谁比他再强的了。正由于他贪图功名,所以才来投奔君王为您效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君王怎能任他为将军呢?再说,君王自我衡量一下与商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呢?务光(4)和伯夷(5)是天下最不贪图功名的人,但是,成汤真诚以待却不能让务光为他效力;武王也不能让伯夷为他效劳。如今即使有像务光和伯夷那样不贪图功名的人,那么他们会愿意做君王的臣子吗?现在君王统治的魏国,东边要防范齐国,南边要防御楚国,北边要防备韩国及赵国,西边有如狼似虎的秦国,君王之所以能在这块四面临敌的国土上稳如泰山,安然独处五国包围之中,而且那五国都仅只敢屯兵坐视,不敢窥探贸然进犯魏国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魏国有吴起这样的大将啊!《诗经·周南》上记载说:‘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雄壮威猛的武将,是保护国家的人才)’吴起就是这样雄壮威猛的武将啊!君王如果从国家安危的大局考虑,就应当根据吴起意愿尽量满足他,使吴起满足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而再没有其它非分的要求,你才能坐享魏国军队镇住各国的威势,确保国家安宁。这样相比而言,所付出的很少,而所得到的却很大。如果让吴起吃粗菜淡饭,穿下等人的短衫,出入徒步行走而供职听令效力,那么吴起肯定会离开魏国。吴起一旦离开魏国,而天下再有像吴起这样的将才,也会却步不愿意到大梁(魏都)来了,君王您这国家的人才就会严重匮乏。臣子私下里真为君王担忧。

  武侯听后连声称道:“讲得有理!”于是,又重新重用吴起。

【本文寓意:量才录用,不拘一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译注:

1)魏武侯:战国时代魏国君王,魏文侯之子,名击,与韩赵三分晋地,在位16年。

2)吴起:战国时代卫人,善用兵,初为鲁将,闻魏国文侯贤明投奔魏国,魏文侯重用吴起,抗拒秦、赵。文侯死后,仍在其子武侯手下任将,遭魏相嫉妒而投奔楚国,楚悼王任用为相,使楚迅速强大。悼王死后,吴起被楚贵戚大臣所杀。

3)公子成:魏文侯之弟,名成,即魏成子,曾任魏文侯之宰相。

4)务光:又称牟光,瞀光,夏朝人,成汤灭夏后曾准备把天下让给他,他负石沉蓼水拒不接受。

5)伯夷:商朝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君的长子,姓墨胎,名元,谥夷。伯夷的父亲临终前遗命立他的弟弟叔齐。父死后,伯夷、叔齐相互谦让,结果俱逃。

    20、郁离子疾病,气菀痰结,将殻之。或曰:“痰,荣也,是养人者也。人无荣则中干,中干则死,弗可殻也。”

郁离子日“吁,吾子过哉!吾闻夫养人者津也,医家者所谓荣也,今而化为痰,是荣贼也,则非养人者也。夫天之生人,参地而为三,为其能赞化育也,一朝而化为贼,其能赞天地之化育乎?是故俞跗、扁鹄之为医也,浣胃涤肠,绝去病根,而阽死者生。舜、禹、成汤、周文王之为君也,诛四凶,戮防风,剿昆吾,放夏桀,戡黎,伐祟,而天下之乱载宁。其将容诸乎?容之无益,以戕人也。故虫,果生也,虫成而果溃,自我而离焉。非我已,其能养我乎?弗去,是殖贼以待戕也。从子之教,吾其不远溃矣。”  

『译文』祛痰

郁离子得了病,风邪入侵,肺气郁积屯痰,正准备服药化痰驱痰。有人告诉说:“痰,是人体旺盛滋生的精华,是滋养人体的。人体内没有精华就会干枯,体内干枯会导致人的死亡,不可以服药化痰驱痰。

     郁离子听后长叹道:“唉呀!你说错了。我听人说滋养人身体的是津液,医生们所说的人体旺盛滋生的精华。如今风邪侵袭津液郁积化结成痰,这是戕害精华的强盗,已经不是滋养人体的津液了。天,养育了人,加上地,即天、地和人鼎足为三,相互配合,为的是人能协调天地化育万物。一旦蜕化成盗贼,他还怎么能协调天地化育万物呢?所以,俞跗(1)、扁鹊(2)为人治病,一定要先冲胃洗肠,清除毒素,斩断病根,这样才能让濒临死亡的人复而得生。舜、禹(3)、成汤、周文王(4)作为人君时,舜诛杀了共工、驩兜、三苗和鲧四凶;禹屠戮了防风(5);成汤消灭了昆吾(6);周文王放逐了夏桀(7)铲平了黎国(8)和崇国(9),从而天下的动乱才得以平息,百姓始能安宁。他们怎么能容忍四凶、防风夏桀等祸国殃民的祸首呢?因为容忍他们存在对国家和百姓毫无益处,只能是祸害百姓。所以,果实生了虫,虫子长成而果实溃烂了,虫子才会脱离烂果。痰对我无益啊,它怎么能滋养我呢?如果不服药化痰驱痰,就是放纵邪气繁殖细菌等它繁殖泛滥来毒害我了。听从你的指教,等于姑息养奸自埋祸根,那么我离病入膏肓不远了。

译注:〖本文寓意:分清善恶,除恶务尽。姑息养奸,自埋祸根。

1)俞跗:黄帝的臣子,上古名医,又作俞拊,俞附。治病不用汤药,只给病人割皮解肌,洗涤肠胃,清内脏。

2)扁鹊:战国时代的名医,原名秦越人,亦称卢医。他开创切脉医术,精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入秦后,秦太医令李䤈自知医术不及,派人刺杀之。

3)禹:即大禹,名文命,系黄帝五世玄孙,贤德闻名,因以疏道治水有功,舜帝将帝位传给他,为夏朝的第一任皇帝。

4)周文王:姬姓,后稷的后裔,公元前商纣王的诸侯,一生修德行善,诸侯叛纣而均投文王,堪称历史圣贤,死后其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5)防风:夏朝的诸侯,封地在今浙江省武康县,禹会诸侯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之。

6)昆吾:夏朝时的诸侯,已姓,初封地在今河南濮阳县,夏末迁于许即河南许昌县。

7)夏桀:夏末代国君,名履癸,暴虐荒淫,后被商汤所贩,出奔南方而死。

8)黎国:夏时的小国,在今山西省黎城县。

9)崇国:夏时的小国,在今河南省嵩县

第七章   螇螰

1、智伯围赵襄子于晋阳,使人谓其守曰:“若能以城降,吾当使若子及孙世世保之。”

守者对曰:“昔者中牟之郭圮,有螇螰堕于河,沫拥之以旋,其翅拍拍,“殸虫”见其而怜之,游而负之。及陆,谓“殸虫”曰:‘吾与子百年无相忘也。’“殸虫”振羽大笑曰:‘若冬春之不知也,而能百年无忘我乎?’今晋国惟无人而壅,女以天盈,盈而恃之,是壅祸也。壅祸恃盈,以虿尾于人,天实厌之。晋阳朝亡,女必夕死。死,予不寒,犹及见之。其何有于子及孙?”

是夕,智伯为韩魏所杀。

『译文』狂言

      智伯(1)率兵把赵襄子(2)围困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城,并派人对晋阳城守城的将领说:“如果你能献城投降,我将让你的子孙世世代代保留晋阳城将领的职位。”

     守城的将领回答说:“从前晋国中牟(今河南汤阴)县的外城坍塌,有一只螇螰(蝉的一种)掉进了护城河里,水泡沫拥着它旋转,它拼命地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挣扎着。一只蝼蛄看见殊死挣扎的蹊螰很怜悯它,就游过去背着它,将它送到岸上。遇救的螇螰感激地说:‘我对你这救命之恩一百年也不会忘记啊!’蝼蛄振动着翅膀,大声笑着说:‘你的生命短暂得过了今冬能否熬到明春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一百年还不会忘记我呢?’ 如今晋国因为缺乏人才,才让你把持了权力,你以为这是上天赐给你的权益,就有恃无恐,这是在聚积灾祸啊。你们聚积灾祸,有恃无恐,恶贯满盈,就像毒蠍一样残害他人,上天一定会厌恶你这样为非作歹之徒,一定会有报应的。假如晋阳城早上沦陷,那么你晩上必定会死。我即使死了,但我的尸骨未寒,还能来得及看到你惨死下场的鬼魂,你怎么还会保得子孙世世代代呢?”

    当日夜晚,智伯被韩魏合谋所杀。

【本文寓意:空头纸票,信口雌黄。狂妄自大,自取灭亡。】

译注:1)智伯:春秋时代晋国六卿之一,又称知伯。

2)赵襄子:春秋时代晋国大夫,名无恤、毋恤,谥襄子。

2、郁离子曰:“人之度量相越也,其犹江海之于瀸泉乎?瀸泉之微,积而至于海,无以尚之矣。而海亦不自知其大也。惟其不自知其大也,故其纳不已,而天下之大莫如焉。圣人之为德,亦若是而已矣。是故汧泉纳瀸泉,池纳汧泉,沟纳池,浍纳沟,溪纳浍,川纳溪,泽纳川,江河纳泽而归诸海。故天子,海也;公、侯、卿、大夫,江河也,川泽也;庶官,溪浍之类,而万民皆瀸泉也。瀸泉之于海,其相去不亦大县绝矣乎?而其势必趋焉,其志之感,情之达,如气至而虫鸣也,如雨来而础润也。

君人者,惟德与量俱,而后天下莫不归焉。德以收之,量以容之。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故量小而思纳大者,祸也。汋谷之鱦不可以陵洪涛;蒿樊之鴽,不可以御飘风。大不如海而欲以纳江湖,难哉!”

『译文』德量

     郁离子说:“人与人之间的度量相互差距很大,这就好比江河海洋和时有时无的泉水之间的差距。时有时无的泉水是那样的渺小,但它汇集到浩瀚的海洋即成海水,就没有什么可比试的了。但是海洋从不炫耀自己的博大,正因为它不炫耀自己有多博大,所以才源源不断地吸纳众江河之流水,以致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博大的了。圣人的品德修养,也无非如此罢了。所以小水坑可以容纳时有时无的泉水,水池可以容纳小水坑的水,水沟可以容纳水池的水,水渠可以容纳水沟的水,溪流可以容纳水渠的水,川流可以容纳溪流的水,湖泽可以容纳川流水,江河可以容纳湖泽的水,而最终江河流归海洋。因此,天子是海洋,公、侯、卿、大夫是江河及川泽,一般官吏是溪、渠之类,而万民百姓都是时有时无的泉水。泉水与海洋,它们相比不也确实太悬殊了吗?但它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汇集到海洋,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志向感发,千川汇集的情意联达,如同节气来临而昆虫岀巢鸣叫,又如大雨将临而柱下石墩先湿润一样。

作为君临天下的君王,只有品德和度量同时兼备,天下的人心就没有不归附的了。品德高尚以招致人心所向,度量宽宏以容纳众生融融。品德不高尚就不能使人心归附,度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心安定。故此,度量狭小却想容纳更多人众的人,必然会酿成灾祸啊。在小沟里长大的小鱼不可能驾驭洪涛骇浪,在蓬蒿篱笆上长大的小鸟不可能抵御狂风骤雨。没有海洋那么大的器量,却想容纳千江百川,难啊!

【本文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德广量宏,天下归顺。】

 3、介葛卢髽,白狄辫,皆朝于鲁。遇于沈犹氏之衢,相睨而失笑。从者归而语诸馆,交訾焉。鲁人使执渠略与蛣蜣以示之,弗喻。

公山弗狃欲伐季氏,问于冉有,冉有曰:“盍召仲尼?”公山弗狃使召仲尼,或谓其人曰:“子之从夫子也,粲衣而凿食。会将恒其故而丰其新矣,而召仲尼焉,至必授之政,将绳子以纆,子其悔哉?”乃阴嗾使者,易其礼,仲尼不至。将起师。冉有曰:“盍闻诸公乎?”弗听。遂以费人攻季氏。问昭公焉。师入,惊公宫,季桓子挟公以登台,使行人辞诸费人曰:“先君之事,先大夫有之。虽然,盟主实有命。今斯之事君惟谨,君惠优渥,蔑有二命。二三子不念鲁国,不谋于君,而怫临以兵,其若君与社稷何?且吾闻之:‘鸢不吓鸟,袒裼不责夷踞。’惟二三子图之。”费人曳戈而走,公山弗狃出奔齐。

君子曰:“公山之伐季氏也,其犹介葛卢之咻狄乎?虽欲召仲尼,卒蒙于其人而弗果,其无成也宜哉。”

『译文』相互嘲笑

      介葛卢(1)君王的头上梳着妇女的髽髻,白狄(2)部落首领的头上梳着妇女的辫子,俩位君长都去朝拜鲁国国君,两人在鲁国的大道上相遇,双方相互斜眼瞟对方,不由得均哑然失笑。俩位君长的随从回到下榻的国宾馆,互相攻讦诋毁对方君长的发型不三不四不成体统。鲁人听说这件事,便令人捕捉类似甲虫的蜉蝣和黑甲虫蜣蜋送给他们的随从,以暗示双方君长的发型都不伦不类彼此彼此。可是,两方的随从都未能悟出鲁人送两只虫子的寓意。

     公山弗狃(3)想除掉季氏(4),去征求冉有(5)的意见,冉有回答说:“你何不叫仲尼(6)(孔子)来商量呢?”公山弗狃听后即派使者去召请孔子。有人对公山弗狃的谋士说:“你跟随公山弗狃以来,穿的是鲜艳的锦衣,吃的是精粮玉食,今后你应设法长期保持这原有的优厚生活水准,而且还要争取过得更滋润,如果把孔子召来,孔子来必定会教导公山弗狃清正廉明、勤政爱民的执政理念,这就将约束你的享乐生活,到时,你后悔不尽呀!”于是,这位谋士暗中挑唆使者,将礼品更换为低劣物品,孔子接到这种物品自然不会来见公山弗狃。 公山弗狃见请不到孔子,将准备发兵讨伐季氏。冉有又建议:“你为何不再听听各位谋士的意见呢?”公山弗狃再也不听冉有的建议了,于是率领费城军队围攻季氏,并质问国君鲁昭公(7)。公山弗狃的军队进入都城,惊动了皇宫,季桓子(8)挟持鲁昭公登上高台,并派使者通告费城的士兵们说:“鲁国先君的功业,已故的大夫们都亲自参与建功立业,虽然盟主确实有令在先,但今天的事件你们要特别慎重深思熟虑。君王对你们的恩惠优厚,决不会前后不一致,你们不要盲从两三个不为鲁国的国家利益着想,不愿意为君王谋事的人挑起怨愤参与出兵,他们又能将君王和国家作如何处置呢?况且,我听说:‘雄鹰不会被乌鸦恫吓住,敝开上衣袒胸露臂的人不会责备蹲着坐的的人。’这件事大家是受蒙蔽的,只有两三个图谋不轨策划的为首分子作恶,希望你们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费城的士兵们听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后,一个个倒拖着兵器跑开了,公山弗狃见势不妙,连忙出逃投奔齐国。

     君子评论说:“公山弗狃讨伐季氏,不犹如介葛卢和白狄之间的互相喧扰吗?虽然他想请孔子来商量,但被手下人蒙蔽弄虚做假而没有结果,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本文寓意:政见不一,互相排斥。用人不当,难成大器。】

译注:

1)介葛卢:春秋时东夷国国君,姓介,名葛卢。僖公二十九年朝晋,该国属地在现山东省㬵县南部。据能通牛语。

2)白狄:春秋时狄族的一个部落,在现陕西省旧延安府境及山西旧汾州西境。

3)公山弗狃:春秋时代鲁国人,姓公山,名弗狃,亦作不狃、弗拭,鲁弗县县宰。

4)季氏:春秋时鲁国的季孙氏,鲁自文公后,季氏世执国政,权势独揽,公室日卑,后其家臣阳虎擅权,季氏始衰。

5)冉有:名求,字子有,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仕为季氏宰。

6)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7)鲁昭公:春秋时代鲁国国君,名裯,在位25年,叔孙、季孙、孟孙三家联合讨伐,昭公投奔齐国,在齐8年卒。

8)季桓子: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即季孙氏,死后谥桓。

4、齊人伐燕,取其财而俘其民。王朝而受俘,喜见于色,谓其大夫曰:“寡人之伐燕,不戮一人焉,虽汤武亦若是而已矣。”大夫皆顿首贺。

巳而燕人畔,王怒曰:“吾之于燕民,尽心焉,一朝而畔,寡人德不足为与?”淳于髡(1)仰天大笑,王怪而问之。

对曰:“臣邻之富叟,疾,使巫祷于神,神告之曰:‘若能活物万,吾当为若请于帝,去尔疾,锡尔寿。’富叟曰:‘诺。’乃使人搜于山,罗于林,罾于泽,得羽毛鳞介之生者万,言于神而放之。罔罟所及,铩翅而灭足者,嘈嘈聒聒,蔽野掩谷。明日而富叟死。其子往泣于巫曰:‘神亦有?乎?’问之,以实对。巫笑曰:‘有是哉!是女实自?,非神?女也。’今燕之君臣,相为不道,而民无故也,君伐而取其财,迁其居,冤号之声訇殷天地,鬼神无所依归,帝怒不可解矣,而曰不戮一人焉。夫人,饥则死,冻则死,不必皆以锋刃而后谓之杀之也。《周诗》曰:‘树怨以为德,君实有焉。’而以尤燕民,非臣之所知也。”

『译文』树怨以徳

    齐国发兵征伐燕国,夺取燕国的金银财宝,并俘虏了燕国的百姓,齐王在朝堂上接受列队来朝拜的燕国俘虏,满面春风喜形于色,对着燕国的大夫们说:“本王征伐你们燕国,不杀害一个无辜的人,即使是商汤和周武王再世也不过如此罢了。”大夫们听后都磕头谢恩称贺。

      第二天早上巳时许,被齐国军队抓获的燕国俘虏全部叛离齐国。齐王闻报火冒三丈,愤怒地说:“我对燕国的臣民已经是尽心尽意仁至义尽了,可是他们竟然在一个早上全部背叛离去,难道本王的恩德还不能满足他们和感召他们吗?” 淳于髡(1)听了齐王的话当廷仰天大笑,齐王见了不由奇怪地问他为何发笑?

淳于髡回答说:“臣子邻里有一位富翁病得很重,便请巫师向神灵祈祷,神灵告诉他说:‘你如果能拯救一万个生灵的性命,我会为你向天帝请求,除去你的疾病,赐予你阳寿。’这位富翁连连点头应允:‘好。’于是,他派了许多人进高山湖泊搜捕,在峡谷密林中布下天罗地网,往川泽湖泊里撒下渔网,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抓获了本来自由自在生活的上万只飞鸟、鱼虾、蟹鳖、走兽,向神灵禀报了过程,然后释放了它们。可怜被网罗抓捕缺翅膀折大腿的禽兽,痛苦的哀号声响遍大川山野,残翅断腿丢弃得满山遍野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第二天,这位富翁死了,他的儿子哭着跑去责问巫师:‘神灵也会哄骗人吗?’巫师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富翁的儿子如实地将抓捕放生的全过程诉说一遍。巫师听完后笑着说:‘真是这样做的话,这实际上是你自己哄骗自己,并非神灵哄骗你啊!’    如今燕国的君臣沆瀣一气多行无道,但燕国的百姓是无辜的。君王征伐燕国夺取他们的金银财宝,强行迁移岀他们世居的祖地,鸣冤喊苦之声震天动地,连鬼神都无处可去,天帝也怒不可遏,而君王却标榜不杀害一个无辜的人。人挨饿就会饿死,受冻就会冻死,人为造成挨饿受冻致死的是间接杀人,不一定都得用锋刀利剑才叫做杀人。周代的《诗经》说:‘结下了怨仇却认为自己有恩德予人。’君王你也这样认为呀!但却责怪燕国的百姓背叛了您,这就不是臣子所能理解的了。”

【本文寓意:倒行逆施,自欺欺人。树怨以德,不得人心。】

译注:

1)淳于髡:复姓淳于,名髡,战国时代齐国人,能说善辩,曾以饥酒讽齐王,罢长夜之饮。

  5、郁离子曰:“呜呼!天下之乱也,天亦无如之何矣?夫天下之物,动者、植者、足者、翼者、毛者、倮者,“角戢”“角戢”如也,沸如也,菶如也,森如也,出出而不穷,连连而不絕,莫非天之生也。则天之好生,亦尽其力矣。尽其力以生之,又尽其力以歼之,不亦劳且病哉?其生也非一朝,而其歼也在顷刻。天若能,如之何而为之?则亦不诚甚矣!”

『译文』天下纷乱

     郁离子说:“唉!天下的纷乱,上天也无能为力应对了。天下的万物,动物、植物、靠脚奔跑的走兽、用翅膀飞翔的飞禽、浑身长毛的、周身裸裎的,如多角的珊瑚,如咆哮的波涛,如茂盛的野草,如成片的森林,万物层出不穷,连绵不绝,没有一种不是上天滋润繁育的,上天为人类的好生之德可以说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上天虽然尽全力繁育万物,却又尽全力杀灭万物,这不也显得既劳累而又太残酷了吗?因为繁育万物绝非一朝一夕,而杀灭万物却可以在顷刻之间,上天倘若有办法应对这种既繁育又杀灭的反常现象,却又不拿出来应对,那么上天也显得太缺乏真诚了。”

【本文寓意:天下纷乱,百姓遭殃。治国无方,枉为人君。】

 6、楚令尹疾,内结区霿,得秦医而愈。乃言于王,令国人有疾不得之他医。无何,楚大疫,凡疾之之秦医者,皆死。于是国人悉往齐求医。

令尹怒,将执之。子良曰:“不可。夫人之病而服药也,为其能救己也。是故辛螫涩苦之剂,碱砭熨灼之毒,莫不忍而受之,为其苦短而乐长也。今秦医之方也,不师古人而以臆,谓岐伯、俞跗为不足法,谓《素问》、《难经》为不足究也,故其所用,无非搜泄酷毒之物,钩吻戟喉之草,荤心晕脑,入口如锋,胸肠刮割,弥日达夕,肝胆决裂。故病去而身从之,不如死之速也。吾闻之,择祸莫若轻,人之情也。今令尹不求诸草茅之言,而图利其所爱,其若天道何?吾得死于楚国,幸也。”

『译文』秦医

      楚国的宰相患了神经官能症,神志恍惚,后来得到一位秦国医生治理才痊愈。这位宰相向楚王报告了这件事,并且下令规定,今后楚国的百姓有病一律得由那位秦国医生治疗,绝对不允许找其它医生诊治。不久,楚国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凡是去那位秦国医生就诊的,全都不治身亡。于是,楚国的病人再不敢找秦医,全都到齐国求医治病。

楚国的宰相见百姓竟敢违抗他的禁令,勃然大怒,将行文把凡是抗命擅自往齐国医生诊所医治的病人全部抓起来。子良(虚拟名)听说后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人得了病求医服药,为的是能够挽救自己的性命。所以,不论是最辛辣、有毒、苦涩的药剂,还是用石针刮骨、针灸、熨烫等痛苦,没有那一位病人不能忍受的,因为治疗的痛苦是短暂的,治愈康复健康的幸福快乐是长久的啊!如今秦国医生治疗的方剂,不学习古代名医的验方,却只凭自己主观臆断下药,甚至说岐伯(1)、俞跗的医术都不值得效法,还认为《素问》(2)、《难经》(3)等医典不值得研读。所以他所用的药,无非是搜刮发泄的极毒药物,入嘴即可腐烂口腔之草,外敷就会头晕脑昏,入口如刀剑穿心,刮胸割肠,从早到晚使人肝胆俱裂,故此,病愈之日也就是身亡之时。因此,还不如不医治死得安乐痛快。我听说:‘若让人选择灾难,无不都选择轻微的这是人之常情。’如今宰相您无视天下百姓之疾苦,不征求天下百姓的意见,却只想着为您亲信的人图谋利益,您如何面对天道呢?我如果得病能死在楚国,而不是死于秦医之手,那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本文寓意:主观臆断,罔顾民生。营私舞弊,天理难容。】

译注:

1)岐伯:相传为黃帝之臣,古代名医。

2)《素问》: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述,当为秦汉间人总结旧说而作。

3)《难经》:古医书,周朝秦越人撰。秦越人即扁鹊。

     7、郁离子曰:“膏梁可以易豆羮,狐貉可以夺缊絮,民情之常也。是故膏梁不足,豆羮可也;狐貉不足,缊絮可也。野鸟系于笼中而驯者,以食也。笼中之不如山薮,入其笼笼者知之。有童子侧木檠而设食以诱鼠,多获鼠。一夕,逸其一,遂不复获鼠。今使持槲叶之衣、麦麧之饼而招于市,曰:‘舍尔室,捐而服,而来与我共此。’则虽其子亦走而避矣。是故不情之事,大人不为之。”

『译文』大人不悖情理  

郁离子说:“有精美的食品可以换下粗粮豆粥,有了狐裘貉皮的长袍可以丢弃麻布做的旧棉絮短袄,这是人之常情啊!但是,精美的食品不充足,粗粮豆粥等食品也可以代替解决温饱;狐裘貉皮不够的话,麻布旧棉絮做的衣服也可以御寒。野鸟被捕关在笼中,驯养的人每天都用它喜欢吃的食物喂养它。但是在笼中的食物最精美,总远不如生活在山林湖泊中自由自在,这只有进入笼中亲身体验生活的鸟才能有深刻的感受。 有一位男孩用一根小木条歪斜顶着一块侧着的木板,并在小木底端放些食物引诱老鼠上钩盖压老鼠,结果盖获了很多老鼠。一天晚上,这男孩用同样的方法布老鼠盖,有一只老鼠没有被盖压住逃跑了。从此以后,这男孩再用这种老鼠盖捕鼠,再也捕获不到老鼠了。 如今,倘若有人拿着树叶子穿制成的衣服,麦麸烙的饼,在街道、集市上招喊:‘放弃你的家,扔掉你的衣服,到我这里来与我共同生活。’那么,即使是他的亲生儿子也会走开,远而避之。因此,国家执政的人绝不能做有悖情理人伦的事。”

【本文寓意:逆情悖理,人心背离。通情达理,德政可风。】

 8、楚王好祥,有献白乌、白鸜鹆、木连理者,群臣皆贺。荀卿不来,王召而谓之曰:“寡人不佞,幸赖先君之遗德,群臣辑睦,四鄙无事,鬼神鉴格而降之祥。大夫独不喜焉,愿闻其故。”

荀卿对曰:“臣少尝受教于师矣。王之所谓祥者,非臣之所谓祥也。臣闻王者之祥有三:圣人为上,丰年次之,凤凰、麒麟为下。而可以为祥、可以为妖者,不与焉。故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以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是故先王之思治其国也,见一物之非常,必省其政。以为祥与,则必自省曰:‘吾何德以来之?’若果有之,则益勉其未至;无则反躬自励,畏其僭也,畏其易福而为祸也。以为妖与,则必自省曰:‘吾何戾以致之?’若果有之,不待旦而改之;无则夙夜祗惕,检视听之所不及,畏其蔽也,畏其有隐慝而人莫之知也。夫如是,故祥不空来而妖虚萁应。今三闾大夫放列于湘,鄢郢、夷陵皆举于秦,耕夫牧子莫不荷戈以拒秦,老弱馈饷,水旱相仍,饥馑无蓄,虽有凤凰、麒麟日集于郊,无补楚国之罅漏。而况于易色之鸟、乱常之木乎?王如不省,楚国危矣。”

王不悟,荀卿乃退于兰陵。楚遂不振以亡。

『译文』荀卿论三祥

     楚国的国王喜欢吉祥之物,有人向楚王进献白羽毛的乌雅、白色的八哥、木连理(1)等罕见的东西作为吉祥物,朝中所有大臣都向楚王表示祝贺,只有荀卿(2)不来道贺。楚王感到奇怪,派人把荀卿叫来,并故作歉虚地说:“寡人才疏学浅,有幸仰仗先王遗留下来的美德,群臣和睦,四邻平安无事,神灵为此降下了吉祥之物,群臣称贺,只有大夫你不高兴未来道贺,寡人倒愿意听听其中的原因。”

      荀卿回答说:“因臣子少年时曾受老师讲解有关吉祥物的印象颇深。君王认为的吉祥物,并不是臣子所认为的吉祥物。臣子听说为君王的吉祥物有三件:第一件国家有圣贤人才;其次是丰收年景;三是有凤凰、麒麟之类的吉祥物出现。而你说的那些可以作吉祥物看待,也可以看作是奇异妖物的,不应列入吉祥物范筹。因此,那些形状特殊,色彩诡异的,而又无益百姓,且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的东西,均属可以称所谓吉祥物,又可以称作妖物的东西。所以,先王考虑治理国家的准则是,看见一件物体形状、色彩奇特,必定自我省察自己执政处理的政策政务是否得当?如果认为它是吉祥之物,那么就必须自我反省,我有什么德政可以招来吉祥之物?如果确实有德政的,那么就要勉励自己今后要更加勤政爱民;如果没有什么德政,那么君王就会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鼓励自己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担心吉祥物来之和自己的德行不符,恐怕无德享受的福会变为祸害。 倘若君王认为降临的是妖物,那么他一定会自我反省:我犯了什么罪辜以致招致妖物出现?倘若确实有罪孽,不等到天亮就会立即纠正;如果没有罪辜,那就会昼夜警惕,仔细检查自己的耳目是否还有注意不到的地方,恐怕受蒙蔽,担心自己的错误被掩盖隐匿起来而不被人知道。  如果君王也是这样做的话,那么吉祥之物不会空来,而妖物却只是白白显现。如今三闾(3)大夫屈原被放逐死在湘水,鄢(河南省鄢陵县)、郢(湖北省江陵县)、夷陵(湖北省宜昌县)都被秦军占领,国内的农民、牧童没有一个不自发拿起武器以抵抗秦兵,年迈体弱的百姓也参加送水送饭,努力做好军需后勤工作,  老百姓处在兵荒马乱,水涝、旱灾相继,连年饥荒家无隔宿之粮的苦难之中,即使有凤凰、麒麟每天聚集在郊外,也无法弥补楚国的缺失,更何况是一些变色鸟和不正常的树木呢?君王如果再不省悟的话,楚国可就危险了。 

 楚王听完荀卿的话无动于衷,仍不省悟。于是,荀卿隐退到兰陵(山东苍山县)居住。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以致灭亡。

【本文寓意:不行德政,异想天开。警示不悟,自掘坟墓。】

译注:

1)木连理:即不同品种,不同根的树木主杆互相扭结生长成一块的树木。

2)荀卿:荀况,战国时代赵国人,学者尊称荀卿,曾著有《荀子》一书。

3)三闾:姓屈,名平,字原,即屈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后期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放逐,投江而死。

9、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王患之。

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

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掠而惮禁,则因民之首窜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译文』齐伐燕

     齐国讨伐燕国,采用田单(1)的谋略:仍然保持和燕国正常交往,严令禁止侵占、掠夺燕国百姓的财物,释放被捕的燕国俘虏,慰问战争中死伤将士的家属和贫困的百姓。这些仁义德政深得燕国民心,百姓纷纷争相归附齐军。 燕王对民心的动摇非常担忧。

谋士苏历(2)对燕王说:“齐王并非施行仁义之道的人,必定是有人教他这样做。臣子了解齐王是一位急功近利而多猜忌的人,他不可能诚心诚意施行德政和长期接受别人的指教;他手下的将军及士兵又都很贪婪,料不可能长期受禁令约束。请让臣子设下计谋让他们中计。

      苏历暗地里施计引开齐军,然后派人装扮成齐军,沿途拦截投奔齐军的燕国百姓,抢走他们的妻子、女儿、掠夺他们的财物,于是消息一传开,那些原来打算投奔齐军的燕国百姓都因此而害怕,再也不敢去投奔齐军。齐军又利用中间人去召募流亡的燕国难民,但是难民们也犹豫不决动摇不定。齐军将士早就想大肆掠夺,但碍于严禁掠夺的军令,现借燕国百姓犹豫不决不再来投奔之机,即向齐王报告:“燕国百姓背叛齐国了。”齐王见投奔齐军的燕国百姓不来了,果然信以为真,即下令拘留投降齐军的燕国士兵的家属,并没收全部财产。

田单再三劝谏,齐王认为前计失败再也听不进去了。齐国将士因而就肆无忌惮大肆抢劫掠夺,燕国百姓从此再也不想投奔齐军了。

【本文寓意:治国用兵,谋略决胜。施德不诚,民心向背。】

译注:

1)田单:战国时代的齐国人,因破燕有功,封为安平君。

2)苏历: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洛阳人,纵横家。

    10、郁离子曰:“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善疑人者,必不足于信;善防人者,必不足于智。知人之疑己而弗舍者,必其有所存也;知人之防己而不避者,必其有所倚也。夫天下之人,焉得尽疑而尽防之哉?智不足以知贤否,信不足以弭欺诈,然后睢睢焉,惟恐人以我之所以处人者处我也,于是不任人而专任己。于是谋者隐,识者避,哲者愚,巧者拙,廉者匿,而圆曲顽鄙之士来矣。圆曲顽鄙之士盈于前,而疑与防愈急,至于术穷而身愤,愈悔其防与疑之不足,不亦痛哉?”

『译文』疑人

     郁离子说:“喜欢怀疑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怀疑他;喜欢防范别人的人,别人也会防范他。喜欢怀疑别人的人,必定不能取信于人;喜欢防范别人的人,必定不会比别人聪明。知道别人在怀疑自己却不舍弃,必定是他有存在的必要;知道别人在防范自己却不加回避,必定是有他可以倚仗的权势。 普天下那么多的人,怎么能够全部怀疑,全都防范得了呢?智慧不足以识别贤良忠奸,信念不足以消除欺诈,然后莫衷一是步步为营,唯恐人家以自己对待他人的方法来对待自己,于是不相信任何人,而只相信自己。这样一来,有智慧的谋士隐退;有识之士回避;聪明的人装聋卖傻;灵巧的装成笨拙的;清廉正直的销声匿迹。但那些圆滑、曲从、顽劣、鄙陋的人蜂拥而至。这些圆曲顽鄙之人环列周围成亊不足败事有余,以致怀疑与防范愈演愈烈,一直到绞尽脑汁手段用尽而心力交瘁,身心更加郁愤,更加悔恨自己的防范与怀疑的谋略不够严谨,这样做也不很痛苦吗?”

【本文寓意:疑人技穷,防人智愚。胸襟宽广,用人勿疑。】

 11、郁离子曰:“呜呼!吾今而后知以讦为直者之为天下后世害不少也。夫天之生人,不恒得尧、舜、禹、汤、文王以为之君,然后及其次焉,岂得已哉?如汉之高祖、唐之太宗,所谓世间之英,不易得也,皆传数百年。天下之生赖之以安,民物蕃昌,蛮夷向风,文物典章可观,其功不细。乃必捜其失而斥之以自夸大,使后世之人举以为词曰:‘若是者,亦足以受天命,一九有!’则不师其长,而效其短,是岂非以讦为直者之流害哉?”

或曰:“史,直笔也,有其事则直书之,天下之公也,夫奚讦?”

郁离子曰:“是儒生之常言,而非孔子之训也。孔子作《春秋》,为贤者讳,故齐桓、晋文皆录其功,非私之也,以其功足以使人慕,录其功而不扬其罪,虑人之疑之,立教之道也。故《诗》、《书》皆孔子所删,其于商周之盛王,存其颂美而已矣。”

『译文』论史

     郁离子说:“唉!我从今天以后才感觉以斥责他人的过失,揭露别人的隐私作为史官不徇私情的正直做法,给天下后世留下的危害也不少啊。上天育人,不会总是都能得到尧、舜、禹、成汤、文王这样的明君作为人君,而后来的君主就比他们差一等了,这是上天也没有办法,不得已啊!比如汉朝的高祖刘邦、唐朝的太宗李世明(1),他们都是世人称谓的隔世英杰,极其难得的英明君主,他们开创的基业都相传了几百年,天下的生灵仰赖他们才得以过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社会万物繁荣昌盛,边远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附,仰慕中原的风气,流传后世的文物、典章数量可观,他们的功绩实在不小。但是有人却一定要搜寻他们的过失而指责他们,用他们的过失来夸大、彰显自己的高明,使后世的人以此为口实:‘像这样的人不也可以承受天命,统一九州?’于是不学习他们的长处,却只效法他们的短处,这难道不正是受到史官不徇私情斥责他人的过失,揭露他人的隐私的美德的流毒影响吗?

      或许有人说:“史官要秉笔直书,有历史事实就要直截了当如实记载,这是出自天理之公心,那怎么能说是指责他人的过失,揭露他人的隐私呢?”

      郁离子说:“这是儒生日常说的话,而不是孔子的训导。孔子作《春秋》,为圣贤避讳修饰,所以对齐桓公、晋文公都只是记录他们的功德,这并非是孔子有意地偏向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建立的功绩足以使人仰慕。只记录他们的功绩却不宣扬他们的过失,这是考虑到后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过失而怀疑他们的人品与功绩,这才是立教的宗旨,以给后人树立受教育楷模的正确做法。所以巜诗经》(2)、《尚书》(3)都是孔子所删改,他对商代、周代有着卓越贡献的君王,都只记录和颂扬他们的美德而已,并不记录他们的过失和隐私,以便给后世作正面教育。”

【本文寓意:史实直书,天理公心。为贤者讳,立教可鉴。】

译注

1)李世民:姓李,名世民,谥文皇,庙号太宗。唐高祖次子,随父起兵反隋,曾封秦王,即帝位后为政宽缓,海内升平,在位23年。

2)《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存诗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尚书》记言体古史,儒家经典,它是我国现遗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

第八章   天地之盗

1、郁离子曰:“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盗之者无禁。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攘其功,而归诸己,非徒发其藏,取其物而已也。

庶人不知焉,不能执其权,用其力,而遏其机,逆其气,暴夭其生息,使天地无所施其功,则其出也匮,而盗斯穷矣。

故上古之善盗者,莫伏羲、神农氏若也。惇其典,庸其礼,操天地之心以作之君,则既夺其权而执之矣,于是教民以盗其力,以为吾用。春而种,秋而收,逐其时而利其生,高而宫,卑而池,水而舟,风而帆,曲取之无遗焉。而天地之愈滋,庶民之用愈足。

故曰:‘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非徒取其物,发其藏而已也。’惟天地之善生而后能容焉,非圣人之善盗而各以其所欲取之,财物尽而藏竭,天地亦无如之何矣。是故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

然则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盗,而通其为天地之盗,斯可矣。”

『译文』曲取  

郁离子说:“人,是天地物产的开发利用者。天地善于生殖万物,但人们开发利用往往无度,不知道有计划地对天地产物进行开发利用。只有圣贤的人才知道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他们掌握计划开发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充分利用天地物产资源的潜力,提高开发物产资源的效率,把开发收益归大众共享,并不是只顾发掘它的矿藏,索取它的物产而已,而是要有计划开发。

     一般的老百姓就不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了,他们不能合理地利用资源潜力;而是无计划无节制地滥采乱伐,遏制了天地的生机,违背了万物自然发展繁殖的规律,粗暴地摧毁天地万物的生长繁殖,使天地丧失繁育万物的功能作用。那么,天地的资源产出必然匮乏,而作为依赖天地万物开发生活的人们也就必然走向穷途没路。

      所以,上古善于开发利用的人,没有能与伏羲(1)、神农(2)相比的了。他们重视开发利用的法则,运用礼仪,掌握天地繁育万物的发展规律而成为万民的君主,统一天地万物资源的所有权,并牢牢地掌握计划开发利用的权利,于是,教百姓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天地繁育的物产资源,为人类享用。利用自然环境特征,因地适宜,春天就播种,秋天就收割。随着季节时令的变化釆取一些有利于万物生长繁育的措施;高山景点就筑宫殿开发旅游业;低洼之处就修池塘发展养殖业;江河大每就行舟,开发航运;有风就扬帆起航利用风力,千方百计地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天地资源,而决不丢弃任何可以开发利用的机遇。有计划地开发遵循天地自然发展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那么天地繁育万物的势头更旺盛,老百姓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愈加富裕。

所以说,只有圣贤的人才真正懂得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天地物产资源,掌握所有权,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不仅仅是无节制地索取它的财物,发掘宝藏矿产而已,同时要做好保护天地万物的生态平衡以利繁育。只有天地善于繁育万物,然后人类才能在天地间营生。如果不是像圣贤那样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而是只凭每人按各自所需无休止地滥釆乱伐,那么就会物尽藏竭,那时天地也无可奈何了。所以,人们对天地的开发利用一旦停止,人们一失业,人间的盗贼就会产生,人们会相互抢掠不止歇,社会就不安定。

既然如此,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治呢?答案是:遏制人为的盗贼,引导组织他们合理开发利用天地万物资源,增强环境保护,保护好生态资源,有计划地开发,才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寓意:利用资源,保护生态。计划开发,强国安民。】

译注:

1)伏羲:三皇之一,风姓,有圣德,他创造八卦、书契,教百姓佃渔畜牧。

2)神农:古帝,姜姓,他创制耒耜,教百姓务农,故称神农氏,又称炎帝。

     2、公仪子谓鲁穆公曰:“君知圃人之为圃乎?沃其壤,平其畦,通其风日,疏其水潦,而施艺植焉。窊隆干湿,各随其物产之宜,时而树之,无有违也。蔬成而后撷之,相其丰瘠,取其多而培其寡,不伤其根。撷已而溉,蔬忘其撷。于是庖日充而圃不匱。今君之有司取诸民不度,知取而不知培之,其生几何?而入于官者倍焉。君之圃匮也已,臣窃为君忧之。”

『译文』治圃

    公仪子(1)对鲁穆公(2)说:“君王您知道菜农是怎样管理菜园的吗?先要施肥使菜园的土壤肥沃,平整菜畦,让菜地空气流通,接受阳光普照,疏通下水道,排除积水,然后施展技艺种植各种蔬菜。洼地、高地、干地、湿地,要根据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特性栽种不同的农作物,一定要按照时令节气,决不可违背农时种植。蔬菜成熟后才可以开始采摘,采摘的时候要根据蔬菜生长状况,看它生长得丰满肥大,还是瘦小,要摘取长得肥大和繁茂多个的,培植那些长得瘦而细的,采摘要小心谨慎不要伤害它的根、枝,釆摘完毕就得灌水施肥,要使园里的蔬菜好像没有被釆摘过一样,于是厨房里的菜肴一天比一天丰盛,而菜园里的蔬菜茂盛采摘不完,吃之不尽。 如今君王的官吏向百姓征取赋税却无限度,只知道征收却不知道扶持生产,老百姓生产的收入能有多少,可是交纳到官府的赋税竟然成倍增加。君王,您的‘菜地’已经匮乏得不得了了呀,臣子内心确实为君王担忧。”

【本文寓意:治国治圃,勤政爱民。仁德政纲,赋稅有度。】

译注:

1)公仪子:复姓公仪,名休,战国时鲁国人,曾任鲁国宰相。

2)鲁穆公:战国时代鲁国国君,名显,又名不衍,又作缪,鲁悼公的孙子,在位33年。

      3,楚使羋为尹,课上最。楚王大悦,譝诸朝。孙叔傲仰天大笑,三噎而三顿。楚王不怿,曰:“令尹有不足于寡人与?盍教之,而廷耻寡人,窃为令尹不取也。”

孙叔傲对曰:“臣之里人有洿池以为利者,吴行人过楚,见其鱼鳖之牣也,谓之曰:‘我善渔。’臣之里人喜,为之具罔罟舟楫,资其行,则趋而之其池,曰:‘我于是乎渔。’臣之里人蹙然曰:‘吾惟子能取江湖之渔以益我也,若是,则吾固有之矣,而焉用子为哉?’今楚国之民莫非王民矣,羋叔之尹申也,不闻有令政以来邻国之民,而多取诸王之固有以最其课,是剜王之股以啖王也。则王之左石皆能之矣,不惟是夫也。今王朝群臣而譝之,群臣不佞,由是而度王心,则相率而慕之,以为敌国驱,是社稷之忧也。”

楚王曰:“善哉。”乃黜羋叔,下令国中曰:“下邑之大夫,有效羋叔剥吾民以最课者,服上刑。”楚人大悦,三年而伯诸侯。

『译文』芈叔课最  

楚王任命羋叔为申地(1)府尹,他征收上缴的赋税最多,楚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向群臣表扬了他。 宰相 孙叔傲(2)当廷仰天大笑,竟笑得三次喘不过气来。楚王看了很不高兴地说:“宰相认为本王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吗?何不指点一二?竟然如此在朝堂上羞辱本王,我认为你身为宰相这样有失体统之举是不可取的。”

     孙叔傲回答说:“臣子的家乡有一个靠池塘养鱼为生的人,吴国一位游客到楚国经过那里,看到鱼鳖满塘,就对他说:‘我很会捕鱼。’臣子那位乡邻高兴极了,就给他准备好渔网、渔船,资助他出航江湖捕鱼。那位吴国旅客拿着渔具快步奔向那个渔池,说:‘我就在这里捕鱼。’臣子乡邻不由皱着眉头哭笑不得说:‘我原来想的是你能往江湖里捕鱼来增加我的收益,如果是在这池塘里捕捉,这池塘里的鱼本来就是我养殖的固定收入,何必用你来帮忙捕捉呢?’现楚国的百姓没有那一个不是君王的子民,羋叔担任申地的最高长官,没有听说有什么政绩、政令能吸引邻国的百姓移民楚国,而只是加倍向百姓搜刮本来就属于君王的固有财富,以致他上缴的赋税最多,这实际上是割君王大腿的肉来送给君王吃啊。这样不顾百姓的死活极力搜刮的事,君王身边的所有臣子都能做,不只是羋叔一个人能办到。今天君王在朝堂上对着满朝臣子表扬了他,群臣没有那么高的辨别能力,因此而揣度君王的心理所向,于是一个个相继仿效他,这样加倍地向百姓搜刮酷税,百姓无法生活,这样只会把楚国的百姓赶到敌国那里去,这是国家的忧患啊!”

    楚王听后面带笑容说:“讲得好!”于是黜免了羋叔的府尹之职,并且下令全国:“各省,地县各级官员,若敢仿效羋叔那样不顾民生,以重税搜刮百姓的,按律处以重刑。”    楚国的百姓得到消息后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万众共庆,三年以后,楚国就称霸诸侯国了。

【本文寓意:横征暴敛,民怨国危。规劝即改,民富国强。】

译注:

1)申地: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2)孙叔傲:春秋时楚人,蒍贾之子,也叫蒍敖,曾任楚庄王的令尹即宰相。

4、艾大夫曰:“民不可使佚也。民佚,则不可使也。故曰:‘有事以勤之,则易治矣。’”

郁离子曰:“是术也,非先王之道也。先王之使民也,义而公,时而度,同其欲,不隐其情,故民之从之也,如手足之从心,而奚恃于术乎?今子之民,知畏而不知慕,知免而不知竞。而子之所用者,无非掊克之吏,所行者无非朝四暮三之术也。子以为人不知之,而不知人皆知之也。故子以是施诸民,民亦以是应诸子。上下之情交隐矣。子徒见其貌之合,而不知其中之离也,见其外而不察其心者也,故自喜以是为得计,而不思恶劳欲逸,人志所向。是故先王之养民也,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今子反之,庸非罔乎?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不孙不亲,乱之蕴也。《诗》云:‘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子为司直,乃不循先王之旧章,而以罔教,仆实不敢与闻。”

大夫虽惭,弗能改也。

『译文』权术

      艾大夫说:“老百姓不可以让他们安乐清闲,百姓安乐清闲了,就不可能听使唤服役了。故此,必须经常要有各种劳役分派以使他们终日勤奋劳作,才容易管理。”

    郁离子曰:“这是在玩弄权术愚弄百姓,并不是先王治理天下的方法。先王役使百姓施行仁义和公平公正,适时适度安排得当,与百姓同心同德,为利囯利民的共同利益着想,不隐瞒真相,所以,老百姓服从先王就如手足服从心灵的调度一样,哪里用得着耍什么权术呢?如今你的百姓只知道害怕你的权威,却不知敬慕你;只知道逃避和免除服役,却不知道奋发竞争。而你所任用的无非是一些心狠手辣用苛税杂捐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所施行的无非是朝四暮三的欺骗手法。你认为人们不知道你在耍权术,却不知人们都知道你们在耍权术愚弄百姓。所以,你使权术对付百姓,百姓也照样相应变花样对付你,官民上下的真实情况互相隐瞒着。你只看到百姓表面服从,却不了解百姓内心怨恨交加早已离心离德;只看见外表的融洽,却不体察百姓内心世界的离心倾向。所以沾沾自喜,自以为指导有方,管理得当,却没有想到厌恶劳动,贪图安逸,享受富贵,这是人类共同心理。所以,先王治国养民的方法是,总结广大百姓的共同理想愿望,尽量满足老百姓的要求,而决不把百姓所不愿干的事强加给他们。如今你却反其道而行之,岂不是在欺压百姓吗?上欺下,就会离德,上下疏远不亲近,下欺上,就会离心不恭不敬,不顺不从。既离心离德,不恭顺,不亲近,这是酝酿祸乱的祸根啊!《诗经·国风·羔裘》说:‘那个人是国家的司法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你艾大夫身为司法官,却不遵循先王制定的原有典章,而是以欺压的手法愚弄百姓,卑人确实不敢再听你吹嘘了。”

    艾大夫听后虽然心感到惭愧,但仍固执己见却不能加以改正。

【本文寓意:愚民政策,离心离德。治民之道,仁义公正。】

 5、郁离子谓艾大夫曰:“子以为以力毒人而人不言怨者,其畏威也乎?怀德也乎?”大夫曰:“亦畏威而已矣。”

郁离子曰:“吾始以为夫子莫之知也,而今而后知夫子非莫之知也。夫子以鈎距擿民隐,罗其财以供公,非得已也。夫子之心,人知之也。而夫子之所任,则非能以夫子之心为心者也。是以民免而弗子怀也。《诗》云:‘小东大东,杼轴其空。’又曰:‘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若药之在驳,未有火以发之也。夫子而今知之矣,能无虞乎?”

『译文』积怨

     郁离子告诉艾大夫说:“你认为以暴力伤害老百姓而百姓却不会怨恨你,他们是害怕你的威势呢,还是心里怀着对你感恩戴德呢?”艾大夫回答说:“我认为他们也只不过是害怕我的威势罢了。”

     郁离子说:“我开始还以为你不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听你说明,知道你并不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了。你绞尽脑汁揭穿挖掘百姓隐瞒的钱粮,搜刮他们的财物以供公家,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公事。你的这种心情老百姓是知道的,但是你所担任的职务却使你不能按照你个人的心意办事,即使老百姓得以免除负担的话,也不会感恩你啊。《诗·小雅·大东》曾经说:‘周王室只知搜刮的东方各诸侯国的财物,连织布机上未完成的布帛也被抢光。’又说:‘东方各诸侯国百姓子弟,工作劳苦却没有奖赏;西周王室的子弟,穿着漂亮华美的衣裳,贵族的子弟,穿着熊皮袍子,贵族家的随从,也拥有各种职权。’如今这些不合理现象现在也都出现了,但是百姓却没有怨愤的话,这说明怨恨不表现在口头,而是深藏在心底。《诗经·小雅·隰桑》又曾说:‘把怨恨深深地藏在心里,没有哪一天能够把它忘记?’其实百姓心中的怨恨,就像火药已经装在火炮的炮膛里,还没有用火来引发它一样啊。你现在既然已知道这一利害关系,你能不为国家的安危忧虑吗?”

【本文寓意:强权政治,民怨沸腾,怨恨在胸,火药在膛。】

6、韩非子为政于韩且十年,韩贵人死于法者无完家,于是韩多旷官。

王谓公叔曰:“寡人欲用人,而韩之群臣举无足官者,若之何哉?”公叔曰:“王知夫种树乎?臣家国东郊,世业种树。树之材者,松楠栝柏可以为栋梁,种之必三五十年而后成;其下者为柽柳朴樕,种之则生,不过为薪。故以日计之,则栋梁之利缓,而薪之利速,以岁计之,则蕲之利一,而栋梁之利百。臣俱种之,世享其利,是以富甲于韩国。臣邻之窭叟,急慕而思效之,植松栝,不能三年,不待其成而辄伐之,以为常,仅足其朝夕食,无余也。今君之用人也,不待其老成,至于不克负荷而辄以法戕之,栋梁之材竭矣。一朝而屋坏,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

『译文』 种树 

韩非子(1)在韩国从政将近十年,由于他执法严厉,韩国那些贵族几乎每家都有人被依法处死,于是韩国朝廷的许多部门官职空缺。

     韩王对公叔(公叔,复姓)说:“本王需要用人,可是目前韩国的群臣里挑选不出称职的官员,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呢?” 公叔回答说:“君王懂得植树的学问吗?臣子家住在国都的东郊,世代以植树为业,对植树的学问略知一二。树木可以成材的有松、楠、栝、柏等属上等木材,可为栋梁之材,种植后必须待三五十年才能成材。其它下等的树种有柽、柳、朴、樕之类一种就活,只不过仅能当木柴烧饭取暖。所以按天来计算的话,那么种植栋梁之材得利慢,而种植作木柴的得利快;若按年来计算利益收入的话,那么木柴的获利是一,而用作栋梁木材的获利是百。臣子家里这两类树木都种植,世代享受木材收获的利益,所以成为韩国的首富。臣子的邻居一位贫寒的老人,他非常羡慕臣子家靠植树致富,也急于想仿效植树,他种植的松、栝不到三年,不等它成材就砍伐作薪柴卖,认为这样获利快,所以日以为常,成了他们的经营方式,但是他这快砍快卖的收入仅能保住一日早晚两歺,没有一点剩余积蓄。如今君王用人的方法也是这样,不等他们老练成熟,往往在他们还不能胜任职务时,就动用律法把他们摧毁掉,以致国家的栋梁之材已经枯竭了,一旦国家的大厦将要倒塌,臣子担忧捆起来的木柴是不能替代作栋梁支撑的啊!”

【本文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而不育,人才枯竭。】

译注:

1)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贵族,法学代表人物,和李斯同为荀卿的弟子,著《韩非子》五十五篇,后到秦国被李斯等人陷害而死。

    7、郁离子曰:“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㦲?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不必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译文』斗虎

     郁离子说:“老虎的力气与人的力气相比较,远不止超出一倍。老虎还有锋利的爪和牙,但人却没有,这样老虎的力量又成倍增添了,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也就不奇怪了。但是,老虎吃人的事却不常见,而常见人的卧室里有老虎的皮制成的褥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虎用的是力气,而人用的是智谋;老虎凭力气只会使用自身的钢牙利爪,而人能灵活运用各种能致猛虎于死地的器物和机关。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而智慧的作用是百。老虎钢牙利爪的效力作用是一,而机关、器械等物件的作用就是一百。用一分力量去对抗百分的力量,老虎虽然凶猛也不一定取胜。所以,如果人被老虎吃掉的,那这个人一定是不会用智慧和器物的笨蛋。因此,天下那些只知用力气蛮干不知道用智慧的人,和那些仅能运用自身条件却不懂调动一切力量的人,都属于老虎这一类型有勇无谋,他们被人算计、杀戮,像老虎一样皮被剥掉作寝褥,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本文寓意:力量有限,智慧无穷。有勇无谋,必败无疑。】

第九章   省敌

 1、郁离子曰:“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

『译文』省敌  

郁离子说:“善于带领仁义之师打仗的人,总是能以仁义之道感化敌对势力,尽量减少树敌,不善于运用仁义之道打仗的人树敌会越来越多。尽量减少树敌的人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树敌越来越多的人将走向灭亡。你想攻占他人的国家,那么那个国家的人都是我的敌人,善于运用仁义之道的人就往往以徳分化瓦解敌对阵营,使对方不与我们为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敌为友扩充自己的力量。商汤和周武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以德把自己的敌人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并且使他们认清真正的敌人,从而与我们并肩战斗共同杀敌。只有天下最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把自己的敌人感化为自己的力量,共同去打击真正的的敌人。因此,一旦敌人受到仁德正义感化,放弃了对抗,那么天下就可以归顺了。”

【本文寓意:省敌者昌,益敌者亡。仁德之师,无往不胜。】

2、郁离子曰:“水赴壑,鸟赴林,蝇赴臭,不驱而自至者也,而奚以召之哉?利者,众之所逐;名者,众之所争;而德者,众之所归也。是皆足以聚天下者也。故聚天下者,其犹的乎?

夫的也者,众矢之所射,众志之所集也。尧舜以仁义为的,而天下之善聚焉。收天下之所争逐者,为之均之,不使其争逐也,及其至也,九州来同,四夷乡风,穆穆雍雍,以人于其的之中。桀纣以淫欲为的,而天下之不善聚焉。收天下之所争逐者,私诸其人。及其穷也,诸侯百姓相与操弓注矢,的其躬而射之。

是故不能仁义而天下的者,祸也。故秦之未帝也,天下莫强焉。及其呑六国而一,位号不过再世,匹夫呼而与之争,天下并起和之,莫不以秦为辞者,的所在也。陈涉先起而先亡,以其先自王,以为秦兵之的也。故曰:‘不为事先动而辄随者,不为的而已矣。’昔者秦攻韩上党,上党之守冯亭以上党归于赵,赵人受之。是以有长平之败,赵国几亡。夫秦之所欲取者,上党也。兵之所加,不选其韩与赵也,惟上党之所在耳。介山之草木,何罪而焚乎?子推之所在也。是故辞祸有道,辞其的而已矣。”

『译文』忧的  

郁离子说:“水流往低的沟壑,鸟飞往茂密的树林,苍蝇飞往腐臭的地方,这是不用驱赶而它们自己自然就去的,哪里用得着去召唤它们呢?利益,是天下人所追逐的;名气,是天下人所争取的;而仁德,是天下人心所向往归顺的。这些都足以把天下人心聚集起来。所以说能把天下人心聚集起来的名、利、德,不就好像是射箭手的目标箭靶了吗?

     所谓目标,是所有的射手把箭射向的地方,也是所有射手志向所集中的共同目的地。唐尧、虞舜把仁义作为奋斗目标,所以天下的美德善事都聚集到一起了。他们把天下人所争逐的名、利收拢集中起来,一视同仁,公平处置分配,不让天下人去拼死争逐,于是他们治理的天下达到了鼎盛时期,天下人纷纷前来聚集,四方少数民族趋从教化,人们谦恭有礼、其乐融融,以致天下的民心渐渐统一到尧舜以仁义道德为中心的目标上来。夏桀和商纣王把自己毫无节制的私欲作为目标,因此天下邪恶的人都聚集到那里了。他们收集天下人所争逐的名、利,私分给他们的亲族亲信;到他们暴虐天下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天下诸侯及百姓一个个都争相操弓射矢,以他们为箭靶目标开弓放箭。

不能运用仁义作为天下人向往目标的统治者,无疑是自掘坟墓,给天下带来灾难。 因此秦国在未称帝的时候,天下没有比它强大的,到它吞并了六国达成统一后,皇位只不过传了二世,一介平民喊起来和它抗争,天下百姓纷纷响应,没有谁不把秦国作为征伐的对象,推翻秦的酷政成为大家一致的目标。陈涉(1)首先起兵反秦,而第一个被秦灭亡,就是因为他先自立为陈王,以致成为秦军必须集中力量攻打的目标。所以说,不作首先起事的首领,而只作一位随从者,就是不做那个注目的万箭齐射的目标罢了。  从前秦军攻打韩国的上党(今山西长治市),上党守将冯亭(2)将上党城归降了赵国,赵国接受了上党城,因此才有了后来震惊中原的长平之战的惨败,赵国几乎亡国。原来秦国所要攻取的是上党,军队的攻击目标并不针对上党的隶属国韩国或赵国,只是直接针对上党城这个目标而已。介山(在山西介休县)的花草和树木有什么罪辜却遭焚烧一光?  还不是因为子推(3)隐居在介山上。所以,避免灾祸的有效方法,那就是韬光养晦避开主要矛盾不做众矢之的而已。

【本文寓意:辞祸之道,韬光养晦。策略不当,招致毁亡。】

译注:

1)陈涉:姓陈,名涉,秦代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人,秦二世时起兵反秦,自立陈王,后败于秦将章邯,后被杀。

2)冯亭:战国时代韩国人,上党城守将,秦攻上党时韩不能守,携上党归赵,与赵括共同拒秦战死长平。

3)子推:又名介子推,介推、介子绥,春秋时晋人。传说晋文公回国赏赐流亡时的随从,他没有被提名,于是和母亲隐居介山之上,晋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他坚决不出,被焚死。

 3、秦恶楚而善于齐,王翦帅师伐楚。

田璆谓齐王曰:“盍救诸?”齐王曰:“秦主与吾交善而救楚,是绝秦也。”邹克曰:“楚非秦敌也,必亡,不如起师以助秦,犹可以为德而固其交。”

田璆曰:“不然。秦,虎狼也。天下之强国六,秦已取其四,所存者齐与楚耳。譬如摘果,先近而后远,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其能终留之乎?今秦岂诚恶楚而爱齐也?齐楚若合,犹足以敌秦,以地言之,则楚近而齐远,远交而近攻,秦之宿计也。故将伐楚,先善齐以绝其援,然后专其力于楚。楚亡,齐其能独存乎?谚有之曰:‘攒矢而折之,不若分而折之之易也。’此秦之已效计也。楚国朝亡,齐必夕亡。”

秦果灭楚,而遂伐齐,灭之。

『译文』议救楚

秦国很忌惮楚国与齐国友好,秦将王翦(1)挂帅率领军队攻打楚国。

田璆(虚拟名)对齐王说:“为什么不出兵救援楚国?”齐王回答说:“秦国与我们齐国是友好邦交,如果救援楚国,势必会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邹克(虚拟名)插嘴说:“楚国絕非秦国敌手,必定会灭亡,还不如发兵帮助秦国,这样以友邦的道义支援,即可以巩固两国邦交。”

    田璆反驳说:“不能这样,秦国,是虎狼之国啊!天下的六个强国,秦国已经夺取四国,所剩下来的只有齐国和楚国了。这好比摘果子一样,总是先摘取近的,然后再摘取远的,那些只所以尚未摘取的,只是因为手伸不着,现在力量还达不到,它怎么可能永远保留在树上不被摘呢?如今秦国难道真的仅只敌视楚国而诚心诚意和齐国友好吗?齐国和楚国若能联合起来,还足以能抵抗秦国。按地理位置而言,楚国离秦国近而齐国离秦国远,釆用远交近攻,这是秦国使用的一贯策略,所以它要攻打楚国,必然使计先装作和齐国友好的样子,以便断绝楚国的外援力量,然后集中兵力攻取楚国。楚国灭亡被吞并了,齐国难道能够单独存在吗?有一句谚语曾说:“把箭聚集一起折,不如一支支分开折容易。”各个击破,这就是秦国已呑并诸国行之有效的策略。楚国如果在早晨灭亡,齐国必定在晚上沦亡。”

    秦国果然在先攻打消灭了楚国后,接着挥兵征伐齐国,消灭齐国统一天下。

【本文寓意: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敌友不分,唇亡齿寒。】

 译注:

1)王翦:战国末年秦国将领,曾先后率军攻破赵国、燕国和楚国,功封武成侯。

4、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而奚其争也?”

『译文』九头鸟

     孽摇山(1)上有一种怪鸟,一个身子上长着九个脑袋,俗称九头鸟。其中任何一个头得到食物,其余八个头都要争着要吃,呀呀地叫着张着嘴相互啄咬,自相残杀弄得鲜血淋漓,羽毛纷飞,于是食物任何一个头都不能下咽,结果九个头都受了伤。

  海鸭看到后,笑着对它们说:“你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九张嘴不论哪一张嘴吃了食物,还不都到一个肚子里去的吗?为什么你们要拼命地争夺呢?”

【本文寓意:不识大体,自相残杀。顾全大局。皆大欢喜。】

译注:

孽摇山: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具体见《山海经·大荒东经》。

     5 、晋平公作琴,大弦与小弦同。使师旷调之,终日而不能成声。公怪之。师旷曰:“夫琴,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大小异能,合而成声。无相夺伦,阴阳乃和。今君同之,失其统矣。夫岂瞽师所能调哉?”

『译文』琴弦

     晋平公(1)制作了一张琴,他给琴配上的大弦小弦粗细相同大小一个样。他让著名的乐师师旷(2)来为新琴调弦试音,师旷乐师调了一整天也调不出和谐的声音,无法弹奏。晋平公责怪他技艺不精。师旷说:“对于琴来讲大小弦要分明,大弦好比君王,小弦好比臣子,大小弦的功能各异作用不同,配合起来才能发出和谐的音符,大小弦不能失去各自的功能,高音和低音互相配合,阴阳调和才能奏出和谐的乐曲。如今君王配置的琴弦大小粗细相同,失去了体统,这岂能是我这个盲人琴师所能调得好的呢?”

【本文寓意:伦理失调,国无体统。三军失统,军令难行。】

译注:

1)晋平公:春秋时代晋国君王,名彪,在位26年。

2)师旷:春秋时代晋国著名乐师,名师旷,字子野,盲人,善弹琴辨音。

     6、无支祈与河伯斗,以天吴的元帅,相抑氏副之。江疑乘云,列缺御雷,泰逢起风,薄号行雨,蛟、鱓、鳄、鲮,激波涛而前驱者,三百朋,遂北至于碣石,东及吕梁。

河伯大骇,欲走。灵姑胥止之曰:“不如且战,不捷而走未晚也。”乃谋元帅。灵姑胥曰:“赑屃可。”河伯曰:“天吴八首八足,而相抑氏九头,实佐之:雷、风、雨、云之神,各专其能,以卫中坚:蛟、鱓、鳄、鲮,莫不尾剑口凿,鳞锋鬣锷,掉首摧山,1揵鬐倒渊。而岂赑屃所敢当哉?”灵姑胥曰:“此臣之所以举赑屃也。夫将,以一身统三军者也,三军之耳目齐于一人,故耳齐则聪,目齐则明,心齐则一。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今天吴之头八,而副之者又九其头。臣闻:‘人心之神,聚于耳目,目多则视惑,耳多则听惑。’今以二将之心而御其耳目六十有八,则已不能无惑矣,加以云、雷、风、雨之师各负其能,而争欲逞焉,其孰能一之?故惟赑屃为足以当之。赑屃之冥冥,不可以智诱威胁而谋激也,而其志有必至,破之必矣。”

乃使赑屃帅九夔以以伐之,大捷。故曰:“众志之参疑,不如一心之独决也。”

『译文』多疑不如一心

     淮水之神无支祈(又称巫支祈)与黄河水神河伯交锋相斗,淮水之神请天吴水神为元帅,相抑氏江神为副元帅,云神江疑布云,雷神列缺施雷,风神泰逢兴风,雨神薄号行雨,又请鲛龙、鳝鱼、鳄鱼、鲮鲤掀激波涛助阵,光是在前面的开路先锋就有三百余群,于是分兵两路,北路进兵到河北省昌黎县境的碣石山(现被海水浸没),东路兵进山西吕梁山。

河伯见势大为惊骇,无心迎战即欲退避。波涛之神灵姑胥劝阻他说:“不如暂且迎战,打不赢再逃也不晚。”于是俩人商议由谁来担任元帅合适。灵姑胥说:“赑屃(1)可以胜任。”河伯说:“天吴有八个头,八只脚,而相抑氏又有九个头辅佐他;再加上雷、风、雨、云等神灵,各有独特的神力功能作防卫的中坚力量;鲛、鳝、鳄、鲮等又没有一个不是尾巴似剑,口齿如凿、鳞甲锋利、须发如刀刃,它们一摇头可以推倒高山,耸一下肩就能翻江倒海,这种排山倒海的阵势岂是赑屃所敢抵挡的?”灵姑胥说:“这正是我之所以要举荐赑屃挂帅的原因。那主帅是将凭一身的智慧才能统领三军的人,三军的耳力和视力都要集中到他一个人身上,因此耳力集中听到的声音特别清晰,目力集中看东西特别准确,心力集中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万人的力量凝聚在一块,万众齐力,那将天下无敌。现在敌方,天吴的头就有八个,而他的副帅相抑氏又有九个头。我听说人的心神的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在耳、目上,目多,视觉就会产生迷惑;耳多,听觉就会产生惑乱。当下以天吴和相抑氏二人的心力,要统一协调六十八个耳和目,就已经是不能不产生迷惑混淆了;再加上云、雷、风、雨诸神,各自具有独特能力,而毕定都要炫耀逞能,那怎么能统一部署呢?所以只要命赑屃为主帅就足以抵挡。赑屃一向沉默精诚稳如泰山,不是可以用智谋利诱、武力威胁、阴谋诡计刺激能战胜它的,而只要它心里确定了志向目标,必将坚定不移,就一定会冲破重重阻力必胜无疑了。”

     于是河伯任命赑屃为元帅,率领众水族怪兽奋力出击无支祈,果然大获全胜。所以俗话说:众心多疑,不如一心独断。

【本文寓意:众心多疑,民主集中。万众一心,天下无敌。】

译注:

1)赑屃: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象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

7、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射技     

    常羊(虚拟名)向屠龙子朱(虚拟名)学习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技艺的学问吗?楚王有一次往御宛游猎区云梦泽打猎,先让看管猎区的官吏把禽兽驱赶出来,然后再对准飞禽射击。禽鸟刚刚飞起来,忽然一头梅花鹿从楚王左前方跑过去,接着一头麋又从楚王的右前方跑过来,楚王拉开弓刚要发射,突然又有一只天鹅展翅从楚王的锦旗掠过,翅膀像天上垂坠的白云,楚王张弓搭箭犹豫不决,不知该射哪个好了。这时,大夫养由基(1)则马进前对楚王说:‘微臣射箭时,如果放一片树叶在一百步以外而射它,那就箭无虚发十发十中;如果把十片树叶放在那里,那么射中射不中,就不是微臣所能做得到的了。’”

【本文寓意:方向不明,不知所措。目标明确,百发百中。】

译注:

1)养叔:即养由基,春秋时代楚国大夫,著名射手,能百歩穿杨。

 8、郁离子曰:“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故志不一则厖,厖则散,散则溃,溃溃然,罔知其所定。是故明生于一。禽鸟之无知,而能知人之所不知者一也。人为物之灵,而多欲以昏之,反禽鸟之不如,养其枝而枯其根者也。呜呼!人能一其心,何不如之有哉?”

『译文』专心

     郁离子说:“有多方面技艺才能的人很少能精通一种特长,多忧多虑的人很少有果断的。所以,心志不专一就会思绪杂乱,思绪杂乱就会精力分散,精力分散就显得昏乱不宁,不知所措,不知道对事件该如何决定。所以,明智果断产生于心神志向的专一。无知的禽鸟却能知道下雨发洪水等某些人类所不注意的事物,就是因为心神专一。人作为万物之首是最聪明的,但由于欲望过多,以致利欲熏心,心猿意马晕头转向,反而不如那些心意专一的禽鸟有预感能力,这些都是本末倒置只注重养植枝节末梢而忽略了根本的人啊!唉!人如果能一心一意专心致志钻研奋斗的话,为什么会不如某些禽鸟有预感力?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到的呢?”

【本文寓意:艺多不精,思多乱神。专心致志,无与伦比。】

9、粵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廪人给上食,粵之治舟者宗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之役,风于五湖,溺焉,越人皆怜之。

郁离子曰:“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人无问智愚,惟知止,則功完而不毁,故以子胥之贤,而不免焉。夫子胥之入吴也,图报其父、兄之仇而已矣。及其入郢而鞭平王,足矣,夫复何求哉?乃不去,而沈其身,不知止也。”

『译文』明知 

一位广东沿海地区的工匠善于造船,越王勾践经实际使用,实践证明他是一位技术过硬的优秀工匠,便令管理伙食的官员给予上等的伙食待遇,广东一带的造船的工匠都佩服他的造船技术,尊奉他为造船宗师。过了一年多,这个船匠报告越王说:“我不仅能造船,而且又能撑船。”越王对造船宗师说的话深信不疑。隽李(浙江嘉兴)之战,越王命他驾船刚出太湖即遇风浪沉船,船员无一生还,越国百姓都对这位优秀的造船工匠遇难深表怜悯。

      郁离子说:“这就是画蛇添足的那一类人啊!人不论他聪明还是愚笨,只有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能功成名就而立于不败之地。可是,以伍子胥(1)那样贤明的人也很难做到适可而止幸免遇难。当年伍子胥投奔吴国,只想为报他父亲、兄长被屈杀之仇罢了。等到他带兵攻入郢都(湖北江陵),掘开已故杀父仇人楚平王(2)的坟墓,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三百鞭泄愤。按理说父兄之仇已报应该知足了,还有什么再要求的呢?但他仍不愿离开权力力中心,结果直到被奸佞所害自杀沉江身亡,这就是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啊!”

【本文寓意:适可而止,功成名就。贪图名利,难善其终。】

译注:

1)伍子胥,春秋楚国人,名员,因父、兄均遭楚平王杀害,曾历尽艰险过昭关逃到吴国,吴王阖庐于以重用,他与孙子共谋灭楚,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并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吴王夫差听信奸臣之言,送剑赐其自杀。

2)楚平王:春秋时楚国君王,名熊居,曾杀太子太傅伍奢及伍奢的长子伍尚。在位13年。

10、郁离子曰:“水鸮翔而大风作,穴蚁徒而阴雨零,岂其知之独觉哉?惟其所愿欲莫切于饱于与安也,故孜孜以候之,气将来而必知,惟其心之专也。是故知暵潦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故以刖守阍,以瞽听乐,取其专也。鲁人有善言《易》者,百家之训诂疏义,无不诵而记之。命之卜,则不中。吴有医,与谈脉证必折,而请其治疾,无不愈者。故曰:‘诚则明矣。’水鸮之知风,穴蚁之知雨,诚也。”

『译文』志诚

      郁离子说:“水上的水鸮成群飞上岸天气就要刮大风了,洞穴中的蚂蚁搬家一定会阴雨连绵,难道它们有超強的独特感觉器官测知吗?其实它们惟一的愿望莫过于填饱肚子,和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故才会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地守候在那里,静静地觉察摸索体验气候变化,因此气候变化它们必定感觉有前兆,故事先必能知道,这只是因为它们专心致志的成果。所以,知道旱涝的,凭经验没有谁能比得过老农;知道水草的鲜嫰优劣的没有能比得上马;知道寒暑气候变化的没有能比得上昆虫。因此,让双腿被刖的残肢人看守宫门,让盲人去审音辩乐,这取的是利用、发挥他们专心致志的趋势特强。鲁国有一个善讲《易经》的人,各家解《易》的训诂疏义没有不能背诵而熟记的,但让他按照《易经》去占卜却总是不灵。吴国有位医生,若与他谈论脉理辨证,却说不岀个所以然来,如果请他为别人治病,那么就没有治不好的病人。所以说志诚,心必然就精明了。水上的水鸮能预知刮风,洞穴中的蚂蚁能预感下雨,这也是它们心诚所致啊!

【本文寓意:全神贯注,克苦钻研。志诚心明,无尖不克。】

11、屠龙子与都黎奕,都黎数败,馆人怜而助之,又败。观者皆愕,胥助焉。从者请已,曰:“吾闻寡不敌众。彼方鸠群知,吾忧子之不胜,以圮前劳也。”屠龙子弗应,坐而奕如故。都黎乃大败,不能支,助者相顾皆失色,执子以诟;使复之,俱弗敢矣。从者喜曰:“神矣哉夫子之奕也!”

屠龙子曰:“未也。子不观夫斗兽乎?夫兽,虎为猛。今以虎斗虎,则独虎之不胜多虎也,明矣;以狐斗虎,则虽千狐其能胜一虎哉?多愈见其自乱也。昔者六国合纵以摈秦,辩士之为秦者,连鸡喻之,六国果不胜,如辩士言。今者之奕,犹是也。吾尝行于野,见两头之蛇,其首一东而一西,二首相掣,终日不能离其处。吾观而悲焉。故为臣室者,工虽多,必有大匠焉,非其画不敢裁也;操巨舟者,人虽多,必有舵师焉,非其指不敢行也。故视听专而事不偾。是故四海之民,听于一君,则定;百万之师,听于一将,则胜。《易》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凶。’《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虽使奕秋为之,犹当败也,而况非奕秋者乎?

『译文』主一不乱

     屠龙子(虚拟名)与都黎(虚拟名)俩人下棋,都黎连败数局。馆舍的人们看他败得这么惨都很同情他,于是出手相助,结果又败了。围观的人都感到惊讶,大家纷纷助阵。屠龙子的随从请求屠龙子停止下棋,说:“我听说‘寡不敌众’这句谚语,对方正聚集大家的智慧,我担心您若下不赢,反而前功尽弃了。”屠龙子不理他的劝说,仍照样稳坐在那里沉着应对出棋。都黎竟然又大败,甚至到了四面楚歌无从下子不能支撑的地步,四周帮助的人互相对视,大惊失色,手拿着棋子举棋难下口出秽语。屠龙子让他们重新再来,大家都甘拜下风不敢再下了。

      屠龙子的随从高兴地说:“老爷子的棋下得太神了!”屠龙子说:“不能这么说,你没有看见那野兽搏斗吗?那野兽里老虎是最凶猛的,如果用老虎对老虎相斗,那么一只老虎斗不过多只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了;如果拿狐狸跟虎斗,那么虽然有一千只狐狸,它就怎么能斗得过一只老虎呢?数量越多,越会自己乱作一团自乱阵脚。 当初六国合纵共同对付秦国,一些为秦国效力的谋士,用缚在一起的鸡比喻六国会互相羁绊,六国果然被秦国击败,正应验了谋士所说的话。今天的下棋,犹如这事相类似。我曾经在郊外的野地里行走时,看见一条两头蛇,它的两个头一个向东,另一个向西,两个头互相牵制,闹了一整天都在那里拉拉扯扯,没有能离开原地。我看了也为它们而感到可悲。所以要建造大厦的人,虽然需要雇请很多工匠,但是一定要有一位大师匠来领头主持,没有他的规划谁也不敢做裁决;操纵巨大舰船的,人员虽然多,但是必须有一位掌舵的舵手,不是他指导航向就不敢航行。因此,集中视力、听力专心致志地去做,事情才不会失败。所以四海的百姓听从一个位君主的领导,天下就会兴旺发达安定团结,;百万大军听命于一位统帅的号令指挥,就会战无不胜。《周易》说:‘虽然统帅选对了,如果有其他人影响其决策,那也将抬着尸体失败而归,这是很凶险的’《诗经》说:‘如果想建造房子去请教过路的人的意见,那是人多嘴杂意见不统一没有成效的。’因此,即使古代著名的棋师弈秋听从众人的意见下棋,也可能会失败,何况不是奕秋那样的高手呢?我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呀?”

【本文寓意:政出多门,无所适从。一将统帅,一君定国。】

第十章   虞孚

1、虞孚问治生于计然先生,得种漆之术。三年树成而割之,得漆数百斛,将载而鬻诸吴。其妻之兄谓之曰:“吾常于吴商,知吴人尚饰,多漆工,漆于吴为上货。吾见卖漆者煮漆叶之膏以和漆,其利倍,而人弗知也。”虞孚闻之,喜,如其言,取漆叶煮为膏,亦数百瓮,与其漆俱载,以入于吴。

时吴与越恶,越贾不通,吴人方艰漆。吴侩闻有漆,喜而逆诸郊,道以入吴国,劳而舍诸私馆。视其漆良也,约旦夕以金币来取漆。虞孚大喜,夜取漆叶之膏和其漆以俟。及期,吴侩至,视漆之封识新,疑之。谓虞孚请改约,期二十日。至,则其漆皆败矣。虞孚不能归,遂丐而死于吴。

『译文』虞孚贪利

     虞孚(虚拟名)向计然(1)先生请敎发财致富的门路,得到了掌握种漆的技术,三年后漆树长成了,就开始割漆,一共获得数百斛漆,将打算运到吴国去卖。他的内兄告诉他说:“我常去吴国经商,了解吴国人特别注重室内装璜,喜欢用生漆刷饰家俱器皿,漆工特别多,漆是吴国的畅销货物。我看见卖漆的人把漆树的叶子煮成膏,然后把它掺和在漆里,那样可以加倍获利而人们都不知觉。”虞孚听了这个窍门很高兴,按照他内兄所说,摘漆树叶煮成膏,也有数百瓮,连同生漆一起装运到吴国。

当时,吴国与越国的关系极其恶化,两国互不通商,越国的商人货物不能入吴,但吴国人正缺少油漆,货源紧张,吴国油漆市场的经纪人听说有漆来了,高兴得背地里偷偷跑到郊外迎接,疏通渠道以便将漆运入吴国,并热情地慰劳一番,把他安置在私人馆舍里。经纪人一看漆的质量特别好,约定短时间内会带钱来取漆。虞孚高兴极了,连夜把全部漆叶膏都掺和在漆里,静候经纪人来付钱提货。 到了约定时间,吴国的经纪人到了,他发现盛漆桶盖上的封口标签都是新的,心里感到疑惑,于是不露声色对虞孚提岀:“请把提货的时间向后延期二十天吧!” 等到20天期限到了,那位经纪人来时,但那些掺和的漆已发孝全部变质腐烂了。虞孚血本无归难以回家,沦落为乞丐,最终客死吴国。

【本文寓意:以德经商,取之有道。见利忘义,沦落为乞。】

2、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宵则振铎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译文」虎死䝙来

      若石(虚拟名)隐居在冥山(1)的北坡,他发现一只老虎经常蹲在远处注视着他院墙的护院篱笆。若石害怕老虎侵袭家人和六畜,于是带领全家人昼夜警戒防护,太阳刚出来就敲钲发出震耳的响声;日落后就燃起篝火,火光影照如同白昼,半夜时又摇响铜钤以示观察瞭望,并在房屋四周的篱笆外围种植荆棘树作防护丛林,加高院墙,又在房屋四周的山谷里挖了不少深坑设机关,以加强外围防守,这样日以继夜地警戒防护工作好不容易坚持度过了一年,而老虎也始终不敢踏入防护圈内半歩,毫无收获。

     一天,老虎突然死了,若石大喜过望,他认为老虎一死就再也没有威胁危害自己的野兽,再无后顾之忧了。于是放松警惕,丢下昔日防虎的器械,撤销日夜警备的人员及措施设备,院墙坏了不加固,篱笆破了不修理。不久,一只叫䝙的怪兽追赶麋鹿来到若石的的屋外拐弯墙角处,听到院子里有牛、羊和猪的叫声,便窜入院子里叼了一只家畜就在那里吃。若石没有见过不知道这怪兽也是猛兽,见它侵害家畜便赶出来大声呵斥它,可是䝙并不畏惧逃离,若石抓起石块向䝙扔去,那䝙像人一样用两条后腿站起来,伸着前爪猛扑过去将若石抓去,可怜若石被一爪毙命。

君子评论认为:若石阅历太浅,只知老虎会吃人,却不知道除虎以外的猛兽也会伤人吃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他的悲剧结局就很自然的了。

【本文寓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麻痹大意,小沟翻船。】

译注:

1)冥山:又名石城山,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境内。

 3、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其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其人之所以鸡,狸来而絷焉。身缧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

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夫?宋人有为邑而以贿致讼者,士师鞫之,隐弗承,掠焉,隐如故。吏谓之曰:‘承则罪有数,不承则掠死,胡不择其轻?’终沸承以死。且死,呼其子私之曰:‘善保若货,是吾以死易之者。’人皆笑之,则亦与狸奚异焉?”

『译文』狸猫

     郁离子居住在山坳里,夜里有一只狸猫入院偷他的鸡,听到鸡的惨叫声即追上去,但追不着。第二天,仆人以鸡为诱饵作捕兽笼,放在狸猫第一天入院的捕鸡之处,果然狸猫一进来抓鸡,身子就被套索捆绑住了,但它的嘴巴还咬住鸡,双爪仍抓住鸡不放,仆人上前边打边夺鸡,可是狸猫一直到死仍紧紧抓住不肯放开鸡。

    郁离子看了叹息着说:“人类中那些只为贪图金钱财物而死的人,他们犹如这只狸猫啊!宋国有一个县的县官,因贿赂而送司法查处,司法官审讯时,他隐瞒真相拒不承认,用酷刑拷打,他仍矢口否认。司法官告诉他说:‘你即使承认了,这受贿罪的量刑也不重,如顽抗到底拒不认罪服法,否则大刑伺候将被活活打死,你为什么冥顽不灵不权衡利弊选择一个较轻的呢?’可是他始终不承认,直至被毒打致死。临死前,他把儿子叫来,暗地里对他说:‘好好地保存好那些财物,那是我用性命换来的呀!’

  人们知道后都嘲笑他,这种贪财如命的人也和那只至死都不肯扔掉鸡的狸猫有什么区别呢?”

【本文寓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财丧生,得之何益?】

 4、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梁。其友谓之曰:“梁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知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塘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射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

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译文』三悔

     蹶叔(虚拟名)这个人特别自信,而且喜欢和人唱反调。他的田地在龟山的北坡,他偏偏选择高处的地种稻子,而选择低洼湿地种高梁。他的朋友告诉他说:“高梁喜欢高地,稻子喜欢在低洼湿地生长,而你却反其道而种之,违背了它们生植的特性了,那怎么能获得好收成呢?”蹶叔不听,还坚持按照自己的种法去种植,一连十年他的粮仓里没有存储一点粮食。他才想起来去看朋友种的地,见没有一种庄稼不是按曾经告诉他那样的方法种植,以致收成特别好。于是就去拜见他的朋友,道歉说:“不听真诚劝导,我知道后悔了。”

    后来他弃农经商,到山东汶水一带做生意,毎次都必须看到市场上哪种货物紧缺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往四处收购,而所到之处,没有不与同行竞争釆购争吵的,等到货收购好了再运到市场上,这时所有收购的客商货物早已陆续运抵上市,货物不再紧缺而成滞销,结果又不获利。他的朋友又告诉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是收购人家不竞争抢着收购的货物,低价收购储存起来,待缺乏这种货物时拋售,到时获得利润必定加倍。这是当年魏国大夫白圭之所以能致富的方法啊。”可是,蹶叔却听不进去,仍按照自己的老办法经营了十年,反而越来越困难。这时才回顾老朋友的的劝导,始觉得朋友言之有理,于是又去拜见朋友,深感歉疚地说:“我从今以后不敢再不听您的劝告,不会再不知道悔改了。”

     有一天,蹶叔决定乘船往大海,便邀请他的朋友跟他一道前往,他们乘船顺流向东,临近大海洋的深水区。他朋友对他说:“这是大海洋水最深的地方,再向前进入远海大洋便会失去航向就没有办法返回了。”蹶叔还是听不进去,仍然一意孤行驶入大洋之中,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九年,幸亏遇上北海鲲鱼化成大鹏时掀起的惊涛骇浪,顺势才把他的船吹推到启程的海滩。虽然侥幸得以生还,但须发全白,人瘦得皮包骨头,满身皱纹,形如干枯的僵尸蜡像,乡里人谁也不认识他们了。蹶叔羞愧难当连忙向朋友双膝下跪叩头拜谢!以表感激之情,并仰天发誓说:我如果还不知道悔悟,就像这太阳到晚上坠落一样,活不过今晚。”  他的朋友苦笑着说:“发此毒誓,谅悔是知悔了,可是现已人老珠黄又怎么来得及呢?”

    人们议论:蹶叔三悔到了晚年牙齿都掉光了,不如不悔而无忧无虑啊!

【本文寓意:刚愎自用,一事无成。不听忠告,悔之莫及。】

 5、齐人有好诟食者,每食必诟其仆,至坏器、投匕箸,无空日,馆人厌之,忍弗言。将行,赠之以狗,曰:“是能逐禽,不腆以赠子。”行二十里而食,食而召狗与之食,狗嗥而后食,且食而且嗥。主人诟于上,而狗嗥于下,毎食必如之。一日,其仆失笑,然后觉。

郁离子曰:“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又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矣。”

『译文』诟食

     齐国有一位喜欢吃饭时骂人的人,每当吃饭必定骂他的仆人,甚至还摔坏餐具、扔勺子、拋筷子,没有哪一天不是这样折腾的。旅馆的服务人员和主人都讨厌他,但生意人忍气吞声不理会他。当这位齐国人将要离店时,店家送给他一条狗,说:“这狗能追赶禽兽,虽不算是什么丰厚的礼物,但也是一点心意,以送给你作为纪念吧!”这位齐国人走了二十里就要停下来吃饮,吃饭时他叫把狗拉来,给狗一些食物吃。这狗先嗥叫,然后才吃,而且边吃边叫。主人在桌上边吃边骂,这条狗蹲在桌下面边叫边啃,每到吃饭时就这样上下配合的很默契。有一天,他的仆人确实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这位齐国人才觉察到自己受了店家的戏弄侮辱。

    郁离子说:“人必定是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取其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又说:“追求吃吃喝喝花天酒地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这个齐人可以说就是这一类的人了。

【本文寓意:人不自重,自取其辱。花天酒地,人皆鄙视。】

 6、黔中仕于齐,以好贿黜而困,谓豢龙先生曰:“小人今而痛惩于贿矣,惟先生怜而进之。”又黜。

豢龙先生曰:“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十之,又明日而大釂,忘其故死矣。故猫不能无食鱼,鸡不能无食虫,犬不能无食臭,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译文』好贿

      一位名叫黔中(虚拟名)的人在齐国做官,因贪财喜欢收受贿赂而被撤职,但没有了工作生活困难,于是,他去求豢龙(虚拟名)先生说:“卑人如今认识到自己犯法感到很痛心,对我的惩罚使我觉悟以后再也不犯贿赂的错误了,惟一希望先生怜悯我,而予以推荐重新进入仕途。  豢龙先生又把他推荐给到官府任职,不久又因贪渎的旧病重犯,再度被撤职。

豢龙先生对他说:“从前,有个叫刘玄石(1)的人,特别喜欢喝酒,常常因饮酒过量而醉倒。他觉得五脏六腑如同被熏烤火燎,全身肌肉、骨头如被蒸煮煎熬欲裂,疼得撕心裂肺,求医问药,百药不能救治。必须三天以后才渐渐消除痛苦。痛苦消失后他对家人说:‘我从今以后知道酒喝多了可以让人丧失性命,我不敢再喝酒了。’但是过了不到一个月,旧日的酒友来了,对他说:‘试着尝一口。’开始时喝上三杯就打住不喝了;第二天增加点喝了五杯;第三天又增到十杯;第四天便开怀畅饮,全然忘记了先前死去活来的煎熬痛苦和誓言,最后醉死了。所以说,猫不能不吃鱼,鸡不能不吃虫,狗不能不吃屎。因为它们的本性所定就是贪嗜这类食物的,这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啊!”

【本文寓意: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译注:

1)刘玄石:传说中曾饮酒醉了千曰的传奇人物,详见张华《博物志》。

7、句章之野人,翳其藩以草,闻唶唶之声,发之而得雉,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明日往聆焉,唶唶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郁离子曰:“是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常。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译文』侥幸招毙

     句章(1)一位住在山间野外的农夫,用草遮挡着他屋外的护院篱笆,一天他听到草里发出唶唶的叫声,扒开草捉到了一只野山鸡。他喜出望外,就把草遮挡好,希望能再有野山鸡来可捕获。第二天他来到篱笆旁侧耳细听,茅草里又如昨日一样发出唶唶的声音,他扒开草伸手去抓得一条毒蛇,但手被毒蛇咬伤中毒归心,不治身亡。

     郁离子说:“这件事虽然本是侥幸贪图小利的小事,但却涉出性命攸关的大事,足可以作为人们重视戒鉴了。天下有出乎意外的好运福分,也有出乎意外的灾祸。一般人不知道福与祸相互倚伏的关系,就认为偶尔侥幸得到的好运是常会有的事。所以,一些失意的事就常常发生在那些得意的事上,这主要是他们往往只见到利而不见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本文寓意:见利忘害,侥幸招灾。福祸相倚,乐极生悲。】

译注:

句章:地方名,今浙江省余姚市。

8、犁冥之梁父之山,得玛瑙焉,以为美玉而售之。人曰:“是玛瑙也,石之似玉者也。若以玉价售,徒贻人笑,且卒不克售,胡不实之?虽不足尔欲,售矣。”弗信,则抱而入海,将之燕,适海有怪涛,舟师大怖,遍索于舟之人曰:“是必舟有宝,而龙欲之耳。有则亟献之无惜,惜胥没矣。”犁冥拊膺而哭,问其故,曰:“余实有重宝,今将献之,不能不悲耳。”索而视之,玛瑙也。舟师哑然,忘其怖而笑曰:“龙宫无子,不能识此宝也。”

『译文』犁冥

     犁冥(虚拟名)到梁父山(1)上,在那里得到一块玛瑙,自以为是块美玉,要把它高价出售。有人看了对他说:“你这是玛瑙,是一种矿石看似像玉一样。如果按玉的价格出售,只会让人耻笑,并且始终也卖不出去,为什么不照实说这是玛瑙,按照玛瑙的市价出售呢?这样虽然不能满足你的希望,但毕竟能卖得岀去。” 犁冥不相信这个人的话,就抱着玛瑙坐船入海,船将行驶到燕国境地时,正遇上这天海上涌起惊涛巨浪,船夫惊恐万状,把船上的人挨个儿问了一遍,并求告说:“这一定是船上有客商带有宝物,而龙王想要此宝。谁有宝物就赶紧献出来送给龙王,不要舍不得,若是吝惜宝物的话,那龙王掀风作浪,到时船仰人翻全船人都将葬身鱼腹了。” 犁冥听后,拍着胸口痛哭流涕,人们问他为何这么悲伤?他哭着说:“我确实带有稀世之宝物,现在要把它献给龙王,不能不使我悲伤啊!”大家叫他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块玛瑙。船工哑然失笑,忘记了面临骇浪的恐惧而笑着说:“龙宫里要是没有你,恐怕没有人能识得这件宝物呀!”

【本文寓意:利令智昏,想入非非。冥顽不灵,贻笑大方。】

 9、姑苏之城围,吴王使太宰伯嚭发民以战,民诟曰:“王日饮而不虞寇,使我至于此,乃弗自省,而驱予战,战而死,父母妻子皆无所托,幸而胜敌,又不云予功,其奚以战?”太宰嚭以告王,请行赏,王吝不发;请许以大夫之秩,王顾有难色。王孙雄曰:“姑许之,寇退,与不与在我。”王乃使太宰嚭布令。或曰:“王好诈,必诳我。”国人亦曰:“姑许之,寇至,战不战在我。”于是王筑城,鸱夷子皮虎跃而鼓之,薄诸阊阖之门,吴人不战。太宰帅左右扶王以登台,请成,弗许。王伏剑,泰伯之国遂亡。

『译文』姑苏围

     姑苏(1)城被越军包围,吴王(2)派太宰伯嚭去发动苏州全城百姓参加保护战。都城的百姓纷纷怒骂:“昏王每天饮酒作乐,却不防备敌人的入侵,才使我们到这种地步,但他还不自我反省,反而强迫驱使我们百姓参战。如果我们战死了,那么家中父母、妻、儿都无依无靠;即使侥幸战胜了敌人,他又不提有我们百姓的功劳。我们为什么要去参战?”  太宰伯嚭把民情向吴王汇报,并请求对参战百姓给予奖赏,但吴王吝啬不愿行赏;太宰伯嚭又请求吴王许给有功者以大夫的俸禄,吴王又面有难色。  大夫王孙雄进言说:“姑且答应他们的要求,等到把越兵打退了,那时给不给就在我们了。”于是,吴王让太宰伯嚭发布命令。有人听了政令说:“吴王一贯好欺骗人,这必定是在哄骗我们。”从而,城中的百姓也说:“姑且答应参战,敌人打来了,战不战就在我们了。” 于是,吴王登上姑苏城楼督战,越国的大夫范蠡(3)全身披甲像猛虎一样威风凛凛地击鼓挥军攻城,一直打到闾阖门前,吴国的百姓在一边观望,并不参战。太宰伯嚭看大势已去忙率领手下的人搀扶吴王登上姑苏台向越国求和,遭到越国的拒绝。吴王挥剑自杀。泰伯(4)所建立的吴国就此宣告灭亡。

【本文寓意:荒淫无道,离心离德。不讲诚信,君亡国破。】

译注:

1)姑苏:苏州市的别称,春秋末年吴国的国都,今江苏省苏州市。

2)吴王:春秋末吴国国君夫差,与周文王同宗族,在位23年,因听信奸臣之言,不叫伍子胥的忠告,而灭亡,

3)范蠡:春秋楚国人,字少伯,越国大夫,曾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消灭吴国。功成身退后游齐国,自称鸱夷子皮;居陶,今山东定陶县,又称陶朱公,以经商致富。

4)泰伯:春秋周太王长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泰伯与弟弟仲雍同避江南,改从当地风俗建立吴国,成为周代吴国的始祖。

 10、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枯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则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由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故粵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译文』学艺

     郑国边远山区的一个乡下人,去学制雨伞的手艺,三年手艺学成出师,但却碰上大旱,雨伞没有什么用处。于是他便放弃制伞的技艺去学做抗旱井上汲水工具的技术,又花了三年时间,手艺学成,却偏遇上了雨水多大涝的年景,井水漫溢,井下汲水工具又没有用场了,他只得重操旧业,又回头制作雨伞。不久,盗贼蜂起,百姓全都改穿军装,很少有人用雨伞了。他又想学习打造兵器的技术,可是,人已经老了。

     郁离子看到这种情况深有感触地慨叹说:“这大概类似汉时的老郎吧,只是老与少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改变得了的,是上天决定的。各种工艺技术是由自己选择决定学习那一门,虽然学到的技艺不遇时,派不上用场是由天命决定的,但也不能全部推托说自己没有一点责任。如广东有一位善于种地的农夫垦荒种水稻,三年都因涝灾收成不好,人们都劝他排水种黍米,他认水田种黍不合适,仍然坚持种水稻。这一年刚好大旱,接着连续两年雨水调顺连年丰收,计算几年的稻谷收益,除了抵偿前几年歉收的损失外,仍然有结余。所以说:‘干旱时就准备好船只,酷暑时就准备好皮祆。’这就是天下的名言啊!”

 【本文寓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深谋远虑,智定胜天。】

 11、狐丘之野人世农。农田之人俭,恒思易其业,而未有加于农者。其舅之子驺于邑大夫,归而华其衣,见而企焉。遂弃农而往为驺。其主曰:“汝自欲耳,余弗女逐也,三年而不返,则汝之田与庐,吾当使他人营之,无悔也。”跽而辞曰:“唯。”越三年,而其所事者物故,欲复归,而田与庐皆易人矣。故主怜而召之,而其同里皆疾其亡故而违常也,遂恧不敢复,而途殍焉。

或以语郁离子。郁离子曰:“古称良农不为水旱辍耕,良贾不以折阅废市,正谓此也。吴人有养猿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舁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是以古人慎失业也。”

『译文』易业

     狐邱(虚拟地名)城郊荒野山区有位佃农,世世代代务农,但农田收入很低,他就常常想着要换个职业,却找不到一个比务农更安定的职业。  他舅舅家的一位儿子为县里的大夫赶马车,回家的时候穿着华丽的衣服。他看见表弟的穿戴非常羡慕,于是决定弃农也去干赶车马的行当。他即去向出租田地给他种的主人告辞,主人对他说:“这是你自己不想租种要走,并不是我赶你走的啊,如果三年之内你再不返回的话,我将把原租给你的田地和房子给其他人租种了,你现在好好想一下,不要以后再后悔呀。”他双膝跪地道谢!然后起来挺直身子告辞说:“决不会后悔。” 过了三年多,而他所赶车侍奉的主人病故,失业了,他又想回去务农,但时过三年原来的耕地和房子已经都换了新主人了。但原来租地给他种的主人见他可怜,叫他回来,准备再另作安排。可是,他的乡邻都怨恨他轻易丢弃老本行,现在又回去违背了“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常理,于是他感到羞愧难当不敢回来种地,最后饥寒交迫冻饿而死在路旁。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郁离子,郁离子说:“古话说: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水涝旱灾而放弃耕作,好的商人不会因亏本而废弃经商。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吴国有个人在笼子里养猿?,养了十年之久,因为怜悯它被囚不自由而放了它。可是,只过了两个晚上,这只猿猴又回来了,吴人心里纳闷,自言自语地对着猿猴说:“是不是没有把你放到远处的深山里?”于是,雇人把猿猴抬到远方的大山谷里放生。谁知道这只猿猴在笼子里面关养时间久了,而忘记了靠自己生存的基本功能和习性,却无处寻找食物充饥,最后只有对空悲哀地鸣叫着饿死在山谷里。所以,古人对放弃原有的职业是极其慎重的啊。”

【本文寓意:好高骛远,一事无成。见异思迁,慎防失业。】

12、郁离子曰:“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多疑之人,其心离,其败也以扰;侥幸之人,其心汰,其败也以忽。夫惟其多疑也,而后逢迎之夫集焉;惟其侥幸也,而后亡忌惮之夫集焉。逢迎之夫,道其猜而揜其明;亡忌惮之夫,盈其欺而厉其暴。然后益疑其所不当疑,而决其所不当决。败而后悔奚及哉?”

『译文』多疑

     郁离子说:“疑心重的人不可与他共同协办大事业,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做事的人不可以和他商议有关稳定国家大局的要事。疑心重的人,他的心由于多疑而离散,所以办事失败的机率也高,因为他疑神疑鬼干扰多;凭侥幸心理办事的人,他的心骄纵,想入非非,他的失败是因为考虑不周疏忽大意,肆意妄为。由于他总是疑心重重,不信任任何人,以致阿谀奉承一类的小人都集中在他的身边;正因为他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所以那些肆无忌惮的亡命之徒就会聚集在他的身旁。那些阿谀奉承的人,误导他而加剧了他的猜疑之心,因而掩蔽了他的洞察力,分不清是非黑白;那些无所顾忌的亡命之徒,增加他本就侥幸的自欺欺人的心理,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地蛮横暴行。久而久之就会更加使疑心重的人去怀疑那些不应当怀疑的事和人,并决定那些不该贸然作轻率决定的要事。等到功败垂成而再后悔,哪怎么来得及呢?”

【本文寓意:疑神疑鬼,不能共事。侥幸心理,不可定国。】

第十一章   天道

1、盗子问于郁离子曰:“天道好善而恶恶,然乎?”曰:“然。”然则天下之生,善者宜多,而恶者宜少矣。今天下之飞者,乌鸢多而凤凰少,岂凤凰恶而乌鸢善乎?天下之走者,豺狼多而麒麟少,岂麒麟恶而豺狼善乎?天下之植者,荆棘多而稻粱少,岂稻粱恶而荆棘善乎?天下之火食而竖立者,奸宄多而仁义少,岂仁义恶而奸宄善乎?将人之所谓恶者,天以为善乎?人之所谓善者,天以为恶乎?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听从其自善恶乎?将善者可欺,恶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菇乎?自古至今,乱日常多,而治日常少,君子与小人争,则小人之胜常多,而君子之胜常少,何天道之好善恶恶而若是戾乎??”郁离子不对。

盗子退谓其徒曰:“甚矣,君子之私于天也!而今也辞穷于予矣。”

『译文』天道

     一位号称盗子的人向郁离子问道:“天道是喜欢修身积德的好者,憎恶邪恶的坏者,是这样吗?”郁离子回答说:“是这样的。”这位盗子又问:“既然是这样,那么天下的生灵,上天对好的应该多造就,而坏的就应当减少了。可是,如今天下的飞禽,却是乌鸦多而凤凰少,岂不成凤凰坏而乌鸦好了吗?天下的走兽,豺狼多而麒麟少,岂不成麒麟坏而豺狼好了吗?天下的植物,荆棘多而稻谷粱米少,岂不是稻谷粱米坏而荆棘好了吗?天下吃熟食而直立行走的人,为非作歹犯奸诈科的人多而讲求仁义道德的人少,难道讲求仁义道德的人坏,而为非作歹犯奸诈科的人好吗?是不是将人们认为坏的而上天反倒认为是好的呢?还是人们认为好的而上天反倒认为是坏的呢?抑或是上天不能掌控天下万物的命运,而是听任它们自己的修行自己决定行善还是作恶呢?还是善良的好欺负而凶残的都畏惧,难道上天往往也欺软怕硬助强凌弱吗?自古至今,乱世的日子居多,而国泰民安清平的时日很少;君子和小人相争斗,往往小人获胜的比较多,而君子取胜的机率较少。为甚么上天喜欢修身积徳的好者,而憎恶邪恶的坏者的准则,而实际上却反其道而行之,怎么会如此不合情理呢,

     郁离子沉默未作正面回答。这位盗子回去后对他的门徒说:“太过份了,君子假公济私袒护这不公正的天道,确实天理难容,但今天也被我问得理屈词穷了。”

【本文寓意:强盗逻缉,蛊惑人心。禁暴戢奸,国法天理。】

  2、郁离子曰:“蚕吐丝而为茧以自卫也,卒以烹其身,而其所以贾祸者,乃其所自作以自卫之物也。蚕亦愚矣哉!蚕不能自育,而讬于人以育也。讬人以育其生,则竭其力,戕其身,以为人用也弗过。人夺物之所自卫者为己用,又戕其生而弗恤,甚矣!而曰:‘天生物以养人。’人何厚?物何薄也?人能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育天下之物,则夺诸物以自用也,亦弗过。不能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蚩蚩焉与物同行,而曰天地之生物以养我也,则其获罪于天地也大矣。”

『译文』蚕茧

     郁离子说:“蚕吐丝而作成茧本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完全,最终茧被人烹煮抽丝害了自身,而它之所以招来这杀身之祸的原因,却是它自己织成用来作保护防身的蚕茧。蚕也算是够愚蠢的了!蚕不能自我繁育,而依托人来帮助繁育传承,依赖人来抚养生存,那么它要竭尽全部力量,甚至不惜戕害自身,以为人们作出奉献,这也算是知恩图报不算过分。人们夺取生物用以防护自己身家性命的东西为自己所用,又戕害它的生命,而却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说上天生育万物就是来养育人类的。人的生命与生物的性命有什么厚薄的分别呢?人类如果能成就保护天地生态环境的法则,辅助搞好天地生态环境保护事宜,以培植养育天下万物的生长,那么人类夺取生物以归自受用也就理所当然,不算过分了。如果人们不能成就保护天地生态环境的法则,辅助天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有关事宜,而是像植物一样不但没有作为,甚至乱砍滥采破坏生态环境,却还要说天地繁育万物就是要用以养育我的,那么他对天地间所犯的破坏生态环境罪恶就大了。

【本文寓意: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生态环保,天地之道。】

 3、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畜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邱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译文』东陵侯

     东陵侯(1)因秦亡被废失去侯爵后,专程前往拜访占卜的司马季主(2),欲占吉凶如何。

季主问道:“君侯占卜问什么事啊?”东陵侯说:“长久躺在床上的人想起来,冬眠时间长的虫子就想打开蛰居出头露面,长久气闷的就想打喷嚏。我听说积蓄太满了就要排泄,关闭到了极限就要通达,炎热极了就要通风,堵塞到了极点就要疏通。一冬一春,没有屈就不能伸,一起一伏,没有去就没有回。我心里对上述这些话尚感到有疑问,因此问卜愿意接受你的指教。”  季主说:“像你说的那样,其实君侯已经明白天道趋势的客观规律了,又何必占卜呢?”东陵侯说:“我尚未深入研究其中之奥秘,希望先生不吝赐教。”

     季主于是开始讲解说:“唉!天道对什么亲近,只有道徳才被亲近;鬼神有什么灵验呢?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灵感体验。这占卜用的蓍草茎是枯草,龟甲不过是龟的枯骨,这些都是些植物和动物的死体,都是死物呀!而人比天下万物都灵,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识辨能力,反而听信于死物呢?况且,君侯为什么不想想过去的事,凡事有因必有果,有过去必定有今日。所以今日倒塌房屋的碎瓦坍墙,就是从前唱歌跳舞的楼馆;今日的荒丛断树残枝,就是从前花菀名贵的琼花玉树;今日露水中的蟋蟀和风霜中寒蝉的悲鸣,就是从前吹奏的凤笙龙笛之声;今日的鬼磷萤火,就是从前辉煌的金灯华烛;今日秋天吃的苦菜和春天的荠菜,就是从前的山珍海味;今日的棉絮粗衣,就是从前的绫罗绸缎。从前所没有的,今天有了不算过分;从前曾经有过的,今天没有了也不要认为不足。所以,一昼一夜,花开花谢;一秋一春之间,有的植物枯死了又新生。在激流冲击下端,必定有深潭;在高山之下,必定有深谷。君侯也已经知道这一天道轮回的道理了,又何必要来占卜呢?”

【本文寓意:万物兴衰,天道轮回。求神不灵,求智方明。】

译注:

1)东陵侯:姓邵,名平,秦时曾受封东陵侯,秦亡失去侯爵,以种瓜为生。

2)司马季主:复姓司马,名季主,楚人,汉初在长安占卜为生。

4、郁离子曰:“气者,道之毒药也;情者,性之锋刃也。知其为毒药、锋刃而凭其行者,欲使之也。呜呼!天与人,神灵者也,而皆不能不为欲所使。使气与情得以逞其能,而性与道反随其如往,造化至此,亦几乎穷类!”

『译文』情为欲使

     郁离子说:“意气是摧残道义的毒药啊;情欲是伤害人性的刀斧啊。明知它是毒药和刀斧却任其所为的人,是欲望驱使他这么做的呀。诶呀!天与人是聪明而智慧呀,却都不能不受欲望的驱使。造成意气与情欲得以放纵,而人性与道义却不能对其加以限制。世界到了这样,也只能是无可挽回了吧!

【本文寓意:情为欲使,欲令德丧。昏庸无道,回天乏术。】

      5、郁离子见披枯荷而履雪者,恻然而悲,涓然而泣之,沾其袖。

从者曰:“夫子奚为悲也?”郁离子曰:吾悲若人之阽死而莫能恤也。从者曰:“夫子之志则大矣,然非夫子之任也,夫子何悲焉?夫子过矣!”郁离子曰:“若不闻伊尹乎?伊尹者,古之圣人也。思天下有一夫不被其泽,则其心愧耻,若挞于市。彼人,我亦人也;彼能,而我不能。宁无悲乎?”从者曰:“若是,则夫子诚过矣。伊尹得汤而相之。汤以七十里之国为政于天下,有人民焉、有兵甲焉,而用之,执征伐之权,以为天下君,而伊尹为之师。故得志而弗为,伊尹耻之。今夫子羁旅也,伊尹之事,非夫子之任也。夫子何为而悲哉?且吾闻之:‘民,天之赤子也,死生休戚,天实司之。’譬人之有牛羊,心诚爱之,则必为之求善牧矣。今天下之牧无能善者,夫子虽知牧,天弗使牧也,夫子虽悲之,若之何哉?”退而歌曰:“彼冈有桐兮,此泽有荷叶,不庇其根兮,嗟嗟奈何?”

郁离子归,绝口不谭世事。

『译文』忧民

     郁离子看见一位身披干枯菏叶御寒的人,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全身颤抖步履艰难地行走,恻隐之心深感凄凉悲伤,黯然泪下,泪水沾湿了衣袖。

他的随从说:“老夫子,您为什么这么悲伤呢?” 郁离子回答说:“我痛心的是像刚才哪个人都快要冻死了却没有能够救济帮助他。”  那位随从接着说:“老夫子,您老的志向确实很大,然而当朝并没有让老夫子实现自己的志向,这是官府的事,并不是您老夫子的任务,老夫子何必这样悲伤呢?老夫子您担心得太多了。” 郁离子回道:“你没有听说过历史上伊尹(1)的事绩吗?伊尹是古代的圣人,他想到的是天下有一个人没有受到他的恩泽,他的心就感到深深的惭愧和耻辱,简直如同在大街上当众被鞭挞一样。他是人,我也是人呀!他能做到的而我却不能做到,怎么能让我不伤心呢?” 那位随从又说:“倘若是这样对比的话,那老夫子确实有点太过分了!伊尹得到商汤的重用而担任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商汤凭方圆七十里的国家而治理天下,拥有人民,拥有军队、兵器、铠甲可以调遣使用,执掌着征伐的大权,成为天下的君王,而伊尹成了国君的老师。因此,得志而无所作为,伊尹才感到羞耻。如今老夫子只是一位寄居他乡的普通公民,伊尹所思考和应做的事,并非老夫子能管得了的事和责任,老夫子您何必为此而悲伤呢?况且,我听说:百姓,是上天的孩子,死生喜忧悲欢离合,实际是上天在掌管着的。譬如一个人有牛羊,他心里确实爱护它们,那么他必定会寻找一个爱护牛羊的好牧人。如今天下的牧人,没有一个是称职的牧人,老夫子您虽然是懂得勤政爱民之牧,但是上天并不派您去牧啊。老夫子您虽为国为民忧虑悲伤又有什么用呢?”  随从说完退下,即随囗唱起歌来:“那个山冈上有桐树啊,这个水泽里有荷花,叶子不能庇护根部啊,忧虑哀叹又奈何?”

    郁离子回家后沉默不语,对世事不再发表一句评论。

【本文寓意:民不聊生,忧国忧民。立志奋勉,为国为民。】

译注:

1)伊尹:姓伊,名挚,辅佐商汤伐桀灭夏,是建立商朝的历史名臣、贤相,被商汤尊之为阿衡。

6、楚南公问于萧寥子云曰:“天有极乎?极之外又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理也,势也。”萧寥子云曰:“六合之外,圣人不信。”

楚南公笑曰:“是圣人所不能知耳,而奚以不言也。故天之行,圣人以历纪之;天之象,圣人以器验之;天之数,圣人以算穷之;天之理,圣人以《易》究之。凡耳之所可听,目之所可视,心思之所可及者,圣人捜之,不使有毫忽之藏。而天之所閟,人无术以知之者惟此。今又不曰不知,而曰不言,是何好胜之甚也。”

『译文』圣人不知

    楚南公(虚拟人物)问萧寥子云(虚拟人名)道:“天有边吗?天边的外面又有什么东西呢?天没有边吗?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边,这是世界万物派生之理,也是自然界的形势。”萧寥子云回答说:“东、南、西、北、天、地六合以外的东西,圣人是不予谈论的。”

      楚南公笑着说:“这是圣人所不能知道不能解释的罢了,而何必用不予谈论来搪塞。有关天体的运行,圣人用历法计录;天体的形状现象,圣人用仪器测验;天体的定义数据,圣人用算术研究;天体的常理,圣人用易理推究。凡是耳朵可以听到,眼睛可以观察到的,心灵可以思考到的,圣人都千方百计使尽浑身解数予以探索搜集,不使它有丝毫疏忽而有一点点隐藏。但是天体星际的深渊与天地所深藏的物理元素等,是目下人们还没有仪器技术没有办法予以探索了解的,只有这一点理由。如今又不但不承认自己不知道,而且反而说什么不予谈论,是什么原因好胜心这么强呢?”

【本文寓意:圣人不知,无须掩饰。学海无涯,虚心求知。】

第十二章    牧豭

1、项羽既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狙丘先生自齐之楚,牧豭请见,曰:“先生曷之往?”先生曰:“我将见楚王。”牧豭曰:“先生布衣也,而见楚王,亦有说乎?”先生曰:“楚王起草莱,为天下除暴秦,分封诸侯,而为盟主,我将劝之以仁义之道、帝皇之事。”牧豭曰:“善哉!先生之盛心也!其若楚国之勋旧何?”狙丘先生不悦,曰:“小人亦有知乎?是非若所及也。”

牧豭曰:“臣,牧豭者也。家贫无豭,而为人牧豭。豭蕃,则主人喜而厚其用,不则反之。故臣之牧豭也,舒舒蔫。诘朝而放之,使其蹢躅于丛灌之中,鼻粪壤而食腥秽,籍朽翳荟,负涂以游,则皆繇繇然,不苦牧,而获主人之欢,以不后臣之佣。臣西家之子慕利而求其术,臣靳欲专之,弗以告也。西家子不能蕃其豭,主人怪之,恒不足其佣。于是为豭作寝处焉,高其垣,洁其槽,旦而出之,日未入而收之,择草以食之,不使啖秽臭。豭弗得逸,则皆亡之野。主人怒,而逐之。今楚国之休戚臣,皆豭也。豭得志,则王喜;不得其志,则王不喜矣。遑恤乎其他!而先生欲使之易其心,以行子之道,幸而弗听,先生之福也。其或听焉,而不待其终,则先生之策未效,而先亡王豭,王必怒。昔者卫鞅以帝王之道说秦孝公,终日不入耳。及以伯术语之,曾未移时,不觉其膝之前,何哉?彼功利之君,鲜不务近而忽远。故非尧禹不可与言道德,非汤武不可与谋仁义。今楚王何如人哉?其所与立功业计政事者,非谪戍之刑徒,则杀人之亡命也。攘攘其心而炎炎其欲者也,而欲与之论道德、仁义,是何异于被鹿麇以冠裳,而使与人同饮食哉?而王非此不可也,无乃抗先生之神,而无益于道乎?且先生之德不如仲尼,犹霄壤也。仲尼历聘诸侯,卒栖栖而无合,然后危于匡,困于宋,饿于陈蔡之间,几不免焉。今楚王之威,非直孔子之时诸侯大夫比也。先生之行,臣窃惑焉。”

君子谓狙丘先生有救时之心,而不如牧豭之识事势也。

『译文』牧豭人

      项羽(1)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狙邱(虚拟名)先生从齐国到楚国去,路遇一位养猪的人很有礼貌地问:“请问先生要往哪里?” 狙邱先生回答说:“我将去求见楚霸王。” 养猪的人问道:“先生是一位平民百姓,而却要去求见楚王,难道你有满腹经纶向楚王进言吗?” 先生回答说:“楚王起自民间,为天下百姓除掉暴秦,分封诸侯自立为盟主,我将用仁义道德、帝王之道来规劝他。”养猪人说:“太好了!这是先生的一片盛情和忠心啊!但是,您将如何面对楚国那些有功勋的故旧呢?”狙邱先生不高兴地回说:“小人也懂得治国之道吗?这恐怕不是你所能理解得了的吧!”

      养猪的人说:“我是个放牧养猪的,因为家庭贫困没有猪,只好替别人养猪。如果猪养得好繁殖得快,主人就高兴,而给的工钱就会増加,如果猪养不好繁殖慢,情况就会相反。所以我养猪,舒舒服服的,早晨赶猪去放牧,让它们在草地和灌木丛中来回溜达,用鼻拱粪土寻食腥臭的生物,在窝里垫上枯草,顶上遮盖着树枝,让它们就地滚趟浑身沾着泥游逛,它们都怡然自乐,不感到放牧辛苦,并得到主人的欢心,以致主人从不拖欠我的工钱。我西边的一家邻居的儿子羡慕养猪的效益,向我求教养猪的方法,我吝惜欲独自享受专利,不肯传授。西边邻居的儿子放牧无方不能繁殖主人给他养的猪,主人责怪他,常常克扣他的工钱。于是,他给猪修了个窝,猪圏的墙砌得高高的,把猪食槽弄得干干净净,太阳升起来了,才把猪放出去,太阳还没有落山就把猪赶入圈,精心选择草料喂猪,不让猪吃肮脏发臭的食物。猪得不到安闲逸乐,就都逃到田野里去了。主人一生气就把他撵走了。如今楚国这批休戚相关的大臣都好比猪一样,猪能够感到满意,那么楚王就高兴,如果得不到他们的满意,那么楚王也就不高兴了。楚王想的仅仅是这些事,哪里有闲暇考虑其他问题。但是,先生您却想让他改变原来的想法,而实行您提议的仁义道德、帝王之道,但愿最好他不会听您那一套,那是先生的福份。他如果听信了您那一套,但后果不堪设想,恐怕先生您那一套还没有奏效,而楚王的猪就会先跑掉,那时楚王必定怒不可遏。从前商鞅(2)以帝王之道游说秦孝公(3)时,从早上讲得晚上,一整天秦孝公也听不进去。等到他以称霸天下的策略讲给秦孝公听时,不到一个时辰,秦孝公竟不由自主地膝盖移向商鞅坐的地方,不知不觉地靠近商鞅耹听强国称霸之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孝公是属于讲求功利之类的君王,没有一个不是急功近利而忽视长远利益的。所以不是像唐尧、大禹那样的圣贤之君,您不可和他谈论道德;不是像商汤、周武王那样明君,您不可与他商讨仁义。如今西楚霸王是什么样的人?那些与他一起建功立业、议政、参政的人,不是被贬谪戍边的罪犯,就是杀人如麻的亡命之徒,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人,而要想和这些人讲道德行仁义,这和给麋鹿戴上帽子、穿上衣服,并让它们和人一起饮食有什么区别呢?可是,西楚霸王却非用这些一起创建功业的人不可呀!那岂不是违抗先生的精神,而又无益于仁义之道了吗?况且,先生的品德不如仲尼高尚,这差别简直是天壤之别啊!仲尼曾周游列国多方游说诸侯,最终往返徒劳却没有遇上明君,然而在匡地(今河南南扶沟县)遇到危险,在宋国被围困,在陈国及蔡国境地受饥挨饿,差一点客死它乡。现在的西楚霸王的威势,不能与孔子那春秋时代的诸侯大夫们相比,先生此行,我内心确实感到疑惑不解。”

     君子认为:狙邱先生有匡救济世之心,但却不如那位养猪的人识时务和了解天下事态形势。

     【本文寓意:与暴论道,对牛弹琴。识事务者,方为俊杰。】

译注:

1)项羽: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二世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军队入关,杀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后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失败,自刎乌江。

2)卫鞅:复姓公孙,名鞅,也称卫鞅、商鞅,战国时代卫国人。入秦后劝说秦孝公两次变法,使秦富强。后因战功封商(今陕西省商县)五邑,号商君。孝公死后,被车裂杀害。

3)秦孝公:秦穆公十五世孙,名渠梁。他继位后,施惠政、恤孤寡、招战士、明功赏、用商鞅、变法令,十年而使秦国国势大振。在位24年。

     2、夷门之瘿人,头没于胛,而瘿代为之元,口、目、鼻、耳俱不能为用,郢封人怜而为之割之。人曰:“瘿不可割也。”弗听,卒割之,信宿而死。国人尤焉,辞曰:“吾知去其害耳,今虽死,瘿亦亡矣。”国人掩口而退。

他日,有恶春申君之专者,欲言于楚王,使杀之。荀卿闻之,曰:“是不亦割瘿之类乎?春申君之用楚,非一日矣。楚国之人,知有春申君而已。春申君去,则楚随之,是子又欲教王以割瘿也。”

『译文』割瘿丧命

     战国时代魏国大梁(今开封市)东门有个脖子上了个大肿瘤的病人,脑袋瓜都陷到肩胛里去了,而那个大肿瘤竟取代了头的位置,嘴巴、眼睛、鼻子、耳朵都难以发挥作用,郢(今湖北江陵县)地一位地方官吏都很可怜他,想替他把大肿瘤割掉。可是人们却都说:“这个大肿瘤不可以割。”那位官员不听人们的劝告,结果还是把大肿瘤割掉了。过了两夜,那个长大肿瘤的人就死了。国人都埋怨那位官员,可是他却强词夺理说:“我只知道割掉肿瘤除去了他的病害而已,如今他虽然死了,但是大肿瘤也被割除了呀!”国人听了,都用手捂着嘴,暗笑着离开。

      过了几天,有一位憎恨宰相春申君专权的人,想报告楚王把春申君杀掉。  荀卿听说了这件事说:“这样做不也像割肿瘤那一类人了吗?春申君在楚国任宰相执管朝政,不是一天两天了,楚国的百姓谈起楚国,就只知道有春申君而已,春申君一旦去掉,那么楚国也会随着完了,这些挑拨离间要杀春申君的人,是欲教楚王效法郢地官员割肿瘤啊!”

【本文寓意:蒙昧无知,顾此失彼。不顾大局,误国殃民。】

     3、郁离子曰:“乌鸣之不必有凶,鹊鸣之不必有庆;是人之的识也。今而有乌焉,日集人之庐以鸣,则其人虽恒喜,亦莫不恶之也;有鹊焉,日集人之庐以鸣,则其人虽恒忧,亦莫不悦之也。岂惟常人哉?虽哲士亦不能免矣。何哉?宁非以其声与?是故直之,人皆知其为忠,而不能卒不厌;谀言,人皆知其的邪,而不能卒不惑。故知直言之为药石,而有益于己,然后果于能听;知谀言之为疢疾,而有害于己,然后果于能不听,是皆怵于其身之利害而然也。是故善为忠者,必因其利害而道之;善为邪者,亦必因其利害而欺之。惟能灼见利害之实者,为能辨人言之忠与邪也。人欲求其心之惑,当于其闻鸟鹊之鸣也识之。”

『译文』乌雅与喜鹊

郁离子说:“乌鸦叫不一定有凶祸,喜鹊叫不一定有喜庆,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所体验认识到的,现在如果有一群乌雅每天聚集在某个人的房子上鸣叫,那么这个人即使经常都很欢乐,但是也不会不厌恶乌鸦的噪叫;如果有喜鹊每天聚集在某个人的房子上鸣叫,那么尽管这个人忧虑重重,也没有不喜欢喜鹊鸣叫的。岂只是一般人是这样的感觉,即使是知识渊博、智慧高超的哲士能人也难免不是这样的感觉啊!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这两种鸟的不同叫声吗?所以坦率直言规劝,人们都知道他是出自忠诚,但是听了以后人们却往往感到厌烦;谄媚奉承的人们都知道那是邪恶的,但是最终却不能不受谄媚奉承的迷惑。因此知道坦率直言的规劝是治病的良药、石针,而有益于自己,然后 果敢地接纳和认真倾听;知道谄媚奉承的话为邪恶病毒,并损害自身,然后果断地不于接受,不听信。这完全是出于对自身的利害关系考虑才这样做的。所以,善于以忠言相劝的人,一定是攸关利害关系而直言不讳;善于进献谄媚奉承的人,也因为有一定的利害关系而行欺骗。只有高瞻远瞩洞悉利害关系的实质,才能清晰地辨识人们所言的忠诚与邪恶。人们要想寻求到自己内心的困惑所在,应当在他听到乌鸦和喜鹊的叫声中去识别和领悟良药苦口益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实道理。

【本文寓意:阿谀逢迎,迷惑人心。忠言逆耳,利国利民。】

 4、郁离子与客泛于彭蠡之泽,风云不兴,白日朗照,平湖若砥,鱼虾之出没皆见,皛如也,豁如也,左之右之,无不可者。客曰:“有是哉,泛之乐也!吾得托此以终其身焉,足矣!”已而山之云出如缕,不顷刻而翳日,风欻然,薄石而偃木,鼓穹嵁而雷力渊,轮旋而箕簸焉。客踸不能立,俯而哕,伏而不敢仰视,神逝魄夺如死,曰:“吾往矣!吾终身不敢复来矣!”

郁离子曰:“世事亦若是也。夫千乘之君,坐朝而临群臣,受言接词,鲜不温温然。一朝而怒,莫敢撄其锋。其何以异于水乎?天下之久安也,人恬不知患,谓之儆,不信,而死亡于梦寐者亡限也,无亦知泛之乐,而不知风之可畏乎?慎兢观于吕梁,见其触石而喣沫也,曳足而走,曰:‘吾何为冒是哉’没齿而不涉。君子以为知畏,其贤于海贾远矣。故三峡之惊湍,望而知能覆舟也,而蹈之以死者,不有其生者也。知泛之乐,而不知风之可畏者,未尝夫险者也。故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圣人不与也。’言其知祸而弗避也。”

『译文』世事难料     

郁离子和游客一起乘船在江西鄱阳湖游览,风平浪静,晴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湖面平静得像一块平坦的磨刀石。鱼虾在水中出没忽隐忽现清晰可见,水天一色皎洁明亮,湖面开阔碧波荡漾,游船在湖上忽左忽右,随意而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位游客高兴地说:“有如此美妙舒畅,是划船的乐趣啊!我如果能依托这湖光山色度过一生,也就心满意足了。”过了一会儿,远处山上飞出缕缕云雾,不一会乌云密布,遮住了太阳,霎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倒了树木,狂风吹刮深谷震撼峭壁深渊发岀雷鸣般的响声,湖水掀起巨浪,游船轮旋摇摆,剧烈颠簸。游客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弯下身子呕吐不止,他趴在船上闭上眼睛不敢抬头看一眼,被惊得魂飞魄散,如死人一样躺在那里。最后这游客有气无力地说:“我快要死了!我这辈子再也不敢来了。”

     郁离子说:“世事无常,人世间的事也是这样子啊!拥有战车千乘的的国君,坐朝面对群臣处理朝政时,接受奏章,听取进谏,都不是态度挺温和的吗!但一旦不快发怒,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触犯其锋,这与平静的湖水突然风浪翻腾有什么区别呢?天下长久安定了,人们都习惯于安逸舒适的环境,而不知道预防警惕有突如其来的灾难,即使告诉他们要随时提防戒备,他们也不相信,但是死亡在梦寐中的人也无限多,这不也和只知道泛舟游览的欢乐,而不知道风浪的可怕一样吗?慎兢(虚拟名)在吕粱山观尝黄河,看见河水滚滚而下,波涛汹涌击打在礁石、岩壁上溅起高高的浪花水沫,连忙拔腿而跑,并且说:“我为什么要冒这种风险呢?”他从此一辈子都不敢涉险。君子认为他懂得畏惧,比那些只顾赚钱而甘冒风险出海商人的理念相差甚远。所以长江三峡惊人的险滩湍流,一看就知道它能覆舟沉船,如果跳入这湍急骇浪之中将必死无疑,没有侥幸生还的。因此,那些只知道泛舟游览欢乐却不预知风浪可怕的人,实际上是未曾经历过风险的人。所以说:‘徒手打虎,涉水渡河,至死而不知后悔的人,圣人是不赞成的。’这是针对明明知道有灾难却不懂得躱避的人而言啊!”

【本文寓意: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松懈警惕,橫祸难避。】

5、司城子之圉人之子,食鯸鲐而死,弗哭。

司城子问之曰:“父与子有爱乎?”曰:“何为其无爱也?”司城子曰:“然则尔之子死而弗哭,何也?”对曰:“臣闻之:‘死生有命,知命者不苟死。’鯸鲐,毒鱼也,食之者死,夫人莫不知也,而必食以死,是为口腹而轻其生,非人子也,是以弗哭。”

司城子愀然叹曰:“好贿之毒,其犹食鯸鲐乎!今之役役者,无非口腹之徒也,而不知圉人之弗子也,甚矣!”

『译文』贪食

  司城(复姓)子手下一位马夫的儿子,吃了河豚鱼中毒而死,但他的父亲却没有伤心落泪。

司城子问他说:“你们父子之间有感情吗?”马夫回答说:“怎么会没有感情呢?” 司城子说:“既然有感情,那么你的儿子死了,你却不哭,这是为什么呢?”马夫回答说:“我听说死生有命,这是天命注定的,知道天命的人不会随便去死的。河豚鱼是有毒的鱼,吃了的人就会死,这是没有谁不知道的亊。要是一定要吃它而去死,这是为了贪图口腹的享受而轻视自己的生命,抛弃亲人家庭,这不是我的儿子,所以我不为他哭。”

     司城子听后深受感触愀然叹道:“贪污受贿的毒害,它不犹如吃河豚鱼吗?明知不可为,而贪赃枉法,结果身首异处。如今官府的那些奸滑轻薄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为口腹而见利忘义的,但他们却不知道马夫为何会不认自己亲生儿子的悲剧。太遗憾了!”

【本文寓意:贪财丧命,重口轻生。明知故犯,礼法难客。】

6、瑕丘子既说秦王,归而有矜色,谓慎子曰:“人皆谓秦王如虎不可触也,今仆已摩其须、拍其肩矣。”

慎子曰:“善哉!先生天下之独步也!然吾尝闻,赤城之山有石梁五仞,径尺而龟背,其下维千丈之谷,县泉沃之,湿藓被焉,无藤萝以为援也。有野人负薪而越之,不留趾而达,观者皆唶唶。或谓之曰:‘是石梁也,人不能越,惟若能越之,得匪有仙骨乎?’使还而复之。其人立而睨之,则足摇而不能举,目远而不敢瞩。今子之说秦王,是未睹夫石梁之险者也。是故过瞿塘而不䅇者,未尝惊于水者也;视狴犴而不不惴者,未尝中于法者也。使先生而再三之,则亦无辞以教仆矣。”

『译文』说秦

    瑕邱(复姓)子游说秦王,回来后洋洋得意,骄傲地向慎子(1)自夸说:“人们都说秦王像老虎一样不能碰,今天我己经抚摸他的胡须,拍了他的肩膀了。”

    慎子说:“太棒了!先生是天下超群绝伦独步一时的人了。但是我曾经听说浙江天台赤城山的山峡有一条狭长的石梁,长五仞(2),宽只有一尺,又带龟背形状,石梁下边是千丈深谷,瀑布冲流而下的水气冲击着这里,石梁上被长满潮湿的苔藓覆盖着,没有藤萝一类可用来攀援。有一位住在山间野外的樵夫肩背着一捆薪柴快步穿越这座石梁,一步都没有停就顺利地走过去了,看到这一情景的人都连声赞叹不已。有人对他说:‘这座石梁,一般人都无法越过,只有你能越过石梁,莫非你修行得道有一副仙骨吗?’说着他要求这位樵夫再走一趟看。这位樵夫站在悬崖边斜视深谷,腿哆嗦发抖得抬不起脚,转过眼睛却不敢看石梁。如今你游说秦王,是像这位樵夫当时没有看到石梁的危险一样。因此,经过瞿塘峡(3)却不感到害怕的人,一定是未曾经历过三峡湍急旋涡惊险的人;见监狱而不感到恐惧战栗的人,一定是未曾尝过酷刑惩罚滋味的人。倘若先生再和秦王多接触几次,那么你即不会再用这样的话来向我炫耀了。”

【本文寓意:涉世未深,不可狂妄。千锤百炼,烈火真金。】

译注:

1)慎子:战国时赵人,名慎到。

2)仞:古长度计量单位,一仞为八尺,相当现时的2。66米(五仞=约13。33公尺)。

3)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又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

7、刍甿之市,见市子之骑而都也,慕之。顾无所得马,归而惋形于色。一夕,乃梦骑,乐甚。寤而与其友言之。其友怜而与俱适市,僦马与之,骑以如陌。马见青而风,嘶而驰,駜然而骧,蹴然而若凫。刍甿抱鞍而号,旋于马腹之下,马跃而过之,头入于泥尺有咫。其友驰救之,免。归,乃谓其子曰:“知命者有大戒,惟慎无乘马而已。”

『译文』骑马

     一位名叫刍甿(虚拟名)的人偶然到了城市,看见城里青年人骑着马在大街上溜达,潇洒而有风度,心里羡慕得也想骑一下,但没有地方可以租借到马,回到家里,脸上仍留露惆怅之色。 一天夜里,他在梦中骑上了马,高兴极了,但醒来却是一枕黄梁。他把梦中的情景告诉了朋友。他的朋友听了非常同情他的心情,便和他一起到城里,给他租了一匹马,让他去骑。他骑着马来到郊外的田间小路上,那马一见到鲜嫰的青草,便不听使唤放开四蹄嘶鸣着向前奔驰,肥壮的骏马昂着头雄姿勃勃地飞奔如同惊飞的野鸭。刍甿本来没有骑马的技术,被吓得紧紧地抱住马鞍大声呼救,马鞍被抱失衡旋转到马肚子下边,马身一跃而过将他抛出,头栽进田里陷入泥沼一尺多深。多亏他的朋友闻声飞跑上来救了他,才幸免一死。 刍甿回到家里深有感触地对他儿子说:“知道天命的人应该有一大戒,一定要千万小心谨慎,不要骑马啊!”

【本文寓意:志大才疏,一事无成。百折不挠,积极进取。】

8、郁离子曰:“石激水,山激风,法激奸,吏激民,言激戎,直激暴,天下之纷纷生于激。是故小人之作乱也,由其操之急,抑之甚,而使之东西南北无所容也。故进则死,退则死,进退无所逃也,则安得不避其急而趋其缓也哉?

夫人之有欲,如婴儿之欲乳也。吾力不足以遏之,而又不能舒徐以开之,委曲以道之,乃欲以一介之微,挫其锋于顷刻,是何异乎以唾灭火、以瓠捍刃也哉?圣人知其无益也,故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及其见阳虎也,则应之,曰:‘诺,吾将仕矣,而不与之争也。’陈恒弑其君,告夫三子,不可,则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而不与之辩也,夫如是何激之有哉?是故鲧堙洪水,禹乃导而疏之,然后地平,天成之功不在鲧而在禹,何也?激不激之谓也。”

『译文』石激浪

     郁离子说:“石头阻遏流水将激起水浪,高山阻遏狂风将激荡旋风,法律阻遏奸邪也会激化奸邪,官吏阻遏百姓将会激愤百姓,言语可阻遏战争也会激怒战争,刚直阻遏暴虐也将激发暴虐,天下的许多事端都从激发中产生。所以,小人作乱,是由于主管官吏操之过急、压迫过重,迫使作乱的百姓感到无论东西南北都无法容身。如果前进是死路,后退也是死路,无论是进或退都没有逃生的希望,那么他们安能不尽量设法躲避眼前的杀身之祸而找一个暂趋和缓的岀路呢?

人有欲望犹如同婴儿想吃奶一样迫切啊!我的力量根本不足以遏制这种各自出于本能的欲望,又不能舒缓地慢慢开异他们,或者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加以引导,如果想用一个微弱的力量在顷刻之间挫败它的锋芒,这和用唾沫灭火、用葫芦瓜抵御利刃有什么区别呢?圣人知道这样做没有任何效益,所以说:‘人如果不讲仁义道德,如病入膏肓已无可救药,就会出乱子。’因此,孔子遇见阳虎(1)就应对他说:‘好啊!我现将出任做官了。’为的是不和他作无谓的争论。陈恒(2)杀了他的国君齐简公,孔子在鲁国听说了这事,想请鲁君讨伐不义者,就向鲁国主政的国卿季氏三子报告了这回事,可他们表示了不同意发兵讨伐,孔子只好说:‘因为我是跟随在诸位大夫之后的,有这回事不敢不报告啊。’但是却不和他们争辩是非。如果都能这样做的话,还有什么刺激呢?所以,鲧(3)治水是釆取堵塞洪水的办法,夏禹治水改用疏通引流的办法,最终获得地平天成的功绩不是鲧而是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一个用阻遏刺激的办法,一个不用阻遏刺激办法的区别。”

【本文寓意:施行暴政,物极必反。辅政导民,治国之本。】

译注:

1)阳虎:春秋时代鲁人,字货,季氏家臣。

2)陈恒:春秋时代齐人,和阚止共同侍奉齐简公。阚止得宠,想逐杀陈氏,陈恒先下手杀了阚止和齐简公,立齐平公为君。

3)鲧:夏禹的父亲,尧封他为崇伯,尧、舜时被荐治水,他以堵塞的方法水患更甚,治水九年无功,被舜所杀。

 9、楚俗尚鬼,鬼实弗神也,而其巫谋神之,乃阴构于邑侠,请以其利共。邑侠以其情通于国侠,故得悉闻有司之事与讼狱之胜负,验如响。有不用巫言,则事之已右者必左,已左者必右。于是楚人之奉巫过于奉王令,宁违王禁而不敢违巫言。

王闻之,怒。命司马戮巫而焚其祠,国人大噪,相与为讹言。于是楚旱,民皆以咎王,群小巫并起为讙,遍国中皆称鬼。王与令尹谋尽杀巫,以问熊蛰父。熊蛰父曰:“是激也,未可。夫民愚而溺于祸福,彼方兴用鬼,而吾骤遏之,未竟其所望,而谓吾怫其情,必怨。夫怨,起于微而积者也。十家之邑,一日不能户无事,而况楚国乎?有事莫不诿诸鬼,则莫不倚鬼,以尤王,其奚以御之?不如因而亢之。小人能譸祸而不避亢,亢而后昭其诈,则不户说而喻,然后明正其法,蔑敢违矣。”

乃命群巫推一大巫以主鬼,而复其祠,国有事,亦请焉。而大选县公,平庶狱,宽征役,絕请谒,黜贪墨,国邑之侠皆屏迹。巫言多不中,民始懈。会鄙有西师,王集其国老以祈巫,巫不得先闻,而失其辞。王以诘国老,国老愕,弗能对。乃尸巫而爇鬼,无一人敢复言鬼。

『译文』治巫

     楚国有迷信鬼神的风俗,鬼神其实并不会显灵,可是巫师们密谋策划让鬼神显灵。于是巫师暗中勾结了县城里包揽诉讼的所谓侠士,疏通官府,密谋商定事成后将诈骗所得平分秋色。县城的讼棍侠士又想方设法与京城的讼棍侠士密谋串通京司官吏,內外勾结、上下串通一气,巫师们就能够详尽地知道官府的各种机密,和每件官司的量刑及输赢,所以人们求巫师测算吉凶,无不一应灵验。有谁不听信巫师的,那么,官司即使胜诉在握也必定败诉,已经失败的也会转败为胜。于是楚国的百姓信奉巫师,超过了信奉国王的命令,人们宁可违背楚王的禁令,也不敢违背巫师的话。

      楚王知道了这种情况怒不可遏,即命令掌管军政的司马捕杀巫师,烧毁祭拜鬼神的祠庙。全国百姓哗然,纷纷相互制造谣言讹传鬼神要降灾难了。恰逢这年楚国发生旱灾,以致百姓把天灾归结到楚王身上,各地的小巫借机四处扇动造谣喧嚣,楚国各地都在称颂鬼神如何显灵。  楚王与宰相商议,准备把所有造谣惑众的巫师全部追捕处死,并向谋士熊蛰父(虚拟名)征求意见。 熊蛰父回答说:“这样反而会激起民愤,不可以这样做。百姓们一向愚昧,而沉溺于祸福吉凶的天命,他们才时兴迷信鬼神,如果我们用强硬手段制止,未能满足精神空虚的人们对虚幻的愿望,而一定会说我们违背民情,必然将引发民怨。怨恨的产生往往是由小处引发,然后逐渐积累扩大。即使十户人家的小镇,一天不可能担保每家都平安无事,何况是这么大的楚国呢?人们一有事就没有不求诸鬼神的,而又无不借助鬼神以埋怨国王,那用什么办法予以制止呢?不如因势利导,先顺着提高巫师的地位。百姓们总是抱着虚幻求鬼神消灾免祸,却不会反对提高巫师的地位,提高巫师的地位后,在巫师得意忘形时暴露骗术,用事实揭露他们的欺诈行为,那样不用挨家挨户去劝说,就会家喻户晓,真相大白百姓们自然会醒悟,然后公开地按照法律将那些欺诈百姓的巫师绳之以法,那时谁也不敢再违抗了。”

    于是,楚王下令让巫师们推选出一位有名望的大巫师,由他来主祭鬼神,并重修原被毁的祠庙。国家有事也去征求大巫师的意见。同时,认真选拔任用地方官吏及差役,公平地处理各种案件、平反过去的冤狱,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杜绝各种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罢免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这样一来,地方上的讼棍侠士和京都的讼棍侠士没有了活动余地,都消声若迹。巫师得不到内部机密,说的话都不灵了,以致百姓们信巫师求鬼神的热情也渐渐松懈了。 正当这时,西部边境有外敌入侵,楚王召集楚国元老们,让他们去请大巫师祈祷鬼神推测吉凶。大巫师由于事前没有得到外敌入侵的消息,因此说不出什么,言辞前言不搭后语破绽百出。楚王说明了真实情况,并反问那些国老,国老们惊愕非常无言以对。于是,楚王处死了大巫师,并且陈尸示众,又把全部鬼神的偶像也烧掉。从此楚国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宣扬鬼神了。

【本文寓意:推行新政,阻力重重。因势利导,政通人和。】

第十三章    公孙无人

1、柳下惠之弟跖盗于鲁,鲁国人患之。公孙无人谓展季曰:“舜父瞽瞍而弟象,舜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有诸?”展季恻然,无以应。

明日而之盗跖,盗跖环甲兵以自卫,揖其兄以入,还而坐,扬扬然问曰:“圣人之聚人,有道乎?”展季曰:“有。”请问之,曰:“太上以德,其次以政,其下以财。德久则怀,政驰则散,财尽则离。故德者,主也;政者,佐也;财者,使也。致君子莫如德,致小人莫如财。可以君子,可以小人,则道之以政,引其善而遏其恶。圣人兼此三者,而弗颠其本末,则天下之民无不聚矣。”盗跖怫然曰:“我之聚人也,异于是。驱之以白刃,渍之以赤血,从我者与之,其不从我者屠之,焚烧其室庐,芟翦其妻孥,芜其土田,割其恩爱,断绝其顾念,使之不夺不食,舍我奚适。吾将以是横行于天下,而非若长者之迂也。”

展季哑然而返,曰:“始吾谓人无不肖,皆异于禽兽。由今观之,殆不若矣。”遂隐于柳下,而别其族曰“㧕下氏”。

『译文』柳下惠

     柳下惠(1)的弟弟跖(2)在鲁国率众造反沦为流寇强盗,鲁国百姓深感不安。公孙无人(虚拟名)告诉㧕下惠说:“虞舜的父亲是盲人,和其弟象心地险恶屡欲加害舜,但是虞舜却不计较,能夠保持亲密无间的父子、兄弟关系,和谐相处,尽孝道,行孝梯,和和睦睦,不受奸邪阻碍。有这回事吗?”     柳下惠听后,知道他旁敲侧击在批评自己不会教育弟弟,心感羞愧,无言以对。

     第二天,柳下惠去拜访他的弟弟盗跖。盗跖用武士护卫着自己,拱手请他的哥哥入营,坐下来后,洋洋得意地问他哥哥:“圣人聚集百姓有办法吗?” 柳下惠回答说:“有的。”  盗跖便向他请教办法,柳下惠说:“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其次是用政治手段,最下等是用钱财。以道德感召百姓,时间愈长,越使人感怀向往;以政治手段聚集百姓,一旦政令松驰,百姓失去信心就会人心涣散;以钱财聚集百姓,一旦钱财缺乏,百姓就会离去。所以说,道德是置高无上的,政治手段只能辅佐,而金钱只是暂时的手段。招揽君子,没有比道德更好的办法了;招揽小人,不如用金钱更有效;对于那些可以成为君子又可以成为小人的中间分子,适用政治开导他们,启发他们行善积德,遏制他们的邪恶,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圣人兼用这三种方法,同时又不颠倒主次本末,以致天下的百姓没有不能聚集到圣人周围的。” 盗跖听了愤怒地说:“我聚集百姓的方法和你说的完全不同。我用寒光闪闪的刀剑驱赶他们,让他们沾染上鲜血。服从我的参加我的队伍同吃同喝,不服从我的就杀掉他,烧毁他的房子,屠戮他们的妻子儿女,使他们的田地荒芜,割断恩爱,断绝血缘关系,使他们懂得不去掠夺就没有饭吃,离开我就无处藏身,到那时他们只能紧跟着我,我将以此聚集人马横行天下,而决不像兄长与圣人那样迂腐啊!”

     柳下惠听了这丧尽道德天良的话,默默地返回说:“当初我认为,人无论怎样邪恶不肖,都会和禽兽不一样,由今天听到的话来看,恐怕不是这样,有的甚至连禽兽都不如啊!”于是,就带领全家隐居在柳下,即与盗跖断绝关系,为了和同族的其他人区别开来,并以“柳下氏”另立氏族。

【本文寓意:残酷统治,众叛亲离。以德治国,长治久安。】

译注:

1)柳下惠:春秋时代鲁人,即展禽,名获,字季,又称展季。曾任士师,居柳下,谥日惠,故称柳下惠。

2)跖:展季(柳下惠之弟),曾率九千人横行天下。

2、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敗之,乃袖茅䅇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眝,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壸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译文』猴戏     

古代有位僰(1)族人训养了一群猴子,他给猴子穿上衣服,并教它们跳舞,经过训练,猴子舞姿的跳越,旋转曲折,都符合伴奏音乐的旋律节拍。一向善歌善舞的川东巴(2)族一位仆人看了僰族人的猴子舞蹈,十分嫉妒,对自己的舞姿还不如猴子深感羞耻。于是,他就动脑筋想方设法要让猴子的表演失败,让那位僰族人当众出丑。有一天,他事先在袖筒中藏好茅栗,便前往观看猴子表演。筵席张开,观众入位,演出开始猴子纷纷出场起舞,观众凝神观看,身边的观众还用脚拍打着节拍伴奏,巴族仆人神态自若地挥了一下衣袖,把茅栗甩了出去,扔了剧场一地都是,正在表演的猴子一看到喜欢吃的茅栗,纷纷脱掉衣服,争着抢拾茅栗,闹得壸倒桌翻,剧场一片狼藉。僰人急得大声喝斥也阻止不住,搞得狼狈不堪。

     郁离子深受感触地说:“如今那些不能整肃军纪,严格控制军队的统领帅师作战,就像蚂蚁蠢然聚集在一起,一见了财物就争先恐后地去抢夺,他们和这群猴子有什么区别呢!”

【本文寓意:兵士贪利,不堪一击。军纪严明,所向披靡。】

译注:

1)僰:古代小数民族名,春秋时代分佈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2)巴:古代国名,在今四川省东部,故川东別称巴。

 3、郁离子曰:“人莫不亲其父母也,而弗思他人之亦各亲其父母也;人莫不爱子也,而弗思他人之亦各爱其子也,故有杀人之父母与子而不顾者。及其父母与子之死,则不堪其悲,是其良心之未亡,犹可道而之善也。人有不能孝于父母,而钟爱其子者,不思父母之于己,亦犹己之于子也,是其良心虽亡,而犹有存者,亦未至于不可道而之善也。

是故圣人立教,因其善端而道之,使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生之者天地父母,而成之者君师也。不然,名虽曰人,与禽兽何别焉?”

『译文』良心

     郁离子说:“人没有不喜爱自己父母的,但是却不考虑别人也都喜爱自己的父母;人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往往不想想别人也都会疼爱自己的子女。因此,有些人杀害他人的父母、子女时,一点不顾及他人丧父母、失子女生离死别的痛苦,等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子女不幸死去时,却哭得死去活来,悲伤不堪。这说明他的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还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他改恶从善。 有些人不能行孝道孝敬父母,却钟爱自己的子女,他没有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护抚育,也就像自己对待子女一样无微不至。这种人良心虽然已经丧失,但是尚存爱子之心,说明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还不至于到不可救药,不能教育引导他改恶从善的地步。

所以,圣人树立的教育方法,是根据一个人的善良之心开始萌芽时加以引导,触类旁通使这种善良得以引伸成长,等待他逐渐明确表现,在心灵上打上较深的烙印,这种善良的道德品格要传承他,运用他。如果这种善良在萌芽时就遇到阻碍,就要设法加以排除,若遇到打击摧残,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法律加以维护人,生育他们的是天地父母,但是,使人们成才的是否君主与老师的教育指导,倘若对父母、师长都不知道孝敬的话,名义上虽然叫做人,实际上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本文寓意:孝父敬师,为人之本。人无良心,禽兽不如】

  4、熊蛰父谓子离曰:“今有病渴,而刺漆汁以饮之,可乎?”曰:“不可。”“育鱼于池而患獭,则毒其水,可乎?”曰:“不可。”

曰:“然则子之王亦未之思也甚矣。王患民赋之不均也,而用司马发。司马发极人力之所至,务尽收以为功,见利而不见民。民入不足以为出,老弱饿殍,田野荒虚,而王未之闻也。王患敌寇之未弭也,而用乐和。乐和悦士卒以剽掠,见兵而不见民,民视之犹虎狼,所过妻孥不保,而王未之知也。是何异乎刺漆汁以止渴、毒池水以禁獭哉?王如不寤,吾恐民非王民,而国非王国矣。”

『译文』饮漆 

    熊蛰父(虚拟名)问子离(虚拟名)说:“现在有一个病人口渴得要命,如果刺漆汁给他喝止渴,可以吗?” 子离回答说:“那绝对不可以。” 熊蛰父又问:“水池里养的魚,而遭水獺的危害,想往水池里放毒药毒獭,可以吗?”子离回答说:“这当然也不可以。”

     熊蛰父接着说:“既然如此,那么你的君王对治国的方针政策上也太欠思考了。君王恐怕对百姓的赋税不平均,就用司马发(虚拟名)。司马发竭尽全力把赋税额提高到百姓难以负荷的最大极限,用尽一切办法把百姓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全部搜括上来,作为自己的功劳。他眼里只看见自己的功利,却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全年的收入,还不够用来缴纳赋税杂捐,老人和儿童纷纷饿死,靑壮年外逃,田地荒芜,而这些情况君王却一点也不了解。君王又忧虑敌寇尚未平息,就任用乐和(虚拟名)作统帅。乐和为笼络士兵,便纵容士兵抢劫百姓的财物,他眼中只有士兵,却无视百姓的疾苦和安宁;百姓们把他的军队看作虎狼,他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老百姓的妻子儿女都不能保全,而君王又不知道这些状况。这和刺漆汁来止渴,向鱼池放毒来除獭的做法又有什么不同呢?君王如果再不醒悟,我恐怕百姓将不是君王的百姓,国家也不是君王的国家了。”

     【本文寓意:横征暴敛,饮鸠止渴。用人不当,民怨国危。】

5、石羊先生倚楹而叹曰:“呜呼!予何为其生乎?人皆娭娭,我独离离;人皆养养,我独罔罔。谓天之弃之乎?则比人为有知。谓天之顾之乎,则何为使予生于此时?时乎命乎,我独于惧。东乎西乎,南乎北乎,吾安所归?独不如鱼与鳖乎,潜居于坻:又不如鸿与雁乎,插羽而飞。何不使之为土为石乎,而强生以四肢?又何不使之冥冥木木,不知痛痒,以保其真乎?而予之以致寇之货,陷之以不测之机。”

于是,悲风振天,四野凄凉,浮云不行,霰雪交零,日月为之无光七日。

『译文』叹息

      石羊(虚拟名)先生倚靠在堂前的柱子而向天长叹道:“唉!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呢?人们都嬉耍玩乐活得潇潇洒洒,惟独我离群索居忧愁悲伤;人们都无忧无虑,而我却心神不定。要说是上天抛弃我吧?我却比一般人较为聪明有才能。要说上天庇佑我吧?那么为什么让我出生在这个乱世的时候呢?这是我生不逢时,还是命运不济?要让我独自承受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东方啊、西方啊、南方啊、北方啊!我的归宿在哪里?为甚么我不如无知的鱼和鳖,能够深深地潜居水㡳;却又不如鸿雁与天鹅,插上羽毛展翅飞翔。为何不使我的躯体化为没有知觉的土块和石头?而却给我硬长出四肢;又为什么不让我浑浑噩噩,木头木脑,不知痛痒,以保全自身的纯真呢?却偏赐予我足以以招致小人攻击的高洁品行,使我陷于深不可测的危机当中,

     石羊先生的长叹感天动地,霎时间悲风震天,四周原野一片凄凉,天上飘浮的云彩驻足不行阴云密布,雪糁与雪片纷飞,连太阳和月亮也整整七天显得昏暗无光。

      【本文寓意:空有抱负,报国无门。当今昏庸,悲动天地。】

6、郁离子曰:“小人其犹膏乎?观其皎而泽,莹而媚,若可亲也,忽然染之,则腻不可濯矣。故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尾尾以求之,岸岸以居之。见于声,形于色,欲人之知也如弗及。是故君子疾夫尾尾者。”

『译文』小人犹膏

     郁离子说:“天下卑鄙无耻的的小人就好像油膏一样吧?看油膏的外表皎洁而有光泽,晶莹剔透而娇媚可爱,好像非常可亲。但是,如果不小心忽然手碰上了它,手就会沾染上油腻,而且不容易洗干净。因此,小人在尚未得志时,甜言蜜语一副谄媚相,整天尾随在高官后面奉承拍马;一旦得志,就显得不可一世盛气凌人。用追随奉承拍马寻求往上爬,到不可一世以自居,这从他日常的言谈,和喜形于色的举止中表露无遗,他总想在人前炫耀一下自己,唯恐人们不知道他的飞黄腾达。所以,君子最憎恶那些靠尾随身后奉承拍马晋身的卑鄙小人。

【本文寓意:奉承拍马,官运亨通。小人得志,不可一世。】

 7、坟山之鹰既化为鸠,羽毛、爪觜皆鸠矣,飞翔于林木之间,见群羽族之翪然集也,趯然忘其身之为鸠也,虺然而鹰鸣焉,群鸟皆翕伏。久之,有乌翳薄而窥之,见其爪觜、羽毛皆鸠,而非鹰也,则岀而噪之,鸠仓皇无所措。欲斗,则爪与觜皆无用,乃竦身入于灌。乌乎!其朋而逐之,大困。

郁离子曰:“鹰,天下之鸷也,而化为鸠,则既失所恃矣,又鸣以取困。是以哲士安受命而大含忍也?”

『译文』鹰化鸠

岷山(1)的一只雄鹰变成了斑鸠以后,羽毛、爪、嘴都像斑鸠一样了。它飞翔在树林之间,看见所有的鸟类都上下飞翔聚集在一起,它也凑了过去,居然完全忘记了自己已经变成斑鸠了,突然发出雷鸣般的雄鹰鸣叫声,所有的鸟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雄鹰叫声,都敛起羽毛伏下身来。 过了好长时间,有一只乌鸦利用灌木林遮避掩护靠近仔细地察看,只见它的爪子、嘴巴和羽毛都是斑鸠而不是雄鹰,于是,这只乌鸦首先站出来大叫提醒大伙。斑鸠听了乌鸦的叫声吓得惊惶失措,欲想像过去那样扑上去搏击乌鸦,但是爪子和嘴巴都已失去雄鹰时的锐利,没有搏击功能了,于是害怕得竦身钻入灌木丛中藏身躲避。乌鸦连忙呼唤自己的朋友和群鸟一起来追赶这只装鹰叫吓唬大伙的斑鸠,斑鸠被大伙赶得走投无路狼狈不堪,完全陷入孤立无助,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困境。

     郁离子说:“雄鹰,是天下最凶猛的鸟,而它化为鸠鸟,便已经失去了它以往作为猛禽时所倚仗的特殊功能了。可是,它却又要像雄鹰那样鸣叫,以致自招困窘。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有自知之明,能服从命运的安排,而又豁达大度,有极大的忍耐涵养的。”

译注:

【本文寓意:昔日辉煌,过眼云烟。自知之明,安享天年。】

1)㞶山:即岷山,在今甘肃省岷县境,耸峙在四川省西北部。

8、莒北离公城莒视绛都,正舆大夫谏曰:“晋,天下之大国也,而作绛都,三年然后成,民犹弗堪,而况于莒乎?蕞尔国于晋不百一,以一企百,何异乎以羔服象乘乎?且城成而与守者,民也。悉莒国之人,不直晋一邑,而矧敢视绛。苟有事焉,民集于一隅,三則否矣。”乃损而参之,尽役其老幼,五年而不毕。楚师伐之,民不战而溃。

君子谓莒北离公之智不如蚁。蚁计其徒之多寡以作室,有戒則徒,徒各执其事。有蚳者负其蚳,无项以也。今为国而不量其力,不丧何待?

『译文』城莒

      春秋时莒国(1)国君莒北离公要修建莒国都城的城墙,要按照晋国绛都(2)的规模修筑。正舆大夫进谏说:“晋国是天下的大国,而且用了三年的时间才修成,但晋国的百姓都感到不堪承担这样的劳役杂捐重负,何况是我们莒国呢?我们小小的莒国与晋国相比还不到晋国的百分之一,但是却要以一分之力量企图和百倍于我们的力量相比,这和用羊羔去拉大象的乘车有什么差异呢?再说,即使城修筑成了,但是守卫应该是莒国百姓,可是把莒国全部百姓都用上,也不到晋国的一个城市的人口多,我们莒国修城又怎么敢和绛都相比,按它的规模?如果有外敌入侵,像绛都那么大的城墙,我们集合全国的百姓齐上阵,也只够防守一面城的人力,其它三面就没有人力防护,那不是徒劳无益吗?”  莒北离公不听劝告,于是下令拆除旧城仍参照绛城修建,把全国的老人、孩子全调来做修城的苦役,修了五年也没有完工。楚国的军队征伐莒国,本就满怀怨愤的莒国百姓没有应战就溃散了。

     君子评论说:“莒北离公的智慧还不如蚂蚁。蚂蚁都知道算计一下本群的同伴多少而筑窝,预感到有灾情警报,就事前赶快组织迁移,迁移搬家的时候,各自执行各自的任务,有蚁卵的就驮着它的卵慢慢爬行。如今莒北离公为建设国家修筑莒城,却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国力,不量力而行,劳民伤财,民怨沸腾,这样的国家不沦丧,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呢?”

【本文寓意:贪大求洋,劳民伤财。不听忠告,山河破碎。】

译注:

1)莒国:春秋周时的君主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后被楚所灭。

2)绛都:春秋时代晋国的国都,在今山西省曲沃县。

      9、郁离子曰:“食主于疗饥,其功在饱,而甘旨不与焉;衣主于御寒,其功在煖,而华饰不与焉。饱、煖主也;甘旨、华饰客也。言,文而不信;行,诡而不实。是专事为客而亡其主也,是犹构九成之楼而以竹柱也。呜呼!人之于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译文』主客分明

      郁离子说:“食物主要用于解决饥饿,它的作用是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能量吃饱肚子,而美味与否不重要;衣物主要用于抵御寒冷,它的作用在于穿得暖和不受冻,至于服饰华丽与否也不重要。吃饱和穿暖是最主要的,讲究排场,穿着华丽相比较温饱问题尚得不到基本解决前就是次要的了。说话文过饰非、花言巧语却不能让人相信,行为诡异尽出奇招即华而不实,这就是专门讲究装饰门面只抓次要的,而丢掉实际要解决的主要关键的问题,犹如同要建筑一座九层的高楼,却用竹子来充当柱子一样。哎!人在处世办事,都要慎重考虑辨别清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同时要不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又要把握好处理问题的权限范围和注意工作方法,使问题得到及时完善解决。那么也就会减少后悔不及的事了吧!”

【本文寓意:本末倒置,扬汤止沸。主次分明,励精图治。】

 10、屠龙子失马而治厩。人曰:“晚矣。”屠龙子曰:“折肱而学医,未晚也。昔者齐桓、晋文公皆先丧其国,而后归为五伯。越王勾践栖于会稽,而后灭夫差,作诸侯长。知武子囚于楚,而后归相晋侯,光复先君之业。孙子刖足,而后为大国师,破军斩将,威动天下。伍子胥丧家岀奔,而后入郢,复其父兄之仇。范睢折肋拉齿,弃于箦中,而后相秦斩魏齐。此三君四大夫者,方其逃奔困厄之际,孰不谓其当与枯荄、落叶同腐土壤?而一旦光辉煥赫,使人仰之如曰星之在上。向使其甘于危亡而自暴也,则亦已矣。故七月之旱,禾不生矣,犹可芟而望其穞,若以为晚而遂弃之,田卒荒矣。”

数月而马归,人服其识。

『译文』大器晚成

      屠龙子(虚拟名)丢了一匹马以后才修马房,有人对他说:“这已经晚了。”  屠龙子回答说:“折断了胳膊,然后才去学医,也不算晚。当初,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先丢失了国家而后回来,经奋发自强成为五霸之一。越王勾践曾做了吴王的俘虏,困在会稽,后来却灭了吴王夫差,成为诸侯盟主。知武子(1)曾被楚国囚禁,后来返回晋国辅佐晋侯,败楚于鄢陵,振兴了先君的事业。齐国的孙膑,当初被庞涓妒才砍了他的双脚,后来回到齐国做了军师,破敌斩将大败魏军,迫杀庞涓,威震天下。楚人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丧家出逃到吴国,后来率兵攻入楚国郢都,报了父兄之仇。魏人范睢(2),当初被相国魏冉打断了肋骨,又打掉牙齿,并被用竹席卷起来扔进茅厕,但后来逃奔秦国,做了秦昭襄王(3)的相国,辅佐秦国打败了魏国和齐国,迫使魏冉自尽身亡。以上这三位君王、四位卿大夫,当他们正处在逃奔困厄的危难之际,谁不认为他们像枯草、落叶腐烂在土壤之中;可是,一旦光辉照耀,名声焕然显赫,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一样,令人仰首瞻望。假如他们当初甘于在危亡之中,而自暴自弃,那么也早就完了。所以,如果在七月的大旱天,禾苗干枯无法生长了,但还可以割去枯禾,辛勤灌溉再指望它自萌新苗;如果认为已经晚了,而不采取措施补救就抛弃它,那么田地最终就会荒废了。”

     过了几个月,屠龙子的马竟然跑回来了,人们都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本文寓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大器晚成。】

译注:

1)知武子:公元前560年,春秋晋人,智䓨,字子羽,谥武,故称武子。是春秋晋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智䓨在晋楚邲之战中被俘囚禁,九年后由其父以同期被晋俘虏的楚王异母兄弟毂臣交换回晋。回国后致力振兴晋成霸业,曾任晋国正卿、中军将。鲁成公十六年佐晋侯败楚于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

2)范睢:战囯时魏国人,字叔。因家贫先事魏国大夫须贾,一次出使齐国得齐王尝赐,虽婉拒,但魏怀疑他私通齐国,被魏相魏冉打断肋骨、牙齿,又用竹席卷起来扔置茅厕让人拉尿侮辱。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逃奔秦国,辅秦远交近攻,平魏齐等国成统一大业,曾任秦的相国,封为应侯。

3)秦昭襄王:战国时代秦王,名稷,以远交近攻之策,用白起为将,征伐诸侯,使秦完成统一大业。在位56年。

     11、齐宣王与盼子游于囿,出鸟兽鱼鳖而观之。见其驯狎而不惊也,洋洋然有喜色。

盼子问曰:“王何以能使之若是哉?”王曰:“吾惟其性之欲,而弗逆焉耳。”盼子曰:“王必以山林处其狐狸、猴猿,沼处其鱼鳖,而泽处其鸿雁乎?”王曰:“然。”盼子曰:“王必以肉饱其虎豹,果饱其猴猿,稻梁饱其鸿雁,鸡鹜饱其狐狸乎?”曰:“固然。”盼子曰:“使虎豹一日无肉,猴猿一日无果,鸿雁一日无稻梁,狐狸一日无鸡鹜,则王能安之乎?”王曰:“不能也。”“今欲以泽沼处虎豹、狐狸、猴猿,而山林处鸿雁、鱼鳖,则王能驯之乎?”王曰:“不能也。”曰:“然则王之所以处鸟兽、鱼鳖,无不得其所矣,彼必感王之德,而知所以报王矣。今济与洸斗,河、济、洸、泗同溢,民庶流离,无人以拯之,臣请举豹。三晋合兵伐我,侵车东至阿,无人以御之,臣请举虎。瀛博之间海溢,水冒于城郭,无人以疏之,臣举鳖。四郊多垒,烽火不绝,狗偷鼠窃,乘时而兴,无人以治之,臣请举孤。戎卒相持,千里馈饷,禾黍不登,仓廪空竭,无人以理之,臣请举雁。礼典违阙,纪法失守,敌国使至,无人以应之,臣请举猴。忠信不孚,民隐其情,断狱多辟,无人以明之,臣请举猿。力本无赀,草莱滋蔓,田野荒芜,无人以辟之,臣请举狸。而王可以坐镇齐国矣。”王勃然色变。

盼子曰:“王无怪也。臣以为:王不惜桑麻之地以为山林沼泽、不惜人食,以养禽兽者,为其足以承王之任使也。今皆不可,则必于人乎取之。而王之待士,未见有惟其性之欲而弗逆者也,未见有处之必以其处,而食之必以其食者也,则王之所重轻,人知之矣。而又欲绳之以王之徽纆,范之以王之榘度,强之以其所不能,迫之以其所不愿,则任王之事者,非图哺啜,则有所不得已焉耳,而欲望其悉心竭力,与王共治齐国,是何异乎筑枯箨以防水、钻朽木以取火哉?”

于是宣王豁然大寤,投案而起,下令放禽兽,开沼泽,与民共之。礼四方之贤士,立盼子以为相。齐国大强秦楚致霸,盼子之力也。

『译文』礼贤

      齐宣王(1)和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田盼子一起往王室的动物园中游玩,宣王让园工把园林中的鸟、兽、鱼、鳖放出来供观赏,看见禽兽都被驯得服服帖帖能亲近人,没有惊恐的状态,宣王洋洋自得,喜形于色。

     盼子问宣王:“大王用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驯服得如此顺从呢?”  宣王回道:“我只是按照它们的习性、爱好去满足它们,而且不违背它们的意愿罢了。” 盼子又问:“大王必定是将狐狸、猴猿之类安置在山林里,把鱼鳖之类放养在水池里,把鸿雁放置在湖泽里吧?”  宣王说:“是这样。”  盼子接着又问:“大王必须用肉食喂饱那些虎豹,用果实喂饱猴猿,用稻谷、高梁喂饱那些鸿雁,用鸡鸭喂饱那些狐狸吧?”  宣王说:“那当然。”  盼子又问:“假使那些虎豹一天没有肉吃,猴猿一天没有果子吃,鸿雁一天没有稻谷高梁吃,狐狸一天没有鸡鸭吃,那么大王能安心吗?”  宣王答道:“不能啊。”  盼子继续问道:“如果现在把虎豹、狐狸和猴猿换到湖泽中去,把山林让鸿雁、鱼鳖它们去生活,那么大王能驯服它们吗?”  宣王说:“那不能啊。”  于是,盼子说:“既然大王对鸟兽鱼鳖都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使它们无不各得其所,它们必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并深明大义知

道怎样报答大王之恩了。如今济水与洸水相互冲击,黃河、济水、洸水、泗水一起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人去拯救水灾,微臣推荐豹前往救灾赈灾;韩、赵、魏三国联合攻打我们齐国,他国的战车已经入侵东至山东阿城,没有人能抵御入侵之敌,微臣推荐老虎率军迎敌;瀛、愽(2)两地沿海一带,由于海上暴发海啸,海浪冲上城郭,海水四溢没有人去疏导,微臣推荐鳖领水族担当此任;都城四野布满了敌垒,烽火连绵,大小盗贼,乘机作乱,没有人去整治,微臣推荐狐去负责肃清;士兵们在前线和敌军对峙作战,要奔走千里运送军饷,但庄稼歉收,国库空虚,没有人管理,微臣推荐大雁去管理;礼仪违背伦理,典章严重缺损,纲纪国法不能坚持执行,敌国派使者谈判,也无人接待应对,微臣推荐猴子担任此要职;当官的失去忠、信力,百姓已不信服官员,他们隐瞒真相,处理及判案营私舞弊,大多数案件避重轻,没有人依法秉公明断,微臣推荐猿主持司法;国力不足,发展农业缺乏资金,目前各处土地无人垦殖杂草丛生,农田荒芜,无人耕种,微臣举荐狸猫去主管农业。这样,大王就可以稳坐齐国的天下了。”  宣王听了勃然大怒,神色突变。

     盼子紧接着说:“大王却不要怪罪,微臣原以为大王不惜把可种桑麻的良田,辟作山林沼泽以饲养鸟兽;又不惜把人吃的肉食、稻米来喂禽兽,为的是让它们足以承担大王所委派的使命。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就必须在国人当中选取可以胜任的人才了。但是,大王对待国内的贤达之士,未见得能够按照他们的习性去满足他们,而且从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也没有看到大王把他们安排到应该安排的位置上,提供他们享受应该享受的生活待遇。相比之下,大王所重视什么,轻视什么,人们都很清楚了。可是,大王又想对给自己做事的人士用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用法度规范他们,强制他们做他们根本办不了的事,逼迫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干的事。结果这些给大王做事的人,不是为了暂且混饭吃的,就是由于出于不得已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办事人员,想期望他们竭尽全力跟随大王共同治理好齐国,这和用干枯的竹笋壳筑堤坝防洪水,钻朽木取火的做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齐宣王听了豁然大悟,霍地拍案而起,于是发布命令,放生园林的禽兽,开放沼泽地,鼓励老百姓共同开发林地,共同分享受益;并礼遇四方的贤达之士,而且委任盼子为相国。从而,齐国很快强盛起来,超过了秦、楚两国,成为诸侯的霸主。这都是盼子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啊!

【本文寓意:纳谏纠错,勤政爱民。礼遇贤士,民富国强。】

译注:

1)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在位20年。

2)瀛、博:今山东省莱芜和泰安两地。

第十四章    蛇蝎

     1、楚人有见蛇蝎而必杀之者,又有曲为之容而惟恐人之伤之者。者曰:“斯二者,孰是?”郁离子曰:“其亦杀之者是,而容之者非耳。”或曰:“人有害于人,伤成而受罪,律也。今蛇与蝎未尝伤人,而辄杀之,不已甚乎?”

郁离子曰:“是非若所及也。夫人与物之轻重,较然殊矣。虫蛇之无知,而欲以待人者待之,不亦惑乎?昔者周公命庭氏射妖鸟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又命硩簇氏掌覆妖鸟之巢,著为典训。故孙叔敖见两头之蛇,杀而埋之,其母以为阴德,君子不非焉。况毒人之虫,中之者不死则痍,而曰:‘必待其伤成而后可杀,是以人命同于虫蛇,其失轻重之伦,不亦甚哉?’近世之为异端者,以杀物为有罪报,而大小善恶无所别。故见恶物而曲为之容,私于其身为之,而不顾其为人之害,其操心之不仁可见。吾故曰:‘是非若所及也。’”

『译文』善恶轻重

      楚国的民众见蛇蝎等毒虫,有些人见了蛇蝎就一定要把它杀死,以免它伤及他人;另外有一些人反而一定要想办法把它藏起来,唯恐别人看到会伤害它们。  有人问:“这两种人谁做得对?”  郁离子回答说:“还是那些看见蛇蝎就杀死它的人做得对,而看见蛇蝎要想办法把它们掩藏起来的人做得不对。”  那个人又问道:“法律明文规定,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才构成伤害罪而才受罚。如按法律类推,当时蛇蝎没有伤害到他人,而一看到它们就杀死它们,这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郁离子回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与是非曲直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得了的了。因为人和万物相比,哪个轻哪个重性别悬殊没有可比性,这是稍有头脑的人都明知的。虫蛇虽有生命,但它们无知没有理性,如果像人一样加以礼遇,并以法律管制它们,这不也太糊涂了吗?从前我国创制礼法的始祖周公(1)命令庭氏(2)用救日之弓、救月之箭射妖鸟,又命令哲簇氏用掌力击毁妖鸟之巢,并且著为典范以致训示。所以孙叔敖(3)看见两个头的蛇就杀死它,并且把它埋入土中,以免让它活着伤害他人,并且如不将蛇埋葬,蛇腐烂后其骨头被人踩踏刺伤仍有巨毒,同样会致人死伤。孙叔敖的母亲认为儿子暗中做了一件为大众人身安全着想的事,积了阴德。君子对此即无异议。况且那些能毒害人的虫蛇,被它咬中的,重者死,轻者留下创伤。如果像有些人说的等到伤害造成之后才可以杀它,这实际上是把人的性命和虫蛇之命等同起来,混淆了善恶两种不同性质的性命价值,颠倒了轻重的次序,不也太糊涂太过分了吗?近来这世上有些持异端理论的人,认为杀害生物都有罪,而且会遭到报应,但却对被杀生物对人类的危害大小、善与恶不加以区别,所以看见蛇蝎一类的毒虫反而小心地收容掩藏,为了显示自己不杀生去做损人的事,却完全不考虑它们随时都会伤害他人的人身性命安全。这充分表明,不顾他人性命的虚伪的假慈善难以掩饰其内心的不仁不义。故此,我才说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就不是一般人能辨识得了的了。”

【本文寓意:善恶不分,假义假仁。激浊扬清,伸张正义。】

译注:

1)周公:姓姫,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曾佐武王伐纣,辅成王治国,改定官制,创制礼法,营建东都,是历史著名的忠臣。

2)庭氏:周代官名,秋官之属。掌射国中妖鸟。

3)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也称蒍敖,曾任楚国宰相,施教导民,三月使楚大治,辅佐庄王称霸诸侯。

2、吴王夫差与群臣夜饮,有鵋鶀鸣于庭,王恶,使弹之。子胥曰:“是好音也,弗可弹也。”王怪而问之。子胥曰:“王何为而恶是也?夫有口则有鸣,物之常也,王何恶焉?”王曰:“是妖鸟也,鸣则不祥,是以恶之。”

子胥曰:“王果以为?祥而恶之与?则有口而为不祥之鸣者,非直一鸟矣。王之左右皆能鸣者也,故王有过则鸣以文之,王有欲则鸣以道之,王有亊则鸣以持之,王有闻则鸣以蔽之,王臣之顺己者则鸣以誉之,其不顺己者則鸣以毁之。凡有鸣必有为,故其鸣也,能使王喜,能使王怒,能使王听之而不疑,是故王国之吉凶惟其鸣,王弗知也,则其不祥孰大焉?王胡不此之虞而鸟鸣是虞?夫吉凶在人,禽兽何知?若以为不祥,则虑而先为之防,求吾阙而补焉,所益多矣。臣故曰:‘是好音也。’”

『译文」鵋䳢鸣廷

     吴王夫差与朝廷群大臣夜晚正在宫廷饮酒,有一只鵋䳢鸟突然飞进宫廷大声鸣叫,吴王感到非常厌恶,立即令武士用鸟弓弹杀鵋䳢鸟。 伍子胥忙说:“这是好的叫声,不可以弹杀它。” 吴王感到诧异,奇怪地问其中情由。  伍子胥反问吴王:“大王为什么要厌恶这鸟鸣叫呢?天下凡是有嘴巴的动物就会鸣叫,这是动物的常态,大王何必厌恶它鸣叫呢?”  吴王回答说:“这是一种妖鸟,它一鸣叫就不吉利,因此厌恶它。”

     伍子胥说:“大王如果以为它的叫声不吉祥而厌恶的话?那么有口而发出不吉祥的声音的,并非仅只这一种鸟,大王左右的文武大臣都是有口能叫嚷的啊!因此,大王有过失,他们就会叫嚷着而加以掩饰;大王有了欲望,他们会叫嚷着着予以诱导;大王需要处理政事,他们会叫嚷着来把持;大王如果有听到不同的意见,他们就会叫嚷着来蒙蔽;大王手下的大臣如果服从他们,他们会叫嚷着给以赞誉;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他们就会叫嚷着加以诋毁。凡是有叫嚷的,必定有一定的图谋。所以,他们的叫嚷可以让大王喜欢,有的可以使大王愤怒,还有的让大王听了谎言,而却不加怀疑。因此,大王的国家之祸福完全取决于身边亲信的叫嚷,但大王却不知道这一点,这种叫嚷与今晚鵋䳢的鸣叫相比,到底是哪一种不祥大呢?大王为什么不忧虑这攸关国家兴衰的叫嚷,却要忧虑一只鸟的鸣叫呢?何况吉祥凶祸取决于人的修行抉择,禽兽能知道什么?倘若大王真的认为鵋䳢鸟的叫声有不祥之兆的话,那么大王就应当慎重考虑,预先做好预防,认真反省寻找自己的过失所在,尽快加以修正弥补,这样所获的效益将会更大。所以,微臣说这是好的叫声啊。”

【本文寓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广开言路,补偏救弊。】

3、屈子谓楚襄王曰:“王之所以爱靳尚者,谓其善任使令与,夫国王国,民王民也。靳子有事焉,非王言不获,是楚人之听于靳子也,以王故。然则靳子无王不可也,而王亦何赖于靳子哉?今王委国靳子,食不由靳子,则不甘于口,衣不由靳子,则不安于体,出号令不由靳子,则王心惘然,以为不足,臣窃惑焉。昔商王受之任蜚廉、恶来辈也,惟王之所欲而奉之,揣王之心,度王之意,多方以迎合,自以为大忠于王,而不知为王集天下之怒。牧野之聚,王亡而身与之俱,亦何益哉?今靳子不鉴往辙,而王蛊是裕。王忱有德令,则靳子收其恩,曰:‘余实为之。’民弗堪命,则曰:‘余将若王何?’利究于下,而怨归上。臣恐楚国之非王国也。”襄王大怒,放屈子于湘江之源。

屈子去楚,楚乃大弱于秦。

『译文』鞒尚弄权

      屈原(1)对楚襄王(2)说:“大王之所以喜欢?尚(3)大夫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承担和完成大王所委派的使命吗?那楚国是大王的楚国,百姓是大王的子民。靳尚有什么事了,不是大王发话,靳尚就什么事都办不成功,所以楚国百姓听从靳尚的命令,实际上是因为有大王的缘故。不然的话靳尚没有大王就什么事也办不成,那么大王又何必依赖靳尚呢?如今大王把治理国家的大事全部委托给靳尚,食物不由靳尚经手进献,最好的食物也感到不香甜可口;衣服穿着不由靳尚选择,再华丽的服饰穿在身上也觉不合身得体;发布有关号令不由靳尚拟发,大王心里惟恐遗漏什么,总以为尚有不足之处;微臣深感疑惑不解。  从前商纣王(4)宠幸和信任蜚廉(5)、恶来(6)之辈,他们父子只要看见商纣王有什么欲望嗜好,就奉献什么,揣测纣王的心理发展规律,度量纣王能宽容人的限度和用意,从多方面加以迎合,自己认为这是对纣王的赤胆忠心,但却不知道这是给纣王积聚了天下人的怨愤。等到积怨暴发天下诸侯纷纷举旗反纣王于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蜚亷、恶来也难逃厄运一起身亡,这种人对国家和君王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如今靳尚不借鉴以往历史上的惨痛教训,而只顾蛊惑大王,满足大王的欲望。大王体恤民情颁布惠民政令,而靳尚却贪天之功居为己有,欺上瞒下对百姓说:‘这是我发布的政令。’骗取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如果发布的政令使老百姓不堪负荷激起民怨的,靳尚说:‘这是大王的政令,我怎么能将大王的政令改变呢?’他把所有功劳都归于自己,而把怨恨全推给大王,微臣担心这样下去楚国就将不是大王的国家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就把屈原流放于湘江发源地一带。屈原被流放离开楚国政坛之后,于是楚国迅速衰弱,国力大大逊于秦国。

【本文寓意:听信谗言,不辨忠奸。宠谀谪谏,国家衰亡。】

译注:

1)屈原:姓屈,名平,字原,别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三闾大夫,楚怀王重其才,靳尚等人谗而疏之。襄王时再度遭谗受谪,后自沉汩罗而死。

2)楚襄王:战国时楚王,名横,楚怀王之子,曾一度称帝,后败亍秦,在位36年。

3)靳尚:战国时楚国的上官大夫,深受怀王宠幸,他嫉妒屈原之才能,进谗诬陷。楚国扣留秦卿张仪,他又设法放走。

4)商纣王:商王帝乙之子,名辛,好酒淫乐,赋敛酷重,民怨沸腾,诸侯多叛,因此被周武王所伐,兵败自杀。在位33年。

5)蜚廉:商纣王的谀臣,喜跑,一作飞廉。

6)恶来:蜚亷之子,据力量超人,得幸了纣王。

4、熊蛰父居楚,有见闻必言,不待王之问也。及其之宋,宋王虽问之,弗言。

或曰:“宋王之待先生,不薄于楚王,而先生或言焉,或不言焉,无乃异乎?”熊蛰父曰:“子亦尝学乐乎?鼓钟县矣,和之以琴瑟,间之以笙磬,合止祝敔,然后八音谐而箫韶成矣。今有陈、筝、筑、笛、缶、间以铙、钹,和以羯鼓,虽有鸣球磬管,其可以杂奏乎?是故雷不鸣于启蛰,而鸣于日至,则天道变;鸡不鸣于乡晨,而鸣于宵中,则人听惑。”

『译文』论乐

      熊蛰父居住在楚国时,凡是有听到和看到什么,不等楚王询问,就会将所见所闻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当他移居到宋国,宋王即使问他,他什么也不讲了。

      有人问他说:“宋王对待先生的礼遇并不亚于楚王,可是先生在楚国无话不谈畅所欲言,而到宋国来却闭口不谈,这不是令人感到太奇怪了吗?  熊蛰父回答说:“你也曾学过演奏音乐吗?鼓钟悬挂起来,配上琴瑟,加上笙磬,合用柷敔起止,这样才能八音和谐,而箫韶雅乐形成。如今陈列筝、筑、笛、缶,间以铙钹,合上羯鼓,虽然还有鸣球磬管,但是,它们怎么可以胡乱搭配,混集演奏呢?所以,每年第一声惊雷如果不鸣于惊蛰时节,而却鸣在夏至,那么天道就变了;雄鸡如果不在黎明时鸣叫报晓,而是在半夜里啼叫,那么人们听到以后一定会搞不清时间大惑不解。

【本文寓意:政出多门,乱象横生。广开言路,政通人和。】

5、郁离子曰:“劝天下之乱者,其招安之说乎?非士师而杀人谓之贼,非其财而取诸人谓之盗。盗贼之诛,于法无宥。秦以苛政罔民,汉王入关,尽除之,而约三章焉;杀人、伤人及盗而已。秦民果大悦,归汉,汉卒有天下。由是观之,岂非他禁可除,而惟此三者不可除乎?天生民,不能自治,于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杀之权,使之禁暴诛乱,抑顽恶而扶弱善也。暴不禁,乱不诛,顽恶者不抑,善者日弱以消,愚者化而从之亦已甚矣;而又崇之以爵禄,华之以宠命,假之以大权,使无辜之民不可与共戴天者,释其仇而服事焉,是诚何道哉?遂使天下之义士丧气,勇士裂眦,贪夫悍客攘臂慕效,以要利禄。故曰:‘劝天下之作乱者,招安之说。’而世主弗寤也,悲夫!”

或曰:“然则舞干羽而苗格,非与?”曰:“甚哉!俗儒之梏于文以误天下也!《舜典》曰:‘窜三苗于三危。’又曰:‘分北三苗。’夫窜与分北,皆非抚纳降附之词也,只岂因其来格而遂为之哉?非人情也,圣人岂为之?必也以兵临之,而后分北。其来格者安之,顽不愎者窜之耳。又况干羽,非特文舞,则非曰诞敷文德,而遂弛其伐苗之谋明矣。《皋陶》曰:‘苗顽弗即工。帝念哉,念兹在兹。’则有虞之君臣不顷刻而忘苗,可想而见。岂若后世衰微偷惰之君臣,以姑息为幸,而以劝贤之爵禄,劝天下之大憝哉?”

『译文』招安

      郁离子说:“利诱天下盗贼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其中招安的说法是一大因素。不是主掌狱讼的官员杀了人,这叫做贼寇;不是自己的财物,而窃取他人财物的人,这叫盗贼。对这些杀人、盗窃犯上作乱的依法应予诛杀,自古法典都不予宽恕,更谈不上招安加官晋爵。秦朝以苛政残酷压迫人民,罔顾民生,汉王刘邦入关后就完全废除了秦朝的旧法,仅向关中人民约法三章,即杀人、伤害和盗窃三项犯罪者必须严惩。长期被秦朝苛政残酷压迫和关中人民果然非常高兴归顺汉王,汉王刘邦由于得民心终于拥有了汉室天下。由此看来,岂不是其它禁令都可以废除,而唯独这三条攸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法规不可以废除吗?上天养育了天下苍生,但群龙无首不能自我管理,于是就设立了君主,并把生杀大权交给他,让他禁止暴力行为,诛杀犯上作乱之徒,抑制顽劣邪恶的害众之马,扶持弱势和善良的的人。目下暴力得不到禁止,犯上作乱之徒没有得到诛杀,顽劣邪恶的人得不到抑制,善良的百姓一天天削弱甚至消失,愚昧无知的人却反而转化追随犯上作乱的人,这种邪恶横行,善良受损害的现象已经够过分了。可是,现在偏偏还要对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盗贼实行招安,给他们高官厚禄推崇他们,并宠幸授命衣锦还乡荣耀门庭,同时授予他们大权,让无辜的百姓要向不共戴天的盗贼,消解仇恨,并且还要百姓听命和侍奉这些昔往杀债累累的盗贼。这算什么道理啊!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天下的忠义之士丧气、功臣、勇士横眉怒目而视,而那些贪婪丶邪恶之辈见作恶反得利禄深受鼓舞,纷纷效法,以致走这条谋取利禄的捷径。因此说,鼓励天下人犯上作乱的因素,就是对盗贼姑息养奸的招安之说啊!但是,当今的君主却不省悟,真令人痛心啊!”

      有人说:“既然如此,那么跳起手拿盾牌和雉羽的武舞、文舞,三苗就会归附的话,就不对了吗?” 郁离子回答说:“那是迂腐的儒生受文字束缚混淆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前提,而对部落、诸侯的招安和与对盗贼招安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招安,以致使天下人误解。《舜典》上说:‘把三苗放逐到三危山。’又说:‘对三苗的君臣要分清善恶,分别处理。’放逐和分别处理,都不是安抚、接纳、投降的词语,那么,怎么会因为他们来归附而放逐和处理他们呢?这不合乎人之常情的事,圣人难道会做吗?一定是派军队对他进行威慑,然后才分清善恶予以分别处理。愿意归附国家统一大业的给予安置,对负隅顽抗不知悔改的顽固不化分子予以放逐。何况干羽,不仅是文舞所用,那么也不是因为大力敷陈文德,而放松了讨伐三苗的谋略,这是很明显的了。《皋陶》里曾说:‘三苗顽固决不停止进犯,舜帝时刻想着要征服三苗,这件事念念不忘。’由此足见虞舜君臣,无时无刻都设有忘记征伐三苗。可想而知,哪里像后世衰退懒惰的君臣,把姑息养奸当作幸事,竟将鼓励贤达志士的爵位和俸禄,去鼓励天下那些作恶多端的大恶人啊!”

【本文寓意:顽劣首恶,严惩不贷。姑息养奸,后患无穷。】

6、盗犨以如芒之鈎,系八尺之丝,构牛舌而牵之,宵夜而牛随之行,莫之违也。故世之善盗牛者,称犨焉。

郁离子曰:“是所谓盗道也。中其肯,扼其害,操其机而运之,蔑不从矣。”石羊先生曰:“此古人制盗之道也,今人弗能也,盗用之矣。”

『译文』盗牛   

 一位善于偷牛的盗贼,他用细小如芒刺的钩子,系上八尺长的丝绳,勾在牛的舌头上,就牵着牛走了,深夜里牛因舌头被钩刺痛既叫不出声,又不能挣扎只能老老实实地跟在盗贼的后面走,没有能力违抗。所以,世上人管善于偷牛的人叫犨。

     郁离子说:“这就是人们所讲的盗贼的方法,切中关键部位,控制要害所在,把握时机灵活运用,那就没有不成功的。”

  石羊先生接着说:“这本来是古人制服盗贼的方法,如今的人不能够运用它,反而被盗贼拿去应用了。”

【本文寓意:解决问题,抓住重点。如机应变,迎刃而解。】

 7、罔与勿,析土而农,耨不胜其草。罔并薙以焚之,禾灭而草生如初。勿两存焉,粟则化而为稂,稻化为稗。胥顾以馁,乃得诉于后稷,曰:“谷之种非良。”

问而言其故。后稷曰:“是女罪也。夫谷由人而生成者也,不自植也,故水泉动而治其亩,灵雨降而播其种,蜩螗鸣而芸其草。粪壞以肥之,泉流以滋之。其耨也,删其非类,不使伤其根;其植也,相其土宜,不使失其性。潦疏暵溉,举不违时,然后可以望有秋。今女不师诸先民,而率由乃心以遏天生,乃弗惩尔躬,而归咎于种之非良,其庸有愈乎?”

『译文』农耨

      罔和勿(俩均系虚拟名)二人分别在两块土地上耕种,他们锄草不能把杂草全部除掉,锄了又长。罔就用火烧的办法把地里的禾苗和杂草一起焚烧,结果禾苗全被烧死,杂草又照样长出来;勿就用任凭禾苗与杂草并存,一起生长,结果粟穗变成狼尾草,稻谷变成了稗草。结果,俩个人都瞪着眼互相看着挨饿。于是,他们就一起去向后稷(1)诉苦说:“稻谷的种子不好。”

      后稷感到奇怪,问其详情,罔与勿分别说明耕耘始末。 后稷听了后对他俩说:“这就是你们的过错了。那谷物是由人辛勤耕耘培育成长的,它不是自生自长起来的。因此,当开春冰雪融化泉水流动的时候,就要深耕整治田地,谷雨快到了就要播下种子,蝉开始鸣叫的时候,就要开始除草,施上粪肥和其它肥料,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引来泉水灌溉,以使土壤滋润。锄草的时候,要注意只能锄掉野草,保护禾苗绝不能伤了禾苗的根;种植的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不同的谷物,不要违背各种作物的特性。涝了要及时排水,旱时要及早灌溉,所有种植环节都不能违背农时节气,然后才有希望获得秋后的丰收。如今你们不虚心向老农学习经验,只凭由自己心里想当然办事,违背了庄稼生长的天性,当然没有好结果。可是,你们却不躬身自问,检讨自己的不当操作致使颗粒无收的失败教训,反而将其归咎于种子不好,难道还有比你们的做法更愚蠢的吗?”

【本文寓意:离经叛道,一事无成。遵循客观,顺理成章。】

译注:

1)后稷:后稷据传是他母亲姜源外出踏上巨人的脚印而有身孕的传奇出生,取名后稷,善种植,尧帝知他贤德,任为大农,赐姓姬氏,后辅助大禹治水,是周朝的始祖,名弄。

 8、汪罔之国人长,其胫骨过丈,捕兽以为食,兽伏则不能俯而取,恒饥焉。僬侥之国人短,其足三寸,捕蜩以为食,蜩飞则不能仰而取,亦恒饥焉。皆诉于帝娲。

帝娲曰:“吾之分大块以造女也,虽形有巨细,而耳、鼻、口、目、头、腹、手、足、心、肝、腑、肠、毛孔、骨节,无彼此之多寡也。长则用其长,短则用其短,不可损也。亦不可益也。若核之有仁,么乎其微,而根、干、枝、叶莫不具矣。若卵之有壳,块乎其冥,而羽毛、觜爪,无不该矣。今女欲为核之仁乎?卵之壳乎?是在女矣,非吾所能与也。”

『译文』大人国与小人国

     古代汪罔(1)国的人身材特别高大,他的小腿就有一丈多长,他们靠捕捉兽类为食物,如果兽类动物伏在地上,他们却不能弯腰俯身去抓取野兽,因此常常受饥挨饿。  僬侥(2)国的人身材长得特别矮小,他们的脚只有三寸长,他们专门靠捕捉蝉作为食物,倘若蝉飞走了,他们就不能仰头快步往高处追捕,结果也是常常挨饿。 于是,他们结伴一起去向女娲(3)帝诉苦。

女娲说:“当初我抟黄土分别造就了你们,虽然躯体形状有高大矮小之分,但是耳、鼻、口、目、头、腹、手、足、心、肝、腑、肠、毛孔、骨节等,彼此并没有谁多谁少都是完人。长得高的,就应该利用高的优势发挥高的特长,长得矮的,就要利用矮的有利因素,发挥矮的特点,既不可以把长得高的截去一段,也不可能把长得矮的再续上一段加高了。这就好像果核中的果仁,果仁虽然很小,但是果树的根、树干、树技、树叶等没有一样不包孕具全了。又如鸡蛋有外壳裹着,看外表安然幽冥,但是内中羽毛、嘴巴、脚爪鸡的全身器官没有一种不在卵中包孕完备。如今你们是想做果核中的仁呢?还是想做鸡蛋的外壳呢?这就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抉择了,而不是我所能赐予你们的了。”

【本文寓意: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发挥优势,人尽其才。】

译注:

1)汪罔:古代小国,又叫汪芒,春秋时曾称巨人国,在今浙江省禹山一带。

2)僬侥:又称焦侥,传说中的古代小人国。

3)女娲:上古的女帝,风姓,伏羲氏的妹妹。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抟黄土以造人;曾炼五色石以补天。

第十五章    神仙

1、虺韦问于罗离子奇曰:“或称神仙,有诸?”曰:“有之。”曰:“何以知之?”曰:“以物。”请问之。曰:“狐,兽也,老枫,木也,而皆能怪变。人,物之灵,夫奚为不能怪变?故神仙,人之变怪者也。怪可有,不可常,是故天下希焉。”

曰:“神仙不死乎?”曰:“死。”曰:“何以知之?”曰:“天以其气分而为物,人其一物也。天下之物异形,则所受殊矣。修、短、厚、薄,各从其形,生则定矣。惟神仙为能有其受,而焉能加之?故物之大者一天而无二。天者,众物之共父也。神仙,人也,亦子之一也。能超乎其群,而不能超乎其父也。夫如是,而后元气得以长为之主,不然,则非天矣。”

『译文』神仙

      虺韦(虚拟名)问罗离子奇(虚拟名):“有人经常提及神仙,真的有神仙吗?”

  罗离子奇回答说:“有的。”  虺韦又问:“你怎么知道有神仙的呢?”  罗离子奇说:“根据对物的认识判断。”

  虺韦请罗离子奇讲解其详。罗离子奇解释说:“狐狸是野兽,老枫树是树木,但却都能发生奇怪的变化,成为狐仙和树仙。人,是万物之首,是最精灵的动物,他为什么不能产生怪变呢?所以说,神仙实际上就是人怪变的结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怪变,是可以发生的,但又不可能经常发生,不然的话不叫怪,所以,有神仙,但天下的神仙也很稀少啊!”

     虺韦又问:“神仙真的长生不老,不会死吗?”  罗离子奇回答说:“也会死。”  虺韦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神仙也会死的?”  罗离子奇道:“天凭借元气化育万物,人不过其中一物。天下万物的形状体态不同,但是,它们所接收吸纳的元气就大不相同了。时间有长有短,功底有深厚浅薄,这得按照各自的形状和修行功㡳所决定,这是从万物形成时就确定了。只有神仙才能有超凡的毅力和修行接受元气,但不能是上天添加给予的。

  所以,天下万物中最大的是天,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天是万物共同的父亲。神仙,是人,也是天的孩子中之一,神仙可以超越天的其他孩子,但是,神仙不能超越他的父亲老天啊。只有这样,拥有元气最多的天自然为天王,寿元也就天长地久,否则就不是天了。”

      【本文寓意: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喧宾夺主,人臣之忌。】

2、郁离子曰:“贪与廉相反,而贪为恶德,贪果可有乎?匹夫贪以亡其身,卿大夫贪以亡其家,邦君贪以亡其国与天下,是皆不知贪者也。知贪者,其惟圣人乎?圣人之于仁义道德,犹小人之于货财金玉也。小人之于货财金玉无时而足,圣人之于仁义道德亦无时而足。是故文王、周公、孔子皆大圣人也。文王视民如伤,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以夜继日,坐而待旦。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圣人之贪于仁义道德若是哉!故以其贪货财金玉之心而贪仁义道德,则昏可明,狂可哲,而人弗能也。故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则廉,遂使天下之人专贪为恶德而恶之,则小人之罪也。”

『译文』贪与廉

     郁离子说:“贪与廉相反,廉洁是公德,贪贿是恶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修行。贪的后果有什么呢?贫民百姓贪心致使断送性命;卿大夫贪污导致诛连九族的灭门之祸;国君贪婪将失去天下民心,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些人都是不懂得贪的危害的人。真正懂得贪的危害所在只有圣人了。 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渴求,犹如小人对货财金玉的贪图。小人对货财金玉的贪图是永远没有感到有满足的时候,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追求,也永远没有感到有满足的时候。所以周文王(1)、周公、孔子都是大圣人。周文王怜爱百姓,对老百姓如同爱护受伤的伤员一样,关怀备至。他处理朝政,从早晨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连吃饭都没有空闲;周公一心要继承夏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君王的道德风范,施行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四位贤君的德操,夜以继日地操劳,天才蒙蒙亮就起来等待天亮以处理政务要事;孔子经常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什么知识啊!’圣人们对仁义道德贪婪到了如此境界。 所以,如果用对贪婪货财金玉的心,而去贪婪仁义道德,那么昏暗的可以变作光明,昏庸的可变得聪慧,狂妄的可以变得明哲,可是一般没有诚心的人却不能做到。故此,对追求货财金玉占有欲特别强的称为贪婪,对追求仁义道德达到最高境界的称作廉洁,这就使天下人都把贪婪作为一种卑鄙恶劣的品德,并憎恨惩罚它,这就是贪婪的鄙劣小人罪有应得啊!”

    【本文寓意:贪污受贿,身败名裂。廉洁公正,名垂青史。】

译注:

1)周文王:姓姫,名昌,后稷的后代,周武王之父,殷纣时为西伯,建国歧山之下,一生修德行善,政化大行。后受谗被囚,释归益行善政,诸侯叛纣而投,堪称历史圣贤。死后其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尊为文王。

     3、管豹问曰:“人死而为鬼,有诸?”

郁离子曰:“是不可以一定言之也。夫天地之生物也,有生则必有死。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几千万年,生生无穷,而六合不加广也。若使有生而无死,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人矣。故人不可以不死者,势也。既死矣,而又皆为鬼,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鬼矣。故曰:‘人死而皆为鬼者,罔也。’然而二气之変不测,万一亦有魂离其魄而未遂散者,则亦暂焉,而不能久也。夫人之得气以生其身,犹火之着木然,魂其焰,体其炭也。人死之魂复归于气,犹火之灭也,其焰安往哉?故人之受气以为形也,犹酌海于杯也,及其死而复于气也,犹倾其杯水而归诸海也,恶得而恒专之以为鬼哉?”

曰:“然则人子之祀其祖父也,虚乎?”

曰:“是则同气相感之妙也。是故方诸向月,可以得水;未遂向日,可以得火,此理之可见者也。虞琴弾而薰风生,夔乐奏而凤凰来,声气之应不虚也。故鬼可以有,可以无者也。子孝而致其诚,则其鬼由感而生,否则虚矣。故庙则人鬼享,孝诚之所致也。不然,先王继絶世以复明祀,岂其鬼长存而馁,乃至此而复食耶?”

『译文』论鬼

     管豹(虚拟名)问郁离子:“人死了以后而变成鬼,有这样的事吗?”

     郁离子回答说:“这是不可以用肯定的话来说这个问题。那天地繁育万物,有生必定有死。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今天,历时几千万年,一代代的繁育无穷无尽,但是天地并没有加宽加大,倘若人只有生而没有死,那么整个天地之间就不能容纳,这几千万年一代代繁育的人了。因此,人不可能不死,这是必然的趋势。如果说人死了就都会变成鬼,那么整个天地之间又没有空间再容纳鬼了。所以说人死了而都会变成鬼,是欺罔人的谎言。然而,阴阳二气的变化无穷难以预测,万一也许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奇人异士人死魂离,但其魄却没有随魂散去,那也只能是暂时的现象,而不能持久的。这人是得到元气才有生命力,才有强健的身体,就像火焰是依靠木头燃烧起来一样,人的魂魄就是木头燃烧的火焰,人的身躯就是燃烧的木炭。人死了以后魂魄又回归于元气,这犹如火灭了以后,火焰还能往哪里去复燃呢?所以,人吸纳秉受了天地的元气而成为形体,犹如取一舀海水倒入杯里;等到人死了而灵魂回归于元气,就好像把杯里的水又倒

进海里,怎么可能坏得只能都变成鬼呢?”

     管豹又问:“既然人死了不会都变成鬼,那么子孙后代祭祀祖先,难道是虚伪的吗?

      郁离子回答说:“这就是同一类元气相互之间感戴怀念借感应的奥妙体验。所以方诸(1)面向月亮可以取到水,金燧(2)面向太阳可以取到火,这是元气感应得到验证的一个实例。虞舜弹琴,《南风》之歌流行天下,䕫奏乐,凤凰来到,这说明声音和元气的互相感应没有虚假。所以说,鬼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子孙后代孝敬先祖致以诚意,那么先祖的阴魂就可以由感应而产生;如果子孙后代对先祖的孝敬没有真诚,那么对阴魂就不会产生感应。故此,祖庙是人体验感应及鬼享受祭品的地方,这是子孙后代出于诚心诚意的孝心所致。不然的话,先王延续曾经继世的飨祀,又名正言顺地予以恢复祭祀,难道是因为鬼长期存在而饥饿了,以致必须到此再饱餐一顿吗?”

【本文寓意:氣息灯灭,魂魄无存。心诚意真,敬神如在。】

译注:

1)方诸:古代一种用于月下取水的容器。

2)金燧:古代一种用于面对阳光取火的器物。

4、江淮之俗,以斗指寅、申、亥为天、地、水三官按罪锡福之月,而致斋以邀祥焉。满三年计之,多不得祥而得祸。

人曰:“若是乎,鬼神之渺茫也。”郁离子曰:“果若是,则鬼神不渺茫矣。夫神,聪明而正直者也。惟其聪明也,故无蔽焉;惟其正直也,故无私焉。无蔽无私不可欺也,则亦不可媚也。今择其按罪锡福之辰而致斋焉,是欺之也;焚香焫烛,朝夕稽叩拜跪,是媚也。人之稍有知识者,不受欺与媚,而况于聪明正直之鬼神乎?今之致斋者,非滥官污吏、奸胥、悍卒,即市井豪侩及巨商大贾之为富而不仁者。使鬼神果有按罪锡福之典,则斯人也,降之祥乎?降之祸乎?故曰:‘若是,则鬼神不渺矣。’”

『译文』江淮习俗

     长江淮河地区一带的风俗,以北斗星指向东北方于寅、西南和西南间于申、西北和西之间于亥三个方位,作为天、地、水三官按照罪孽赐福给人间的月份,因此人们常常在这段时间斋戒吃素,祭祀神灵祈求吉祥。斋戒满三年计时以示虔诚,多数人得不到吉祥,反而招致不少灾祸。

于是,人们纷纷议论说:“如果是这样,那么鬼神之事实在太渺茫了。” 郁离子说:“果若真是如此,那么鬼神的事就一点也不渺茫了。那神是智慧的化身,聪明而正直,正因为神聪明能知过去未来,所以任何事逃不过神的法眼,更不可能被蒙蔽欺骗过关;正由于神特别正直,所以大公无私办事公正。不可蒙蔽,不会徇私,不可欺骗,即也不受奉承讨好。如今选择按照人的罪孽赐福的时辰斋戒祭祀,这是欺骗神灵;点烛焚香,早晚叩头拜跪,这是谄媚讨好神灵。人间稍微有点知识的人尚且不会受欺骗和被谄媚讨好所迷惑,更何况是聪明正直的鬼神呢?如今这些斋戒祭祀鬼神的,不是贪官、污吏、奸诈的官员、凶悍的士兵,就是街市上唯利是图的暴富、奸商、大款等形形色色为富不仁的人,假使鬼神真的有按罪赐福消灾的典章,那么对这些人是降吉祥赐福呢,还是降灾祸给他们?所以说,如果对这些人求福而赐祸,这说明鬼神之事就一点不渺茫啊!”

【本文寓意:天良丧尽,求神无益。问心无愧,善恶有报。】

    5、郁离子观于岳祠,怅然叹曰:“悲哉!先王之道隐,而鬼神亦受人之诬也,而况于人乎?”管豹问曰:“何也?”郁离子曰:“若不闻圣人之言曰:‘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言泰山不享非礼之祭也。今也又从而为之祠,形其神而配以妃,不亦诬且亵乎?夫人之生死,有天命焉。福、善、祸、淫,天之道也。使诚有鬼司之,犹当奉若帝命,其敢受非礼之祈,而淫纵其祸福于其所不当得者乎?而祠以私之,是以浊世之鄙夫待鬼神也,其不敬孰大焉!”

『译文』东岳庙

      郁离子观看了泰山东岳祠庙,深感百无聊赖,怅然叹息说:“可悲啊!先王治国的理念已消失了,就连鬼神也竟遭人的诬陷,何况是一般的人呢?”  管豹听了后不觉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郁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孔子的一句名言:‘泰山之神竟然不如林放(1)吗?’说的是泰山不会接受不合礼法的祭祀。如今不但要祭祀泰山,而且为泰山之神立了祠庙,还塑了泰山之神的神像,并又配上了神妃。这不是明显诬陷神灵和亵渎神灵吗?这人的生死寿夭是由天命次定的,福赐善良,祸降淫恶,这就是天道。假使确实有鬼神来掌管生死寿夭,赐福降祸,那也应当尊奉天帝的命令,鬼神怎么敢接受不合礼仪的非法祈祷,而竟无节制地擅将祸福赐降给本不应该接受的人呢?而且为鬼神修祠庙,不合时宜地祭祀以达一己之私欲,这是乱世的鄙劣小人及愚夫对待鬼神的手法,其实这是对鬼神极大地不敬重啊!”

【本文寓意:朝廷腐败,礼法沦丧。行贿受贿,天理不容。】

译注:

1)林放:春秋时鲁国人姓林,字子立,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询问礼的根本,受到孔子的赞扬。

     6、海岛之夷人好腥,得虾、蟹、螺、蛤,皆生食之。以食客,不食则咻焉。祼壤之国不衣,见冠裳则骇,反而走以避。五溪之蛮,羞蜜唧而珍桂蠹,贡以为方物,不受则疑以逖。

郁离子曰:“世之抱一隅之闻见者,何莫非是哉?是故众醉恶醒,众贪恶廉,众淫恶贞,众污恶洁,众枉恶直,众惰恶勤,众佞恶忠,众私恶公,众嫚恶礼,犹鸱鸮之见人而嚇也。故中国以夷狄为寇,而夷狄亦以中国之师为寇,必有能辨之者,是以天下贵大同也。”

『译文』天下贵大同

  海岛上的夷人喜好鱼腥味,只要得到新鲜的虾、蟹、螺、蛤都是生吃,并作为招待客人的美味,客人如果不敢吃或不习惯生吃,他们就嚷着嘲笑你。 祼壤国的人不穿衣戴帽,全身赤裸,看见穿衣戴帽的人就感到惊讶,认为是异类,掉头跑开并躲避起来。 湖南西、贵州东武陵五溪一带的蛮人,取鼠之胎儿,渍以蜂蜜名蜜唧作为佳肴,又把桂树的蛀虫当作精美食品,作为地方特产进贡朝廷。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那么他们就会怀疑你不相信他们,从而与你疏远关系。

     郁离子说:“世间那些片面偏见只抱一隅之见闻的人,哪一个不是这样的啊!故此,众人都是酒徒,喝得醉醺醺糊里糊涂的人,最讨厌不喝酒头脑清醒的人;众人都贪婪,最讨厌清正廉洁的人;众人都纵欲淫秽,最讨厌贞洁的人;众人都污浊龌龊,最讨厌洁净清白的人;众人都枉曲为非作歹,最讨厌正直的人;众人都懒惰,最讨厌勤劳的人;众人都奸佞奉承,最讨厌赤胆忠诚的人;众人都营私牟利,最讨厌秉公无私的人;众人都轻慢无礼,最讨厌讲究礼仪的人;这就像鸱鸮看见人,就害怕一样。因此,中原人把夷狄(1)部族视为贼寇,而夷狄也把中原的军队当作贼寇,但必须有能分辨中原和夷狄是不同民族关系的人,才能协调二者的关系。所以,天下最可贵的是和平共处、世界大同啊!”

【本文寓意:视野开阔,胸怀大志。求同存异,世界大同。】

译注:

1)夷犾:古时称四方边境未开化的民族的统称。亦分:东曰夷、南曰蛮、西曰戎、北曰狄。

第十六章   麇虎

1、虎逐麋,麋奔而阚于崖,跃焉。虎亦跃而从之,俱坠而死。

郁离子曰:“麋之跃于崖也,不得已也。前有崖而后有虎,进退死也。故退而得虎,则有死而无生之冀;进而跃焉,虽必坠,万一有有无望之生,亦愈于坐而食于虎者也。若虎,则进与退皆在我,无不得已也,而随以俱坠,何哉?麋虽死而与虎俱亡,使不跃于崖,则不能致虎之俱亡也。虽虎之冥,亦麋之计得哉?呜呼!若虎可以为贪而暴者之永鉴矣!”

『译文』麋与虎

     一只老虎追赶一只麋鹿,麋鹿拼命逃生,它跑到悬崖边,看前面是悬崖绝路,后面老虎紧追不舍,它宁死不作老虎盘中餐,向悬崖跳了下去。追来的老虎也跟着跳下。结果麋鹿和老虎全都摔死在悬崖下。

     郁离子说:“麋鹿从悬崖跳下去,实乃出于不得已。前面有悬崖绝壁,而后面有穷追不舍的猛虎,前进和后退都是死。因此,后退而落入虎口,有死无生毫无生存的希望;向前跳崖坠入深谷,虽然必定摔死无疑,但是万一还有绝处逢生的一线希望,而且能得全尸,也胜过坐以待毙被老虎嚼碎呑食。而那只老虎,前进和后退完全由自己掌握决定,根本不存在不得已的事,而却要跟着麋鹿跳下悬崖一块摔死,这是为什么呢?麋鹿虽然死了,但是却引致猛虎同归于尽,麋鹿死得其所。如果它不从悬崖跳下去,那么就不能引诱贪婪残暴的老虎跳下去和它一块丧命。虽然说这事是老虎自己愚昧无智,但是,也可以说是麋鹿报追杀之仇的计谋得以实现了。唉!这只老虎可以作为贪婪而残暴剥削者的永久借鉴啊!”

【本文寓意:以强凌弱,官逼民反。穷寇勿追,物极必反。】

     2、晋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奕不胜刚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卒病躁而死。

郁离子曰:“是亦可以为鉴矣。天民犹鹄也,射之者我也,射得其道则中矣;兵犹子也,行之者我也,行得其道则胜矣。致之无艺,用之无法,至于不若人而不胜其愤,恚非所当恚,乌得而?死?”

『译文』躁人

      在晋国与郑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一位性情暴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箭靶的中心时,就气愤地砸碎箭靶子;下围棋赢不了时,就暴躁得咬碎棋子。人们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呢?”他听不进去,根本不明白失败的原因。最后,终因脾气暴躁而死亡。

      郁离子说:“这件事也可以让世人作为鉴戒啊!老百姓,就好像箭靶的红心一样,射箭的人是自己,掌握了射箭的原理及治国理念,那么就能中的,取得民心;士兵,就好像棋子一样,掌握军队的是自己,如果用兵得法指挥有方就可以打胜仗了。治国理民,没有纪纲政治理念;带兵打仗,不运用兵法战略,以至于施政无方,战略失当不能取胜对方的时候,又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生了一些不应当生的怒气,方寸大乱,这怎么能不灭亡呢?”

【本文寓意:治国无方,用兵失策。戒骄戒躁,稳扎稳打。】

  3、郁离子曰:“今有人焉,坐高堂之上,指使臧获,则不得其心者十恒七八。不得其心而怒叱,左右惎之,色与声并厉,左右承颜而接言,惧其怒之将己迁也,而亦以厉出之。受指使者,不知吾怒之所在,则仓惶而愈乱,愈不得于吾心,则吾之怒愈加,出愈厉。承颜而接言者,亦不知吾怒之所在,以意度意,愈惎而愈吾违。故小怒则小违,大怒则大违,虽以剑梃临之,不能使之得吾心也。

是故君子之使人也,量能以任之,揣力而劳之;用其长而避其短,振其怠而提其蹶;教其所不知,而不以我之所知责之;引其所不能,而不以我之所能尤之;诲之循循,出之申申,不震不暴,匪怒伊教。夫如是,然后惩之而不敢怼,刑之而不敢怨。《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如是,斯可以为民之父母矣。”

『译文』立教

    郁离子说:“如今有的人坐在高堂之上,指使奴婢们干活,奴婢难以捉摸主人心意的,十个人中起码占七八个人。由于不了解主人的想法,以致干的活不能随主人满意,主人就怒叱左右,甚至声色俱厉地训斥。他身边的人都小心翼翼地看着主人的脸色说话,害怕主人迁怒到自己身上,而且也以严厉的态度指责奴婢。受指使而遭上下怒叱斥责的奴婢不知道主人为什么发怒,即心惊胆战仓惶失措,越是仓惶就越发慌乱,从而做的事就越不得主人的心意,那主人又更加恼怒,训斥得也更厉害。奉承而看着主人脸色说话的人也不知道主人为何发怒的原因所在,只是以自己想象揣度主人的想法,他们揣测的越深越广,却越猜测越违背主人的想法。所以,主人发小脾气,手下人猜测违背得就小一些,乱子也小出些,主人发大怒,手下猜测的范围更大,乱子也会出得更大。即使是主人手持宝剑架在他们脖子上,仍然不能让奴婢们真正理解主人的想法。

      所以,君子使用人时,衡量一个人的才能,量才任用,根据一个人力量大小,分配相应劳动强度的工作;用他的长处而回避他的短处,以使他振作精神发挥一技之长;教给他不懂的知识,而不能以自己的理论知识苛刻要求和责备他;要引导他做好原所不能胜任的工作,而不能以自己的工作水准指责他。教诲要循循善诱,对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反复地解释说明,不生气,不暴躁,不能怒吼着施教。经过这样耐心的教育,仍不能的完成工作任务的,然后再惩罚那些不胜任的人,受惩罚的人就不至于敢抱怨,即使处以刑罚也不敢怨恨了。巜诗经》说:‘难道只是谦逊平易近人的君子?其实可称老百姓的父母。’如果这样去做的话,这个人就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了。”

【本文寓意:循循善诱,量才录用。勤政为民,为官之本。】

4、秦起兵欲攻周,国人皆不与。

应侯谓秦昭王曰:“臣之里公孙弗忌,弱其邻之老而谋食饮之,裒其徒谓之曰:“彼予邻之叟也,富而啬,吾将与若往食饮之。’其徒曰:‘彼虽富而甚啬,其奚以食饮之?’曰:‘我且盗之。’其徒皆愀然。明日又欲往,其徒曰:‘子之谋鄙,盍更诸?’曰:‘我将胁而取之。’其不从者半,弗果往。他日,又曰:‘请以货先为之市,具礼召主人而酬酢之,多取物而日稽其直,且速其子弟以为常,不数岁,吾将竭其藏,何如?’其徙皆欣然从之。夫三言者,其以不道取诸人均也,而有从不从焉者,避其名也。今周天下之共主也,无桀、纣之恶,无辞而攻之,谁甘受其名?臣固知国人之不与也。”

『译文』应侯止秦伐周

      秦昭王想要起兵攻打周王室,秦国的老百姓都不赞成。

     时任宰相的应侯范睢对秦昭王说:“微臣家乡有个叫公孙弗忌(虚拟名)的人,他认为邻居的那位老人势单力薄可欺,就打算去敲顿吃喝,于是,召集同伙说:‘我隔壁那位老头子,他家中十分富裕,但是为人非常吝啬,我打算和你们一块儿去他家敲诈吃喝一顿。’他的同伙们说:‘他虽然富裕,但又非常吝啬,他怎么会平白无故地招待吃喝呢?’公孙弗忌说:‘他不肯我就偷。’他的同伙们都感到非常遗憾,即不欢而散。第二天,公孙弗忌又合计带领同伙要去隔壁老头那里敲吃喝,他的同伙们说:‘你的办法太鄙俗,何不改换一种手法?’公孙弗忌说:‘我去用威胁的手段索取吃喝。’他的同伙中有半数人表示赞同,另还有一半认为索之无理而反对,结果又没有去成。过了几天,公孙弗忌又对同伙们说:‘我去请他把货物交给 我帮他上市场去卖,然后客客气气地请他来喝酒,他一定会以主人的来应酬对饮;每天多取货物积压,同时再与他讨价压价,和拖欠货款;并还要经常请他的儿子们一块儿吃喝。这样,过不了几年,我们将会把他的家产掏尽耗光。这个主意怎样?’他的同伙们都欣然赞同,决定一起行动。公孙弗忌三次讲的方法,都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向他人非法索取财物,其实质没有改变。但是,他的同伙们对三种方案有赞成和反对的不同反应,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回避敲诈勒索的恶名声而已。如今周天子是天下共同的君主,而且没有夏桀、商纣王那样暴虐荒淫,民怨沸腾,没有正当理由号令天下去攻打他,谁甘愿承受不仁不义讨伐的恶名呢?微臣本来就知道国民不会参与这师出无名不义之师的战争。

【本文寓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师出无名,人心向背。】

 5、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面遗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轾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是谓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以为未当,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亦奚益哉?昔者智伯之亡也,惟其以五贤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

『译文』树怨

郁离子说:“树怨天下大多数人的人,都是自高自大、自私自利只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的人。由于他看重的是自己,轻视的是别人,因此经常自己得好处,而给他人以伤害,高看自己的智慧看轻别人的能力,而不自觉是重视自己轻视别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啊。我想这样,他也想这样,追求的欲望不能得到,就会产生纷争。之所以不能争到好处,而心甘情愿把好处让给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客观形势不允许,主观能力又有限的原因,并不是出于他本人的心愿。如果形势允许,能力足够却不愿去竞争而谦让的,将来定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虽然不求被人看重,但天下的人没有谁会轻视他,这就叫作不求而自来的声誉。现在有些刚愎自用的人,自满而骄纵,有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不管对错都认为不行,他的言论充斥着朝堂,怕他的人小心地吹捧,排斥他的人缄口不语,居然还洋洋自得,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为怨恨的汇聚之地,这能有什么好处呐!过去智伯的灭亡啊,就是因为他以自己五种优势来欺凌别人呐。人们只知道嘲笑智伯,却不知道检点自身,让亡国败家的悲剧相续上演,岂是只此一例啊!

【本文寓意:重己轻人,积怨树敌。恭谨谦让,德誉人心。】

译注:

1)智伯:亦称知伯,春秋时晋六卿之一,后被韩、赵、魏三家联手所灭。

6、唐蒙与薜荔俱生于松、朴之下,相与谋所丽。

唐蒙曰:“朴,不材木也,荟而翳。松,根石髄而生茯苓,是惟百药之君,神农之雨师,食之以仙。其膏入土,是为琥珀,爰与冰玉、琅玕同为重宝。其干耸壑而干霄,其技樛流,其叶扶疏,爰有百乐弦管之音。吾舍是无以丽矣。”

薜荔曰:“信美,然由仆观之,不如朴矣。夫美之所在,则人之所趋也,故山有金则凿,石有玉则劚,泽有鱼则竭,薮有禽则薙。今以百尺梢云之木,不生于穷崖绝谷、人迹不到之地,而挺然于众觌,而又曰有茯苓焉,有琥珀焉,吾知其戕不久矣。”乃枭而附于朴,钻蛴螬之穴,以入其条,缠其心而出焉,于是朴之叶不生,而柯枚条干,悉属于薜荔,中虚而外皮索,箨如也。

岁余,齐王使匠石取其松,以为雪宫之梁。唐蒙死,而薜荔与朴如故。

『译文』唐蒙与薛荔

     菟丝草和薜荔都生长在松树和朴树的下面,有一天,它们互相商讨依附在哪种树下最适宜。

     菟丝草说:“朴树是一种不成材的树木,草木缠杂不见天。松树,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崖石缝里,并且又能生长茯苓,茯苓是百药之王,神农时代的司雨之神赤松子在金华山服食了茯苓而成仙。松树的松脂滴入土里,历经千百年的变化成为琥珀,它可以与水晶、玉石同为貴重物品。松树的树干屹立在沟壑上,而且高耸入云霄,它的枝条曲折缭绕,针叶扶疏,随风飘动可以发出百乐弦管合奏的音响。我要是舍弃松树,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树木可以依附了。

     薜荔说:“这确实很美,然而在我看来,松树远不如朴树了。那美妙所在的地段,也就是人们争相前往观赏的地方。所以,山上有金子,这山就会遭到挖掘开采,石头中包蕴美玉,就会被人锯斫,湖泽里有鱼,水就会被淘干竭,草丛中有鸟,水草就会被割除。如今以百尺树梢高䇯入云霄的松木,不生长在峭崖绝谷人迹稀少的地方,而是挺立于众人游览观赏的地方,并且还说有茯苓、有琥珀在那里,我知道这棵松树被人砍伐的日子将不远了。” 于是薜荔即强横地将身子盘伏在朴树上,枝条利用树干上的蛴螬洞钻进去,缠住树芯,吸收其养分而从树心长出来。结果朴树再也长不出叶子来,枝条、树干也都属于薜茘的了。朴树的树心被掏空,树皮成枯壳,就像竹子一样。

      一年以后,齐王派工匠砍伐了那棵松树,用它来做齐国雪宫(1)的栋梁。攀附在松树上的菟丝草也难逃一劫,一起被砍死去,而薜茘与所攀附占据的朴树仍安然无恙。

【本文寓意:追随志士,为国捐躯。攀龙附凤,碌碌终身。】

译注:

1)雪宫:战国时齐国离宫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县东北。

      7、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由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

郁离子曰:“昔者赵高之谮蒙将军也,因二世之畏而微动之,二世之心疑矣。乃遏其情以怒恬,又煽其愤以激帝。知李斯之有谏也,则揣其志而先宣之,反覆无不中。于是,君臣之猜不可解。虽谓之曰‘高实为之’弗信也。故曰‘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入,乘隙而入’。繇其明之先蔽也。”

『译文』畏鬼  

楚国有一个害怕鬼的人,听见枯叶飘落在地的声音,或者是蛇、鼠的爬行声,无不以为都是鬼的动静。  一个小偷知道了他的这一弱点,于是趁漆黒的夜晚趴在他家的屋墙上往里边偷看,同时发出鬼的叫声。这个人害怕得不敢斜视一眼,像这响声连续了四五次,吓得他躱在被窝里发抖,不敢听外面的响声。然后小偷撬门入室盗窃,把他的积蓄和财物全都偷光。 有人甚至诳骗他说:“这些财物真的被鬼取走了。”这种说法正解脱他内心的疑惑,从而暗自相信鬼的所为。没多久,他的住宅果然闹起鬼来。由于这个原因,赃物从那个小偷家里搜出来后,这个人却始终以为是鬼使神差,是鬼偷去送给他的,不相信那个人是偷他东西的賊。

      郁离子说:“从前赵高(1)诬陷大将蒙恬(2)时,就是利用秦二世心中有鬼,而暗中挑拨二世,二世便渐渐地产生了怀疑。赵高又蓄意压下蒙恬的上疏奏章,使蒙恬对二世不满;同时又煽动二世说蒙恬专权不请示汇报而憎恨,激发二世下定杀死蒙恬的决心。赵髙得知李斯(3)要入宫进谏二世,便事先揣测李斯进谏的目的、内容,然后在二世面前道破。如此反复使计离间,没有不生效的。于是,秦二世和大臣之间的猜忌达到不可释疑的程度,即使有人对二世详述:‘这都是赵高蓄意制造的。’但二世也不会相信。所以说:‘毁谤、挑衅的谗言不会凭空而来,都是已经有了猜疑才来的;挑衅离间者本来就没有机会进入,都是有了隔阂关系疏远了才会被趁虚而入。’总之,这都是由于人的明智事先被蒙蔽了的缘故。”

【本文寓意:谗言害人,疑惑误国。正大光明,无隙可乘。】

译注:

1)赵高:秦代宦官,姓赵、名高,始皇去世,他和丞相李斯矫诏杀始皇长子扶苏,立次子胡亥,自为丞相,后又诬杀李斯,杀二世胡亥,立子婴。终被子婴所杀。

2)蒙恬:秦将,本齐人,始皇时率三十万众北逐戌狄,收河南,筑长城,驻守边防十余年,威震匈奴。始皇去世,被赵高矫诏杀害。

3)李斯:楚上蔡人,荀卿弟子。始皇统一天下,李斯任丞相。他创立郡县制,下禁书令,统一文字。始皇去世,他从赵高计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立二世胡亥。后被赵高诬陷,腰斩咸阳。

     8、郁离子与艾大夫偕谋盗。士有俘盗以请赏者,予之金,不愿而请爵。

大夫不可,郁离子请予之,大夫曰:“爵,王章也,弗可滥也。”

郁离子曰:“大夫之言是也。然吾尝观于圃人矣,果实之未摘,虽其家人不敢求尝焉。及其既摘而余,则蚊蚋皆聚而咂之矣。汉曲之处女,色若朝红,观者慕之,不敢求也,一旦归于倡家,则儇子、佻夫、庸奴、贱皂之有金者,皆得而觊之。今朝廷之尊爵,大盗得之,士之有耻者弗欲仕矣,而犹有愿之者,未之思也,矧敢靳乎?北鄙之獠人,以肉豢狗,而怒其子窃食其膋,于是室家离心。子必悔之。”

『译文』论赏赐

    郁离子与艾大夫正在商讨捕捉、惩治盗贼的方略。这时恰巧有一位士兵抓住一个盗贼,并请求奖赏。艾大夫赏给他奖金,他不要,却提出要求赏他爵位。艾大夫认为不可以。郁离子则请求艾大夫赏给他爵位。

     艾大夫郑重地说:“爵位,是君王表彰有功者的标志,不可滥用。”

     郁离子说:“大夫的话是讲得在理,然而我曾观察过果农,当果园里的果实还没有开始摘的时候,即使是他家里的人都不敢要求摘一个果子尝一尝;等到果园的果子开始摘了以后,留在树上的果子连蚊子、昆虫类都可以随意聚集吮吸它了。汉水之滨一带的姑娘,漂亮得如同早晨的彩虹,看到这些天姿囯色的姑娘,人们虽然十分爱慕,但却不敢求婚;一旦这些姑娘被卖到娼家,那么,那些轻薄的的男子、卑贱的奴仆等只要有钱,就都可以一暏芳容,随心所欲玩赏。如今朝廷显贵的爵位,都已让大盗攫取,一些有荣辱感的有识之士都不愿意出仕做官了,而还有一些愿意做官的人,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想到这一点,既到如此境地莫非朝廷还吝啬爵位吗?北方不开化的野蛮人,拿肉喂狗,却生气他的儿子偷着吃了点儿肠子上的肥油,因此全家人闹得离心离德亲情破裂。你要是想维护社会治安,清除盗贼,又舍不得赐予爵位的话,将来盗贼作乱,你一定会后悔的。”

【本文寓意:奖罚不公,士气低落。奖赐分明,彰善瘅恶。】

9、或问于郁离子曰:“井田可复乎?”郁离子曰:“可。”曰:“何如其可也?”曰:“以大德戡大乱则可也。夫民情久佚则思乱,乱极而后愿定。欲谋治者,必因民之愿定而为之制,然后强无梗,猾无间,故令不疚而行。”

请问之,曰:“天下下之宴安也,人不尝苦辛,不知乱之无所容其身,而易于怨上。故一拂其欲,则愤激而思变,有从而倡之,乱斯作矣。是故老成之人慎纷更焉,非为苟也,畏未得其利,而先睹其害也。故民犹马也,厩牧以安之,豆粟以饫之,旦而放之,莫不振鬣而奔风,牝鸣而牡应,嘶驰踶突,惟意所如,不可逐而馽也。及其负盐车,历羊肠,流汗踠足,饥不得秣,倦不得息,逾数百千里而归,望皂枥如弗及,见围人而欨沬,则虽鞭之使逸,否矣。及此而调之,其有不服者乎?是故圣人与时偕行,时未至而为之,谓之躁;时至而不为之,谓之陋。今民风不淳,而古道之废兴,欲不欲者各半,故以大德戡大乱,则井田亦可复也。”

『译文』井田可复

有人问郁离子道:“井田(1)制可以恢复吗?”郁离子回答:“可以恢复。” 那人又问:“你怎么知道井田制就可以恢复呢?”  郁离子说:“施行大德去平定大乱就可以恢复井田制了。民众的心理是长期安逸就想动乱,乱得不可收拾以后就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局势。要想真正把国家治理好的人,必须顺从民意,按照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制定一套德政惠民的制度。然后强横之人不敢为害,奸诈之人无空可钻,因而政令不会败坏而能顺利执行。”

      那人听后一再请求作详尽解释。  郁离子接着说:“天下安定了,人们没有体会到战乱的痛苦,不知道战乱之中会让人无处安身,又容易怨恨朝廷。所以,一旦违背了他的欲望,就认为施政不当,激起怨愤,想改变现状。如果这时有人为首倡导煽动,民众就会追随闹事,社会的纷乱就发生了。所以,有社会经验稳重的人对纷乱变更持慎重态度,不会轻易盲从,这并不是苟且偷安,怕的是未能得到变更的红利,却先受到变更的祸害。因此,统治百姓如同管理马群一样,把马放在马厩里圈养,使它安逸舒适又安全,有黄豆粟米作饲料喂饱它,早晨一放出来,群马无不抖动马鬃奔跑如风,雌马振奋长鸣而雄马应和,嘶鸣奔驰,随心所欲任性撒欢,不可追逐和阻拦。但等到它出去拉着沉重的盐车,途经崎岖的羊肠小道,汗水浸湿了马蹄,饿了得不到足够的饲料,劳累了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驮着货物爬山越岭走完千百里路而归,看见马槽唯恐自己已筋疲力尽走不动这最后几步,望见昔日养它的养马官就会激动地舔他一脸口沫,,这时即使用鞭子抽打它让它去溜达兜风,它们也不想去了。到了这个时候调治它,最顽劣的哪能不服从的呢?所以圣人总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时机未成熟却要去做,这叫作急躁;时机成熟了却不去做,这叫作浅陋。如今民风不淳,社会风气不正,对于是否推行古代仁义道德的治世之方,赞成和反对的各占一半。故此,如果能用大德去平定大乱,那么井田制也就可以恢复了。”

【本文寓意:制定法令,应顺民意。德法兼治,国泰民安。】

译注:

1)井田制:相传糸古代奴隸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数量不一),划为九区,因形如井字得名。其中为公田,八家均私田百亩,同养公田。

10、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归,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窃糟

      客人中有一位爱好佛教的信徒,每当与人们谈论问题时,总要搬出一套佛家的学说压倒对方,他谈得很起劲,欣欣然自以为对佛法有独特的心得体会。

     郁离子对这位客人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造好的名酒,只有中山(1)人能酿制千日酒(2)。鲁国人向中山国人讨取制造千日酒的配方,但未能如愿。后来,一位在中山国做官  的鲁国人,刚好租住在酿造中山酒的店主人家房子里,顺便窃取些店家废弃的酒糟回鲁国,用鲁酒加以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之酒。’鲁国人喝了,也都以为是“中山酒”。有一天,中山酒庄的老板来了,听说这里也有中山酒店,便一定要品尝这里的中山之酒,这老板刚拿起来喝了一口,便禁不住吐出来,笑着说:‘这是用中山酒的酒糟浸泡过滤出来的酒啊!”现在,你以你所学的佛学理论向我炫耀或许可以,我担心惟恐遇上真佛就会讥笑你,仅窃取些糟粕罢了。”

【本文寓意:故弄玄虚,欺世盗名。虚心求学,精益求精。】

译注:

1)中山: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定县一带,糸春秋末年鲜虞族所建。公元前295年被赵、燕、齐三国所灭。

2)千日酒:酒名,传说中山人狄希能造饮后醉千日的烈酒,而得名“千日酒”。见《千宝搜神记》十九。

11、郁离子曰:“天地之呼吸,吾于潮汐见之;祸福之素定,吾于梦寐之先兆见之;同声之相应,吾于琴之弦见之;同气之相求,吾于铁与磁石见之;鬼神之变化,吾于雷电见之;阴阳五行之消息,人命系其吉凶,吾于介鳞之于月见之;祭祀之非虚文,吾于豺獭见之;天枢之中,吾于子午之针见之;巫祝之理不无,吾于吹蛊见之;三辰六气之变有占而必验,吾于人之脉色见之。观其著,以知微;察其显,而见隐。此格物致知之要道也。不研其情,不索其故,梏于耳目而止,非知天人者矣。”

『译文』论物理  

郁离子说:“天地之间的呼吸,我从潮汐中感受到了;人生祸福的定论,我从睡梦的先兆中发觉了;同一声音的相互相应,我从琴弦的和谐共鸣中验证了;同气相求,我从铁与磁石的吸引力中证实了;鬼神的变化莫测,我在雷电的感应下发现了;阴阳五行的的变化,有关人天命的吉凶祸福,我从鱼鳖受月亮影响中感受到了;祭祀不是拟祭文作形式,我从秋祭的豺和春祭的獭中觉察到虔诚的祭祀表示对先贤的崇敬及对后人的启发作用;天枢第一星北斗位居天宇的正中,我从指南针上测试了;巫祝说的头头是道,但不正确而全是虚幻飘渺的,我从他吹虚蛊惑人心的言论中看透了;日、月、星三辰和天地四时之六气的变化有占卜必有应验,我从人体的脉象、气血、神色中得以应验。观看外在的现象,可以了解内在的属性;了解表面的情况,可以了解隐藏的问题。这是研究事物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如果不钻研事物的物情形状,不探索事物的原理,被耳目束缚而停止钻研和探索,就不可能懂得天体与人类的关系了。”

【本文寓意:研究事物,循序渐进。知微见著,获取真知。】

 12、郁离子谓执政者曰:“物之所贵于天下者,以其少有而难得也。如使明珠如沙,黄金如土,则人皆得而有之,其何以能贵乎?故服有章,爵有等,使人不可以妄觊,然后王命尊而荣辱行。此鼓舞天下之奇货也。

昔者赵王得于阗之玉,以为爵,曰:‘以饮有功者。’邯郸之围解,王跪而执爵进酒,为魏公子寿,公子拜嘉焉。故鄗南之役,王无以为赏,乃以其爵饮将士,将士饮之皆喜。于是赵人之得爵饮,重于得十乘之禄。及其后王迁,以爵爵嬖人之舐痔者。于是秦伐赵,李牧击却之,王取爵以饮将士,将士皆不饮而怒。故同是爵也,施之不当,则反好以为恶。不知宝其所贵而已矣。”

『译文』论珍贵

     郁离子对执政的大臣说:“一件物品之所以珍贵得名扬天下,是因为它稀少,而且很难得到,即物以稀为贵。如果让明珠像沙子一样多,黄金像泥土一样遍地都是,那么每个人都能唾手可得,这怎么能显示珍贵呢?所以自古以来官服上的前胸及后背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蟒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和古天子冕服十二章。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级,目的是使人不可以轻率地对官阶俸禄产生非分之想,然后国君的敕封才显得尊贵,从而荣辱分明,这些是鼓舞天下人奋勇求进的奇货啊。

从前,赵国的国王得到一块新疆和田出产的美玉,他让玉匠把它雕成一只玉杯,并郑重宣布说:‘今后用这只杯专门來犒赏对国家有功的人。’当信陵君(1)解邯郸之围战中立了大功,赵王就用这新玉杯斟酒,并亲自下跪敬酒,为信陵君祝寿。信陵君以礼回拜,接受了这最高荣誉的嘉奖。后来因鄗南之战结束,赵王没有其他的奖赏,就是用这只玉杯斟酒向有功的将士敬酒,将士喝了用这只玉杯斟的庆功酒都感到特别荣幸和喜悦。于是在当时赵国人的心目中,认为能饮上用这只玉杯斟的庆功酒,比奖赏十车的俸禄还要贵重。后来,赵幽穆王(2)即位,他竟然用这只玉杯斟酒赏给那些受宠爱,会舔痔疮的宦官。不久,秦国军队进犯赵国,大将军李牧(3)率军打败秦军后,幽穆王再用这只玉杯斟酒犒赏将士们饮酒时,将士们不但全部不喝,而且非常气愤。所以,尽管是同一只玉杯,用得一不恰当,便适得其反,就会宝物成了贱物。这是因为不知道珍惜宝物的贵重所在罢了。”

【本文寓意:品格尊严,扬名立外。用人不当,适得其反。】

译注:

1)信陵君:魏姓,名无忌,战国时代魏昭王的幼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曾率诸侯联军大败秦军。后被赵王疏远,因饮酒过度病卒。

2)赵幽穆王:战国时期、赵悼襄王庶子,名迁。由于他信谗言,杀李牧,导致亡国。在位7年,谥幽穆。

3)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名将,长期驻守北境,御匈奴,屡建战功,封武安君。后赵幽穆王中秦反间计,杀李牧。

 13、或曰:“《传》曰:‘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然乎”

郁离子曰:“天道幽微,非可亿也。然以吾观之:天姴,阳不足是也;地动,阴有余,未必然也。夫天,浑浑然气也,地包于其中,气行不息,地以之奠。今而功焉,岂地之自动乎?欢乎地之动也,盖象夫震掉颤惕,而不为跳跃奋舞之犾也。夫既不为跳跃奋舞,则岂地之自动乎?其必有以使之然矣。然则地之动也,非其自动也,由其所丽者,有所不恒而使之然也。犹舟之在水,其动也,由乎水,非舟之自动也。吾固曰:‘天裂,阳不足是也;地动,亦阳不足,而非阴有余也。’”

『译文』天裂地动

    有人说:“《左传》上曰:‘天裂是阳气不足,地动是阴气有余。’是这样的吗?”

     郁离子说:“天体的运行深奧幽微难测,不可猜测臆断。然而以我的观察,天裂是由于阳气不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地动是由于阴气有余,却未必是这样。天体是天然的大气,大地被气体包容在其中,大气运行不止,地才能保持稳定,如今地却震动了,哪里是地自己在动?看大地的震动,就像被震掉落下、颤抖的惊惧,而不是跳跃奋舞的样子。既然不是跳跃奋舞的样子,那怎么是地自己摇动呢?那一定是有一种使地承受不了的力量促使震动的了。所以,地的震动,不是地自然规律的摇动,而是由于它所依附地质不永恒不稳定所造成的。就好比船在水中,船的晃动是由于水浪的波动,并不是船自己在晃动。因此我说,天裂是由于阳气不足,地震动也是因地质不稳阳气不足,而不是阴气有余了。”

【本文寓意:天体深奥,不可臆断。仔细观察,攻克难关。】

第十七章   羹藿

1、郑子叔逃寇于野,野人羹藿以食之,甘。归而思焉,釆而茹之,弗甘矣。

郁离子曰:“是岂藿之味异乎?人情而已。故有富而弃其妻,贵而遗其族者,由遇而殊之也。昔楚昭王出奔而亡其屨,使人求之以百金,曰:‘吾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故论功而未及者皆不怨,非术也,诚之感也。”

『译文』羹藿充饥

     郑子叔(虚拟名)躲避贼寇的劫洗逃到郊区野外的山村,野外山村的一位农夫端给他一碗豆叶汤充饥,他觉得味道又香又甜。贼寇平定后,他回到自己的家里,心里却总想着豆叶汤的美味,于是,便釆摘豆叶做汤,吃起来这味道却怎么也不如逃难时的甜美了。

     郁离子说:“这哪里是前后两次的豆叶味道有差异?只是因为人的处境和心情不同的缘故而已。所以,有人发了财就遗弃糟糠之妻,有的做了官甚至连亲属也忘掉了,这都是由于境遇不同地位悬殊的缘故啊!从前楚昭王(1)从郢都(2)出逃,路上跑丢了一只鞋子,后来他特意派人拿着一百两银子到处寻找那只跑丢了的鞋子,他说:‘我不能忘记这只鞋曾经伴随我共过患难啊!’因此,在秦军的帮助下,他打败了入侵的吴军,回到都城,论功行赏的时候,一些立过功却没有得到封赏的人都没有怨言,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权术高明,而是他对共过患难的鞋子尚且不忘的诚心,深深地感动了人心。”

【本文寓意:时过境迁,不可忘本。患难与共,情深似海。】

译注:

1)楚昭王:春秋时楚国君王,楚平王之子,名壬,在位27年。

2)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

2、郁离子曰:“人有智而能愚者,天下鲜哉。夫天下鲜不自智之人也,而不知我能,人亦能也。人用智而偶获,遂以为我独,于是乎无所不用,及其久也,虽实以诚行之,人亦以为用智也,能无穷乎?故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鬼神之所以神于人者,以其不常也。惟不常,故不形,不形,故不可测。人有作为不可测者,自以为不可测,而不知其为人所测。故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译文』大智若愚 

     郁离子说:“人有智慧不炫耀,而不图虚名大智若愚,有这样修养的人天下少有。天下很少有否认自己是聪明的人,而却不知自己能办到的事,别人也能办到。有人用智谋偶然获得成功,就认为只有自己的智慧独具高超,于是便无处不耍小聪明。等到时间久了,即使他实实在在诚心诚意地去行事,但人们也以为他又在耍小聪明,能无休止地被猜忌吗?故此,如果做到内心有真才实学智慧过人,而外表谦虚自认为愚昧的人,那么,天下就不会有比他才智更超前的人了。 鬼神之所以比常人高明,是因为他神乎其神不经常出现。因为他不经常出现,所以很少显露形迹;由于很少显形,因此才神秘难测。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作为别人不可能测知,其实是他自己以为高深莫测,却不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实际上早已是人家意料之中,被人看到一清二楚。故此,有才智者谦让不炫耀不吹虚自己有才智,而后人们就不会与他斗智争宠。躱避虚名,扔掉虚荣,接受真才实学的实践经验,这才是天下真正有大智大慧的人啊!”

【本文寓意:淡泊名利,不慕虚荣。谦虚求进,功成名就。】

 3、安期生得道于之罘之山,持赤刀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在刀焉,窃而佩之。行,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

郁离子曰:“今之若是者,众矣。蔡人渔于淮,得符文之玉,自以为天授之命,乃往入大泽,集众以图大事,事不成而赤其族,亦此类也。”

『译文』安期生

     安期生(1)在山东烟台北之罘山得道,学就法术,他拿着一把宝刀就可以驱使老虎,指使老虎向左、向右、前进、后退,简直像指使小孩一样。 东海黄公(虚拟名)看到后很羡慕他,说他的神灵奥秘就在那把刀上,于是便把安期生的那把宝刀偷来,佩带在自己身上,有一天,走在路上恰好遇见一只老虎,他便拔出刀来以驱使老虎,但这刀却没有驱使老虎的神秘法力,结果反而被老虎吃掉。

     郁离子说:“现在像黄公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了。蔡地(2)有一个人在淮河上打鱼,偶然打捞得一块刻有符命文字的玉,就自以为这是上天授命给他的,于是,他就进入大泽,聚集众人图谋推翻当今皇朝的大事,结果事情没有弄成,反而诛连九族血流成河。这也就是属于黄公此类的人啊!”

【本文寓意:不看现象,应抓本质。臆想妄为,引火烧身。】

译注:

1)安期生:秦朝琅琊人,受学于河上丈人,在海滨卖药,人称“千岁翁”。秦始皇东游,曽和他相谈三天三夜的不老术,秦始皇赐他金帛数千万,他弃置而去,不知所终。

2)蔡地:在今河南上蔡县、新蔡县一带。

     4、或问于郁离子曰:“币之不行,而欲通,有道乎?”

郁离子曰:“在治本。”“何谓治本?”曰:“币非有用之物也,而能使之流行者,法也。行法有道,本之以德政,辅之以威刑,使天下信畏,然后无用之物可使之有用。今盗起而不讨,民不知畏信,法不行矣,有用之物且无用矣,而况于币乎?如之何其通之也。”

『译文』行币之道

     有人问郁离子:“货币不能流通,而想使它流通,有什么办法吗?”

     郁离子回答说:“欲使货币流通,关键在治本。”  那人又问:“什么叫治本?” 郁离子说:货币在没有政令推行流通之前,并不是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能使它发行流通的,是法令啊。施行法令的方法,应用德政作为树立国家权力威信的根本,再用刑法作为辅佐社会安定的保障,这样就会使人民相信德政的公正和刑法的威严,国家树立了公信力,然后货币得以流通,才能使没有实用价值的纸钞变成有实用价值的货币。如今盗贼蜂起却不加讨伐惩处,人民不知道国家的权威和公信力在哪里。法律已经不具备威慑力,政令难以施行了,有实用价值的东西都变成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了,而何况是货币呢?这怎么能使它流通呢?”

【本文寓意:正本清源,执法必严。行币之道,德法并行。】

     5、郁离子曰:“天下之重禁,惟不在衣食之数者可也。故铸钱造币,虽民用之所切,而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必藉主权以行世。故其禁虽至死,而人弗怨,知其罪之在己也。若盐,则海水也。海水,天物也,煮之则可食,不必假主权以行世,而私之以为己,是与民争食也,故禁愈切,而犯者愈盛,曲不在民矣。”

或曰:“若是,则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先王之禁亦过与?”曰:“先王之禁,非奄其利而私之也,将育而蕃之以足民用也,其情异矣。矧百亩之田,无家不受,而不饥不寒乎!”

『译文』重禁

      郁离子说:“天下最严厉的的法令,只要不在吃饭、穿衣等范围内都可以实行。所以铸钱造币虽然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是,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也不能当衣服穿,钱币必须凭借国家君主的权力以推行政令才能在世上流通。所以,对私自铸钱造币的法律严厉到判死刑的极限,老百姓也沒有怨言,因为他们懂得是自己触犯了刑律,过错责任在自己。但盐,却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海水是天然的产物,煮、晒干后就可以食用,根本不用凭借君主的权力才能在世上通行。可是,君主却要颁布法令,禁止百姓煮盐贩盐,天然的海水却不让老百姓自己开发利用,而是持权把持住归官方所有,让盐官中饱私囊,这明显是与民争食啊。所以,禁盐的法令越是严厉,违犯此法令的人越多,因为禁止百姓开发自然资源,这理亏的不在老百姓。”

     有人说:“如果像你所讲的那样,那么,‘密网不能放入池塘,斧头砍柴要按照一定的季节才能进入山林。’这一类先王的禁令也太过分了吗?”  郁离子回答说:“先王的禁令并不是将全部有利益的都兜揽起来作私有,而是为了让鱼类水产得到繁殖;保护树木的增长和保持森林的覆盖率,以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这种情况和禁止民众利用海水产盐就大不相同了。况且,先王当世时无论哪一家农户没有不得到百亩田地的,不用担心挨饿、又不用担心受冻,有什么太过分了呢?”

【本文寓意:为民争食,禁而不止。保护资源,计划开发。】

6、或问于郁离子曰:“在律,妇有七出,圣人之言与?”

曰:“是后世薄夫之云,非圣人意也。夫妇人,从以夫者也。淫也、妒也、不孝也、多言也、盗也,五者天下之恶德也。妇而有焉,出之宜也。恶疾之与无子,岂人之所欲哉?非所欲而得之,其不幸也大矣,而出之,忍矣哉!夫妇人,伦之一也。妇以夫为天,不矜其不幸而遂弃之,岂天理哉?而以是为典训,是教不仁以贼人道也。仲尼没而邪辞作,惧人之不信,而驾圣人以逞其说。呜呼!圣人之不幸而受诬也久,矣哉!”

『译文』七出

      有人问郁离子:“在宗法制度的条律上,对已婚妇女有“七出”(1)的规定,这是圣人说的吗?”

    郁离子回答说:“这是后世寡情薄义的庸俗之人说的,并不是圣人的意见。妇女出嫁后,犯有淫乱、嫉妒、不孝顺、多口舌言是非、偷盗五种错误的,这自然是天下人痛恨的恶德。如果已婚妇女有犯了其中一条的,被赶出家门还是应该的。至于得了重病,和不会生育,这难道是一个女人自己所愿意的吗?并不是自己愿意却得了重病或者不会生育,这本来已经是天大的不幸了,而且却还要按“七出”之条被遗弃赶出家门,的确是太残忍了!夫妻关系是家庭及人和人关系中的重要关系。妻子把丈夫看作天,作为家庭的主宰,如果妻子得了重病或不育之症,作为丈夫的天不但不哀怜妻子的不幸,不给予医治,而却要借此抛弃她,这难道天理容许吗?但是,后人却把这列入作为一种休妻的法令,这实际上是教人不仁不义,以恶人残害人的方法。孔子去世,邪说纷生,又害怕世人不相信,因此才打着圣人的旗号宣扬自己的主张。唉!圣人不幸受人诬陷的时间也太长久了啊!”

【本文寓意:七出之条,有违人伦。欺世盗名,压迫妇女。】

译注:1)七出:封建时代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一、无子(不会生育)、二、淫荡、三、不孝顺父母、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见《大戴礼本命·烈女傳二》。

第十八章    九难

1、郁离子冥迹山林,友木石而侣猿猱,茅径不开,草屋萧然。随阳公子过焉,坐定,公子作而言曰:“仆不佞,窃闻先生久矣,今幸得觌玉色,趋下风。仆闻有道之士,不遗刍荛之言,愿有陈焉,先生肯听之乎”郁离子曰:“唯唯!愿奉教。”

     公子曰:“夏屋耽耽,缭以周坦,广庭砥平,翼以飞楼,突室留春,清馆含秋。高櫩楬辙以翚骞,曾甍驳沓以云浮。虹芳檀以承衡,兽苍珉以负楹。浮柱错落以星罗,碧瓦流离而水波。天华卉暐而冬敷,秀木修森以夏凉。流景入而成霞,潜籁动以生风,晃兮如阊阖之开,忽兮若管弦之音。于是乎曼目蛾眉窈窕成行。曳结烟之翠绡,鸣锵泉之玉珰。众乐张,华筵启,肆金尊,澄芳醴。炮羔击牛,烹麆燖鹿。臇玉珧,臛比目。鲙跃湍之鲂,炙拂云之鹊;羮月窟之兔肺,胹雾谷之豹胎。和以麟髓之酥,芼以赪挂之荑。果则碧华之莲,紫英之梨;霜柑盎蜜,丹荔凝脂;曼情之桃若壸,安期之枣如瓜。膻肥既饫,清膬乃荐。践笙箫行组练,迅翔鹍,矫轻燕。熺金釭与绮烛,激妆艳以过电。良宵欲终,娱乐未足。鸡胶憀以叫晨,留嘉宾以终曲。吾愿与先生同之。”

郁离子曰:“《夏书》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仆不愿也。”

『译文』腐败墮落难逃沦亡

     郁离子隐居山林,与树木、石头为友,和猿、猴作伴,茅屋的门紧闭,屋前的小路布满杂草,几间草屋寂寞冷落。随阳公子(虚拟名)前来拜访,坐下后,公子起身拱手作揖说:“鄙人虽才疏学浅,但久闻先生大名,今天有幸见到先生尊顔,气宇轩昂,气度不凡,特来请教。我听说有道德修养的人连山村割草打柴人的话都很重视,因此想把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听?”  郁离子说:“好啊!我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公子说:“高楼大厦耀眼幽深,四周围着院墙。宽敞平坦的院落,配上高耸枓栱挑檐的宫楼。外凸的宫室还留存着春天的气息,内凹的房间已带有秋天的凉意。高耸的屋檐翘立飞翔,层层的屋脊如奔马浮云。香檀木制成长虹般的护栏长廊,黑玉石雕成的奇兽基石负载着廊柱。梁上的浮柱枓栱星罗棋布,碧绿的流离瓦如流动的水波。鲜花争艳,隆冬腊月还布满庭院;绿树成荫,以致盛夏仍显清凉。流光照射而彩霞生成,暗孔振动习习生风。灯光闪烁犹如里巷洞开,忽然间仿佛管弦齐奏乐声悠扬。于是,远看那些漂亮、苗条的女子,一队队,一行行拖着烟雾般的绿色薄绸,身上佩戴的玉珰发出如泉水般的清脆叮当声缓缓而来。乐器齐鸣,盛宴开筵,美酒斟满金樽,敬酒祝贺。炮制牛羊,烹烧麋鹿。干贝制汤,比目鱼煮羹,急流中的鲂鱼现切肉丁,天空中拂云而飞的天鹅制成烤肉,取月中玉兔之肺作羹,烧煮深谷中的雌豹胎肉。再配上麟髓制成的酥饼,取红色桂花点缀菜肴。宴会上的水果有碧绿的莲,紫色的梨,蜜桔甜柑,脂肪一样鲜嫰的红荔枝,曼倩(1)的桃像壶一样大,安期枣(1)如瓜一般大。肥美的羊肉刚刚吃好,清香的肉酱就已经端上。舞女们踏着音乐的节拍,排成整齐的行列,她们的舞姿迅疾得如同飞翔白鹤,矫健得如同轻捷的燕子。金灯上的烛光通明,映衬穿着鲜艳服饰的舞女风驰电转舞姿优美。一夜的欢乐将结束,但游玩的兴致尚未满足,雄鸡喔喔报晓,乐曲的尾声似乎仍在挽留各位嘉宾。我想和先生一同去参加这样的盛宴,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郁离子说:“《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说:‘沉溺于美酒和音乐之中,局限在高楼大厦和雕花的院墙之内,占有其中的一条,就没有不破产亡身的。’因此,卑人不愿去参加。”

【本文寓意:宮廷内院,沉溺玩乐。腐败堕落,难逃沦亡。】

译注:

1)曼倩:名曰东方朔,汉平原厌次人,字曼倩,长于文字,以奇计俳辞得武帝宠,汉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因其以诙谐滑稽著名,后人传其异闻,方士又附会为神仙。

2)安期枣:传说中的仙果名,以先秦时代方士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而成仙,故后有安期枣之称。

2、公子曰:“百顷之园,树以美木繁华,环以曲沼清池,黑石白沙,黝黝冥冥,岧岧亭亭,密密堂堂,畜阴泄阳。木则女贞石楠,合欢棕榈,桐柏枫栌,椒桂杉榆;叶如车轮,实若垂珠;春禽嘤鸣而相求,夏虫鼓腋以呼秋;朝阳发旭以摅虹,夕岚凝晖而欲流。草则鼠姑玫瑰,芎兰茝蘅,茭蒋蒲菰,苹萍浮生,丹苕抱木以垂翘,薜荔缘崖以舒荣;蔚披离以棽纚,激迅飚以扬馨。鸟则白鵫黄莺,翠鹬锦鸡,敷羽翰,摛文章,韡韡煌煌,若彤霞之间矞云。鱼则赤鲤白鲦,鳜鲫鯈鲨;斑鳞紫鯺,吹澜生华。于是乎翠盖飘摇,文鹢委蛇,嘉朋远至,冠佩追随,憩芳亭,酌琼卮,携佳人,泛涟漪,扰凫鹥,发棹讴,钓游鲭,弋潜龟,奏艳歌,赋新诗,邀姮娥于洞房,累日夕而忘归。吾愿与先生共之。

郁离子曰:“仲尼曰:‘乐逸游,乐宴乐,损矣。’仆不愿也。”

『译文』沉溺酒色难逸天年

     公子说:“百顷地的游乐园,优质的树木繁茂华美,园林周围环绕着曲沼清池,水中黑色的石头,白色的细沙,黒黝黝,昏暗深奥,池旁林木高耸而岧岧亭亭,浓郁茂盛,贮满凉爽,驱走了热气。园林木中有女贞、石楠、合欢、梭榈、桐、柏、枫、栌、椒、桂、杉、榆等名贵树种。树叶最大的如车轮,果实串串如下垂的珍珠。春天的鸟儿嘤嘤鸣叫,相互在寻找伴侣;夏天的虫儿鼓翅喧嚣,似乎在惊呼秋寒将临。朝阳升起,彩虹满天,晚霞含辉而欲流。园中的花草有鼠姑、玫瑰、芎兰、茝衡、茭蒋、蒲菰,蘋萍在水中浮生。红苕盘绕着大树,垂下柔嫩的枝蔓,薜荔爬满山崖,盛开着鲜花,它们散开茎蔓如织成的帽子飘带,风吹扬起阵阵馨香,沁人心脾。鸟中有白鵫、黄莺、翠鹬、锦鸡,个个展开漂亮的羽翅,闪闪发光,犹如片片红霞中的多彩矞云。鱼类有赤鲤、白鲦、鳜鲫、鹢鲨、斑鳞、紫鳍,它们在池中掀动波澜,形成层层水花。于是,一顶顶翠绿色的车盖款款前来,一艘艘画有鹢鸟形状的游船缓缓驶到,嘉朋来自远方,贵宾纷纷莅临,贵官达人接踵而来。他们在芳香四溢的亭内稍事休息,举起斟满美酒的玉杯,臂挽天姿国色的美女,在水上伐舟荡漾,惊得野凫掠过水面,他们高唱渔歌,游钓鲭鱼,射猎深潜的龟鳘,演奏流行的艳曲新歌,赋诗作对朗诵新诗篇,相邀嫦娥般的美女在幽房中,从白昼至深夜还流连忘返。这么美好的良宵美景,我想和先生一道去欣赏,不知先生是否愿意一块前往?”

     郁离子回答说:“孔子曾说过:‘沉溺于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迷恋于宴会酒色之中,将有损健康减少寿命。’所以,鄙人不愿同往。”

【本文寓意:寻欢作乐,损身伤体。沉溺洒色,难逸天年。】

     3、公子曰:“五都之市,列肆千区;三川之衢,大车千两;二江之津,舳舻千艘。家僮万人,分方逐利。西极岷陇河源,康居大宛,出马渥洼,流玉昆仑;东穷日本扶桑,玄菟乐浪,海岱青徐,三韩扶余;南尽百粤七闽,蒙诏徭氓,穿胸交趾,鲛室蜃市;北陟天闾代恒,阴山北庭,卑耳孤竹,万里沙漠,掇天琛,拾坤珍。山藏谷韫之英,蜚潜动植之精,莫不悉致而毕陈。爰有吉量驒騱,苍兕文犀,足蹑电而追风,角纳象以成形。火齐玫瑰,琼瑶璆琳,琪树琅玕,王母所栽;备五色,含八音,璀璨珑璁,睒闪虎睛。獓(犭因)旄牛,师类之毛,鬖髿披蓑,以纛以缨;珊瑚海柏,若木非木,若玉非玉,萧森櫒索,葩桠箨落,其釆有赩。沉檀罗縠,脑麝之香,郁烈芬芳,苾茀(香因)馧。螺甲龙涎,腥极返馨。钟乳丹沙,金芽石英,炼而服之,变为神仙。水晶玻璃,辟暑清尘;琉璃木难,的皪晖光。豆寇胡椒,荜拨丁香,杀恶诛臊,易牙所珍。甘蕉木绵,香葛兜罗,柔暖轻凉,寒暑攸宜。翡翠鹔鵊,釆羽绣翰。玳瑁之龟,蜡质漆章。鼠毛之布,焚之炎炎,振之如霜。丹虾之须,劲若抽虹,焕烂晶荧,望之欲流,抚之不濡。玄象之牙,厥大盈舟。狼虎熊罴,青貂白狐,文狨青狸,赤豹之皮,獑猢蜂貄,修毛髬(髟里),媕姌蒙茸,洵美且温。驼毳羔绒,细若游丝,软若春绵。丹参紫芝,地胆天麻,灵药千名,神农怕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蜀锦戎毡,越纸齐纨,跨海逾山,转致流通。自北自东,自西自南,所至成市,所止成廛。于是乎锐山出金,煮海收盐;千锸穿崖,声翻九幽;万灶歊烟,结为苍云。蜒艇蛮舠,出没风涛。罔鍝鰫,曳鲤鲢,举赤鱬,络氐人,钩(句黽)鼊,缯镐虾,止水母,凿蛎蠔,擒化鲲,絷翔鳐。罶鲔簏鲡,牵鲖罣鲈,系鲟引鳇,掣鳄连鲛。枕丁胶乙,兼取并积,镞骨皮箙,磨鳞刮甲,齿牙锋锷,以函以戟,瓮鲊乘鱐,其利什百。其重宝则有径寸之珠,方尺之璧,腾光吐璟,闪曰烁月,匣不能閟,土不能蚀,可以易祸回祥,倾城夺国,吾愿与先生致之。”

郁离子曰:“《传》曰:‘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仆不愿也。”

『译文』贪婪成性难逃杀身

      公子说:“繁盛的都市,一千多间商铺在各大都市开列,三川洛阳一带的大路上,千辆满载着货物的大车在奔驰,二江的渡口上,船队首尾相接达千艘之多,家僮一万多人,分别往各方忙于各种经营。西边直至今陕西陇县及甘肃平凉境界的岷山、陇山的黄河源头、古西域的康居国和大宛国、盛产马匹的党河支流渥洼一带、及盛产玉石的昆仑山。东边直到日本扶桑、朝鲜咸镜道及辽东东部、吉林南的玄菟、乐浪,泰山与东海间的海岱,山东东南、江苏、安徽北部的青州、徐州,汉代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三韩等国,及今松花江流域的扶余。南边直到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百粤七闽、接收诏书的瑶族、穿胸族、今越南北部的交趾,及海鲨出没的南海。北边直到无闾及今山西、河北省境的代郡、恒州和河套以北、大漠以南的阴山山脉、卑耳山、古代孤竹国及万里沙漠。收集天然的珍宝、地上的奇珍,山中蕴藏的金银等宝藏、天上飞的、水中深潜的动植物的精华,无不悉数捜罗而全部陈列展示。还有吉黄、吉良、吉皇等吉量骏马、野马驒騱、水兽苍兜和带有花纹的犀牛,它们风驰电掣般地奔驰着,头上的角各具特色风姿。火红的玫瑰珠石、琼瑶、璆琳美玉,神话中的玉树琪树、美石琅玕,都是西王母亲手培育的。五色具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齐奏,色彩鲜明,光辉灿烂,闪烁着虎目一样的灼光,四角兽獓(犭因)旄牛、及传说中雌雄同体的怪兽师类的鬃毛,如蓬乱的蓑衣,最终却制成大旗的缨须。珊瑚、海柏,像灌木丛又不是灌木,像玉又不是玉,错落耸立,影影绰绰,花枝招展,竹皮剥落,色彩殷红,如沉香檀木,轻毂罗纱,香气扑鼻,似麝香般芬芳浓郁。螺甲、龙涎等名贵香物,虽出自腥物,但却馨香诱人。钟乳石、硃砂、金芽、石英等炼丹吞服,可以变为神仙。水晶、玻璃,可以消退暑气,清洁尘垢,琉璃及宝石木难,奕奕生辉。豆蔻、胡椒、叭叭作响的丁香,都可以杀臭除湿,被自古善于调味的易牙(1)所珍视。香蕉、木绵、香葛、兜罗绵,柔软暖和,轻薄凉爽,无论隆冬盛夏,饮用都很适宜。翡翠、水鸟鹔鷞身上五彩缤纷的美丽羽毛,玳瑁的龟甲,具有蜡一样的质地,漆一样的花纹。如鼠毛织成的石绵火浣布,放在烈火中烧烤,然后拿出来一抖,仍然像严霜一样洁白秋毫无损。红虾的须,强劲得如同要抽拔天上的长虹一样艰难,灿烂明亮,远看犹如流动的水波,近摸却又不沾湿手。一只黑象的象牙又长又大,几乎要整整一艘船来装载。狼、虎、熊、罴、青貂、白狨、文狝、青狸、红豹的皮,獑猢猿、长尾的蜼猿及狸子的长毛卷起,纤细蓬松,既漂亮又温暖。驼毛、羔绒,纤细得如春天空中的游丝,柔软得像春天纷飞的柳絮。丹参、紫芝、地胆、天麻等千种灵药,神农都曾尝过,可以起死回生,颠倒阴阳。蜀地的锦、戎人的毡、越地的纸、齐地的细绢,跨过大海,越过高山,到处流通。从北到东,自西至南,货物所到之处,都可形成集市,所存之处,都可以成为店铺。于是,凿山淘金,煮海收盐,成千上万的铁锹挖穿山崖,声音震撼地狱,上万个高炉冒出浓烟,凝聚成片片黑云。沿海渔民的船只,出没于风涛之中,网住鰅鱼、鰫鱼,拽起鲤鱼、鲢鱼,打起鱬鱼,套住人面鱼身的氐人,钓住(句黽)鼊,捞起龙虾,拴住水母,凿开牡蛎,擒住鲲鱼,捆绑鳐鱼,抓住鲔鱼、鲡鱼,牵住鲖鱼、鲈鱼,系住鲟鱼、鳇鱼,掣住鳄鱼、鲛鱼,甚至连鱼的头骨、鱼皮胶也要广为收集。用鱼骨制成箭头,鱼皮做成箭袋,磨去鳞甲,用锋利的鱼齿制成刀剑、铠甲、矛戟,甕中贮藏的糟鱼、车中装的干鱼,都可获得十倍甚至百倍的赢利。其中贵重的宝物,则有直径一寸的珍珠,一尺见方的壁玉,光彩夺目,闪烁与日月争辉,收藏在盒子里掩盖不住耀眼的光芒,即使埋在土里也腐蚀不了固有的光辉。这些宝物可以消除灾难,挽回吉祥;也可以换取城市,夺得他人的国家。我愿与先生一起去占据这些地盘和奇珍异宝,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郁离子回答说:“《左传》云:‘大象有了象牙才招致杀身,这是因为象牙是一种贵重的财物。’古人讲得在理,自古树高招风,财大招灾,所以卑人不愿去。”

【本文寓意:树高招风,财大招灾。贪婪成性,难逃杀身。】

译注:

1)易牙:春秋时代雍人,名巫,长于调味,善于逄迎,齐桓公幸臣。管仲死他和竖刁、开方专权。桓公死,易牙等立公子无亏,导致齐国大乱。

     4、公子曰:“九成之堂,十亩之庭,俯阛阓以当中,岌重门之峥嵘。甃以砻石,植以栝柏,牖以鱼鳞,洞朗八棂。左右蜂房,奕奕翼翼,冬暄夏清。舆马达于陛除,鸣驺导以升阶。髙坐华茵,尊严若神。卒列貔貅,吏排雁行。肃肃跄跄,秩秩如也。听欬传声,神撝鬼诃。发号施令,理诉决讼。出言而侍者辟易,指顾而瞻者跼蹐。千人离立,跂望颜色。其喜也,温若春日之熙;其怒也凛若秋霜之飞。雷霆起于颊舌,而死生判于笔下。吾愿与先生谋之。”

郁离子曰:“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仆不愿也。”

『译文』无功受碌寝食难安

      公子说:“九层高的殿堂,十亩大的庭院,俯首眺望,都城街市尽收眼底。院内门楼重重,高大巍峨,墙壁全用坚硬的砻石彻成,种植的栝树、柏树排列整齐,一扇扇窗子,如同鱼鳞般交错,每扇窗子上的八根窗棂,显得透彻明亮。左右的厢房像蜂房一样紧紧挨着,整齐高大,冬暖夏凉。车马一直停到台阶上,骑士鸣道、引导登上石级。高高坐在华贵垫褥的椅子上,像神仙一样尊严,左右的士卒像猛兽貔貅般威武,手下的吏员排列得雁阵一样整齐,恭敬庄严,彬彬有礼,秩序井然。听到一声咳嗽声,就连鬼神也被差遣、呵斥。发号施令,审判案件,一句不满的话出口,左右侍从吓得连连倒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旁边的人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畏缩不安,千多人并立堂下,没有一个不踮起脚尖,仔细观察着他的臉色。他高兴时,像春天和煦的阳光一样温和;他发怒的时候,犹如秋天里的冰霜冷酷无情。雷霆般的声威取决于他的喉舌,生与死的抉择取决于他判令的笔下。我想给先生谋取这样一个职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郁离子回答说:“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们所渴望的,但如果不能按照正当的途经得到它,我也不愿处在那一显赫的位置上。’所以,鄙人并不希望无功受禄,谋求这一职位。”

【本文寓意:无功受禄,取之不道。不劳而获,难安心德。】

5、公子说:“款段之马,黑貂之裘。囊无百钱,橐无赢金。慷慨辞家,踊跃远游。曳裾而入公门,掉舌以动王侯。一语之合,不觉前席,更仆秉烛,熏心酣骨。执鞭为之骇汗,虎士为之吐舌,于是出辞成法,建画为律。条九章以富国,发六奇以制敌。阳谋阴间,神授鬼伏。指挥而白虹贯日,顾盼而长庚入月。盖樗里不能测其机,孟贲不能当其决也。是以一言贵于千金,一诺重于千钧。吹则猛虎竖毛,嘘则寒谷生春。謦欬折五兵,谈笑却三军。气使燕赵之豪,威詟齐楚之君。吾愿与先生论之。”

郁离子曰:“孔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仆不愿也。”

『译文』鲁莽灭裂难免败北

      公子说:骑着驽马,穿上黑貂皮袄,身上不带百钱,袋中没有余金,意气风发,辞家出行,踊跃远游。奔走于王侯权贵之门,摇唇鼓舌劝说王侯,一语破的说动了王侯,他们竟然不知不觉地向你靠近,促膝谈心,从白天谈到深夜,换了很多仆人秉烛长谈,高谈阔论深深地牵动着王侯的心,随从们听了吓得浑身冒汗,勇士们也不禁为之吐舌摇头。于是,你说的话成为立法基础,你提出的建议规划就成了条律,你条陈的九项建议可以使国家富强,你提出的六条奇计可以克敌胜敌,阴谋、阳谋,诡计多端,如同神灵传授,能降魔伏鬼。弹指挥手之间,即可以使白虹贯日(1);转身顾盼可以使长庚入月(2);樗里(3)不能预测这些纵横家的心计;孟贲(4)无法阻拦他们的决定。他们这些纵横家的一句话比千金还要珍贵,一句承诺比千钧还要有分量。吹口气,连猛虎也惊讶得毛骨悚然;呼口气,连背阴的山谷也洋溢着春意;一声咳嗽,能挫败五路敌兵;谈笑风生,能退敌方三军。气宇,可以使燕赵豪杰折服;威严,可以惊倒齐楚国君。我想与先生谈论这方面的事,不知先生是否愿意?”

     郁离子回答:“孔子说:‘空手搏虎,徒歩渡河,明知道会死,却没有一点后悔的人,我是不赞成的。’尊从圣人教诲,鄙人不欲谈论这些事。

【本文寓意:高谈阔论,蛊惑人心。鲁莽灭裂,难免败北。】

译注:

1)白虹贯日:古人附会为预示君王遇害的的天象异兆。

2)长庚入月:古人认为的预示战争将起的天象异兆。

3)樗里:战国时秦人,名疾,即樗里子,滑稽多智,号“智囊”,战国秦惠王异母弟,屡立战功,武王时和甘茂同为丞相。

4)孟贲;战国时的勇士,能生拔牛角,传在水中行走不避蛟龙,陆地行走不避虎兕,发怒吐气,声响动天。

  6、公子曰:“戎卒十万,虎贲三千。犀革之车,驾以駃騠,服以騊駼,造父御戎,乌获为右。士如熊罴,马如腾龙。豁阚炰烋,殷谷訇丘。挂以重铠,被以鲛函。炫耀冬冰,烨煜晨星。纯钩大阿,缦理龟鳞,雄戟扬虹,厹矛掣蛇。舒光发辉,上缠斗杓。乃有角端之弓,鱼牙之矢,控弦而满月在手,覆彇而蹲甲吞羽。黄间溪子,时力距黍,九牛引挽,发若雷吼。于是乎白书羽荼,赤羽如荭,大旆锋旗,植以玄戈。建九斿之霓旂,蔚云旋而猋迥。山陵为之低昂,大阳为之寝光。乃布天衡,乃列地冲,风云鸟蛇,龙虎翕张。屹兮如山,俨兮若城。浑浑沌沌,莫窥其形。吾愿与先生将之。”

郁离子曰:“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仆不愿也。”

『译文』 无名之师 难成大器

公子接着说:“士兵十万,猛将三千,用犀牛皮蒙好的战车,配上骏马駃騠驾车,用北狄的良马騊駼作辕马,当年为周穆王御车平定徐偃王的造父亲临驾御战车,秦武王时的力士乌获作车右的武士,士兵像熊罴一样勇猛,战马如蛟龙奔腾,吼声震天,山谷轰鸣。挂上重重铠甲,披上鲛皮甲衣,如冬天的冰雪一样光亮,像天空的晨星一般闪烁。越王剑纯钧和名剑太阿,剑身虽未刻花绞,但寒光闪闪龟纹并现。雄戟像天上的长虹,三隅厹矛如同飞驰的长蛇,刀光剑影光辉闪烁,上冲北斗。用鼻梁长角的猛兽角端制作的弓,鱼牙做成的箭,开弓如满月在手,射箭则兽倒鸟坠。强弩黄间、溪子、时力、距黍都安装在战车上,每辆战车用九头牛牵引,冲击发出雷鸣般的吼声。于是,白羽旗如盛开的茶花,红羽旗如鲜艳的荭草,军中高悬着缨子大旗,配上画有玄戈、天戈、星名的旗帜,竖起九斿彩旗,旗幡招展像回旋的云彩,随风飘扬。在这声势浩大的军容面前,山陵即为之低下了头,太阳也显得暗然无光。大军布下天衡阵和排列地冲阵法,形如风、云、鸟、蛇、龙、虎一合一开之势,屹立像高高耸立的大山,俨然似戒备森严的城门,聚天地元气合一,浑浑沌沌,高深莫测,没有人能看透军中阵形。我愿与先生一道去统领这支大军,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郁离子说:“孔子曾说过‘有关祭祀的礼仪我曾听说过,至于行军作战的事,我从未学习过啊!’因此,卑人不愿统领这支旡名之师。”

【本文寓意: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名之师,难成大器。】

7、公子曰:“西方之域,有真人焉,广大神通,浩浩无涯。其力可以斡造化,回天地;其功可以拯垫溺,拔罪苦。起死扶生,剖顽烛冥。窃窃愔愔,荡扫六淫;寂寂默默,涤除百惑。如翦草菜,不遗一荄;如龙用壮,莫我能当。不震不摇,障翳自消;不悚不难,百怪自散。如镜去尘,其光粲新;如莲出水,净无泥滓。以能不灭不生,长存至精;不形不体,无往不在。放之无外,收之无内。幽静恬漠,永享至乐。吾愿与先生求之。”

郁离子曰:“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仆不愿也。”

『译文』异端邪学难成正果

     公子又说:“西方有一位真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的法力可以扭转自然界的创造,改天换地;他的功力可以拯救陷入泥涂炭火中的苍生,援助受罪受苦的人跳出火坑。他可以起死回生,能让头脑顽固的人豁然开朗,能使昏庸糊涂的人憣然醒悟。他高深莫测,和颜悦色却可扫除各种疾病;他清静打坐,无声无息,空空如也,却可以清除各种诱惑。清除邪恶,如同剪除杂草,斩草除根,不留一丝草根;他使用飞龙升天之壮力,没有谁可以阻拦他。无需震撼,无需摇动,所有的障碍和遮蔽即自行消除;不用恫吓,不用发难,各种怪物邪恶都将自行离散。犹如镜面除去灰尘,更加光亮清新;如同荷花青莲出自水中,洁净而无污泥。他能够保持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永远保存宇宙中最高的精妙;他不具有任何形体,却又无处不在;把他放到任何遥远的地方,都不感到他在远处,把他收藏到最贴身的地方,也不感到是在近处;他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幽奧、恬静,所以他永远能享受最大的快乐。我想与先生一块去拜师求艺,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郁离子回道:“孔子说:‘治学如果不走正道,只学异端邪说,那不但将是害人,而且也害自己。’所以这种旁门左道,鄙人不愿学啊!”

【本文寓意:旁门左道,伤天害理。异端邪学,难成正果。】

8、公子曰:“太极浑浑,分为乾坤。乾坤翕辟,结为日月,日月代明。播为五精。二五媾真,形而为人,玄黄两间,独为物灵,得天全也。是故轩辕黄帝访于广成子而受诀焉。其诀曰:‘穆清漻兮沕杳冥,洞晃朗兮观吾庭,扫氛埃兮驱虫蛇,部署众神兮集予家,时风雨兮若晦冥,疏不壅兮待其生,调其行兮和厥止,保其受兮为孝子,收六区兮归一握,仁灵芽兮苴乃核,乘应龙兮人寥郭。’吾愿与先生追之。”

郁离子曰:“《语》曰:‘死生有命。’仆不愿也。”

『译文』求神拜佛奢望难求

      公子一再问道:“太极是天地形成前的原始混沌之气,太极生天、地两仪,亦叫分为乾和坤,乾坤一开一合,形成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交替发光,播散成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阴阳和五行相合,形成为人。人在天玄和地黃之间,得天独厚,成为万物之灵,这主要是得到上天的成全啊!所以轩辕黄帝(1)拜访隐居崆峒山修行的广成子后,接纳了广成子的秘诀:‘天青青啊高远莫测,苍穹明亮啊照我庭院。扫除尘埃啊驱赶虫蛇,部署众神啊集合在我家。风雨交加啊天昏地暗,疏导流通啊等待降临。调整德行啊协调举止,保全笃爱啊做个孝子。收拢东、南、西、北、上、下六区啊掌握手中,仁德聪明灵利的幼芽啊终会长成硕果,乘着应龙啊升入高远空旷的天空。’我想与先生追随他们,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郁离子曰:“《论语》中孔子说:‘死和生命中注定的。’因此,鄙人不愿追随强求。”

【本文寓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求神拜佛,奢望难求。】

译注:

1)轩辕黄帝:史传系少典之子,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建国在有熊,所以也称作有熊氏。代神农氏为天子,有土德之瑞祥,故号黄帝。后人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9、公子曰:“愿闻先生之志。”

郁离子愀然曰:“公子,三王既没,孔子道塞,九流扬墨,百家并出。淫辞横说,从横反覆,惨害阴毒,恫疑恐惑。变幻白黑,如猋之发,可使晦日;如水之激,可使漂石。萦纡回遹,以蟊以贼。此其章章者也。其矫者则谓天地为蘧庐,黔首为虫蛆,文章礼乐,皆不足为。以耀以夸,使人染之如膏,呑之如钩,虚浮谲诡,诳生罔死,舍形索影慢弃伦理。此皆迷生之曲蹊,蠹世之巨蝎也。方今威弧绝弦,枉矢交流,旬始欃枪,降魄流精。为貙为豺,为蛟为蛇,犬失其主,化为封狼,奋爪张牙,饮血茹肉,淫淫灂灂,沉膏腻,穷渊积,骸连太陵,无人以救之,天道几乎熄矣,而欲以富贵为乐,娭游为适,不亦悲乎?仆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若夫旁途捷岐,狙诈诡随,鸣贪鼓愚,侥幸一时者,皆不愿也。”于是公子赧然,颐颊发赤,目眊舌僵,再拜受教,曰:“鄙人不学,乃今日始闻先生之言,如垢得涤。愿为弟子,幸甚至哉!服膺无斁。”

『译文』壮志难移为国为民

      随阳公子诚恳地说:“我非常希望听到先生的志向。”

      郁离子悲叹道:“公子啊!夏禹、商汤、周文王三位贤德的国王已逝世,孔子之道得不到推行;而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流中的杨子(1)与墨子的学说相反,同被当时儒家斥为异端。再加上百家一同问世,众说纷纭,淫邪之辞肆无忌惮,纵横之说反复无常;社会充满惨害、阴毒、恫吓、怀疑、恐惧、蛊惑、和颠倒黑白的气氛,势如突起的狂风,可以使太阳失色;如流水激荡,可以漂走巨石。流言蜚语回旋传播,毒害百姓危害国家,这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几家。一些激进者甚至说天地是驿馆,百姓是蛆虫,文章礼乐都不值得尊奉,并且到处炫耀宣扬这种理论。人们一旦听信谗言,就像手染上油一样不容易洗掉,犹如误吞了一只钩痛心疾首。这些言论虚伪、浮夸,欺骗人轻视生死,舍弃形体,追求影子,抛弃伦理道德,简直就是迷惑人心的曲径,毒害世人的巨蝎。如今威弧星似乎断了弦与流星枉矢交流,古人视为妖孽象征的旬始,和彗星欃枪这样的妖星降落人世,成为猛兽䝙、豺、蛟、蛇,危害百姓。狗失去主人,化作天狼星封狼,张牙舞爪,饮血啃肉,层出不穷。被残害百姓的脏腑污染了深渊,尸骸堆积可连接天上的太陵星,可是,没有人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道几乎要熄灭了。但是,有些人仍不顾国计民生,只顾以荣华富贵引以为乐,把游山玩水当作娱意,这不也太令人悲哀了吗?鄙人愿意与公子您研究唐尧、大禹的治国之道;讨论商汤、周武王诛灭无道之君的始末因果;效法伊尹、吕尚、周公、召公、考核先王的典章;商讨挽救现时的腐败政治,修订法律,明确制度,学习礼乐,以辅佐朝廷,待帝王崛起,兴邦安民。如果要让我走歪门邪道,阴险狡诈,纵容贪渎,愚弄百姓,图一时侥幸违背天理的事,这都不是我所愿做的事啊!”

  随阳公子听了羞愧难言,两颊发红,瞠目结舌,两次下拜,诚恳地说:“鄙人不学无术,见识浅薄,今天才聆听到先生的高见,如同满身污垢得以清洗而净,使我面目一新,希望能作为先生的学生,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先生的教诲学生铭记在心,先生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本文寓意:学习先贤,待王者兴。壮志难移,为国以民。】

译注:

1)杨子:战国时魏人,字子居,又称杨子或杨生,即称杨朱。他主张重在爱己,不以物累,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其说散见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中。

2)墨子:春秋战国之鲁人,即墨翟,做过宋国大夫,死于楚国。他主张兼爱非攻,力行勤儉为主旨。

原序:[明]吴从善

【明】吴從善《郁離子》原序

     古之君子,學足以開物成務,道足以經綸大經,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於用也,秩之爲禮,宣之爲樂,布之爲纪綱法度,施之爲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澤被於無窮。此奚特假言以自見哉!及其後也,雖孔子之聖可大有爲,而猶不免述作以傳道,况其下乎。然则必假夫文以自见者,蓋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爲學既不獲措诸設施,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负经畫可以文明治世者,獨得筆之方册,垂示千百載之下。知而好者,或推以行,是亦吾澤所及,其志豈不爲可尚矣夫?然自秦漢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率多淫於異端,失於僞巧,詭而不正,駁而不純,弗畔夫道固鲜。人苟用之以求致治,殆猶適燕而南其轅乎。闡天地之隱,發物理之微,究人事之變,喻焉而當,辨焉而彰,簡而嚴,博而切,反覆以盡乎古今,懇到以中乎要㑹,不襲履陳腐,而於埾賢之道若合符節無一不可宜於行,近世以来未有如《郁離子》之善者也。

夫郁郁,文也;明兩,離也;郁離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號,其意谓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嗚呼,此寧虚語哉?從善少嘗受讀,嘆其義趣幽賾,岐緒浩穰,或引而不發,或指近而歸遠,懵乎莫測其所以然,逮閲之之久,觸類而求,然後稍得窥夫涯涘。竊譬諸醫師之籠,一藥必治一病,玉石、草木、禽獸之属皆可以已疾延年,無長物也。此其爲書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於用,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後世爲不薄,詎止度越諸子而己耶?

是書爲誠意伯劉先生所著。先生嘗自任以天下之重,於經綸之道,開物成務之學,素所蓄有,曾以其槩翊當今之運,輔大明之業,昭昭矣存諸方册者。故々卸史中丞龍泉章公雖已刊置鄉塾,然未盛行於世。先生之子仲璟與其兄之子廌谋重刻以傳。嗟乎,兹豈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爲敍其大略,俾貽方來云爾。

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諸生吴從善序

『译文』

     自古君子,学识渊博能揭露事物真相,使人事各得其宜,哲学思想足以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决心为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而绝不顾忌个人得失。所以他一旦得到君主的重用,定下尊父母,敬师长的秩序成为礼,宣导于声成为乐,制定措施成为纪纲法律,用于治理天下成为政令刑律,文明的政治融洽四海,散布的恩德传于后世。这种情况哪里还需要借助于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呢?到了后代,虽然像孔子那样的圣人,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还免不了用著述作文的方法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何况是不如孔子出名的人呢?既然必须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政见的人,其实是君子不得已而为之的啊!君子认为,既然学识不能得到实际运用,治国理念不能在天下推行,个人的抱负、经纶、谋划可以使国家达到文明之治的人,只能通过笔写成书,留给千百年后的后人作为示范。后代有识之士懂得并且有政治抱负的爱好者,能领悟实际运用推行,这就是我恩泽所及,这种志向难道不算作是一种可推崇的志向吗?但是,自秦汉以来,能说会道的士人不少,他们并不是不想如前所述的要著书立传,而是大多数人沉溺于异端邪说之中,错在虚伪取巧、诡而不正,驳而不纯,能够不叛离人间正道的士人已经很少了。如果有人用这种学说去治国,大概犹像去北方的燕国却坐上了向南方的车子,南辕北辙了。

该书  阐明天地万物的精微深奥,探索世故人情的变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喻得当,辨解清晰,言简意赅,慱大精深,切合实际,翻覆推敲,囊括古今,诚恳周到而又切中要害,别具一格,不抄袭复述陈旧迂腐的见解,却又能使自己的理念与圣贤之道吻合无间,没有一条不适合于实际运用的,近代以来没有超过《郁离子》这样总想一睹为快的最佳读本了。

郁郁,是文釆繁盛;明两,作离,离为日,日为明;郁离,即文明。这并不是作者自己的称号,他的本意是说,后世天下有人按他的理念去做,社会一定发展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唉!这难道仅仅是一句空话吗?  从善年幼时曾拜读过,感叹它的思想渊博,旨趣深远,错综复杂,难以捉摸,有时文章引而不发,有时看似文意浅近,但却旨意深远,高深莫测。等到阅力加深,涉及社会实践时间长了,触类旁通,细细探索,才能夠逐渐地看到那广博思想的大海彼岸。就好比是医生的药箱,一种药必定有治一种病的特效功能,玉石、草木、禽兽之类都可以治疗疾病,和益寿延年,没有一种药物是多余的。这就是他写这部书深得古代君子著书立传的宗旨,使他的理念能得到明君的釆纳,而且付诸实施,这文明之治将有益于天下后世,功德无量,岂止是超越诸子百家而已呢?

    这部书是诚意伯刘先生所著,先生曾经自许以天下苍生为重任,对于治国理念,洞察世事万物,使人事各得其所的学识,平素早已成竹在胸,他曾以自己的雄才大略辅佐当今之世的国运,辅助开创大明王朝的基业,卓越功勋明显地载入史册之中。所以,时任御史中丞的浙江龙泉章溢公,虽然已经刻印此书于乡间私塾传授,但却还没有在世上广泛流传。先生的二公子仲璟与他长兄的长子刘廌商议重新刻版《郁离子》,以便得以流传后世。唉!这部书怎么能成为一个人所得成为私有之读物啊!故  在此冒昧简单赅要地叙述刘先生的高尚情操,以留给后世方家品鉴。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序(翰林院:官署名,负责草拟诏书及皇帝的各种文字、和著作、修史等。国史院:糸纂修国史的官署。

编修官:负责修撰国史的官员。)

[明]徐一蘷序

[明]徐一夔《郁離子》原序

巜郁離子》者,誠意伯劉公在元季時所著之書也。公學足以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逹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以是自许,卓然立於天地之間,不知自视與古之豪傑何如也。年二十已登進士第,有志於尊主庇民。當是時,其君不以天下繁念慮,官不擇人,例以常格處之,噤不能有爲。已而南北繹騒,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閫方務兵,辟公参赞,而公鋭欲以功業自見,累建大議,皆匡時之長策。而當國者樂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棄官去,屏居青田山中,發憤著書,此《郁離子》之所以作也。

郁離者何?離爲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爲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離子》。其書總爲十巻,分爲十八章,散爲一百九十五條,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詳於正已、慎微、修紀、遠利、尚誠、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之㦤,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迹,大㮣矯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籠萬彙,洞釋羣疑,辨博奇詭,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讀之,其鋒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確然,鑿鑿乎藥石之必治病,斷斷乎如五榖之必療饑而不可無者也。豈若管、商之功利、申、韓之刑名、儀、秦之捭闔,孫、吴之陰謀,其说詭於聖人,務以智數相高,而不自以爲非者哉!

見是書者皆以公不大用爲憾,詎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維新之朝乎。皇上龍興,卒以宏謨偉略,輔翼興運,及定功行賞,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與元勲大臣,丹書鐡劵聯休共美於無窮,不其盛哉!《傳》有之曰:“楚雖有材,晉實用之。”公之謂也。初公著書本有望於天下後世,詎意身親用之。雖然公之事業具於書,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書見於事業,此皇明之所以興也。嗚呼,一人之用舍有關於天下國家之故,則是書也豈區區一家言哉!

一夔蚤嘗受教於公,後謁公金陵官寺,出是書以見敎,一夔駭所未見,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懼其散軼,以一夔於公有相從之好,俾爲之序。顧一夔何敢序公之書,然得繫名於簡编之末,亦爲榮幸,因不讓而序之。

公諱基,字伯温,括蒼人。若其言行之詳,官勛之次,則具在國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門生杭州府儒學敎授天台徐一夔?序。

『译文』

《郁离子》是明朝开国文臣诚意伯刘公(名刘基,字伯温。),在元未时撰著的书。刘公的学问足可以探测天文、地理、人世三者的奥秘,见识足以通达世间万物的情、理,气宇足可以胜出三军将帅,刘公以此自许,卓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不知道自己看古代的豪杰怎 么样了。 刘公二十出头已考中进士,一生立志于尊奉君主,庇护良民百姓。当时,元朝的君王不顾国计民生,选拔官员不择优录取,而仍然种族歧视任人唯亲,以致刘公无法表达自己的治国安邦理念。当时南北各地纷纷树旗起义,刘公为国为民感慨万千,正欲发表治乱安邦的志向,时值布政司着手治兵,征辞刘公参谋赞助军事。刘公正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国为民建立功业,曾多次提出重要建议,大都是些匡救时弊长治久安的策略。然而,执政者沉溺于玩乐却喜欢因循苟且,不但压制了刘公的建议,而且进行打击,刘公愤然辞官,隐居青田县南田武阳(1948年原为青田县辖区的南田武阳被划入新析置的文成县,县名即以刘公的谥号“文成”命名以示纪念)的山中,发愤著书,以寄后世治国安民,这部《郁离子》就这样问世了。

      郁离的意思是什么呢?郁,系文采繁盛,离,在《易经》八卦中的卦象为火,即光明磊落,文明的象征,以显得文釆繁盛,形成治乱世,建盛世的文明之治,所以书名取《郁离子》。  这部书总共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系寓言,每篇多则千字,少则百字。全书详述了修养身性、端正品德、防微杜渐、建设法制、遵纪守法、远离贪腐、崇尚诚实、审时度势、量敌制敌、重用贤才、安邦兴国、济世安民等哲理。书中基于仁义道德的崇高精神,对于明辨吉凶祸福的先兆有清晰的认识,审视古往今来成败得失的轨迹可资借鉴,它概括分折矫正元朝的弊政,这是刘公有感而作的警世名著。它包罗万象,透彻地解释各种疑难杂题,论证广博,语言诡谲,巧于排比,形容比喻恰如其分,同时又不失于中正。 当第一次读这本书会感到它笔锋犀利,犹如太阿宝剑出鞘,寒气逼人,不能正视;如果慢慢地思考,会感到他的话说得很实在,确实像药材和银针一样能治病救人,像五谷杂粮一样一定可以充饥而不可缺少。哪里像管仲著的《管子》、商鞅的巜商子》只谈功名利禄;申不害的《申子》、韩非的《韩非子》只论刑名之学;张仪、苏秦只讲连横、合纵之说;孙武的《孙子兵法》、吴起的《吴子》只谋用兵策略,他们的言论主张不但单项,亦有悖圣人的教诲,而只知道用谋略互争高低,却没有认识到不重民本是错误的啊!

     凡是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为刘公不能得到元朝的重用而遗憾,哪里知道天意就是如此安排,是为了将他挑选出来赠给新兴的朝代担当重任。当今圣上的崛起,刘公终于以自己的宏图伟略辅佐圣上,一统江山,建立大明王朝,辅助圣上建国立政,为攻固大明政权作出巨大贡献,等到论功行赏,分土封侯,分别承受公、侯、伯、子、南五等不同的爵位,与开国元勋有功之臣得到君王颁赐的世世代代享受免罪特权的丹书铁劵,大家永远享受着这美好的声誉,这不也是人生的一大盛誉吗!《左传》中曾有这样的话:“楚国虽有贤才,但却被晋国重用。”刘公不正是传列中所讲的情况啊!  当初,刘公写这部书原欲寄望于天下后世,哪曾想到自己亲身付诸实践。虽然刘公把毕生所学及事业成就倾注于书中,但是元朝昏庸不重视,这是元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刘公这部书主要体现治国安邦成就事业上,这就是明王朝得以兴起的因素。 呜呼!一个人的使用和不被使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这部书难道仅仅是一家之言吗?

一夔早年曾受刘公教诲,后来往金官邸拜访刘公,他拿出这本书让我看,我读后感到十分惊异的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惭愧的是未能全部领会书中之要领。如今刘公已逝世,他的二公子仲璟惟恐这部父亲的遗著散佚丢失,欲付梓续版,又因我和刘公有师生之谊,而且交往甚好,特请我为这部书作序。回顾自己怎么敢为刘公的巨著作序,然而思忖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部著作的末尾,也是一件光荣的、值得庆幸的事,因此便不再推辞而作此序。

     刘公名基,字伯温,丽水地区人。至于他一生言行的详细情况,官职的迁升,都在国家的史书中有记载,这里不再重复。

      洪武(1368一1398)十九年冬十一月,学生、杭州地区教委职员,天台县徐一夔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