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刘基(1311一1375),字伯温、号犁眉、行永七、谥文成。明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弘文馆学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240石,以给终身,子孙不世袭。(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刘公逝世15年后,朱元璋颁《袭封诚意伯券》,追封刘公长子长孙刘廌袭诚意伯。增禄二百六十石,共食禄五百石,子孙世袭。)正德九年武宗皇帝颁《追赠太师谥文成诰》,给予“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笫一。”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易学和天文学家,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千古人豪。
郡 望
“郡望”,中国历史上的大族,世系出处皆有郡望。“郡”始肇于秦,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如刘姓为彭城郡,始祖汉高祖刘邦,系出丰沛,属江苏彭城故郡。传至中山靖王刘胜,因支派太过庞大,后人为明嫡出,即从彭城郡分支为中山郡,在三国为刘备公,于宋即怀忠公,世居保安军(北宋时隶属永兴军路,治所栲栳寨,今陕西省志丹县,其地汉族与党项族交汇杂处。)曾任宋内殿崇班、閤门祗侯、保安军北番官巡检。天圣九年(公元1031),保安军党项族首领明德死,子元昊继父位,改元易姓,升州为府,广营殿宇,新订官制,筹措称帝。1038年(宝元元年)元昊自称大夏皇帝,叛宋建夏阴谋被怀忠公有所觉察,于是元昊便以厚金高爵收买怀忠公归夏,怀忠公当庭怒毁爵印、即斩来使。《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载:元昊叛宋伊始,便“厚以金币及王爵招之”,但“怀忠毁印斩使。”坚不叛国。西夏军进攻中原,怀忠伉俪横槊立马,共抗西夏入侵。《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宝元二年(1039)刘怀忠之与西贼战也,其妻黄赏怡率兵来援,多所俘获,丙寅,封赏怡永宁县君。”怀忠终因抗击西夏而“力战以死”,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光荣殉国,忠勇可嘉。怀忠公有子讳刘绍能,秉承父业,先在顺宁击破夏军数万,再在三十万夏军大举攻宋“陕右大震”之时,于破罗川(应为喀罗川)大败夏军,防守边圉四十七年之久,经历战斗五十次,深得皇帝的眷宠,乃至西夏拓跋氏设疑离间时,也不为所动,曾手诏云:“绍能战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为间害之计耳。”见《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曾任宋皇城使、简州团练使、鄜延兵马都监。绍能公有子讳刘永年、名将、曾追封越国公制。[宋]张嵲《紫微集》卷一四载勅作《(刘光世)故祖永年可特追封越国公制》:“故祖某少以勇闻,怀韬略之秘,晚为名将,有疆场之功。”传至延庆公,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后在抗击西夏、辽、金军队南下,靖康之难时,戌守开封为国阵亡。四代守边,为国尽忠。延庆公因功封鄜延郡(今陕西保安、延安一带),为鄜延郡始祖。至明文成公封永嘉郡后,恭奉延庆公为永嘉郡上七世祖。延庆公之子讳刘光世,鄜延郡二世祖,即永嘉郡上六世祖。值两宋南迁,随宋王赵构南渡临安;光世公之子讳尧仁,鄜延郡三世祖。即永嘉郡上五世祖。由临安徒迁丽水竹洲;尧仁公长子讳刘集,鄜延郡四世祖。即永嘉郡上四世祖。应梦自竹洲寻访南田武阳隐居、办书院;尧仁公次子讳刘承,三子讳刘稔的后裔仍居丽水、竹洲。集公有子讳刘濠,次子讳刘渭。为鄜延郡五世祖。濠公为永嘉郡上三世祖。濠公育二子,长子庭槐,次子暄。为鄜延郡六世祖。庭槐公为永嘉郡上二世祖。庭槐公育二子,长子爚,次子熠熠。鄜延郡七世祖。刘瀹公为永嘉郡上一世祖。世居武阳,至刘公,佐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功勋卓著,洪武元年(1368),明皇敕封永嘉郡(旧永嘉即今温州,该郡名定系朱元璋当时曾征求刘公而定,并非巧合。应验刘公“后知五百年”,致故里从栝苍(丽水市)划归永嘉(温州市)管辖。这就是《通天地人》。),刘公为永嘉郡始祖。颁诰封刘公夫人富氏为永嘉郡夫人。同时,明皇追封刘公祖父、祖母,庭槐公与梁氏安人为永嘉郡公暨夫人。奉为永嘉郡上二世祖。追封公父刘瀹公与富氏夫人为永嘉郡公、永嘉郡夫人。为永嘉郡上一世祖。
因鄜延郡一世祖靖康之难戍京城为国捐躯,二世祖刘光世虽追封为楚国公,但随宋室南渡迁徒临安,主管台州崇道观,卒于绍兴十二年(1142)。三世祖等后裔又从临安迁徒处州丽水竹洲。宋亡家破,忠魂游异,难归鄜延,330余年无庙祠,神无栖止,祀罔攸享。刘公后裔数典勿忘,故将鄜延郡一至七世祖奉为永嘉郡上七世祖。但以庙制,《敇建诚意伯庙》,诚意伯文成公居中,上祖旁列。但於礼欠敬,於义不安。以致1933年7月,二十世孙刘耀东义建《追远祠》,恭奉永嘉郡上七世祖牌位。以善礼义。即鄜延郡七世祖神归永嘉郡《诚意伯庙·追远祠》。刘姓郡望,彭城—中山—鄜延—永嘉,年华!
家 世
刘公远祖尚武,近世修文。远祖上追溯至永嘉郡始祖文成公上七世祖。(由于世代更迭,南田永嘉郡原谱遭浩劫无以考,家世根据宿儒刘耀东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著《南田山谈·刘氏之家世》、〈《诚意伯庙》中《追远祠》〉,和吕立汉教授〈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千古人豪—刘基》〈家世谱系〉所载。)
刘公老老太祖讳刘延庆,曾任宋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后于靖康之难戍守开封为国阵亡。有子讳光世。
刘公老太祖刘光世公,曾任宋太尉、御营副使、江东、淮西宣抚使、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太保、三京招抚处置使,历封荣国公、杨国公、赠太师,谥武僖,追封安城君王、鄜王。两宋之际,从陕西鄜延随宋南迁临安(今杭州),墓葬杭州江头村。有子二:讳尧佐、尧仁。
刘公太祖讳刘尧仁公,宋右文殿修撰、右承事郎直秘阁、知池州。后隐居不仕,遂由临安徒处州竹洲(今浙江省丽水市大平乡)。墓在丽水竹洲。尧仁公有子三:长子讳集、次子承、三子稔。
刘公高祖父讳刘集公,宋处士(不仕之士)。《神道碑》载“:兢兢于仁义之训。”应梦,自竹州徒居南田武阳隐居办书院。高祖母陈氏夫人。墓在武阳莲花坟。高祖刘集公兄弟有三,长房集公移南田外,二房刘承公、三房刘稔公后裔现仍居丽水一带。
刘公曾祖父讳刘濠,字浚登,宋翰林院掌书(相当于现愽导)。一生慈惠好施,每淫雨积雪,登高而望,里中有不举火者即分廪赈之。更有祖孙不惜焚楼救万民之义举。《两浙名贤录》卷九记载:“……元初林融起兵兴复,融战死,元遣使至境上纠察余党将尽杀之,乡豪挟仇投籍使者,逮无辜至万佘人。濠适往谒,阅籍知状,归,悲愤不能就枕。会天大雪,因孙爚计,具酒肉邀朝使饮晏,至夜沉酣,翼卧小楼,探袖取牍录其巨魁二百人怀之,因积薪楼下,纵火延烧及楼,使者脫起,因出怀中二百人授之朝使。驰上,命下,止戮如濠所录,存活无虑万人。”曾祖母姚常氏夫人。墓于黄坑水口,俗称石马坟。《明史·刘基传》载:“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事败,元遣使薄录其党,多连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使者计无所出,乃为其更其籍,连染者皆得免。”
刘公祖父讳刘庭槐,字尚德,为元太学上舍(相当于现教授)博洽淹贯,族谱载“究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诸书。”祖母梁氏夫人,出身丽水名门。墓葬南田武阳畈,俗称“天葬坟”。明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追封公祖父、祖母为永嘉郡公,永嘉郡夫人。《永嘉郡公诰》载:“志乐诗书,义孚乡里,积善余庆,发于孙枝。今朕褒赏功臣,煥扬礼典,追荣颁宠,爵及先世,此祖德之明效而国家之恩也。”《永嘉郡夫人梁氏诰》载:“国有寿俊,为善之资;家有贤孙,乃重闱之庆。顾兹盛事,是用推恩。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刘基祖母梁氏,出自高华,著其贤淑,积德垂范,以开后人,遂能作朕名臣,卓为腹心、耳目之寄。故追封之典,及其祖母,亦以体孝孙之心也。领兹嘉命,玄壤其光。可追封永嘉郡夫人。宜令准此。”
刘公父讳刘爚 ,字如晦,幼有神童之誉,通经术,为元遂昌教谕(相当于现县教委主任)。公家母富氏夫人,出身相府名门(北宋名相富弼之后)。墓在八都虹桥峡上。明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追封永嘉郡公,朱元璋在《永嘉郡公诰》中载:“世为右族,人服令名。蕴设施之才而无求于时,贻文学之传而能善其子,是以其子行义方于古人,谋猷著于实用,朝廷所赖,士民所瞻,皆遗训之功,力善之征也。锡命表门之盛,列爵居五等之尊,大郡疏封,玄堂永贲。”《永嘉郡夫人富氏诰》中载:“贞资婉范,媲德生贤,盂轲成大儒,王珪为名辅,致兹树立,盖有其原。爵禄优荣,不逮于养。然母之贵,每因其子。功庸既昭,霈恩宜厚,劬劳之报,庶遂其心。可追封永嘉郡夫人。
爚公有子三:长子名刘舒,字伯祥,行永一。次子刘公。三子名刘陞,字伯演,行永十,官陕西镇抚。永嘉郡刘公自明皇赐封以来声名藉甚,枝叶繁茂,子孙遍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据三房陞公宦游在外,后人中有留居异地,有待后人探索联络。)
故 里
刘公高祖刘集公欲卜迁隐居办书院,祷于丽阳山神,梦见执羊头而舞,游《太平寰宇记》所载:“天下七十二福地”,世外桃源南田武阳。
南田又名九都,系高山平原,俗称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岭根(鹤口)岭、白岩岭、林坑(麟溪)岭、大峃岭、五十二岭、大圵岭、潭丝岭、八都(西坑)岭、七都(富岙)岭等外埠岭。因九都,故仅以九称,其实还有:洪桥岭、万阜岭、库坑岭、垟下岭等未计在內)。南田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有全国之最,高216米的《百丈漈》瀑布景观。永嘉郡三世祖刘廌公在明《己丑四月重游百丈观瀑诗》:“携朋百丈观飞瀑,胜景天成岂偶然。浪滚银河千壑外,波翻赤壁万山颠。天边云洒漫空雪,谷底雷轰入地泉。共说南田山水秀,生成福地古来传。”《太平寰宇记》谓:“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南田方圆二百余里,上有沃土,多水田,易种稻谷,岁旱亦稔。俗称:“大晒不絕收,大水不漂流。”的福地。九都“南田”原属青田县管辖。明洪武间,青田分二十三都,永嘉郡二世仲璟公携侄讳廌、虒自武阳迁至南田。至清康熙间靑田重划为十八都,南田隶属九都村。至宣统元年划为南田乡,民国十九年青田县划分四区,南田归入第二区,民国二十七年又分为五区。共和国行政编制属区,下辖十乡,现系镇。1946年12月,民国政府行政院核准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以明开国元勋刘基故里建县政。1948年7月,划瑞安县大峃镇、金樟乡、峃口乡、桂阳乡、巨屿乡、周阳乡、珊溪乡、龙凤乡、金龙乡、玉壶镇;青田县南田区“九都”辖区(除万埠、新庄、柘垟)、西坑区“八都”各乡、黄坦区“七都”辖各乡;泰顺县汇溪乡、两岸乡及翁山乡和白云乡部分地方归新析置的文成县,县名即以刘公的谥号“文成”命名以示纪念。现刘基故里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年 谱
公元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子时,刘公降世南田武阳村。1岁。出身名门。
公元1312一1315年(元仁宗皇庆元年至延祐二年),2一5岁。书香门第,家风传承。自幼受母训,识字习文。公母亲教子有方,刘公五岁就能背诵《国风》。
公元1316一1323年(元仁宗延祐三年至元英宗至治三年),6一13岁。言教身传,精心培育。在武阳书院就学。刘公父刘瀹公为更好地培育孩子成才,毅然弃官回籍执教课子。
(《明史·刘基传》以下简称《明史》)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太祖实录·刘基传》载:“幼敏悟绝伦,读书过目,辄领其要。”(《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銘》以下简称《神道碑》)载“神知迥絶,读书能七行俱下。”
公元1324一1327年(元泰定元年至泰定四年),14一17岁。郡痒读书,师从复初。名师高徒,博览群书。
往处州群痒读书(郡痒,处州府立学校,即相当现丽水市最高学府)。(《故诚意伯刘公行状》下简称《行状》)载:“年十四,入郡痒,从师受《春秋经》,人未尝见其执经读诵,而默识无遗。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决疑义,皆出人意表。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讲理性于复初郑先生,闻濂洛心法,即得其旨归。先生大器之,乃谓公父曰:‘吾将以天道无报于善人,此子必高公之门矣。’”郑复初先生名原善,玉山人,元延祐间进士,当时任括州录事(相当于现丽水市府办秘书)。
公元1328一1331年(元泰定五年至至顺二年),18一21岁。石门洞天,研习春秋。继从郑复初先生,讲濂洛之学,在青田石门书院研习《春秋经》。年轻时就怀抱经世治国的民本政治思想,曾撰《春秋明经》(相当于现慱士论文):“夫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夫固国莫大于保民”,“尝谓天下莫大于礼,莫强于义。”等名言。
石门书院历史,据青田陈六琦著的《石门洞古迹志略》中载:“石门洞书院在洞西岗之麓,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宋淳熙九年(1182),朱文公(熹)持常平节循行,尝欲居此,不果,院遂废。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廉访分司副使王侯至洞,进士刘若济请重建,王委教授吴梦炎、县尹王麟孙集诸耆宿重建。清康熙丙寅(1686)邑令张皇辅重建,改称诚意伯读书堂,今仍废。”石门洞并有郑复初泰定四年(1327)六月廿日游石门观瀑,和泰定丁卯秋七月修缮石门书院等摩崖。后曾建有刘文成公祠。石门洞古称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2008年石门洞风景区列于4A级景区。
期间,刘公与丽水紫虚观道士吴梅涧交往甚密,成忘年之交。紫虚观在丽水好溪南面少微山麓。
公元1332年(元至顺三年),22岁。才华出众,一举成名。
赴杭州省城参加省至顺癸酉乡试以《春秋义》的优异文才中举,光绪《青田县志》卷九载,中第十四名举人。元举人试称乡试亦“省试”。当时根据元朝科举制度规定,年满二十五岁才可以参加乡试。是年刘公虽年令尚差三岁,但由于自幼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修行甚笃,而得处州府特别推荐,始得考试资格。《处州府志》有“基至顺三年时领乡荐”的记载。试题《春秋》被元、明、清、民国至今国家文献部门收藏。
公元1333年(元元统元年),23岁。科举连捷,英才盖世。种族歧视,天意难违。
赴大都(今北京)会试,作《龙虎台赋》一举成名,中三甲第26名进士。元朝实行极端的民族歧视政策,划分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各民族分四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科举分左右两榜:蒙古、色目人为右榜,考两场;汉人、南人为左榜,考三场。毎榜录取50人,共计100人。刘公属南人。当年廷试的考官之一揭傒斯见刘公所对策文,为其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见解独到欣慰不已,赞赏有加。《行状》载:“揭文安公曼硕见公,谓人曰:‘此魏徴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元史》卷八一八《揭傒斯传》载:“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文坛泰斗,元诗四大家之一。延祐初年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至正初诏修辽、宋、金三史,为总裁官。”刘公试作《龙虎台赋》清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称刘基此赋“以场屋之作为世所传诵者,百中不一二也”。由此显而易见,若论才华“百中不一二”的刘公如不是受种族歧视被排挤,定中搒首状元无疑。虽然刘公失去了状元的的头衔,但元朝却由于种族歧视而不重人才,竟把已发现的栋梁之材推给后来的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付出毁灭的代价。
据刘公在京待揭榜期间,闲时往一书店借阅天文书一览,翌日还书时,店主欲赠予该一直无人问津的知言人。刘公谢过曰:“已在吾胸中矣,无事于书也。”当即背诵如流。店主大喜过望曰:“老夫姓谭,祖居淮西临泉,在京开书店。并说家父现已107岁曾嘱咐:“有知遇者欲赠祖存兵书《帷幄韬略》18巻”。《太祖实录·刘基传》载:“初,基于都市书肆见天书一帙,借阅之,翊日谈诵若流,其人大惊,欲以授基,基谢弗受,曰:“已得之矣。”
公元1334一1335年(元统二年至元〈后〉至元元年),24一25岁。注官守阙,等候铨选。无书不窥,研究深造。在家静候委任期间博览群书,吸取精华,集各家之长,对天文、地理、兵法、阴阳、医、卜诸学术进而研究深造。
公元1336年(元〈后〉至元二年),26岁。公正廉洁,名扬高安。
赴江西任瑞州路高安县丞(相当于副县长,正八品)。元朝政制对地方官:路、府、州、县的官员也分四等级,即长官、正官、佐贰官、首领官。长官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担任,而出身科举的汉人、南人只能担任副职或低级官员。《明史.刘基传》载:“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上任伊始即作《官箴》上、中、下三篇自勉自律:“治民奚先,字之以慈。疾病颠连,我扶我持。弱不可凌,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为为官之道树德立言。
当时,刘公从南田出发,途经青田、丽水、金华、安仁、龙游、衢州、弋阳、南昌,至高安。一路诗作有《发安仁驿》、《发龙游》、《早行衢州道中》、《弋阳方氏寿康堂》、《铃山龙泉》等。
公元1337一1338年(元〈后〉至元三年至四年),27一28岁。不避强御,为民伸冤。《明史》载:“除高安丞,在廉直声。”元朝瑞州路下辖二县一州,即高安县、上高县、和新昌州。当时新昌州一综人命案,初审已判,原告系平民,不服上诉,被告为地方豪强,又有蒙古人靠山,当地州官不敢接手。故瑞州路总管抽调素有廉直声的高安县刘公去复审。刘公明知艰险,但为民伸冤,毅然授命。原审被告方相涉人员多次托人行贿,均被刘公拒绝。见利诱不成,就釆取威胁,刘公不惧強暴,不畏权贵,深入调查勘验,秉公为民昭雪。贪官与豪强恶霸恨之入骨,当地平民百姓呼称:“刘青天!”《行状》载:“以廉节著名,发奸擿伏,不避强御;为政,严而有惠爱,小民自以为得慈父,而豪右数欲陷之。时上下咸知其廉平,卒莫能害也。”《太祖实录·刘基传》载:“基治高安有能声,”《高安县志》巻八“名宦”,称刘公“丞高安,以廉节著,发奸擿伏,不避强御,为政严而有惠,百姓安之”。
据当时刘公还曾在高安县堂厅前栽种一株草药“何首乌”,后人认此为刘公宦游高安堷花卉亦植药的遗迹。300多年后,清朝江既人赋《刘青田先生遗迹》诗云:“英雄不以卑栖耻,先生当日为臣此。神龙屈信自因时,时未至兮且止此。厅前一树何首乌,先生手植今荣桍。……呼以先生尊其能,此物至今三百载。人是开天帝者师,鬼神呵护曾于斯。……”(清顺治《高安县志》卷二六)。
公元1339年(元〈后〉至元五年),29岁。诬告陷害,同级调离。
刘公为新昌州蓄谋杀人案复审平反后,结果自然得罪受贿的初审官和地方豪右,原审官串通豪右扇动新昌州和高安豪右联手诬告,欲置刘公于死地。幸亏从地方百姓至行省大臣素知刘公为人,将同级调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以平息。《行状》载:“新昌州有人命狱,府委公复捡,案核得其故杀状,初检官得罢职罪。其家众倚蒙古根脚,欲害公以复仇。江西行省大臣素知公,遂辟为职官掾史,以谠直闻。”
公元1340年(元〈后〉至元六年),30岁。理念各异,辞官归隐。
任江西行省掾史因办事坚持原则,难免会得罪地方豪右,和遭致同僚的排挤。以致与同任好友钱士能相继先后辞官。九年后,刘公在《送钱士能之建昌知州序》中曰:“岁余,士能与幕官论事不合,拂衣去;未几,余亦以朽纯辞归。”《明史》载:“行省辟之,谢去。”《行状》载:“后与幕官议事不合,遂投劾去。”是年秋,经白沙、建宁、兴田、武夷、崇安、沿山、沙溪、衢州、兰溪、桐庐。沿途曾作《梁甫吟送郑希道入京》、《发白沙至水口》、《早发建宁至兴田驿》、《望武夷山作》、《题武夷图》、《过闽关九首》、《孔子充相送至鹅湖》、《题沙溪驿》、《自衢州至兰溪》、《九日舟行至桐庐》等诗篇。
公元1341一1346年(元至正元年至六年),31一36岁。游学江东,北上感怀。
刘公自江西行省辞职并未径直返籍,而是转桐乡往湖州、嘉兴、镇江、丹徒、金陵等地游学,一路曾作《梅颂(并序)》、《苕溪皇甫秀才幽居》二首、《水西寺东楼晓起闻莺》、《蛟溪诗》、《钟山作十二首》、《蝶恋花·蒋山寺十月桃花》、《半山寺二首》、《绝句九首》、《绝句漫兴十一首》、《无题三首》、《摸鱼儿·金陵秋衣》、《忆秦娥》、《满江红》、《渔父词五首》、《江南弄》、《江上曲八首》、《釆莲歌六首》、《吴歌五首》、《江南曲七首》、《竹枝歌》、《磨石岗作》等。
继而,沿大运河北上大都,途经杨州、山东、河北至北京(大都),沿途地区几年来黃、淮多处决口,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而元廷不予赈恤,以致灾民成群,饿殍遍野,白骨如山,人相食惨状频发,甚至父子有相食,惨绝人寰。刘公怀着沉痛的情怀抒发570字的千古绝句,五言长诗《北上怀感》:“既怀黎民忧,妄意古人企。”“为民备乏困,朝廷岂私此?推余补不足,兹实王政始。”首先在封建王朝发出堪称超世纪警世骇俗的“均富”先进政治理念。并作《四月十二日发杨州》、《济州太白楼》、《过南望时守闸不得行》、《过东昌有感》、《发景州》、《吊祖豫州赋》;回南又作《丙戌岁将赴京师途中送徐明德归镇江》、《自都回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二首、《海上咏露雾》等诗赋。
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37岁。以民为本,钻研技艺。著书立传,《多能鄙事》。刘公游学江东,赴京返故里,深刻认识“惟民食为命,王政之所先。”“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于是,在家结合实践,潜心编纂《多能鄙事》12卷。《四库全书总目》载:“是书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阴阳、占卜之法,无不备载,颇适于用。”
公元1348年(元至正八年),38岁。再度启用,重视教育。
元廷又征召刘公出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兼行省考试官(提举是从五品官,相当现省教育厅厅长,副提举就只有从七品)。《明史》载:“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刘公携身怀六甲的夫人陈氏迁居杭州儒学提举司官署,是年长子刘琏降世。儒学副提举系行政长官,没有直接教学,但刘公重视教育,业余时间为落第学子讲经论策,并为晩生后学作序跋以奖掖后世,如:《送高生序》、《章秀才观海序》、《郭子明诗集序》、《侣周臣诗集序》、《书刘禹畴行孝后》、《题医者王养蒙诗巻后》等序诗。并为国输送人才,鼓劢支持谢仲连教授上京赶考,为不耽误学子课程,还乐为谢教授代课。在《送谢教授序》曰:“夫以仲连之才,固宜取科第。”“天门洞开,多士辐辏,有志于用世者,维其时矣。故于君之行,序以壮之。”
公元1349年(元至正九年),39岁。忠言受沮,愤而辞官。
任行省儒学副提举,曾作《送钱士能之建昌知州序》、《送苏参政除大都路总管序(并诗)》、《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并序》。刘公刚正不阿,对行省监察御史渎职,不避强御上书揭发弾劾御史,被宪臣所沮。刘公见官场腐败沆瀣一气,遂移文辞职。《明史》载:“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沮,再投劾归。”《行状》载:“……顷之,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事,为台宪所沮,遂移文决去。”全家从儒学提举司官署迁出,搬到钱圹江畔白塔山寓居。
公元1350一1351年(元至正十年至十一年),40一41岁。重教启智,西湖望云。吟诗作文,领袖群贤。
1350年9月次子刘璟在杭州白塔山寓所降生。刘公辞职后,仍关心兴教、重教,为富阳重修文庙学宫“新其庐”,收回原被豪民侵占学田286亩。并作《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季氏湖山义塾记》。闲居人间天堂,寄情山水与诗友饮酒赋诗:《饯圹怀古得吴字》、《题承天观》、《玉涧和尚西湖图歌》、《寿山福海图歌》、《感兴三首》、《望孤山作》、《望江亭》、《白塔寺》、《晚思》、《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寄陶中立郭秉心叙旧言怀》、《送葛元哲归江西》、《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郑士亨东游集序》、《送熊文彦归江西序》、《海宁张知州满仁去官序》、《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次韵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送李子庚之金陵》、《悦茂堂诗序(并诗)》、《金婴堂序》等序诗,并作《海宁应氏墓菴记》、《刘显仁墓记铭》、《海宁应和卿墓记铭》。还与方外人士结为契友,不是讲究佛理,而是谈诗论文,以“著书为乐”《竹川上人集序》。和《若上人文集序》、《送别灯和尚还乡序》、《送柯上人远游诗序》、《双清寺序》、《晨诣祥符寺》等序诗。刘公寓居白塔山,并为欲访而未遇的不以诗闻于杭州的照玄上人作《照玄上人诗集序》曰:“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拨,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徒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芲松之栖悬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西湖望云,洞察玄机。当时刘公与鲁道原(名渊,字道原,淳安人,元1351年进士),宇文公谅(字子贞,归安〈今湖州人〉,元1333年进士。)诸同游西湖时,见有异云起西北,光映湖水中。诸同游者皆认为庆云,将分韵赋诗。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精通象纬学的刘公自然不会似一般人的见识,必将详观异云星象,根据当时局势认真分析判断:元廷腐败,群雄纷争逐鹿,不属元之庆云;虽张士诚盘踞江浙,方国珍坝领东南越地,但张、方阴背元,阳则附,无大能为;徐寿辉占领两湖,陈友谅起兵西南,可是,徐寿辉治军不严,烧杀抡掠,不得民心,失道寡助,难成气候;而陈友谅劫主胁下,妒贤忌能,勇而寡谋,成不了大器;刘福通、朱元璋拥宋主无能,而刘福通愚忠,惟朱元璋气盛,可人;指点江山,定都金陵,以长江天堑可与大都分庭抗礼,然后翦灭群雄,北伐中原,佐定天下。于是,作出明确判断,借酒在朋友间泄露天机。《行状》载:“乃大言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诸老大骇,以于狂,且曰:“欲累我族灭乎?悉去之。”“时无能知者,惟西蜀赵天泽知公才器,以为诸葛孔明之流。”确实倘若不具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精通天文象纬之学的,一般不专注时势、政局的人是很难按天象作出预判。《太祖实录·刘基传》载:“尝与鲁渊、宇文公谅等游西湖,适有异云起西北,光照湖中,渊等以为庆云,将赋诗纪之,基独纵饮不顾,徐言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当有王者起其下。’时杭城犹全盛,渊等大骇,以为狂,人亦无能知者。”
刘公在杭著的反腐倡廉不朽名篇《卖柑者言》,不但被清朝收编进《古文观止》,而且一度成为当代中学语文的重点读物,其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已编入《汉语成语词典》。
是年,徐寿辉兵锋直指饶州、信州,刘公遂离杭归里。
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42岁。临危受命,筑城防御。
《明史》载:“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行省復辟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公赴任即往浙东台州一带参与军机,三月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与海盗方国珍于澄江之战阵亡,作《吊泰不华元帅赋》。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庆元即现宁波市);并主持括州城大水门至夏河之间的城墻底脚,采用浇灌铁汁砌石的铁坝工程,加固城墙,做好御敌防洪两防护,留下美好的口碑。曾作《筑城词》、《庆元路新城碑》、《台州路新修城濠碑》,并《送顺师住持瑞严寺序》、《赠柯遂卿一首并序》、《杭州路重修府治记》、《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等诗序碑记。时红巾军徐寿辉攻杭州失陷,百姓罹难,刘公悲闻作《悲杭城》;八月在台州与福建道元帅哈迪尔联合击退方国珍后,刘公即往永嘉协防,经仙居苍岭“风门”山岭险峻,作《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在永嘉作》等诗赋。
公元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43岁。建言遭阻,羁管绍兴。
刘公任江浙行省都事(行省都事相当于省军区参谋长)是年,曾作《癸巳正月在杭州作》、《陈处士墓志铭》。三月海盗方国珍降,十月方国诊复叛,刘公一向建议捕斩海盗方国珍等首悪,从者招抚。方国珍惧,贿刘公,被拒。方氏往京都行贿朝廷大员,于是,方国珍授招安,而刘公反被责伤朝廷好生之仁,且擅作威福革职,处羁管绍兴。《明史》载:“及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论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国珍懼,厚赂基。基不受。国珍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时居诗友王文明家。但刘公倒觉释重负,无官一身轻,曾在《遣兴六首》之一曰:“避地适他乡,息肩谢羁束。”并作《登高丘而望远海》、《次韵张德平见寄》、《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赠周道宗六十四韵》等诗篇。
公元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44岁。羁管绍兴,以文会友。刘公羁管绍兴,
名曰避地,实为变相流放。但倒是无官轻闲,放浪山水,以文会友。曾作《牡丹会诗序》、《三月八日,偕徐成中、杨澄源、李子庚、吴溥泉、董朝宗、黄中立、程邦民、汤仲谋、王文明游南镇,得禽字》、《游云门记》、《棣萼轩记》、《裕轩记》、《王原实裕斋铭》、《题王右军兰亭帖》、《夏日杂兴七首》《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次韵和谦上人秋兴七首》、《次韵和天童良上人见寄》、《书绍兴府达鲁花赤九十子阳德政诗后》、《王原章诗集序》、《忧怀》、《赠医学录江仲谦序》、《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王文明墓志铭》等诗序。
公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45岁。避地绍兴,诗文自娱。
曾作《嘉兴路重修陆宣公书院碑记》、《北岭将军庙碑》、《紫虚观道士吴梅涧出示宋乾宁丁巳十月罗隐代吴越王草谢恩表稿跋》、《出越城至平水记》、《活水源记》、《自灵峰适深居过普济寺清远楼记》、《松风阁记》、《横碧楼记》、《绍兴崇福寺记》、《吴思孟墓志铭》、《杂诗四十一首》、《薤露歌》、《遣兴六首》、《墙上难为趋行》、《立夏日有感》、《不寐》、《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得激字》、《题陆放翁晚兴诗后》、《怀感三十一首》、《咏史二十一首》、《闻高邮纳款漫成口号》、《春兴》、《再韵答严衍二上人》、《次韵和孟伯真感兴诗》、《春兴七首》、《感叹》、《感时述事十首》等诗篇;并写下惊天地动鬼神的1214字长诗《二鬼》,尽管为宋濂避元归隐及自直谏遭羁管泄愤所作,但诗中仍忧国扰民祀望天皇“修理南极北极枢,斡运太阴太阳机。檄召皇地示,部署岳渎神,受约天皇墀。生鸟必凤凰,勿生枭与鸱。生兽必麒麟,勿生豺与狸。生鳞必龙鲤,勿生蛇与蝎。生甲必龟贝,勿生蝓与蜞。生木必松楠,生草必荠葵,勿生钩吻含毒断人肠,勿生枳棘覃利伤人肌。螟蝗害禾稼,必绝其蝝蚔。虎狼妨畜牧,必遏其孕孳。启迪天下蠢蠢氓,悉蹈礼义尊父师。”充分体现刘公一生以万民福祉为依归的理念。
公元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46岁。复为都事,平定山寇。
是年二月红巾军立韩林儿为帝,建都毫州,国号宋,改元龙凤;张士诚下平江,改称隆平府,为国都;朱元璋下金陵、为吴国公。元廷遥遥欲坠,故临危复受刘公为都事。《明史》载:“山宼峰起,行省復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三月奉行省命,从杭回处使自募义兵,招安吴成七义军。回温道路艰辛,曾作:《至婺州闻官军自温处之江东所过皆空遂从简道还乡》、《问道还乡》及《稽勾岭》。并《丙申二月別绍兴诸公》、《谕瓯括父老文》、《唱和集序》、《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抹公徳政碑颂》、《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抹公德政记》、《五月二十九日喜雨奉贺石抹元帅》、《得胡仲渊书欢喜成诗呈石抹公》、《次韵和石抹公秋日感怀见寄二首》、《重阳日使者持招用韵柬石抹公》、《次韵和石抹公九日无菊》、《遣闷呈石抹公》、《次韵和石抹公闵雨诗(及旱天多雨意)共13首》、《诏书到日喜雨呈石抹公》、《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等诗序。
是年(1356)春,刘公再次回括城时,不幸紫虚观吴梅涧道长已亡故,不胜哀悼。时人乃请作墓志,刘公作墓志铭,并又题《紫虚观道士晚翠楼》诗,以寄哀思。
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47岁。剿捕有功,官拜五品。
平宼有功升任行省枢密院经历,从五品。曾作《沁园春·和郑德章暮春感怀呈石抹元帅》、《次韵和石抹公春日感怀》、《雨雪曲》、《苦寒行》、《次韵和石抹公感怀之作》、《驿传杭台消息石抹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二首》、《送章三益之龙泉序》、《苦斋记》等,刘公在绍兴和复出这几年的诗文创作丰盛,在处州参戎三年来,仅与石抹宜孙和诗就达十八篇97首。刘公一生著作巨富,经收编的赋、骚、诗、词就1600首之多,各种文体文230余篇。但限于篇幅及水平恕未能逐一研判间照录、注释,具体希参阅《诚意伯刘先生文集》。
公元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48岁。忠而见弃,愤然辞官。
任省郎中期间,九月朝廷命李国凤经略江南,考察石抹宜孙,刘公等地方官政绩,奏请升迁。但执政者皆受方贿而右方氏,且抑刘公军功,诏下,石抹宜孙跃升2品大员,刘公非但不升,反降回儒学副提举格授处州路总管府判,并夺去兵权,不与戌事。刘公满腔爱国爱民热血,屡屡忠而被弃,深深地意识到腐败的元廷已不可救药和报国无门。临走时拜敕曰:“臣不敢负国,今无所宣力矣!”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退隐著述立说,以期为世了。当时感叹作1294字的千古绝赋《述志赋》,“忠有蔽而不昭兮,道有塞而不行。名不可强而立兮,功不可期而成。”遂愤然辞官归隐。《明史》载:“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亊。基遂弃官还青田,”
公元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49岁。隐居武阳,著书立言。
隐居在家埋首撰千古名著《郁离子》,全书十八章,195篇,针对腐败政权的种种弊端,集治国安邦方略、军事理论,期望天下后世,兴文明之治。明徐一夔《郁离子》原序曰:“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幾,审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槩矯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鑿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明国史编修官吴从善称:“是书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喻焉而当,辨焉而彰;简而严,博而切,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从中乎要会。不袭履陈腐,而于圣贤之道若合符节,无一不可宜为行,近世以来未有如《郁离子》之善者也。”
当时元廷腐败,群雄四起,多有友人来南田劝说刘公別树一帜:《行状》载:“客或说公曰:‘今天下扰扰,以公才略,据括苍,并金华,明(宁波)越(绍兴)可折简而定,方氏将浮海避公矣。因画江守之,此勾践之业也。舍此不为,欲悠悠安之乎?’公笑曰:‘吾平生忿方国珍、张士诚辈所为,今用子计,与彼何殊耶?’”刘公以万民福祉为依归,怀忖爱国情怀,坚定国家要统一理念。虽然不愿再继读为元王朝効劳,但不搞分裂,不举兵扰民。而是潜心著《郁离子》,以企后世文明之治。正如明隆庆时李濂说:“《郁离子》何为而作也?青田刘文成公隐居而发言,发愤以明志,自伤其莫用于世,而期兴文明之治于异时也。”
十月,朱元璋部克金华及处州后,曾命任处州府总制孙炎往南田以书幣聘刘公出山。刘公不出。
公元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50岁。应诚邀出山,陈《时务十八策》;献“征讨大计。
处州府总制孙炎应朱元璋之命再次往南田邀请,刘公婉拒赠以宝剑。孙炎封还,并作诗称:“……我逢龙精不敢弹,正气直贯青天寒。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霖雨。”(见(明·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二六)。《明史·孙炎传》载:“太祖命(孙炎)招刘基、章溢、叶琛等,基不出。炎使再往,基遗以宝劍。炎作诗,以为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封还之。遗基书数千言,基始就见,送之建康。”后经宋濂、胡深等好友规劝;最后从慈母言。《行状》载:“公决计趋金陵,众疑未决。母夫人富氏曰:‘自古衰乱之世,不辅真主,讵能获万全计哉?’众乃定。”
三月,与宋濂、章溢、叶琛同赴金陵。经桐庐时曾欲劝好友隐士徐舫出山同往,但却遭拒绝并嘲讽,是夜刘公作《夜泊桐江驿》“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非邪岂必同?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以古典贤士姜尚、马武自勉。至金陵朱元璋礼遇甚隆,创礼贤馆处之。刘公陈《时务十八策》,朱留公参与军机。《明史》载:“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帀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刘公并作《拟连珠(六十八首)》,既为朱元璋补充正确的治国、经世、用人、用兵等实用唯物辩证的逻辑观点;又阐明应朱元璋之邀“救天下之纷纷者,不拘细故;”说明自己以民为本,为国家统一,摧枯拉朽,挽回乱局,为救黎民于战乱的水深火热之中,而不拘个人名利小节;和“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的大智大勇之为。并针对自古庸儒提倡不分善恶的“忠臣不事二主”的“愚忠”,即以“是以顺天之道,则人归而王;逆人之性,则天怒而亡。”与“盖闻暴于物者,众志之所诛;妨于众者,舆情之所疾。是以虎狼堕阱,仁者见之而不怜;枳棘当道,行者过之而必诘。”的客观事实予以唯物辩证。
当时朱元璋问曾归附的谋略、学识颇受赏识,并还赠一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陶安:“刘基等四人之才如何?”陶安回答:“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于是,朱元璋对“浙东四才子”更加器重,即以宋濂为江西省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委章溢、叶琛为营田使佥事;而留刘公于佐戎帷幄的主要谋士。刘公一出山即引君当道,力劝朱元璋摆脱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并详尽地分析当前形势,列叙各项谋略要策,纠正朱元璋及部属原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明确为朱元璋制定:西讨陈友谅;东征张仕诚;翦灭众雄;北伐中原。一统江山成帝业的征讨大计。《明史》载:“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虜,不足慮。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上中原,王业可成也’。”《资治通鉴后编》卷一七九记载,当时刘公对朱元璋阐明:“明公因天下之乱,崛起草昧间,尺土一民,无所凭借,名号甚光明,行事甚顺应,此王师也。我有两敌: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而士诚仅有边海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杨,首鼠窜伏,阴欲背元,阳则附之,此自守虏耳,无能为也。友谅劫君而协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轻死,不难以其国尝人之锋,然实数战民疲,下乖则不欢,民疲则不附,故汉易取也。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汉。汉地广大,得汉,天下之形成矣。”
公元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51岁。首战龙江,用兵如神。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征讨方略尚未及付诸实施,陈友谅却恃势率先攻击太平。戍守太平的朱文逊(朱元璋义子)、黑将军花云、战将王鼎、知府许瑷均遭不幸。
闰五月,陈友谅引兵进驻釆石矶,杀害徐寿辉后,匆匆以釆石五通庙为行殿,在大雨中草次举行即帝位仪式,国号汉,年号为大义。暗中遣使约张仕诚夹击应天,但张士诚迟疑未响应。陈友谅自持舰大量多,兵多将广,军力数倍于朱元璋,便急不可待地径自从釆石顺流东下,试图一举消灭朱元璋。当朱元璋召集文武群臣计议御敌之策时,文官武将们均被陈友谅的“投戈断江,舳舻千里”的声势吓得无所适从。有的认为保存实力,先权且献城纳款,以图东山再起;有的说不如退据钟山,暂避锋芒,以期自保;或言不如先决一战,败退再撤,未为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独刘公静坐不语。朱元璋见状,忙单独召刘公入密室,屏退左右,向刘公问计。刘公奋然献策:一、为宣示誓死抗战的决心:“先斩主降议及奔钟山者;”二、政治策略,定军心,安民意:“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三、拒敌的军事策略:“诱敌深入,伏兵邀取之。”“以逸待劳,何患不克。成帝业,在此一举。”龙江之役刘公辅佐朱元璋施用奇谋诱敌伏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得陈友谅全军溃败,兵卒死伤无数,二万余将士被俘,缴获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巨舰百余艘。接着授计乘胜攻克太平、安庆、信州、袁州。
是年七月,陈友谅遣大将张定边攻安庆;李明道战信州。朱元璋命胡大海驰援信州,內外夹击,生擒李明道。张定边则克安庆。守将逃回应天,被斩。八月,朱元璋遂命徐达、常遇春等为先头部队进攻安庆,自与刘公乘龙骧巨舰率舟师并进。安庆守军紧闭城门,固守不战。朱军虽以陆兵佯攻,舟师袭水寨,破敌舰八十余艘,即水陆猛攻安庆,但自旦及暮不拔。刘公即进言:安庆“弹丸地,何足久劳哉?友谅胆破矣,急进薄江州,彼必遁。江州下,皖城焉往?”朱元璋依计,遂以偏师围安庆,自率大军西上直捣江州倾其巢穴,分水陆夹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陈友谅以为神兵从天而降,慌乱中应战不迭,大败。果不出公所料,陈友谅穷蹙,夜半,挈妻、儿女弃城奔武昌。朱元璋入江州,获战舟百余艘,战马二千余匹,粮数万石。江州一克,安庆即复。继而遣徐达率舟师追击陈友谅,乘胜沿途拔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等州县。
时洪都守将胡庭瑞派干将郑仕杰约降,但提原旧部不收编的条件。朱元璋臉露难色,刘公在旁见状,即踢胡床暗示朱元璋,朱才省悟,并由刘公拟招书慰谕,从而促成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守将献城降附。尔后,宁州、吉安、龙泉(今江西遂川)诸城将官也相継献城归附。
龙江告捷,朱元璋欲赏赐刘公,但刘公婉辞。《明史》载:“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基请径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遗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元至正二十年六月,刘公元时挚友石抹宜孙战死庆元,朱元璋因念刘公之谊,竟然捐弃率军与自为敌的前嫌,破例遣使参与祭祀并追赐。
元至正二十一年间与陈友谅江州(今九江)、洪都(今南昌)激战正酣时,八月,不幸噩耗传慈母仙逝,刘公虽悲恸欲绝,奈因战事紧张难以脱身,而朱元璋闻悉又撰《御制慰书》慰留:“先生闻知,莫不思归否?先生既来助我,事业未成,若果思归,必当宜宽。”“先生当以宽容加歺,以养怀才抱道之体,助我成功。那时必当遣官与先生一同回乡里荐母之劬劳,岂不美哉?”
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52岁。首战大捷,凯旋班师。
告假丁扰,安定浙东。二月,朱元璋凯旋还应天,刘公即告假与朱元璋在江西分手回乡奔丧,途径衢州,时值婺州(今金华)、处州(丽水)苗军反叛(苗军原系元廷从湖广调来的苗族军队,军纪特差,《元史纪事本末》卷四,载:“苗军素无纪律,肆为抄掠,所过荡然无遗。”),杀胡大海父子、郎中王恺、和耿再成、孙炎等将领,衢州形势骤处紧张,守将夏毅惊惧,适逢刘公经此,夏毅请授计。刘公综观乱局,因时势紧迫,不及请命,即当晚以自己的名义代表朱元璋挥毫发函至衢、婺、处三州各县谕:以沉着应对,固守所部,候援军到来,共同进讨。终于稳定军心民心;同时,协助朱元璋调遣的平章邵荣征伐各州,平定浙东。后人称“一夕定之”。
四月方回乡葬母。而方国珍素畏刘公,乘母丧,遣使吊言。经公告鉴,方国珍遂归顺纳贡。
丁母扰期间,朱元璋常以军国大事遣使咨询,刘公均条分缕析,一一作答。《明史》载:“基丧母,值兵事不敢言,至是请还葬。会苗军反,杀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摇动。基至衢,为守将夏毅谕安诸属邑,復与平章邵荣等谋復处州,乱遂定。国珍素畏基,致书唁。基答书,宣示太祖威德,国珍遂入贡。太祖数以书既家访军国事,基条答悉中机宜。”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53岁。急返应天,计追擒贼。阻救无果,大战洪都。火袭水寨,更舟救主。决战鄱阳,西平江汉。
急返应天,计追擒贼。刘公丁母忧急回应天,途经建德,正遇张士诚部径自入侵建德,守将曹国公(李文忠)欲迎战。刘公认为正面交战伤亡太大,料敌不岀三日必退,再追而击之必擒。三天后,虽敌营旌旗如故,严鼓不絶。但刘公料敌系掩护撤退,催李文忠追击,遂尾追至东阳,悉擒获。
阻救无果,大战洪都。二月,张士诚围攻安丰(今安徽寿县),刘福通求援。刘公恐吴、汉乘虚夹攻;又虑救得小明王将如何安置?劝阻未果。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主力军驰援。时陈友谅龙江败后又新建造上下三层,可容纳二三千人的巨舰(古代航空母舰)数百艘,统60万大军,倾国乘虚围攻洪都,激战八十五天,攻城不下。朱元璋调徐达、常遇春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
鄱阳水战。七月十七日,朱元璋亲率舟师20万挺进湖口,当两军在湖南部康郎山相遇,朱元璋见汉军舰巨樯高,阵势庞大,心中不免惊惧。刘公鼓励:“我兵必胜之气,当力战。”利用巨舰运转不灵,自己船小运行自如快捷的优势,采用火器,弓弩远攻战术。展开为期36天规模空前的鄱阳湖决战,刘公一直与朱元璋在旗舰指挥作战,《明太祖实录》卷一二载:“戒诸将近寇舟先发火器,次弓弩”。
火袭水寨。七月二十三日夜,原乘东北风起之机,组成敢死队装满火药的七艘小舰,乘东北风急驶向敌水寨顺风纵火,火袭陈友谅水寨,陈营乱作一团,风助火势烧毁数百艘战舰,斩首二千余级,自相践踏焚溺者不计其数,陈营遭重创。
更舟救主。七月二十四日的激战,作为辅佐朱元璋运筹帷幄的主要谋士,杰出的军事家刘公必然预测到、料定敌军为报前一日火袭水寨之恨,扭转败局,必将谋划“擒贼先击王”,集火力偷袭指挥舰的狠招。战争如同下棋,综观全局,走一步看三步;而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员犹医生“病万变”,“方药亦万变”。以静制动,以智应变。可是,大战当前又不能临阵更舟,动摇军心,惟有筹划预案应对。军事家料敌在心,随时警愓,察敌在目,密切注视敌方动向,沉着随机应变,这是指战员的必备要素。其实,临阵应变,不但稳定军心,而且,更起到惊破敌胆,振奋军心的效应。《明史·刘基传》载:“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徒别舸,坐未定,飞炮击旧所御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而太祖舟更进,汉军皆失色。”朱军士气高涨,陈友谅又大败而归。当时朱元璋即赞刘公:“天下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可是,朱元璋此后却不再提更舟救主,也许当时危急之际相救脫险,心存感激而发。但事后认为,一位最高指挥官自已始料未及,竟要由谋士拉挟才得脱险,有失统帅的英明神武形象,反而抱怨在心,不愿再言及。且一生口不言功,光佐不图的刘公从不在意。而朱元璋在《御宝诏书》尚不言明:“自旦日暮,如是者凡四。尓亦在舟,岂不同患难也哉?”以致刘公后人在《行状》即缄口未言。但历史难以抹杀,尓后,《宾退录》、《遵闻录》、《国朝典故》及《明史·刘基传》中均清楚记载更舟史实,还原真相。而当时朱元璋之赞誉,直至刘公逝世138年后正德皇帝才追赐,改“天下”为“开国”,并按时世先后调整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笫一。”
决战鄱阳。双方相持多日,将士伤亡惨重,为避免重大伤亡,刘公调整战略决计移军湖口,绝其退路,裁其援军、粮道。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并制火筏置于江中以防突围;又调兵遣将夺取蕲州、兴国以控制长江上游。不出所料,至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粮尽弹绝,进退失据,率楼船百余艘冒死向湖口突围。朱军主力早已严阵以待,众将士万箭齐发,以火舟、火筏出击猛攻,陈军四面楚歌,已成瓮中之鳖,陈友谅在突围中矢身亡。全军大溃,陈友谅长子被俘。次日,平章陈荣等率残部五万余兵马来降。
西平广汉。同年十月至十二月与朱元璋进军湖广。翌年,陈友谅次子陈理率大尉张定边等残部归降。鄱阳湖之战前后历时36天,又打出以20万兵力战胜陈友谅号称60万大军的战绩,彻底消灭后汉陈友谅。从而奠定了一统江山的基础。《明史》载:“寻赴京,太祖方亲援安丰。基曰:‘汉、吴伺隙,未可动也。’不听。友谅闻之,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幾失计。’遂自将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湖,一日数十接。……时湖中相持,三日未决,基请移军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决胜,友谅走死。”
公元1364年(元至元二十四年)54岁。习儒明理,引君当道。
朱元璋自立吴王,建百官司制,刘公仍参与军机。朱元璋在《弘文馆学士诰》曰:“节次随朕征行,毎于闲暇,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我心,故颇知古意。”时朱元璋在中书省设御座,朝奉韩林儿,惟刘公拒拜,身先启发,引君当道。《明史·刘基传》载:“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
公元1365年(元至元二十五年)55岁。屏人密语,定计东征。
七月朱元璋设太史监,命为太史令。十月,朱元璋发起攻取张士诚淮水流域诸城。《明史·刘基传》载:“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行状》载:“帝还京,定取张士诚,因定中原,拓土西北,公密谋居多。帝或至公所,屏人语,移时乃去,虽至亲密,莫知其由。”
公元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56岁。围困平江,东定吴会。卜建新宫,拓建京城。八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挥师20万东征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等州,至十一月,对平江形成包围圈。是年,小明王沉江身亡。朱元璋名归正位,八月朱元璋命卜地新宫于钟山阳,翌年九月,新宫落成。《续通鉴》载:“初,旧城西北控大江,东尽北下门,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卑溢,王乃命刘基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延亘周围凡五十余里。”城市范围扩大,必须修建新都城。
新城不拘古制,按山脉、水系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其形非方非圆,并利用宽阔的秦淮河与玄武湖连接,作为护城河;城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周长33·5公里多。城墙最高处达40米,一般约9·3米,最宽处达16·5米,一般约2·7米至6·7米,城上建城垛13616个,窝棚200座,13个城门均设木门、千斤闸(闸门)各一道,城楼均建有敌楼,要害处还设一至三道瓮城及数个致数十个藏兵洞,使“南都城高、坚、甲于海内。”易守难攻。明朝的金陵(南京)城不塊为华夏奇观,堪称世界第一大古城。
朱元璋命刘公负责金陵皇宫的选址和旧城的拓建尚有一则轶事。明《国朝典故》卷六十二《遵闻录》载:“洪武初,京城既定,上谓诚意刘伯温曰:‘城高如此,谁能逾之?’伯温对曰:‘人实不是逾,除是燕子。’燕国太宗所封之国,燕子盖指太宗而言,隐语也。”又《剪烛丛书》载:“高皇帝建都金陵,命刘诚意相地,筑前湖为正殿。基业已植桩水中,上嫌其逼,稍徒于后,诚意见之,默然。上问之,对曰:‘如此亦好,但后不免迁都之举。’时金陵城告完,高皇与诚意视之曰:‘城高若此,谁能逾之?’诚意曰;‘除非燕子能飞入耳。’其意盖谓燕王也。”
公元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亦吴元年)57岁。治国安邦,立法定制。择风和日丽日,上《戊申大统历》。
正月,朱元璋称吴元年。九月,徐达、常遇春攻克平江,虏张士诚,不日张自杀身亡。按密语之“征讨大计”,朱元璋同时进行南征北战。九月,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诸将率军征讨方国珍。十月,任命徐达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5万北伐中原。又任胡庭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取福建;杨璟、周德兴、张彬诸将领军取广西。
同时,吴改太史监为太史院使,刘公为院使。同月,吴置御史台,委刘公为御史中丞兼太史院使,与李善长、杨宪、傅瓛、陶安等为议律官;朱元璋又专门召台宪刘公、章溢、周祯等商论法律。刘公本俱得天独厚过目不忘,藏书于胸的天资,是愽物馆的活辞典,参照古时的唐律宋典,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以致刘公等人仅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律、令的制定。这是有明一代法典的雏形,其中“律”,史称《吴元年律》;其“令”即称《大明令》。
《吴元年律》,没能流传下来,据这部律书是按照朝廷中央政制: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分篇,有吏律18条、户律63条、礼律14条、兵律32条、刑律150条、工律8条,共计285条。
《大明令》亦按六部分篇,有吏令20条、户令24条、礼令17条、兵令11条、刑令71条、工令2条,共计145条。《大明令》是唯一一部保存至今的古代令典,也是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大明律》就在《吴元年律》、《大明令》的基础上修订,于洪武六年(1373)制成,后又几经修订,于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
吴元年十一月冬至日,刘公上《戊申大统历》四卷,朱元璋遂定于1368年刋行天下。是年岁次戊申,故名为《戊申大统历》。《明史·刘基传》载:“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吴元年十二月,为遂朱元璋故意得借择明年(1368年)正月初四开国大典吉日“风和日丽”,祭天问明,突显自已乃正名天子之意愿。刘公即凭自身对天文地理学问的高深造诣精准预测,不负厚望。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58岁。明开国大典,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刘公不负朱元璋所望,择正月初四这一天果然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成就朱元璋以天之子,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并且为新王朝定国号“明”。即:日月为明,日、月星辰为太阳,月亮。太阳光芒万丈,光明吉祥之兆。意犹“郁离子”的文明之治。明是火,象征光明;而传说金陵是火神祝融氏的故乡,火为赤色,赤者朱也,“朱明皇”一词,又正好把皇帝的姓氏与国号连在一起,日月普照,致大明昌盛。
为攻固国防,刘公参照唐代府兵制,奏立军卫法,使军籍世袭,兵农结合。这在明初百废待兴,生产衰弊之时,兵源、粮饷得到保障。卫所制成为终明一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这一统军方式对于建立攻固明皇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
敷陈王道,惠民兴国。朱元璋与刘公议定治国之策时,刘公曰:“生息之道,在于宽仁。”于是,朱元璋提倡节用以富民之财,减少劳役以省民力,严惩贪暴以安民。并推行组织生产、劭农垦辟、兴修水利等一系例惠民政策,以兴国安邦。明初的仁政深得民心,不久便取得:“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社会安定。”的明显效果。《太祖实录》卷二十九中载:“刘基曰:“生息之道,在于宽仁。”“以仁心行仁政,实在今日,天下之幸也。”
三月,颁《御史中丞诰》:“前太史令、兼太子率更令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愽。议论之顷,弛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且括苍为卿乡里,地壤幽遐,山溪深僻,承平之世,民犹据险,方当兵起,乘时纷纭。原其投戈向化,帖然宁谧,使朕无南顾之忧者,乃卿之嘉谟也。若夫观象视祲,特其余事。天宫之署,借重老成。以至谳狱审刑罚之中,议礼新国朝之制,运筹决胜,功实茂焉。乃者肇开乌府,丞辅需贤,断自朕衷,居以崇秩,清要得人,于斯为盛。于戏!纪纲振肃,立标准于百司;耳目清明,为范模于诸道。永绥福履,光佐不图。可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宜令刘基准此。
整肃纪纲,反腐倡廉。四月,明祖朱元璋北巡,命李善长与刘公留守京师。中书省都事李彬因犯贪纵,罪当死。宰相李善长出面请缓其狱,刘公秉公执法,奏立斩。严惩贪暴,整肃纪纲,安定社会。
明初,张昶、杨宪欲乱政,乃使人上书称颂功德,劝朱元璋适时为娱乐。上以示基::且曰:“是欲为赵高也。”刘公闻之即谏:“诚如圣见”。
同时,朱元璋以青田为刘公故乡,粮税减轻。《明史·刘基传》载:初定处州税粮视宋制亩加五合,惟青田毋加。曰: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据《明国初事迹》云:“刘基言,处州青田县,山多田少,百姓多于山上垒石作田,耕种农事甚难。太祖以刘基有功于我国,本县田亩,止是一等起科五合,使百姓知刘基之心。
是年,京城大旱明祖要刘公祈天求雨,刘公曾为菇民进贡香菇轻徭薄赋讨皇封。至今龙庆景一带的菇神庙门口仍悬着:“朱皇帝亲封龙庆景,刘国师讨封香菇神。”的对联,以示记念。并借祈天求雨以天人感应,为生民谋利和国家稳定,不顾个人安危向明祖提三条陈:1、解放数万阵亡军人寡妇;2、安葬殉职工匠;3、优待投诚将吏及俘虏,宽政恤民。以显王者宽宏。明祖准奏。但老天仍不下雨,而李善长为斩李彬又从中挑衅,明祖大加责斥。时刘公二夫人陈氏逝世,即奏请告归。得明祖照准。临行时,刘公对明祖欲在老家建中都和追击元军主力王保保部,仍犯顔直谏:“凤阳虽帝乡,然非置都之地。王保保虽可取,然未可轻也。愿圣明留意焉。”回乡刘公曾作:《客路》、《寄宋景濂四首》、《旅兴五十首》、《鸡鸣一首赠宗文侄》、《老病吟》等诗赋。
《明史·刘基传》载:“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帝幸汴梁,基与左丞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暱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帝归,愬基僇人壇壝下,不敬。诸怨基者亦交谮之。会以旱求言,基奏:‘士卒物故者,其妻悉处别营,凡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胔骸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帝纳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會基有妻丧,遂请告归。”
由于朱元璋不听忠谏,征王保保失利,感愧怍。于是,十一月十八日,致《御宝诏书》:“今年夏,告镜妆失胭粉之容,遗子幼冲,暂回祀教,速赴京师,去久未归,朕心有欠。今天下一家,尔当疾至,同盟勋册,庶不负昔者之多难。言非儒造,实己诚之意。但着鞭一来,朕心悦矣。”诏刘公回京。朱元璋视刘公夫人逝世,为照顾起居,御赐刘公一侍妄章氏。刘公既不好拒絶,又不能怠慢,即待以夫人之礼。章氏夫人曾育二女,史书未详,今见青田地方史料,长女适唐僖宗朝的中书令吴畦16世孙吴彪(国子监太学博士),次沈安〔详待考〕。《明史》载:“其冬,帝手诏叙基勋伐,召赴京,赐赉甚厚,”
同年,十一月,朱元璋念刘公佐明功勋卓著,封永嘉郡。同时,颁《永嘉郡夫人畗氏诰》封刘公富氏夫人为永嘉郡夫人:“淑女配君子,致內治之有成;人主得贤臣,霈封恩而并及。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刘基妻富氏,德功端茂,闺阃严明,佐此名卿,嘉哉仪范。中馈尽其爱敬,家道至于和平。爵秩从夫,礼文合古。锡以金花之诰,爰疏郡境之封。衹服荣光,茂膺多福。可封永嘉郡夫人。宜令富氏准此。”
并颁《永嘉郡公诰》、《永嘉郡夫人富氏诰》,追封刘公父、母为永嘉郡公,永嘉郡夫人。又颁《永嘉郡公诰》暨《永嘉郡夫人梁氏诰》追封刘公祖父与祖母为永嘉郡公,永嘉郡夫人。以玄壤其光。《明史》载:“追赠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59岁。君臣论相,触忤权臣。以国为重,大公无私。
《明史》载:“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顺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礼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於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懼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一日朱元璋正在内宫食烧饼,方吃一口,内监报国师晋见。朱元璋即以碗盖之,召公入宫,礼毕,朱元璋曰:“先生深明数理,可测碗中为何物也?”刘公掐指便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朱元璋见准确,即问天下后世之事若何?刘公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以问哉。”于是,君臣一问一答,刘公略将明、清后五百年的历史变迁以隐语一一作了预言。称《烧饼歌》。其实,时至明末才发觉“我主万子万孙”之隐语验证:“明朱王朝至万历神宗之子的孙子,朱由检止”的预言。
虽后人对《烧饼歌》是否刘公所撰仁知各见,但从朱元璋《御讳书》载:“盖以先生一二年间,以天道发愚,所向无敌,今不敢违教。”和《诚意伯诰》载:“基累从征伐,睹列曜垂象,每言有准,多效劳力,人称忠洁,朕资广闻。”等引证,刘公学贯天人、资兼文武、精天文堪舆、通纬象地理,能测过去未来,亦是不争的事实。且古有袁天罡、李淳风合著的《推背图》,继有刘公的《烧饼歌》,从古至今在世间流传甚广。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也曾说:“我可不是刘伯温,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
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60岁。强化教育,重德致用。建国封功,歉己固辞。
七月设弘文馆,颁《弘文馆学士诰》,命为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辅佐大明恢复科举制度。八月,为京师乡试主考官。《明史》巻七O“选举二”云:“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経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十一月,颁《诚意伯诰》曰:“……今天下已定,尔应有封爵,特加封尔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以给终身,子孙不世袭。……”。《明史·刘基传》载:“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论奉禄:李善长年四千石,同级伯爵汪广洋三百六石,而刘公仅二百四十石。
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61岁。勇流激退,密议著书。身不及利,两袖清风。
隐居茅屋,食用粗粮。诚如:《御书有序》曰:“若公,所谓不可一日无者也,而可使一日去左右哉?”刘公惟只有与朱元璋协商许诺隐秘著兵法、天文类书以供朱王朝子孙世代应用,方得全身而退。正月,告老还乡,归隐闭门谢客,为朱王朝编纂真经,隐秘撰著《百战奇法(略)》、《观象玩占》等书。正如朱元璋赠诗云:“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但朱元璋仍不放心,经常遣使以问天象为由,实则窥视行踪。而刘公均作详细作答,且焚御书及草稿。《明史》载:“帝嘗手书问天象。基条答甚悉而焚其草。”青田知县屡往探访,几次三番拜访被拒,后闻刘公易见平民,一日微服造访,刘公才叫侄儿带入茅屋客厅,留吃黍饭。当知县说明身份,刘公忙起身称民,道谢,再不复见。《明史》载:“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竭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復见。”
是年,刘公为瓯括抵福建界地之淡洋,盐盗聚集,盗匪出没,治安混乱,百姓受害,奏请设巡检司,以保平安。《太祖实录·刘基传》载:“初,基言于上曰:‘瓯括间有隙地,号淡洋,抵福建界之三魁,元末顽民负贩私盐,因挟方寇致乱,累年民受其害,至今遗俗未革,宜设巡检司以镇其地。’上从之。”
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62岁。隐居在家,饮洒弈棋。闭门谢客,隐秘著书。退隐仍按约继续隐密著兵法、天文类书籍无私奉献朱王朝。
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63岁。为国建言,构陷夺禄。赴朝面圣,自证清白。
刘公奏请淡洋设巡捡司。但当地以其地属温州,实民业,非隙地,拒不予。适茗洋还发生逃兵周广三反叛事件,当地官吏隐瞒不报。刘公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黎民百姓安宁为重,即遣子琏直奏朱元璋。时值胡惟庸为左丞,仍不忘论相不荐之恨,以琏不先呈中书省,径诣上奏,怒之。于是,指使刑部尚书吴云诱引青田县留用的元朝旧吏构陷说:“刘基欲占淡洋地‘踞山海,有王气’,想为墓地,而当地百姓不肯,便以设巡检司之法驱逐百姓,强占民田,致使群情激愤,为宼作乱。”朱元璋一听,企图让朱家江山改姓,那还了得。但谅刘公勋高退休仍隐秘为朱王朝著兵书及天文书,未加其罪,仅夺禄。《明史》载:“请设巡检司守之。奸民弗便也。会茗洋逃军反,吏匿不以闻。基令长子琏奏其事,不先白中书省。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挾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懼入谢,乃留京,不敢归。”
是年,《大明律》颁。刘公在京曾作:《尉迟杯·水仙花》、《玉兔泉铭》、《送张孟兼之山西按察司佥事任》、《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并诗)》、《送黄生莅祀福建》、《旅兴五十首》等诗文。
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64岁。软禁京师,积忧成疾。在京期间,朱元璋放心了,而刘公既不辩白,也不泄隐秘著兵书邀功。照样跟班上朝点卯,参与重大典礼,并作《甘露颂(并序》歌功颂德;和《送宋仲衍还金华序》。
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65岁。庸挟旧恨,蛊药毒害。
刘公居京忧愤在胸,积劳成疾,正月初一仍抱病上朝,并作《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同月,胡惟庸以病令御医为刘公诊治。胡惟庸使医下慢性毒药。服后不但不见愈,而反而加剧。刘公曾亲向朱元璋陈情,但朱元璋却未加重视。朱元璋见刘公病情加重,三月初三制《御赐归老青田诏书》。次日,遣专使护送刘公返南田。回家与家人团聚月余,刘公自料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嘱咐长子:逝世后将为朱王朝隐秘所著《百战奇法》等兵书夹在《观象玩占》诸天文书內,以天文书呈献皇上,不许后人学习。并嘱次子:夫为政,宽猛如循环。……。且一再嘱咐:死后一切从简,不要建地方风行的石墓。一月后,四月十六日,巨星陨落。六月葬于夏山。
刘公一生淡薄名利,口不言功、身不及利、两袖清风、既无田产、又无豪宅,死后土坟一坵。《明史》载:“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但不幸中之大幸的是,御医所使的是慢性毒药(戓故不对症下药,不但贻误最佳医疗期;而且属恶劣毒害。);且苍天佑忠臣得以寿终正寢。
刘公为官廉洁奉公,淡簿名利,两袖清风,生前既无田产,又无豪宅。原茅屋由于世代更迭年久失修仅存遗址。现遗址出土仅有:一旧破石磨、旧破石马槽、旧破石臼等日用旧器俱。遗世著作有:《郁离子》五巻、《覆瓿集》二十四巻、《写情集》四巻、《犁眉公集》四卷、《春秋明经》四卷、《多能鄙事》十二卷、《翊运录》中颂表五篇等。而刘公临终嘱子琏将所著兵法等书以天文书呈献朱皇帝,曾被朱元璋隐匿的书籍,待朱元璋逝世后,1441年始由首辅杨士奇从宫廷带出,最早著录无名氏的《百战奇法》;尓后,清雍正年间经澼纩道人查证,澄清著作权以《百战奇略》刊刻出版。而隐匿遗著陆续出版的还有:《火龙神器阵法》一卷、《火龙经》、《神机致理兵法心要》、《观象玩占》十卷、《白猿经风雨占候》一卷《灵棋经注》二卷、《天文秘略》一卷、《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二十四卷、《滳天髓阐微》一卷、《演禽图诀》一卷、《金弹子》三卷、《披肝路胆经》一卷、《一粒粟》一卷、《地理漫兴》三卷、《灵城精义》二卷、《注玉尺经》四卷、《佐元直指图解十卷《玉洞金书》一卷、《烧饼歌》、《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等兵法、天文类书籍;又有:《春兴八首诗卷》、《唐法藏尺牍跋》、《苏轼乐地帖跋》、《陆柬之文赋跋》、《龙池竞渡图题跋》等书法作品;并还有《蜀川图》画作,以及《客窗夜话曲》一首曲谱等遗著。
现《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收录赋、骚、诗、词等1600余首,各种文体230余篇。著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教育、人才、历史、天文、地理、堪舆、阴阳卜筮、管理、法律、建筑、书法、历法、六壬遁甲等体裁之全,著作之多,慰为壮观。
并立《祖训族规》:1、爱家国;2、睦鄰里;3、尊祖宗;4、孝父母;5、和兄弟;6、敦族亲;7、训子孙;8、正名份;9、勤职业;10、慎官守。而且,在正名份上,特别强调正名份不仅仅局限于长幼有别,而是,人生所涉各职行应当遵循本份的仁义道德准则:儒者,要专(专心致志,究极古今。);为人,要诚(顶天立地,正气刚毅。);为君,要仁(尧禹之道,仁政爱民。):为臣,要忠(忠君清明,司牧抚绥。);为将,要勇(精忠保国,勇贯三军。):为父,要严(严厉公正,言传身教。);为母,要慈(相夫课子,勤俭恃家。);为子,要孝(忠孝节义,礼智信勤。);为妇,要贤(三从四德,瓜瓞延祥。);为农,要勤(艰辛耕耘,垦殖桑梓。);为工,要精(心灵手巧,技艺精湛。);为商,要信(以德经商,诚信为先。)。为刘氏子孙后裔立下为人之道。刘公虽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财产,但留给子孙后代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崇高品德,和为人之道;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学之不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刘公仙逝后哀荣与流泽,千秋功过历史于评述。
但为顾全止境,本资料截至2017年,其未竟者有俟于后人。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刘琏为传承父亲遗著,但又不能违背父亲与朱元璋君臣之密约招欺君之罪,为顾全忠孝,特设计默录了《百战奇法》并改一字(略),为《百战奇略》,以一书两名,将父亲原著《百战奇法》夹天文书呈朱元璋。而将父嘱:“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因自己实习默录,故改为:“慎勿泄也,丧葬毕其上之。”瞒天过海,既行忠孝;又将默录的父亲遗著《百战奇略(法)》隐匿传承。但为防招灭族之灾,刘家隐匿传承《百战奇略(法)》严格规定:一、绝对保密决不准外泄。二、绝对不准让传承人外的第三人翻阅传抄。三、传承人每年六月六必须要亲自把书拿出晒霉,防甲虫;并检査虫蛀破损,及时修补(若遇雨天延缓待晴)。从而,刘琏公还特别对隐匿传承《百战奇略(法)》传承人严格尊守“正名份,和隐匿传承的本职职责:“二绝对,一严管。”外,又加立场坚定:“直草勿掱(不趋炎附势),横草勿踏(不欺陵贪弱)。”此后,刘氏后裔为妥善保存祖传《百战奇略(法)》遗书,每年六月六日即为:曝书与衣的晒霉日。
是年夏,朱元璋见刘公丧毕刘琏尚未即呈书,于是,遣监察御史李铎专程往武阳取书。刘琏当即从石室中取出有关书籍,跟随李御史赴京,面见朱皇帝并奏曰:“臣先臣基临终嘱臣以书,戒之曰:‘慎勿泄也,丧葬毕其上之。臣未及上,重烦使者来取,臣罪当万死。今悉送宫矣,唯陛下哀矝”朱元璋慰谕曰:“忠孝哉,其留服事朕。刘琏顿首,乞赐归里持服。朱元璋赐宝钞三十贯,皇太孒设宴款待,加赐五十贯。”
是年九月十六日,刘公仙世一年后,承事郎、前工部员外郎刘彬,承事郎、水部主事、兼吴相府录事吴公愿,从仕郎前常州府武进县丞赵嗣泰等官员,谨以牲礼致周年祭;《祭诚意伯文》曰:……“睹王气之攸属兮,知帝命之所归。虎啸谷以生岁兮,云山岫而随龙。郁予衷之耿耿兮,舍圣人其焉从。应聘命以效忠兮,驩契合于诺唯。神筹秘计不可以言喻兮,恒决胜于千里。彼伪汉之抢攘兮,舳舻肆其横江。陈我师于彭蠡兮,殪封豕于庄浪。长驱直抵其巢穴兮,循豫章而东之。蕲黄与鄂岳兮,固风靡而无遗。先声詟兹两浙兮,复禽张而系方。操破竹之形势兮,七闽惴其敢当。闻西北鄙之人兮,曰奚为而后。我征不庭而抚顺兮,不再鼓而俱下。虽天道之助佑兮,亦将军之用力也。发踪迹以指示兮,允先生之成绩也。皇锡爵以酬劳兮,位次亚夫公侯;效子房之勇退兮,愿从赤松以遨游。……古之人图夫不朽兮,惟立功与立言。建茂勋于开国兮,况著述之必传。秉二美而并载兮,流芳蔼于青史。永鸿名于无斁兮,亘万古其犹不死。”
公元1377年(洪武十年),七月,刘公逝世二年后,长子刘琏丁父忧满,朱元璋颁《考功监丞勑》任刘琏为考功监丞。一月后,兼试监管御史。
公元1378年(洪武十一年),刘公逝世三年后,四月初三日,朱元璋为刘琏颁《江西布政司参政诰》委为江西等处丞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中奉大夫。
1379年(洪武十二年),六月三十日,不幸年轻力壮的刘琏到江西仅一年两个月,竟惨遭不白身亡。虽谓终于公署,但死因扑朔迷离,难以排除朱元璋因刘琏未按约呈书,又嫉恨他不但学习遗著,而且得其父真传;且又是知道呈书隐密的唯一知情人。这对欲杀尽勋臣为子孙执撑江山扫平道路的朱元璋大有借刀杀人之嫌。朱元璋名知胡惟庸早欲挟私报复,即不留朝中便于保护;而是,次年即将刘琏放任到江西胡惟庸死党沈立本属下;死后亦不究死因。只见“卜闻,天子为之震悼,辍视朝,遣吊问,亲御宸翰为文,祀以中牢。”的表面文章。《御制江西参政文》遣国学生陆居敬往南田,谕祭于江西布政司参政刘琏之灵曰:“尔能继承父志,律身以廉,”。以致参政公刘琏遇害成不白之冤。所幸获:“虽死犹生!辉映前人,庆延后嗣。”不负此生。
据《居业堂文集》及《青田志》等载:“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而且,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发后却曾对刘璟说:“他(刘基)的大儿子,这小的也利(厉)害,不从他(胡惟庸),也吃了他每(们)害了。”载于《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遇恩录》。
而洪武二十三年十日二十七日,朱元璋颁《袭封诚意伯诰券》中载:“所以父子相继歿于奸臣紊政之秋。”从朱元璋前后举措、言论折射,显见朱元璋借刀杀献天文书中挟兵书的知情者之嫌。
刘琏公(1348—1379)字孟藻,为人敏慧警颖,书读二三过辄成诵,终其身不忘。年十余,为文辞立就,奇气烁烁纸上,其师览之有愧色。为人器局凝重,积虑宏远。但父在外奋战,其居家,内事母,睦宗姻,外应门户,抚乡里,无一不中度。时永嘉为方氏所据,乡之群无赖子煽于方氏,将相挺为变。盂藻出其不意,先其未发。一夕扑灭之,无得脫者,而阖境遂以奠枕。其年才十八。朱元璋闻之对刘公曰:“非卿焉有是子?”明翰林国史馆编修苏伯衡撰《故参政刘公墓碑铭》载:“‘况孟藻能笃其忠贞,奋其材猷,上结主知,济美先公,生膺峻擢,死蒙异数,是岂惟当世贤能?后来闻其风,未有不歆慕其忠孝者也。然则,其才虽不尽用,而其志则大行;其命虽短,而其名则已长’。‘君又奚恨?虽死犹生!辉映前人,庆延后嗣。铭以传信,作者太史’。”
刘琏遗著有《无隐集偈颂》三卷,《明史·艺文志》入释家类。和《自怡集》一卷,《四库全书》本刊。明清之际诗文大家王夫子(1619—1692),对刘琏的诗歌艺术成就,颇为欣赏,在《明诗评选》之中辑有四种并进行点评鉴赏:“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然仅三首”,至于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大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於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
同年十二月,御史中丞涂节揭发胡惟庸及御史大夫陈宁等谋反,且言刘公即为胡惟庸所毒害。
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正月,刘公逝世五年后,《写情集》由次子璟、长子长孙廌整理锓梓,永嘉儒学训导安固紫华山叶蕃叔昌序云:“宜其遇圣主,君臣同心,拨乱世反之治,以辅成大一统之业,垂宪于万世也。先生当是之时,深知天命之有在,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英迈挺卓,能几人哉?”
是年正月,胡惟庸以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和祖坟夜间火光烛天为异兆,勾结日本和元朝残余图谋不轨,被处极刑。株连党羽凡15000余人。
同年十月,翰林国史馆编修吴从善撰《故参政刘君孟藻哀辞有序》:“孟藻性和易,见几明决,虽待人无仵,而内怀刚正,动率真偱律,于非义际,毅然有不可夺之节。余,意其当柱石斯世,康济兆民,异日弼守文之君为股肱心膂,以享有太平。呜呼!孰谓遽止于兹乎?人之生患于无才,有才患不见用,既用,患不能显而得君以行其志。今盂藻才矣,用于时,尊且显矣,忠知于君而泽加于人矣。家为能子,国为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斃焉,生荣死哀,尚何道哉?”又辞曰:“嗟嗟孟藻兮,栋梁之材,辞华蔚充兮,如琼如瑰,又多艺德兮,既美且偲。”
公元1383年(洪武十六年)春,刘公逝世八年后,将仕郎、秦府纪善、同郡诸生黄伯生与琏公、璟公相知,二世璟公和三世廌公邀撰《诚意伯刘公行状》。《行状结束语曰:“至于皇上知人之明、倚注之重,公之遭遇感激、以天下公议辅入主者,观纶綍之文、考成效之绩可见矣,其筹策帷幄有不能尽详者,亦不敢强质也。”
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十一月,刘公逝世十一年后,《郁离子》由次子璟、长子长孙廌重刻以传。并由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与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作序。《郁离子》原曾由御史中丞龙泉章溢刊置乡塾。
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以来,朱元璋出于对已故功臣的怀念,几乎每年年底或年初都接见刘基、章溢、叶琛、胡深的子侄,对他们的父亲赞赏有加,勉励他们学父辈的为人,好学向上,并对他们说:“你每(们)父亲便吃些亏呵,如今朝廷也留个好名。”《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遇恩录》载:朱元璋每年初戓年尾都连续几天接见基子刘仲璟。
公元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朱元璋于武英殿接见刘璟时说:“这刘伯温是个好秀才,吃胡(惟庸)、陈(宁)蛊了,那胡家吃我杀得光光的了。
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刘公逝世十五年后。朱元璋颁《袭封诚意伯诰券》追封刘公长子长孙刘廌,袭诚意伯。诰券载:“尔刘廌祖父诚意伯刘基,乃括苍之士,居勍敌之陲,迩山贼之寨,间道兼程,星驰来附,陈朕历数之有在,议戡定之机,措安黎庶之道。其为人也,士气凛然,奸邪莫可犯,所以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欤?初授伯爵以终身,因节弗移,今特以前爵授尔廌为诚意伯,增禄二百六十石,共食禄五百石,子孙世袭。”并赐免死金牌。
袭诚意伯刘廌曾撰《盘谷集》十卷,和《闲闲子集》。
同年,次子刘璟拜阁门使,授六品官衔。朱元璋钦赐叔侄回乡祭祖。这次上谕十二月三十日回乡祭祖,典定正月初一家族祭祀“春祭”的开端。
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刘公逝世十六年后,八月初一日,钦升次子璟为谷王府左长史实授。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祖朱元璋卒。
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建文帝即位。是年,靖难兵变。(录《刘璟传》)载:“璟驰还京,献十六策,不听。令参李景隆军事,景隆败,璟夜渡芦沟河,冰裂马陷,璟跳岸,冒雪裂趾跛行三十里。子貊自大同赴难,遇之良乡,与俱归。”
公元1402年(明建文四年),刘公逝世二七年后。六月,燕王篡位,璟辞疾不起,上欲用,罪璟逃叛,逮璟至京,时貊、虒俩兄弟伴侍同行,至京强以璟官,璟辞,对上语犹称殿下,大忤旨,下璟狱,一日辫发自经(录《阁门使刘仲璟长史传》)。闻“有以籍没家族为言者。”貊哀痛几绝,冒死留京料理丧后,扶柩归里;虒星夜弛归。罹难噩耗传至南田,事涉株连灭族,是夜兄弟悲痛之余,彻夜商议尽量保存后裔,做好紧急疏散避险逃难,避免滿门抄斩。长兄廌袭祖爵,有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留守南田。次子长孙身在京扶榇,家眷坚守南田故里稳住阵脚,以掩护弟弟出外逃生。即应对抄家牺性自己掩护潜逃;刘虒对年甫十八的弟骁曰:“朝旨果籍吾家,吾与若宜隐遁,以延宗祀。”乘夜深人静遂携弟骁逃难,潜逃至瑞安穗丰,将骁弟安置穗丰。为防不则,免又遭追杀兄弟同罹于难。于是,自己又漂泊到永嘉夏仙,易姓金隐居。至万历间,袭诚意伯荩臣奏请朝廷,子孙始复姓(据金堡刘族明代旧谱载)。但燕王即位念刘公开国功臣,并未追究。其实建文帝、及明成祖都欲用刘廌,而刘廌则以奉亲守墓力辞。但皇天不负有德人,避难为永嘉郡后裔的繁衍永嘉开发了前景。
刘璟公(1350—1402),字仲璟,又字孟光,号易斋,谥忠节。幼年沉朴峻厉,弱冠咀嚅经传,喜谈兵,穷极韬略,据奇诸说,旁及释老。1377年师事石楼子,明志虑,锋棱古人。并好书史,善书法,传世之作有:《越吟稿》、《无隐集》、《易斋稿》等,尓后,《易斋稿》易名《易斋集》上下二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刘公父子仨,被后世人誉为“两世三贤”名垂青史。
南田刘氏后裔端五节提前一天过“重四”的原诿:是年璟公赴京,时值端五节前一天五月初四,家门梁上提前一天挂菖蒲以避邪气,早日包粽子,提前一天过端五节,相送璟公至南田后山华盖山西与天耳山之间山坳岭头,但此一去即成永诀。故刘裔后人自明建文五年(1403)起,将传统的端五节,改为提前一日,俗称过“重四”,有着传统节日双重纪念日的历史意义;而取华盖西山与天耳山岗遂称为“辞岭”。并建《辞岭亭》以示纪念。同年,貊扶父灵榇归葬。明谷王府左长史,赠大理寺卿刘璟墓,在南田高村阳头,距南田十里。貊庐墓守孝三年,所亲劝之归,哀慕不已,复于宅旁立祠,晨昏侍奉,如事生世。以孝著称。
公元1405年(明永乐二年),刘公逝世三十年后。四月,《翊运录》由长子长孙廌等征集付梓。翰林学士、奉议大夫兼修国史同郡王景为《翊运录》作序:“太祖敬而信之,用其宏谋。西平江汉,东定吴会,天下大势,已固矣,于是席巻中原,群雄归命,混一四海,大抵皆先生之策也。今观御书诏诰之推奖,国计事几之商榷,词命往复,弥缝参赞,千载一遇,虽伊挚、吕望、张良之卓越,亦不过于先生矣。先生真豪杰之士哉!”
永乐年间,廌公辞官居家病逝。按《袭封诚意伯诰券》“子孙世袭”的规定,子刘法应世袭爵位。但由于刘璟公以死尽忠;刘廌公借奉亲守墓推辞,叔侄俩都不愿跟明成祖合作,故明成祖未允世袭。
公元1426年(明宣德元年)刘公逝世五十一年后。明宣宗授璟长子貊为修职郎,行在刑部照磨。于是,《太公祭》祭祀重新得到官方重视。
公元1430年(明宣徳五年)刘公逝世五十五年后。十月,《覆瓿集》由三世孙刑部照磨貊征集付梓。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前翰林侍讲、兼修国史吉水罗汝敬作《覆瓿集》序曰:“先生之心,志于道;先生之道,著于文。人皆知先生觅知当时以其文,而不知太祖高皇帝知先生于俦人中者以其心。人皆知先生之事高皇帝能尽其心,又不知天以先生辅佐圣神,肇建鸿图者,唯在于道。……”。
是年十一月二日,《犁眉公集》由三世孙貊征集出版。翰林侍读学士、奉训大夫兼修国史金陵李时勉为《犁眉公集》序曰:“应召辄出,佐兴大业。及其功成名遂,引身而退,卒以寿终,而其术不传。呜呼!公之出处进退,比子房,岂不明白正大,伟然大丈夫之所为哉?予尝观于先生,非惟其勋业冠绝前古,而文章亦足以垂世,而莫之与并也。”
公元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十月),刘公逝世64年后。英宗颁旨,处州知府武全、同知曹絃、通判黄聪、青田知县张乐等,奉旨为纪念开国太师刘基、谷王府左长史刘璟,行在刑部照磨刘貊,父子孙三代为名世,为忠臣,为孝子,一门三杰连续在朝为官而立“联簪坊”。牌坊原系木结构,八柱,三十六斗。(注;古有学问之人称:才高八斗,时称天下四个半才子:周朝姜子牙、汉朝张良、唐朝魏征、明朝刘伯温,以上四人协助主公统一全国,唯三国孔明没有统一,仅三分天下,只能算半个才子,合三十六斗。)七十二星(历代七十二贤人如:孔子、孟子、老孒、墨子、等象天下之英才与日月辉之含义)。雄伟壮丽,《联簪坊》建成后,凡文武百官经此都得落马下轿,以示敬仰。但不幸1966年“文革”初被毁。
公元1441年(明英宗正统六年),刘公嘱子刘琏挟在天文书呈献朱元璋的《百战奇法》,由首辅大臣,礼部待郎兼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从明皇宫带出,以无名氏著录所撰《文渊阁书目》问世。
公元1452年(明景泰三年五月十五日),刘公逝世七十七年后。七世长孙刘禄袭伯爵,景帝授予当年十一岁的刘禄五经博士。
公元1456年(明景泰七年),七世孙禄十五岁“出幼”,到礼部“填注”: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仍回原籍以奉祭祀”。即按照明代礼制专门设置的品官家祭钦定主祭,成为《文成太公祭》的国家授命指派的祭祀官。由此官方祭祀和家族祭祀成春、秋二祭。
公元1457年(明英宗天順元年),刘公逝世82年后。七世孙禄奏勅建,祀诚意伯刘基庙:“先臣基没垂八十年于兹,故有祠堂,毁弗克称者久之。神无棲止,祀罔攸享。臣禄荷国厚恩,叨守宗祧,敢以为请。”诏准其奏。邑父老闻之,奔走相告,曰:“先生尝有大造于吾民也。”欣然相与计田聚财,输于官,得若千万缗。土地面积约3024平方米,筹建《诚意伯庙》(旧称诚意伯祠)。
公元1458至1459年12月(明天顺二年至三年),英宗敕建,由浙江布使左参议吏颐、处州知府万安、青田县丞郭仲礼奉行,迁址南田亢五峰下,华盖山南麓,的敕建《诚意伯庙》竣工。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细、雄伟。设头门、仪门、正厅三进,两侧有庑廊,占地面积3024平方米。为七间三进二回廊式木结构古建筑。四周有院墙。庙内立刘公与俩子伟像,世誉“二世三贤”。头门上方正中悬挂着一块《钦建诚意伯庙》楷体直式双龙匾额。庙前立《翊运元勋》之坊。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注: 头门脊(上中下)枋南树立双龙悬额《钦建诚意伯庙》楷书匾。原匾“文革”期毁坏。1984年,二十世孙刘志邦个人出资,聘黄坦雕花匠雕制,立于头门上。
庙前两牌坊于正德九年(1514)御题后,将原“翊运元勋”换为“帝师”、“王佐”两牌坊。庙大门左首为《帝师》牌坊;庙大门右首为《王佐》牌坊。帝师、王佐的题词摘自正德皇帝《赠赐太师文成诰》赞扬刘公:“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
正楷“帝师”原件共两块,尺寸不一。一小的匾额悬于正厅明间刘公塑像后。“文革”初期,由刘公后裔抢救收藏于家中。另一大的牌坊匾额为双面雕。“文革”初期,涂抹油漆外书革命口号。“王佐”照样涂油漆面写“文化大革命万岁”口号。避免一劫。1979年,两匾额用氨水反复擦洗,才复现原迹。词意为:帝王的老师;佐君成王业,帝王的辅佐大臣。
公元1461年(明天顺五年)严郡姚夔撰《敕建诚意伯刘公祠堂记》(记文现存于刘氏宗谱内)
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戴用、张僖刻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出版(将原已出版的《翊运集》、《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等单行本汇编梓行)。六月,赐进士、奉训大夫、太子洗马、兼经筵讲官、同修国史、前翰林侍讲四明杨守陈为《重锓诚意伯文集序》称:“公以命世豪杰之才,出佐我高皇,翦群雄,混六合,扫百年之胡俗,复三代之华风,其谠言谹议,牖道天衷,伟略奇谋,指挥群帅者,鼎彝勒之,汗青书之,四方尚能道之。““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刘公六世孙刘启宽从南田迁平阳(苍南)县莒溪镇南山兴建“诚意伯庙”一座,庙内亦有刘公及俩子伟像。由五间两进及左右庑廓组成合院式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嗣后,为缅怀先贤,刘氏后裔在各居住地先后不同时期、程度地兴建祭祀祠庙:丽水市富山文成公祠、青田县城刘文成公祠、青田石门洞刘文成公祠、青田县林坑村刘文成公祠、遂昌县刘坞村刘文成公祠、松阳县小槎刘文成公祠、文成县珊溪刘氏祠堂、文成县李井村刘氏祠堂、文成县石坟垟村刘文成公祠、温州市金堡村刘文成公祠、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刘文成公祠、温州市瓯海区穗丰村刘文成公祠、温州市瓯海区大堡村刘文成公祠、温州市龙湾区白水村刘文成公祠、温州市龙湾区四甲村刘文成公祠、瑞安市鲍田六村刘文成公祠、瑞安市海安村刘文成公祠、瑞安市平阳坑村刘文成公祠、苍南县莒溪刘文成公祠、平阳县宋桥刘文成公祠、平阳县梅源万安刘文成公祠、乐清市大港村刘文成公祠、武义县俞源村刘㑑温草堂、福建省莆田市平湖镇玉库村刘文成公祠、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东山村刘文成公祠。而还建有,文成县南田镇参政公刘琏祠堂、忠节公刘璟祠堂。以上祠堂历史悠久,诸多被列为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各地宗祠的《文成公太公祭》即根据各地的条件按祭祀仪式规格举行。而祭祀纪念活动所向风雨无阻。如林坑(麟溪)支派,因21世纪初建造滩坑水电站移民外迁,宗祠淹沒,后裔刘建勋、刘伟津积极募捐筹建。2009年,在宗祠未批建前,仍不忘《文成公太公祭》,刘建勋主动挑起主祭,发动在祯埠移民点撘临时祭棚祭祀,不惜悬挂曾上央视《国宝档案》节目的“国宝”,明末的文成公画像(据专家鉴定距今约500多年)。祭祀仪式规范,体制隆重。精神可嘉。2018年宗祠终于竣工。
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刘公逝世85年后,明孝宗帝任九世长孙瑜诏授处州卫指挥使。后升任提督操江,掌管南京前军督府事。
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刘公逝世131年后。明,礼部右侍郎谢铎撰《敕赐翊运祠碑》。载明:“至景泰间,始有博士之命,为之立庙以祀。”
《皇明开国功臣录》,黄金撰,正德刻本刊行。
公元1514年(明正德九年十月十九日)刘公逝世139年后。正德皇帝颁《赠谥太师文成诰》,追赠刘公为太师、谥文成。称誉:“帝师、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笫一。”嗣后,王世贞作传,将刘公列为“明三大功臣”(另俩位:于谦与王守仁)。
同年,《翊运坊》匾,改为“王佐”、“帝师”两坊。
同时,正德年间官方祭祀开始重视,从而确立刘公诞辰日为“公祭”日。于是,春,秋二祭的祭祀活动由:巡城、开幕式、释奠礼、太公宴、晚间文艺表演五仪式组成,从明、清、民国延续至今。
是年,正德皇帝按所颁《赠谥太师文成诰》:“……诚意伯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属圣祖之聿兴,乃明良之载遇。孔明之任,岂间人言,敬舆之谋不负所学,遂覃精诚之虑,益酬神武之知。占事考祥,明有徴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盖始见异云而识王气,爰仰指乾象以示天心。逮应聘括苍,陈时务建业,即从征彭蠡,定大事于中原。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今特赠尔为太师,谥文成。……。”中所载御笔撰,楷书《占事考祥,明有徴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十四言联,表彰刘公为开创明王朝文治武功的业绩。“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的赞誉,源自彭蠡更舟救主,当时朱元璋有感而赞的“天下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虽系迟到的赞誉,且又更换“天下”为“开国”。但当初尚未定国,自然称天下,今称开国,顺理成章。总算还原历史。
注:正德皇帝御题的楹联,在诚意伯庙中的〖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后外东金柱南,下联正厅明间后外西金柱南。原联为楷书。1966年夏秋,“文革”初期,文成县委工作组来南田“破四旧”,发动“红卫兵”被砸碎。1984年,后裔刘泽宽拫据《刘氏宗·谱》记载,由著名书法家林剑丹请著名金石家方介堪先生篆书。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人。1926年赴沪,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聘其任教篆刻,续在文艺学院(艺专)兼课。1980年被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长。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遗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等。
公元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刘公逝世143年后。6月18日浙江副使提督学校刘瑞,谨以牲醴致祭。《祭文》曰:“公之出也,定天下之大计。公之退也,炳沉晦之先知。伊尹而道无忝,知似子房文学过之,信可谓名世之傑,帝者之师矣。”
公元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林富刻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刊行。
公元1525年(嘉靖四年),明世宗旌表刘璟为“靖难死节”,并配享钦建诚意伯庙。
公元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刘公逝世156年后。宰相张聪、刑部尚书李瑜奏准:“基宜享高庙,封世爵,其九世孙瑜宜嗣伯爵与世袭。”制曰:“可。”是年三月二十九日,礼部在太庙举行隆重仪式,把刘公《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的牌位,安放北京明太庙功臣殿六王之下供奉。
同年五月十三日,吏、礼二部复查原被丞相胡惟庸诬奏刘公设谈阳巡检司,是为该地有王气,公拟占为自作墓地,以致剥夺俸禄一案,经吏、礼二部查明:谈洋实抵福浙要区,请设实为固疆土、防外寇,非而为私。其冤始雪。是年五月十九日奉敕重设谈洋巡检司。
《(百战奇法十卷)》,嘉靖年间《宝文堂书目》、《古今书刻》刻本刊行
公元1533一1548年(明嘉靖十二至二十七年),刘公逝世158~173年后。嘉靖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袭封九世孙瑜诚意伯。四月,授佥事中军都督府。次年领南京前府。嘉靖十五年,授提督操江。
公元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刘公逝世174年后,二月,十一世孙世延袭诚意伯,历南京军府。
公元1554年(明嘉靖三十二年),沈应魁撰《皇明名臣言行录》刻本刊行。
公元1557年(明嘉靖三十五年),樊献科、于德昌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十八卷刊行。
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刘公逝世192年后,二月,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奉敕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四明,张时彻撰;赐进士及第、嘉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前太常卿管南京国子监祭酒事、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太典总校官,常熟,瞿景淳篆《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
《刘诚意伯集》一卷;《盛明百家诗》三百二十四卷,由俞宪汇编,于嘉靖隆庆间刊刻。同年,明潘润“冒死上陈”乞奏在府城《请重建刘诚意伯祠疏》:“洪惟高皇帝应天顺人,龙飞淮甸,不数年间奄有大业。当时佐命诸臣,奉行天讨、削平僭乱于外者,有徐达、汤和辈,而徐达为最;察观乾象、运筹帷幄于内者,惟刘基一人而已。是刘基之功,与徐达相伯仲也。……仰惟太祖之兴也,群臣协辅,如云龙风虎之相从,其报赏也,论功锡予如权衡轻重之不爽,奈何历世未远,事体顿殊,如徐达者,子孙辉映百年无异;如刘基者,子孙袭荫仅一指挥,春秋祭祀率多简略;功之在太祖实相颉颃,报之在今日者似觉霄壤,非惟无以慰刘基泉壤之望,恐我太祖在天之灵,亦不欲报刘基之止于如此也。……臣昔虽耳闻,今乃目击,有激于中,不忍缄默。为此披沥愚悃,冒死上陈,伏乞皇上念太祖创业之难,悯刘基功绩之大,特勅礼、兵二部查照徐达、汤和等,于其袭荫稍加爵秩,于其祠宇稍加壮丽,于其祭祀稍加丰隆,较之徐达等递减一等,使彼子孙世守,则上副太祖锡报元功之诚,下协天下臣民之论,而抑有以厉人心于将来矣!”
公元1572年(明隆庆六年)谢廷杰、陈烈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刊行。
公元1577年(明万历五年)刘公逝世202年后,八月,诚意伯掌南京左军都督府亊刘世延,造送袭诚意伯世系图册,详叙始封人名、勋职、历代世系、本身年貌、妻妾姓氏、生男几人及其年貌等,送吏部存案。
《国朝名世类苑》,明凌迪知撰,万历刻本刊行;同时,项笃寿撰《今献备遗》刻本刊行;刘公撰《新锓烟波钓徒奇门定局》一卷),万历本由宝颜堂秘籍汇集刊行。
公元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刘公逝世216年后,刘公三世孙刘士捷自避靖难于瑞安仙岩镇穗丰村建刘氏宗祠,后改庙,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为两进及戏台和左右四廊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一进前殿,面阔五间,重檐硬山顶;二进后殿,面阔七间,双蓬式硬山顶。1989年重修,庙内塑有二世三贤伟像。2015年筹资重建高九层的伯温楼,规模宏大。
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刘公逝世233年后。五月,十三世孙荩臣袭封诚意伯。
公元1621年( 明天启元年),十三世孙荩臣领南京右府。
公元1623~1626年(明天启三年至六年)。刘公逝世248至251年后。天启三年(1623年)七月,十四世孙孔昭袭封诚意伯。
《皇明将略》李同芳撰,天启刻本刊行。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三月,十四世孙孔昭授佥事右府。
公元1631一1644年(崇祯四年至祟祯末年),刘公逝世256年至269年。崇祯四年(1631年)十四世孙孔昭领南京右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并累进少保。至崇祯自谥明亡后,福王立南明小朝廷,孔昭尽忠依附附马士英、阮大铖,后航海不知所终。
公元1649年(清世祖顺治六年)。清灭明后,徐易、陈洪绶绘《刘文成公授经图》。端木百禄《刘文成公授经图考》云:“授经图绢本,长二尺五寸,款署‘徐易写像,陈洪绶衣冠’九字,上方陆曾熙题赞六十四字,有‘猗欤!青田二世三贤’之语,决为文成公无疑……”(此图现藏于温州市博物馆内)。
公元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刘公逝世312年的改朝换代后。清康熙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知处州府事窦日严,谨以猪一羊一酌庶品之仪致祭明诚意伯,撰《康熙二十六年祭文》曰:“先生之归太祖,亦当武昌最盛之时,顺流东下。彼之视太祖何异项羽之视汉刘哉!故鄱阳对垒,太祖力已竭,势已危,兼之中流炮发,御舟遂沉。设使当时而无先生,吾恐太祖不免矣。其后败楚师、歼友谅,定鼎金陵,成二百余年之统,何莫非先生之功乎!其勋名同武侯,身为将相,一代元醺,屡辞相位,退闲闾里,视爵禄若将浼焉,其清操之节,同武侯前后出师二表,后人尊之如帝典王谟,为世模楷。先生覆瓿、犁眉二集,学士亦称为明初词臣之首。其学问文章,又无不同,独是武侯从昭烈而历年不永,及事后主庸君耳。虽殚心竭力不过偏安蜀地,传世四十。先生则辅佐聖王混一区宇,垂统三百。今即薄海内外、山林野老,莫不知有先生,则又似乎过於武侯。由是言则先生诚千古之一人也。”
《刘文成集》五卷;《明八大家集》七十六卷,由(清)张汝湖汇编康熙刻本刊行。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刘公逝世329年后。清康熙辛酉进士,为林文郎,青田县令郑新命(四川遂宁人),是年任青田知县时赠南田《诚意伯庙》行书匾额《间气伟人》。
注:〖匾位〗现正厅明间前外金枋北。匾词属联合词组,词大意:刘公为世间杰出、伟大的人物。“文革”初,幸经族人将匾面髹油漆,并书“共产党万岁”口号以保存下来。
是年,青田县令郑新命又题《河山有劵烟霞老,诗礼无惭作述贤。》七言联。该联下款载:民国二十年余月,二十世孙立、谨书。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后外金枋内;下联:正西次间后外金枋内。词大意:国家赐开囯勋臣丹书铁劵,优厚的待遇子孙永远世袭,后人以诗礼纪念道通天地,德贯古今的贤人当之无愧。该联行书原件,“文革”初,由刘氏后裔抢回家中保存完好。
同年,郑新命又撰,《只手擎天开日月;两楹兆梦壮山河。》七言联。
注: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公元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仲春,中宪大夫、处州知府刘起龙(辽海人,今辽宁海城)赠行书《莘渭遗风》匾。
注:〖匾位〗正厅明间前外金枋南。为偏正短语组合。以古二贤隐居地隐喻:刘公像商朝贤相伊尹和周朝贤相吕尚(姜太公)一样的风格和精神。原匾“文革”初由刘氏后裔抢回保存完好。
康熙年间青田知县,张皇辅,字立庵,山西长治人。撰:《读尼父二百四十春秋,占天子气于金陵,虎之略,龙之韬,视叶琛、章溢、宋濂独属奇才,不减关山夫子;定禹州三万六千山水,简上帝心于燕翼;电作旗,雷作鼓,较沐英、花云、徐达尤为豪士,依然诸葛先生。》三十九言联。注: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公元1723一1735年(雍正年间),澼纩道人刊刻的《水陆战守攻略方术秘书七种》中《刘伯温先生百战奇略》本出版。方外人士澼纩道人求真善美,为解开自明扬士奇最早著录无名氏的《百战奇法》,两百多年来作者仍不明姓氏的迷团;联想到明初刘基曾嘱子呈书朱皇帝;而大明不为名利的惟有开国军师刘基;于是,走访刘公故里南田山,皇天不负有心人,明察暗访到刘基派下大房居篁庒的后裔。由于改朝换代,不至招灭顶之灾;而后裔深受澼纩道人为先祖遗著访名的真诚感动下;更为先祖埋没二百多年的著作权应泄一次密;故始破天荒地透露,道出刘琏公当初为传承先父遗著《百战奇法》,冒险默录后改一字“略”,《百战奇略》,以一书两名李代桃僵隐匿传承之隐讳。并又与澼纩道人达成泄秘还原刘公的著作权后。但仍应为保全刘家忠孝、更恐显宝害命、并为避勉族人求尝,不但易致破损,而且繁琐等情。仍永保祖训“谨以缄闭无泄”的君子协定。从而澼纩道人有了刊刻《水陆战守攻略方术秘书七种》本中,《刘伯温先生百战奇略》本的出版。从此,澼纩道人为《百战奇法》乃《百战奇略》二百八十多年的无名氏画上句号。
同时,章楹,浙江富阳人,雍正进士,以八品官衔仕靑田教谕。撰赠:《奇勋绝学人千古;福地名山世一家。》七言联。词大意:刘公是功勋卓越,文学、军事、天文地理高深造诣的伟人,名垂千古;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南田山,名世贵显刘氏一家族。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高宗乾隆赐璟公谥“忠节”。璟公著作有:《遇恩录》一卷今存《诚意伯文集》中。《闻见录》,建文中参李景隆军事,因摭军中所闻录为书,称平燕之策。《易斋集》二卷,《通志》十卷,首载陈中州《刘长史传》,上卷诗百四十八首,骚赋、琴操等十四首,下卷文四十八首。崇祯壬午,杨文骢刊。光绪辛丑,后裔凤仪等重刊。
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刘公逝世的376年后。是年仲冬,清乾隆举人,时任青田县知县罗达春(江西吉水人)题《万古云霄》,由时为青田县教谕徐宏煦书以行书匾额赠予。
注:〖匾位〗正厅明间后里上金枋南。赞喻:风格高尚,传扬千秋万古。“文革”初期,匾面油漆写“毛主席万岁”标语得以保存。
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刘公逝世的390年后。由青田县知县吴俸日主事,修缮南田诚意伯庙。
乾隆后期任青田县知县王觐光撰《林下风云天下计,留侯筹策武侯心。》七言联,行书系余鸿业书。
注:〖楹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前东檐柱南,下联:正厅明间前西檐柱南。联大意:刘公似诸葛亮未出茅庐即陈《时务十八策》,定征讨大计;似汉张良运筹帷幄为大明一统江山,为大明有诸葛武侯“鞠躬尽㾕,死而后已”之心。
唐敬,广西郁林人,清乾隆年间青田县令。曾撰《应五百年之昌期,曰商、曰周、曰汉,邦建鼎定,后先同揆,群向皇明推帝佐;建三不朽大业,立功、立德、立言,学被邃才全,古今罕匹,齐以东浙仰行踪。》二十八言联。注: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公元1796年(清嘉庆元年),刘公逝世421年后。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浩授光禄大夫,钦命提署,江苏布政,刘权之,字德舆,号云房,湖南长沙人。嘉庆元年榖旦赠楷书《古之名世》匾额。
注:〖匾位〗正厅明间后里下金㧍南。称喻刘公:道德、勋绩、文章名显千古后世。“文革”初期,匾面油漆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标语得保存。
同年,刘权之又撰赠楷书《言陈学本》三十八言联:《言陈圣道,术究天文,帷幄中不惭名士,兼故乡倡义,泽被枌榆,迄今日庙貌巍峨,奉烝尝,犹思遗爱;学本帝师,才为王佐,草庐内早识真人,想开国元勋,望隆伊吕,宜后嗣馨香俎豆,笃忠贞以迪前光。》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中柱內,下联:正厅西次间中柱内。此联76字概述刘公一生的才华、道德、功勋、事迹、评论、赞誉、抒情与后人纪念兼具,用典自然得体。“文革”初期拆下,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后翻过来重挂,得以保存。
公元1822年12月~1833年5月5日(清道光十二年至十三年)刘公逝世458年后,清道光十二年十二月至翌年五月五日,由青田县知县刘荫棠(福建人)主事修缮南田《诚意伯庙》。
是年,刘荫棠撰书篆体,《望乞卜王兴,五百年天钟名世;运筹开帝统,十六代鼎勒元勋。》十二言联。注:楹联“文革”初期被拆下,刘氏后裔抢回保存。现尚未恢复。
孙衣言(1814—1894),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瑞安人。道光三十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作《诚意伯读书堂题咏》:《布衣又作帝王师,多病留侯殆继之。早识天心归日角,不闻汉鼎赖周椎。空山宴坐观千古,儒者经纶盛一时。渭钓莘耕均此尓,纷纷阴素传神奇。》注:位于:东厢前筒隔断东。该诗篇,壬戌四月,由八十五叟张自怡敬草书。联意注释详见《刘基庙楹联评注》。
公元1853年(清文宗咸丰三年),修缮《诚意伯庙 》。
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举人孙诒让(1844~1908),又名德函,字仲容,号籀庼,瑞安人。精通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曾任浙江省学务公所议绅和省教育总会副会长。原赠《通天地人》题于红绫,悬挂正殿。“文革”时被毁。1991年由郭瑞德写信北京王光英副委员长求书,现匾为王光英副委员长亲挥毫赠行书“通天地人”复制敬立。
注:〖匾位〗仪门明间前金枋南。“通天地人”不能读为“通天/地人”,应读“通/天地人”。词赞刘公:立天之道,博通经史,尤精象纬,引君当道,佐定天下;立地之道,府察地理,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宽猛循环,官吏廉洁,国富民强;中通人事,著书立言,仁义道德,以孝为本,以义取利,重教启智,道通天地,徳贯古今,才高识远,勋华盖世。匾语切实概括,以一动带三宾,别开生面。
公元1875~1908年(清光绪年间),刘绍宽撰赠:《溯神州九万里域中,威弥驰而伏莽兴,窃字盗名,竖子争为秦逐鹿;奠有明三百年天下,殓群雄以扶真主,拨乱反正,彼苍肯许蜀潜龙。》二十六言联。
刘绍宽,字次饶,号厚庄,清光绪间举拔贡。近代温州著名学者、教育家、考据学家。平阳白沙里刘店(今苍南龙港)人。曾任平阳龙湖书院山长、温州府学堂(温中前身)监督(校长)。民国时,任《平阳县志》副总纂、旧温属籀园书馆(温州图书馆前身)馆长。著作有《厚庄文钞》、《厚庄诗钞》、《厚庄诗文结集》等。
注:原联“文革”初期拆下,刘氏后裔拿回保存,现尚未恢复。
公元1904年(清光绪癸卯年),张廷玉等撰《明史·列传之部》,由五洲同文书局石印本刊出。
清朝翰林院编修,桂龄撰赠,《秉礼义于权衡,才优宰相;定谋猷于帏幄,帝重先生。》十言联。
注: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清朝处州知府,雷学海撰《挺身一个人,观天察地,内运筹,外决胜,恍乎吕公再见;特献十八策,韬文耀武,始治国,终善身,穆然张氏重光。》二十一联。
注:原楹朕,“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清朝礼部主事,翰韵海撰《妙算拟留侯,翊运功勋开一代;分封美诚意,祠堂俎豆享千秋。》。十二言联。注: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现尚未恢复。
公元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诚意伯文集》由浙江书局重刊行世,章炳麟为之序。
公元1921年( 民国十一年)壬戍,由刘耀东发起集资重建“辞岭亭”。并刻《辞岭诗》二首:“燕子飞来已各天,忠臣此去淚如泉。忧时何暇伤离别,回首青山总惘然。”青田端木百禄题。“半是平原半是欹,当年祖妣此相辞。忠魂义魄归天地,千载行人尚系思。”苍南刘眉锡题。
公元1927年~1931年(中华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年)自民国十六年十一月起重修〈诚意伯庙〉历五载竣工。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刘公逝世560年后,时任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欣然挥毫向刘公敬题楷书《出处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桑梓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二十一言联。
联赞:刘公出处进退似古圣人伊尹,把握时局形势,发挥高才卓知,建立旷世的丰功伟绩,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其勋华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事业文章由获得巨大成功,而创立“阳明学,也称“余姚学派”的王守仁继承发展,并在故里南田建词宇,道德文章彰显千秋万代,有后人祭典弘扬。
林森(1867~1943),字子超,号长仁,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临时参议院议长。1932年以年高德劭当选为民国政府主席。1935年八月南田名士刘志邦先生直请当时国民党中将陈诚,然后转请中华民国主席林森亲自撰写,主席阁下即于民国二十四年仲秋敬题。1943年八月,在主席任内卒于重庆,享年76岁。
注:〖联位〗上联:仪门东次间中柱内,下联:仪门西次间中柱内。
原联,“文革”初期被拆下,由文化馆的潜修、李德岳等先生设法将背面作正面,亱以继日地在背面赶写革命标语。上联为“一定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进行到底”,下联为“沿着毛主席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翻回复原。该联,徐世槐先生作《刘基庙楹联评注》评述:“高瞻远瞩,展开“民族史”而定位刘基,回首“出处进退”悟“旷代”;引入“括苍山”隐喻刘基,送目“事业文章”彰显“千秋”。民国政府主席竟钦㐽得如此五体投地,可见刘基地位重中之重。”
民国初年,辛亥革命元勋,国学大师章太炎民国初为刘公题《千秋景仰》匾词。
注:〖匾位〗仪门明门后金枋南。匾词喻:刘公的道德情操、勋功伟绩、文学著述流芳千秋万代,受世人仰慕、佩服尊敬。
章太炎(1869~1936),原名章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1902年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倡言革命。复与蔡元培发起成立光复会。1911年从日本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1913年“二次革命”参加讨袁,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晚年讲学为业,撰有《文始》、《訄书》、《国故论衡》等著作,在民国初年影响很大,誉为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刘基为环地球之师”。原匾“文革”时被毁,1982年5月,由省文物局牵头,委托郝兆矩赴杭,请当代中国书法泰斗,年已83岁高龄的沙孟海先生重书。该匾“题”、“书”可谓双絶。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号沙邨、石荒、兰沙,浙江省鄞县沙村人。曾任广州中山大学预科国文教授。1932年任教育部秘书。1949年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教授。后任西冷印社社长、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聘为终身教授,为中国当代书坛泰斗、著名学者、一代宗师。
公元1931年5月(民国二十年),二十世孙刘耀东敬立楷书《五百年名世,三不朽伟人。》五言联。
注:〖联位〗上联:仪门明间前东金柱内,下联:仪门明间前西金柱内。“文革”初期原联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后改装刻在柱上。联意:颂刘公道德勋业并茂,名誉世间;词源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朱熹注:“名世,谓其人德业闻望,可名于一世者”。“刘公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伟大人物,永垂不朽。
刘耀东(1877~1951)名祝群,字耀东,号疚庼,文成南田人。晚清廪生,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回国曾任松阳、鄞县知事,江苏镇江统捐局长。后任温州中学、处州中学、金华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文成县首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一生辑有《括苍丛书》十种、编著《南田山志》、《南田山谈》、《石门题咏录》等。其人学高,与章旦的朱光奎(浣青)、北山的杜师业(冠卿)有“青田三才子”之誉;又和缙云的赵明止、龙泉的吴梓培、松阳的吴冠甫,并称为“括苍四皓”。
同年,二十世孙刘耀东又书庙前堂:隶书《勋名微管埒,出处有莘如。》五言联。
注:〖联位〗上联:仪门明间后东金柱内,下联:仪门明间后西金柱内。联大意:刘公的功勋与名气非齐相管仲能相比(因刘公一统江山,功比管仲髙);刘公的进与退,如商贤相伊尹一样顾大局、识大体,有大节。(伊尹“五就桀不用退而耕于有莘之野,及遇成汤翻然起而佐商之功。刘公仕元,四起四落,屡屡忠而见弃,愤然弃官归隐,及授朱元璋之邀,在“元廷腐败,民不聊生,天下非元有矣”的情况下,出山辅佐朱元璋成帝业。他跟伊尹一样“诚已畏天命,悲穷人,不得已然也。”伊尹无愧于桀,刘公“以民为本、以国家统一为重”,亦无愧于元。)原联“文革”初期被砸毁。1984年,由温州著名画家吴思雷书。
公元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世孙刘耀东为明礼仪,将原《敕建诚意伯庙》时暂且把诚意伯上七代世祖牌位列祀庙左的权宜之计,发寤於心,独资500银圆,委托梅树的刘际俊负责在《诚意伯庙》后墙上端,建造永嘉郡上七代的《追远祠》一座,面积213平方米。并敬立楷书《追远祠》与《垂裕后昆》两匾额。使庙宇再无尊卑分位之嫌。后裔於心为安,於义为协,盛德百世祀。刘耀东不但捐资建祠,而且又为文成公墓及集公以下祖墓涉讼,和修缮。正如族人刘绍宽记赞:“其为追远之道可谓至矣!”
注:〖匾位〗《垂裕后昆》于:《追远祠》明间后金枋南。匾大意谓:为后人留下保贵的财产一一名声。源于《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文革”初期被拆下,由后裔刘义松保存完好。
同年,刘耀东楷书敬立的《追远祠》匾额,因“文革”被毁。1980年重整《诚意伯庙》时,刘志邦先生委时在南田中学任教的二十二世孙刘耀祖重书《追远祠》,匾额由当时刘基庙管委会敬立。为纪念永嘉郡公上七代:七世祖刘延庆公、六世祖刘光世公、五世祖刘尧仁公、四世祖刘集公、三世祖刘濠公、二世祖即明追封永嘉郡公刘庭槐,一世祖即明追封永嘉郡公刘爚。
注:〖匾位〗《追远祠》明间前金枋南。
二十世孙刘耀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撰书,《还我山河想见先公本领;歆兹新俎豆扶持民国光荣。》十一言联。注:原楹联,“文革”初期被毁。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居正,梅川人,曾任中华民国司法院院长。为刘公撰有隶书《择主建殊功,看出处攸关,直与子房同际遇;隐居求素志,论《春秋》大义,远追元晦溯渊源。》十七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后里东金柱内,下联:正厅明间后里西金柱内。联大意述刘公:弃元事明,选择贤明的君主,建立特殊的功绩,功成身退与汉张良同际遇;退隐著述,论《春秋》大义,犹如朱熹撰《通鉴纲目》,可资世人借鉴、学习。原联,“文革”初期,由后裔抢回得以保存。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九月,蔡元培先生撰并隶书《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粉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十五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前里东金柱内,下联:正厅明间前里西金拄内。联大意:时势造英雄,筹奇谋一统江山,功冠大明开国文臣第一;钦建庙堂祭祀,名声远扬,先贤故里,群众瞻仰刘公伟像,刘公精神传扬万古千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字仲申、民友)号孑农,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为光复会会长,参加同盟会,留学德国。民国成立,为教育总长。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选集》。
原联,“文革”初期拆下,由后裔刘化巧抢回,放在自家仓背得以保存。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仲夏,方觉慧先生,原国民党要员。撰、并楷书《功媲留侯,乱世风云成帝业;才侔诸葛,宗臣遗像肃清高。》十一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前里金柱内,下联:正厅西次间前里金柱内。联大意:刘公勋功如汉张良,翦灭群雄,北伐中原,辅佐朱元璋一统江山成帝业;智谋似诸葛亮,受世人敬仰,名臣的形像纯洁高尚、伟大。原联,“文革”初期被拆下,后裔抢回保存
公元1935年间(民国二十四年间),于右任先生再题,草书《先知先觉》匾额。龙川赵闻起先生敬立。注:〖匾位〗正厅明间后里下金枋南。“先知先觉”,意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有先见之明。词源于《孟子·万章》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于右任(1879~1964),字伯循,以字行世,号骚心,又号髯翕,晚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在日本参加同盟会,1907年回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1924年创办上海大学。曾为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任职国民政府审计长、监察院院长33年,直至过世。著有《右任诗存》。
赵闻起,原名赵东亮,母亲为刘公后裔。浙江省文成龙川人。军校毕业,新中国成立前去台湾,任军职,上校。曾参编《赵氏尊祖录》,出版有关刘伯温韬略类书籍。
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王馨一先生著《刘伯温年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公元1937年5月,菁元先生撰《淡刘伯温》,刊于(北平)〈晨报〉艺圃。
公元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二十世孙刘耀东著《刘文成公年谱稿》由南田山后亭印行。
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世孙炽昌敬立,钱南扬楷书的《芳躅绍留侯,摧廓胡雰,功成身退;骚坛推盟主,滥觞越派,实载文舒。》十三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前檐柱南,下联:正厅西次间前檐柱南。
联大意:勋功步汉张良,运筹帷幄辅佐朱元璋摧毁暴政的元腐败政权,成帝业,功成身退;文坛推崇为明清八大家之首,倡导浙江文学的先驱者,诗词“沉郁顿挫,自成一家”,“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艺术高超,人皆钦敬。原隶书联“文革”初期被拆下,由后裔抢回保存。
书:钱南扬,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大学教授。立:二十世孙炽昌,生平未详。
公元1945年4月,吴泽先生撰《刘伯温论元末》发表于中华论坛。
同年4月,李鏡渠先生撰《刘基与谶纬之学》。
公元1946年12月,民囯政府行政院核准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明开国元勋刘基故里(南田)建县政。县名以刘公的谥号“文成”命名,以示纪念。从而,改写刘基故里原青田南田为现文成南田。而且,冥冥中应验朱元璋曾与刘公商议封永嘉郡的渊源(古永嘉即现温州市的属地。
公元1952年5月,刘琏公手录先父遗著《百战奇略(法)》不幸被抄没。刘氏后裔隐匿传承576年之久的《百战奇略(法)》手录本,不幸于是年五月间的一星期日在文成县南田区篁庄乡篁庄村垟尾,第二十代《百战奇略(法)》隐匿传承人刘化绍、字旭明,曾任民国靑田县初阳乡(现二源及百丈漈镇范围)乡長。解放初期委为共和国文成县初阳乡第一中心小学的第一任校长(笔者家父)。因被诬告入狱病重保外就医不治于五一年八月初四病率。但次年五月的一星期日家里竟不幸遭抄家,《百战奇略(法)》及凡所有帶文字的古书、簿册均被劫掠抄没。家母陈諍仁痛心疾首哭喊:“皇天啊!我们祖传的兵书《百战奇略》,大房太公的手尾,我们刘家的传家宝被抄走没了!皇天啊!皇天!当夜向笔者哭诉了刘琏公为行忠君;又舍不得父亲遗著失传,于是冒险默录《百战奇法》改一字“略”,以一书两名《百战奇略》隐匿传承的隐讳。和隐匿传承:一、绝对保密决不准外泄。二、绝对不准让传承人外的第三人翻阅转抄。三、传承人每年六月六日必须亲自曝书,防虫蛀;破损要及时修补等严格保管措施。同时阐述祖上隐匿家传,当时鄱阳湖更舟救主,朱元璋脱险后当即赞:“天下文臣笫一,渡江策士无双。”的历史。并刘家《祖训族规》着重“正名份”等为人之道。时年笔者虽仅7岁,但对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别的抄家,特殊传承的丧失,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惟恐涉杀身之祸,家母再之三嘱咐“忍”。只得打落门牙呑下肚。后又恐族人唾骂,束性緘默。所幸上祖予澼纩道人澄清正名著作权。不然万死难赦隐藏不当之辜。前见《评传》与《商榷》非议,始撰《抒解《百战奇略》与《百战奇法》一书两名的隐讳》驳斥。该文曾在2017《第三届刘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刊载。同时,该篇《抒解〈百战奇略〉与〈百战奇法〉一书两名的隐讳》,欧洲刘基文化学会亦收录在[法国华人丛书]《学习研究刘基文化文集㈠》中,由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6年8月,西谛先生于〈人民日报〉刊漫歩书林:《刘基传:多能鄙事》。
公元1957年1月14日,蒋星煜先生撰《刘伯温的形象》一文,在〈新民晚报》刊载。
公元1961年,容肇祖先生发表哲学研究《刘基研究论文索引刘基的哲学思想及其社会政治观点》。
同年10月29日,平海先生撰(晋平公的琴〈明刘基〉《郁离子》在夏门日报刊出。
公元1962年7月6日,容肇祖先生答王范之先生《论刘基的哲学思想》在光明日报发表。
同年7月31日,侯仁之撰《北京城和刘伯温的关系》在北京日报刊出。
公元1963年,刘公逝世588年后,文成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诚意伯庙》,由南田文化站主管负责。
公元1964年1月25日,无谷先生撰(《百战奇略》和刘基)在光明日报发表。
公元1975年10月,毛泽东主席曾说:“我可不是刘伯温,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据《文萃周报》笫412期)。
公元1976年10月,二十一世孙刘德隅编纂《明刘伯温公事迹拾遗》,于中国台北中华书局出版。
公元1979年,江涛撰《在反元斗争中刘基等知识分子和朱元璋的关系》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刊出。
公元1980年,刘公逝世后的605年,文成县革命委员会发文,列刘基庙(诚意伯庙)、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维修。即成立刘基庙修整委员会筹划筹款备料,得到时任浙江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刘劲持与台湾退休将军刘兆祥以及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和文成、瑞安、温州、瓯海、平阳、苍南、青田诸县市广大群众热情赞助,至翌年5月完成第一期修缮工程。
是年,《明史列传》(清)徐乾学先生撰,-旧抄本刘基原著及点校注译本索引刘伯温的寓言/蒋星煜先生编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刘伯温》布谷先生撰,青年一代。//〈寓观点于记叙之中读刘基《司马季主论卜》〉,张慕勋先生撰,哈尔宾广播。
同年,刘考图(1924—2008),文成县南田横山人,擅长书法。1980年重修《诚意伯庙》时曾撰书《腹蕴经书真事业;笔开气数大文章。》七言联纪念。
十八世孙刘少峰,撰《开国帝师,兼传世文章,誉并潜溪崇俊杰;济时王佐,忆当年勋业,功高伊吕仰人豪。》十六言联纪念。
刘少峰(1897—1996),浙江青田人,19世纪20年代毕业于浙江省立十一师范,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曾任青田县立敬业小学教师、校长,县人民小学教师、副校长。爱好古诗词,音乐。
公元1981年,夏山刘公墓由文成县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刘公墓保护范围近千平方米,并加筑四周风火墙。致原土坟一丘成规模宏伟壮丽的人文景观。
是年,(百子全书《郁离子》)),魏建猷老师、萧善芗老师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刘基对元末社会的认识与态度:从《郁离子》谈起,郝兆矩先生著,温州师专学报:社科版刊;//《试论刘伯温诗词》,王馨一教授著,刊于教学与研究(丽水师专)。
公元1981年重修《诚意伯庙》时,二十世孙刘际考、二十一世孙刘化标、二十三世孙刘万伦为重修纪念敬立行书:《幹国栋家》匾额。行书由马亦钊先生书。
注:〖匾位〗头门脊中下枋北。匾词大意: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能担负起治理好国家重任。“幹国”词源于《后汉书·史弼传》:“议郎何休又讼弼有幹国之器,宜登台相。”栋:栋梁,能对支撑屋顶起重大作用。栋家,即能担负起治理好国家的重任。
二十世孙刘际考,南田人。二十一世孙刘化标,曾任温州市农委副主任。南田人。二十三世孙刘万伦,浙江农大毕业,曾任中共泰顺县、永嘉县、温州大学党委书记,温州市委秘书长。现已退休。南田镇三滩村人。
马亦钊,1946年出生于温州世代书香门第,百里坊马银璜。精于草书、隶书。曾为温州大学教授,西冷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温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81年冬,二十世孙刘劲持为《诚意伯庙》重修纪念作《继留侯武侯千余载后,辅佐洪武建立明朝,运筹帷幄,献策定谋,开国文臣称第一;经宋代元代四百年间,驱逐胡元重光华夏,收复燕云,功成身退,渡江俊杰应无双。》三十二言联。隶书,由袁月涵先生敬书。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梢间中外金柱內,下联:正厅西梢间中外金柱内。联大意:结束语以援引明武宗《赠谥太师文成诰》的评价为纲,提起继汉贤臣张良,诸葛亮(公元前206~公元220)至元末1368年,一千多年后,辅佐朱元璋,运筹帷幄,定征讨大计,赞开国文臣第一,恰如其分;自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北宋而后不久即受欺于当时分裂另立的辽、夏部落,国家蒙耻,至元末1367年,历经南宋、辽、金、元四朝达四百年。挥师北伐中原,驱遂胡元,收复燕州,一统天下,功成身退归隐南田,鄱阳更舟救主,誉为渡江俊杰无双,名实相符。
刘劲持(1904~1988),浙江省文成南田镇人。曾就读于夏门大学、黄埔军校(6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1期),曾任国民党98军中将中长。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
隶书,袁月涵先生,四川人,原国民党98军政治部主任,起义将领。
同年,二十世孙刘劲持拜题,西蜀雅安袁月涵先生敬篆书《五十雄心重光汉业;千秋庙宇永护南田。》八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门东前外金柱南,下联:正厅明门西前外金柱南。联大意:关键词落在“重光”与“永护”上。刘公48岁与元廷决裂弃官归隐,以著书立传。50岁应朱元璋一再诚聘岀山,重新施展才华,陈时务十八策,定征讨大计,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汉天下的大业;以致钦建庙宇于南田故里,以万古流芳,永远让乡人千秋景仰。
是年,刘公莒溪后裔刘眉锡撰,二十世孙文锋立;周慧珺书,行书《学贯天人,议论之端弛骋千古;才兼文武,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十三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前中间柱内,下联:正厅西前中间柱内。联句摘自朱元璋撰文作者给刘公诏书《御史中丞诰》:“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先后。……”诏书原系朱元璋对刘公一生的评价。从该联末句引“控驭乎一方。”是在诰文:“慷慨见予,首陈远略。”之前。显然系评述刘公未受聘,陈《时务十八策》之前的小小施展。大意为:你刘基学问贯通天象人世,凭你的理论早就广泛深入人心,可驰骋于千古;你才兼文武,在天下时局混乱的形势下,你隐居在家即可控制一方,使南田不受匪寇侵扰,造福家乡。也许作者身为后裔,为先祖功成身退还遭毒害而感叹,故引述朱元璋的评价,证明先祖不为大明创立功勋,就凭《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百战奇略》等文韬武略著述即可驰骋千古了!
刘眉锡(1749—1823)十五世孙、清乾隆年间至道光三年诸生,平阳(今苍南)莒溪人。著有《莒水诗文集》、《南雁荡山全志》,曾重编《诚意伯写情集》,纂辑《刘氏集礼》,续编《刘氏族谱》等。原行书联“文革”被毁。1981年,上海“文汇报”编辑刘文锋(浙江省苍南人),根据南田刘则宽先生记载的《学贯才兼》联“词谱”记载,敦请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周慧珺(1939出生于淅江镇海)重书。敬立。
八零年重修后新增,泰顺周禧先生拜题,南田后裔刘际总敬立,行书《异世论才,子房气象汉儒者;同时显学,景濂文章明正宗。》十一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前外金柱内,下联:正厅西次间前外金柱内。此联根据《明史》中载:“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的评述,着重后人对刘公的:处世、为人,“才”与“学”的评价。
公元1982年,刘兆祥先生撰并书,正楷《赞庙谟奄有四海,运帷幄底定中原,隆勋为开济宗臣,况学究天人,备见鸿文垂宇宙;立朝廷大节凛然,归故庐高山仰止,盛徳自扬芬国史,且泽流奕叶,长承燕翼祀春秋。》二十七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后里东金拄南,下联:正厅明间后里西金柱南。全联抒写:刘公不但有一统天下的“开国隆勋”,而且有“鸿文巨著”传世;为官直言敢谏,辞高爵厚禄,功成身退,有“大节”、“盛德”,故有“长承燕翼祀春秋”于世。
刘兆祥(1903~1998),字佑忠,刘公二十世孙,浙江文成南田人。1928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次年东渡日本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后在台湾基隆任职。1959年8月提为国民党总司令部特检处少将处长。1976年退休后,三次偕同夫人回乡,先后捐资十佘万元,资助中小学校园、伯温图书馆建设。
同年春,重修新增,裴昌会先生敬题隶书《青芝美石,毓山川灵秀;天文兵法,见筹策奇才。》九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前东檐柱内,下联:正厅明间前西檐柱内。联大意:青田得天独厚的美丽图章石,是山中蕴蓄着天地间的英灵秀美之气;以致养育了道通天地、德贯古今、文韬武略,举世无双的奇才。
裴昌会,原国民党兼七兵团起义将领,曾任四川省工业厅厅长。
是年秋,《簪笏流芳》行书匾额。由二十世孙刘文峰(文汇报编辑)征集,敦请著名书法家,上海任政先生(浙江黄岩人)书,莒溪裔孙敬立,
注:〖匾位〗仪门明间后金枋北。匾大意谓:刘公与子孙历朝为官清正廉政,世人誉为“二世三贤”,致“钦建名世、忠臣、孝子,联簪牌坊。及历代子孙中入仕途者,均廉洁奉公,留下好名声,流传后世。
莒溪刘氏始祖,名道祯,字启宪,约1455年出生,系刘公第六世孙。祯生四子,明弘治七年(1494)携第四子振总(16岁左右),迁居平阳三十六都莒溪(今苍南莒溪镇)。刘氏现为该镇大姓,约占总人口五分之一,有3500多人。
同时,由刘文峰、郝兆矩征集,当代著名书画家,上海国画院名誉院长唐云,撰书《白衣宰相山中有;黄石功名世外稀。》七言联纪念。
1982年,吴醒耶先生敬献,隶书《百世为人师表;一代开国元勋。》六言联。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后外东金柱内,下联:正厅明间后外西金柱內。吴醒耶,浙江省浦江人曾任青田县知事。
是年,《郁离子寓言选》,熊宪光先生编译,重庆出版社出版。//《一部出色的政治寓言集:《郁离子》管窥》,鲍延毅先生著,浙讧师院学报:社科版刊。//《刘伯温和他的《郁离子》,魏建酞圥生,肖善芗先生著,上海师院学报刊。//《谈刘基的历史作用》,汪根年先生著,浙师院金华分校学,社科版刊。//“朱元璋与刘基:兼谈朱元璋旳知识分孒政策”。毕英春老师、胡一华老师著,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刊。//《刘基之死》,熊宪光先生著,大庆师专报,哲学版刊。//《(读刘基《郁离子》)》,熊宪光先生著,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版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郁离子》管窥)》。鲍延毅先生著,明清诗文研究丛刊第2辑。//《〈卖柑者言〉的思想和艺术》,王毅老师著,中学语文(湖北)。//谈《卖柑者言》,张汉丁老师著,刊于艺谭。//深刻的主题,巧妙的比喻,《卖柑者言简析》,秦豪先生著,中学语文教学。//(明清笔记丛书)《郁离子》二卷,-(刘宋二子),-(学津讨第十二集,嘉庆本;景嘉庆本;榕园丛书丙集)重刊《郁离子:二卷,-(括苍二孒)《郁离子》徴一卷,-(学海类编子类,-道光本,-景道光本),《百战奇略》,长春:古籍书店出钣。-
公元1983年,由二十世孙刘文锋征集,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黎鲁、朱石基、范志氏撰书。二十世孙刘永玲(篁庄村人,百丈漈移民,商业。)敬立。草书《承儒臣楷模,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开朱明基业,定越定楚定吴六合匡。》十四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后里金柱内,下联:正厅西次间后里金柱内。联大意:刘公继承宋代程朱理学儒臣的榜样,为官以民为本,亷节著名。功成身退,口不言功,身不及利,两袖清风,归隐居茅舍,食粗粮,道德情操高尚;辅佐朱元璋成帝业,功勋卓著;著述巨富,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佐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运筹帷幄定征讨大计,平方国珍定越、讨陈友谅定楚、征张士诚定吴会,然后,北伐中原,驱逐胡元,匡扶正义,一统天下。
同年,由二十世孙刘文锋与郝兆矩先生登门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画家兼书画鉴定家、美术理论家谢稚柳(江苏常州人),作行书《学业本程朱,立德立功,千古名声不朽;経纶追张葛,作师作相,万年俎豆长青。》十五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前里金柱南,下联:正厅西次间前里金柱南。联大意:刘公学业出自程朱学说胜似程朱,且有立德、立功,名声千古不朽;治国方略比得上汉朝张良,蜀国诸葛亮,既为帝师,·“数以孔子之言导予。”又有具体辅助打江山治天下的勋业,千秋万载永远受人纪念和敬仰。
是年,由刘显佑先生佂集,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林多梁拜撰,广东省书法协会主席卢右光敬书,行书《开国称元勋,作王佐,为帝师,一朝功成归隐逸;立坛垂后世,精诗文,通易数,千秋庙享在乡邦。》十八言联。
注:〖联位〗上联:仪门明间后东金柱南,下联:仪门明间后西金柱南。《刘基庙楹联评注:因为有“开国称元勋”,所以有“立坛垂后世”。对句写出“精诗文”、“通易数”,倒过来说明出句的“为王佐”、为帝师。”纵横交错,因果互见,妙笔生辉。
林多梁,字松涛,美国华人物理学家。祖籍浙江青田,1930年生于瑞安城关,毕业于温中。1948年10月赴台湾,先后获物理学土、硕士学位。后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61年获愽士学位。64年起,在钮约州立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愽士生导师至今。1966年以后,又先后应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中津大学及意、荷、比、德、新加坡等国高校聘请为研究员、客座教授。
公元1983年,《郁离子》寓言选译,鲍廷毅先生选译,北京出版社出版。//《郁离子》,张学忠先生选注,广州花城岀版社出版。//《刘基经济思想浅论》吴申元先生著,浙江学刊。//《评刘基》胡岩林先生著,浙师院学报:社科版。//《刘伯温和他的寓言》,陈蒲清老师著,益阳师专学报:哲社版。//释《卖柑者言》,刘国盈老师著,阅读与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五托柑以讽世;//读《卖柑者言》,黄志伟先生著,北京教育。//(《卖柑者言》评讲)胡洪荫老师著,承德师专学报。//《卖柑者言》评析,桂心仪老师著,宁波师专学报:社科版。//《卖柑者言》及政治寓言浅释,桑榆老师著,语文战线。//《卖柑者言》三巧,李运瑛老师,何必老师著,山东师大学报:哲社版。//《卖柑者言》的写作技巧,焦可强老师著,陕西教育。//《卖柑者言》的论辩技术,刘璞老师著,中学语文(湖北)。//议论高简,鞭辟入里:读刘基的《卖柑者言》,吴士余先生著,名作欣赏。//《卖柑者言》艺术持色杒探,成炳顺先生著,语文教学与研究(锦州)。//《卖柑者言》的教学设想,滕碧城老师著,江苏教育。//关于《卖柑者言》的教学,王世群先生著,中学文科教学。//匠心独运,贵在创新:浅析刘基的《松风阁记》奚锦顺先生著,语文学习。
公元1984年浙讧省文物局拔款修葺诚意伯庙,一恢复明代规格。
同年春,林剑丹先生、郝兆矩先生征集。当代著名书法家张自怡先生(浙江省平阳县人)敬书。行书《筹划如神定大计;指挥任意歼群雄。》七言联。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前檐柱内,下联:正厅西次间前檐柱内。
林剑丹先生又书行书,刘公《散天花·舟泊中川》,《落日长江泊小舟,碧空妊如水月如钩。闲寻孤屿上高楼。狂歌争击节,起沙鸥。开遍苹花已白头,错疑飞柳絮,点芳洲。悠悠片石砥中流,双峰缥缈处,拟丹丘。》注:位于:东厢房中间木封板中。
林剑丹,浙江苍南人,现为温州市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篆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冷印社理事。
是年仲秋,文化部副专员,国家文物处处长,著名书法家夏桐郁撰并题行书《玄机洞鉴》匾额。
注:〖匾位〗正厅明间前里金枋南。大意为:刘公未应邀出山,即透彻审察当时的局势,陈《时务十八策》,定征讨大计,运筹帷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鄱阳湖更舟救主,神机妙算,出神入化。
1984年10月,刘志邦先生寄书敦请时届102岁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先生(上海南汇人)。为诚意伯庙重修纪念,挥毫书“开国太师”匾额。苏老先生阅后,解开发髺,蘸墨书《开国太师》,并附《行书〈诚意伯庙重修纪念〉》寄回。
注:〖匾位〗正厅明间重檐下明间南。太师:官名。为“三公”之最,次为太傅、太保。“太师”有两种情况:其一,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太子的老师。其实刘公曾教授过朱元璋。《明史》载:“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并又曾教过朱元璋的儿子。刘公生前除享受密议、教授接近皇上与太子的太师待遇外,并未被授予“太师”。这“太师”之衔是逝世139年后,正德皇帝加赠。也是世人对身为“王佐”“帝师,为开创明王朝,功髙如山的表彰。
是年,刘文成公集/钟惺先生评点本,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刘诚意伯集一卷,-(盛明百家诗前编)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集部)刘文成先生集五卷/(明)张汝湖选,-(明八大家集)写情集四卷,-(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附)明诚恴伯拟连珠,-(宝颜堂秘籍汇集-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拟连珠編一卷,-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今献汇言)郁离子/(明)归有光先生辑评,-(诸子汇函)郁离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基》,吴克求先生,叶兆雄先生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松风百态,情景一体:读刘基《松风阁记》,邹志方先生撰,绍兴师专学报:社科版。//刘基和他的《郁离子》,邱树森先生著,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八期。//《刘基军事思想述评》,郝兆矩先生撰,浙江学刊。//从《郁离子》看刘基的社会政治思想,胡岩林先生著,浙江学刊。//《郁离子》的成就,关肇盺老师著,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刘基生平史科辨析》,郝兆矩先生著,杭州师院学报:社科版。//《刘伯温兵书注释》,魏汝霖老师注,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天机大侠刘伯温传奇》,萧玉寒老师著,中国:台北满庭芳出版社。//《明国师刘伯温翊运占卦学》,赵闻起先生著,中国:台北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公元1985年,刘公逝世610年后,六月十五日,文成县人民政府在《诚意伯庙》隆重举行纪念文成公刘基诞辰六百七十五周年庆祝盛典。省文化厅毛昭浙副厅长、省参事室主任刘劲持暨沪宁杭知名教授、学者、书画名家以及群众代表千余人与会。苏步青、苏渊雷、徐规、王敬身、王馨一、倪士毅、谢瑞淡、沙孟海、唐云及、周笃生、董楚平、刘文峰、林剑丹等大师挥毫吟诗作画以示祝贺。
苏步青撰并书,楷书《刘基诞辰六百七十五周年誌庆》,《辅佐元璋出草莱,《郁离》文学有余哀。何因传世歌《烧饼》?委屈先生济俗才。华盖山高庙貌新,赤松紫柏几嶙峋。功名难处今尤烈,不信南阳有故人?》
注:位于:正厅东梢间前里金柱隔断西。
苏步青(1902—2003),中科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浙大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曾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人大、政协委员、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笫七、八庙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同年,苏渊雷先生撰书,行草《开国文章,匡时经济,冲天一鹤飞远声;赤松偕隐,黃石传书,立庙千秋见道高。》十五言联。1982年,由刘文锋先生、郝兆矩先生征集,1985年,苏老先生父子曾邀光临游武阳题赠。
注:〖联位〗上联:正厅明间前里东金柱南,下联:正厅明间前里西金柱南。联大意为:刘公有开国的勋功,卓著的文章,匡扶正义,救国救民于战乱,治理国家以民为本,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出生于鹤城一一青田的刘公如冲天一鹤,独树一格,名声远扬;刘公虽为开国元勋,仍从古代仙人赤松子,隐居山林,黄石公传兵书《六韬三略》给张良,您亦有《百战奇略》等兵书传世,后人建庙千秋万代颂扬您道通天地,德贯古今的高风亮节。
苏渊雷(1908—1995),浙江省苍南县人,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著有《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中央政治学枝教员、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兼第一处长等职。1995年去世前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苏渊雷先生又作并草书《南田展谒》七言诗,《生逢尧舜亦蹉跎,《二思》诗求寄忱多。早拟赤松从隐逸,何曾旧梦说春婆!碧宵鹤清声飞远,华盖山高天可摩。老我低徊未孤在,南田福地况初过。
苏老先生又作并草书《刘诚意庙留题》诗,《招隐青田一鹤远,《犁眉》《覆瓿》竟谁知?感时述事《五更转》,括地搜天《二鬼》诗。万物冲和隐化育,八风无命忽纷支。只除石抹真知己,红树悲秋染泪丝。》注释详见徐世槐《评注》。
二十世孙刘文锋撰书行草《步苏老原韵奉和》,《珠光剑气耀蒿莱,浩浩苍山猿啸哀。枉费高皇千百计,先生未尽帝师才。福地南田曙色新,全身宛在见嶙峋。内廷新鼠云天暗,空有《郁离》启后人。
是年,王权先生谨撰并书,楷书《才岂天赋,文以气昌,亲撰郁离嘉后学;事在人为,成缘养到,善凭战略导群英。》十五言联 。
注:〖联位〗上联:正厅东次间前外金柱南,下联:正厅西次间前外金柱南。联大意刘公的天才并不是生来就具备,是自幼饱饫群书,集各家之长的智慧结晶,以致文章气昌而奇成一代之宗,亲撰《郁离子》名著,深得后来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事在人为,事业有成既要机遇、智慧,又要靠自己主观努力,发挥文韬武略,引君当道,辅佐朱元璋成帝业。
王权,字馨一,浙江遂昌人,原国民党总统府侍从室侍从。刘基文化研究学者。1985年曾光临文成,为重修文成公庙新增联。
王权先生又楷书《谒诚意伯故居》诗,《冲云冒雨上南田,绿水青山耀眼前。勤俭家风亲见后,寸心益信裔孙贤。》注:位置:正厅东梢间前里金柱隔断东。
王权先生又撰并楷书,《谒诚意伯》七言诗,《专程赴会值良辰,庙貌巍峨百感臻。赡仰尊容神欲往,合凭微旨溯前因。》注:位置:东厢房后隔断西。
张桂生撰,《卧龙高际上,一出志吞鲸。师帝陈良策,佐王倾直声。匡时黎庶重,避世利名轻。浩气惊天地,千秋赞意诚。》
注:位于:西厢房中间木封板北。该《张桂生句》行书由国家一级美术师林剑丹书。
张桂生,笔名萍茵,浙江温州人,曾任瑞安市委书记,温师院党委书记等职。现任温州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萍茵吟草选》、《鹿鸣诗话》、《萍茵诗话》等。
陈刚先生(瑞安)撰稿,由瑞安项开棪先生书隶书《颂旷代先贤刘文成公》。“括岭雨贲丝,武阳露渥滋。腾蚊驭瘴雾,落雁接沧湄。旷世贤人出,匡时邦国绥。釆谋诸葛媲,勋业子房基。学湛天书义,艺穷星象綦。诗绳韩杜律,文冠濂祎资。奇略平三寇,鸿猷屐四陲。中原弼一统,明室寝全丕。嫉恶无虞忤,居安不自恞。论功辞邀赏,宠命尚矜持。德泽千秋衍,宗风百代蕤。庙堂参玉像,万籁更多姿。”
《纪念刘基诞辰六百七十五周年》,应邀和前来瞻仰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纷纷挥毫疾书《诚意伯文集》中诗词歌赋:/徐元闻先生篆书《玉阶怨》。/俞建平先生行书《会稽诗》。/孙伯翔先生行书《次李子庚韵》。/韩天衡先生草书《走马引》。/郭子诸草书《感兴》。/潘主兰行书《长门怨》。/骆恒光先生行书《次韵追和音上人》。/徐纯原先生草书《太公钓渭图》。/赵冷月先生行书《古戍》。/王澄隶书《望孤山作》。/书法家梅中行草《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以及余云晕先生行草《刘公六百年周纪念》等。以上篇幅均位于:东、西厢房中间木封板中。
该年,《刘基思想论析》唐宇元先生著,浙江学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明代开国文臣刘基》,镜澄老师著,文史知识。//《略论刘基的哲学思想》,郝兆矩先生撰,绍兴师专学报:社科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刘基学术座谈会综述》,则宽先生、季尧先生撰,文汇报刊。
公元1986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益清,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人。
同年,吴克求先生、叶光雄先生撰编《刘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刘伯温寓言选》,戴山青先生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百战奇略》注释),赵洪顺老师、韩春恆老师注释,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略论刘基在明朝开国军事活动中的贡献》范植清老师著,华中师大学报:哲学版。//《刘基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许廷柱先生著,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版。
公元1987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大公祭》主祭,刘開省,南田镇龙上村人。
是年,《百战奇略》,姚炜先生译注,上海:光明出版社出版。//《〈郁离子〉评注》,傅正谷先生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论刘基的民本思想》,吕景琳老师著,东岳论丛刊。
公元1988年,刘公逝世613年之后,浙江省青田县留葆祺先生首先发起创建全国第一家刘基文化研究组织一一青田刘基研究会。接着,温州市、丽水市、文成县乃至全国、全球,研究刘基文化的研究组织应运而生。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祖怀,南田镇新宅村人。
同年,《刘基与墨家学说》,留葆祺先生著,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
公元1989年,诚意伯庙、刘公墓被浙江省列入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徐惠民,住南田镇伯温路。
公元1990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玉祥,文成县大峃镇人。
是年,《增订刘伯温年谱》,郝兆矩先生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郁离子》概说,龙连荣老师著,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刘伯温文学思想初探》,汪正章先生撰,无锡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放词无方,措旨至当:(从比喻看《郁离子》的艺术特色),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撰,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公元1991年,刘公诞辰680周年。留葆祺先生、刘泽群先生在青田发起筹划纪念文成公刘基诞辰680周年庆祝活动,并举办刘基文化研讨会。在全国首开刘基文化研讨会风气之先。《纪念刘基诞辰680周年论文集》由靑田县刘基诞辰68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负员会编印。同年,《刘伯温百战奇略》,司马乘风先生演绎,在三环出版社出版。//《〈郁离子〉风格特征论》,周群先生撰,山东社联通讯。//《〈郁离子〉浅论》朱绍秦先生撰,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人大复印资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刘基寓言文学的审美特征》,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撰,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评刘基与李党之争》,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刘基从忠元转向投明析〉纪念刘基诞辰680周年》,王正平先生撰,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幼聪,南田镇谢圹岸村人。
公元1992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化孚,南田镇新宅村人。
是年,《功著开国元勋,文高一代宗师:刘基和他的诗文简介》龙连荣先生撰,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章太炎与刘伯温》,章念驰老师撰,史林。//《刘基与宗献策:兼论中国古代谋士》范沛潍老师撰,史学月刋。//《〈郁离子〉的内容类型及表现方法:兼谈刘基寓言创作的巨作意识》赵家新老师、张秉政老师撰,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
公元1993年,《谋略与预言大师刘伯温》,潭吉人先生著,于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奇人奇才刘伯温》,上官先觉先生编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千古人豪刘伯温锦囊秘集》(珍藏版),由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基〈春秋学〉论析》,周群先生撰,南京社会科学。//《刘基文集版本考述》,周群先生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日洪,南田镇坑边垟村人。
同年,丽水市刘基文化研究会与青田县刘基文化研究会相继成立。
公元1994年,《刘伯温全传》,郝兆矩先生、刘文锋先生著,由大连出版社出版。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际梳,文成县大峃镇人。
公元1995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日候,篁庒村枫塆头自然村人。
是年,《刘国师地理真传》,中国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刘基寓言文学“寓”的特征》,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撰,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版。
公元1996年,高福锁先生著《刘基》,由北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智囊人物丛书)刘伯温(长篇历史小说)》,董宇峰老师、周实老师著,北京:今日中国出版。//《刘伯温智略人生》,陈文新老师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刘基军事辩证法思想之特色》雷弯山老师、洪成禄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刘基立身处世刍议》,王馨一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刘基反元透析》,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宝瑞,篁庄村枫塆头自然村人。
同年,甘雨老师、王健忠老师、赵胜琛老师编著《中华百杰图传·智慧之星神算军师刘基》,由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
公元1997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化洪,百丈漈镇篁庒村西山背人。
同年,浙江省文物局拨款,由临海县古建筑公司对〈诚意伯庙〉进行全面性的维修。
是年,《论〈官箴〉刘伯温为官之规诫》,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寓言的思维秩序:兼论刘基寓言的素朴性》,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撰,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版。//《刘伯温的谋略》,胡星斗老师撰,华夏文化(西安)。//《〈刘基评传〉评介》,陈永革先生撰,镇江师专学报:社科版//《刘基民生思想发微〈郁离子〉读后》,程念祺老师撰,历史教学问题(沪)。//《德政民心〈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一》,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社科版。
公元1997年九月二十四日,文成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辞岭亭》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伍明珠老师编著《刘基的故事》,由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智贤人生丛书〈刘伯温评传〉》,郝兆矩先生著,北京:作家出版社。//《瓯越文化丛书(六)》,戈觉悟先生主编//《刘伯温神算风水》,(澳门)萧显先生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德政人才〈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二》,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德政本〈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三》,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从民间传说探寻北京城的建置:读陈学霖〈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王文宝先生撰,民间文化。//《论刘基和高启的词创作》,孙家政先生撰,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略论刘基的政治思想》,郝兆矩先生撰,中国文史研究。//《管仲、诸葛亮、刘基的经济思想》,留葆祺先生撰,丽水师专学报。//《刘基寓言文学的审美特征》,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撰,中国文化研究(京)。//《从〈苏仲平文集序〉看刘基文学思想》,吕立汉先生撰,丽水师专学报。//《关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陈学霖先生撰,北京社会科学。
公元1999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有年,南田镇新宅村人。
同年,张秉政先生、赵家新先生著《中华学人论稿刘基寓言研究》,由北京、中囯文联出版社出版。//《刘伯温智谋大全(上下册)》,(澳门)萧昱先生著,西宁:靑海人民出版社。//《刘基寓言研究》,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刘基集》,林家骊老师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略论刘伯温》,苏贵庆先生撰,盐城师专学报:哲社版。//《德政当国:(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四》,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德政为官:〈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五》,毕英春老师撰,丽水师专学报。//《刘基文集叙录甲编(上)、(中)、(下)》,吕立汉先生撰,丽水师专学报。//《试论刘基的文学思想》,吕立汉先生撰,浙江社会科学。//《〈郁离子〉对先秦寓言的继承和发展》,张秉政老师、赵家新老师撰,淮北煤师院学报:哲社版。//《刘基论》,吕立汉先生撰,文学评论(京);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公元2000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悦图,南田镇横山村人。
是年,周文锋先生编《刘伯温故事》,《民间故事选》,文成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刊。//《刘基考论》,吕立汉先生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论刘基以诗议政的创作倾向》,吕立汉先生撰,丽水师专学报。//《刘基词论》,周群先生撰,首都师大学报。//《刘基和宋濂》,魏靑老师撰,殷都学刊。//《论〈郁离子〉的讽刺艺术》,吕立汉先生撰,靑海社会科学。//《榛芜原野的一朵奇葩:试论刘基的词》,吕立汉先生撰,杭州师院学报。//《论刘基诗歌的生命观念》,吕立汉先生撰,丽水师专学报。//《刘基文集版本源流考述》,吕立汉先生撰,文学遗产。//《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治国方略》,吕立汉先生撰,江西社会科学。//《刘基寓言研究(书后)》纪健生先生撰,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刘基诗文系年质疑》,吕立汉先生撰,温师院学报。//《论对刘基的理解与误解》陈文新老师撰,贵州文史丛刋。
公元2001年6月25日刘公庙、墓被列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6月,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成立,会长:周文锋(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研究会下设联络办公室、刘伯温研究编辑部、刘基祭典委员会等单位,现有会员108人。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义超,南田鎮南田村人。
同年,裴世俊先生等选注评点:《[明]刘基著文选》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基寓言研究》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鲍延毅先生撰,安庆师院学报。//《刘基散文简论》裴世俊先生撰,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论〈郁离子〉的渊源关系和创新意识》,吕立汉先生撰,淮北煤师院学报:哲社版。//《论刘基的题画诗》,吕立汉先生撰,芝田文学。
2001年原毁于“文革”的《联簪坊》由二十一世孙刘化隅与金元振先生等为首筹资17万,在距原牌坊遗址五米开外易地建造一座花岗岩结构的《联簪坊》。彰显刘裔遵《祖训族规》“睦外族”的望族风范。
事因:1990年间,南田老人协会以会长刘友义、秘书长吴晋佐、理事刘友年、刘化忠等老协成员为保护《联簪坊》遗址不受建房侵害案,笔者奉家母陈静仁临终嘱咐:“孩子,我们没有保存好祖传兵书已是有辜,现南田老人为争牌坊基,听说区派出所要抓他们,你要出来相帮啊!这联簪坊是明英宗皇封钦建的,英宗亲赐对联,上联是……,下联是……。现仅剩这牌坊基是皇封的地,今后我们刘家还会重建牌坊的,你一定用力帮忙老人保住。”的重托。是夜,虽曾召集“刘基庙管委会”刘化欣、刘松庭、刘天健、刘考图、和老协刘友义等在《诚意伯庙》太公伟像正厅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管委会向上申请报告,将出土的“联簪坊遗址”例入文物保护;后由于经审批的建房在即,曾拟折中的“建牌坊与建房两不误方案”,邀时任县土地局长刘化农及南田老协及建房的李某等在伯温图书馆楼上会议室协商调解未果。不久家慈病逝,笔者又因户粮悬挂出国谋生。联簪坊遗址申报未成。但遗憾的是不肖当时未曾记录家母背诵的明英宗御赐的《联簪坊》楹联词,原认为这家谱与县志总有记载,今见徐世槐老师汇纂的《刘基庙楹联评注》本中对花岗岩建的《联簪坊简介》载:“东向内对联由金陵一鹏撰并书,外对由刘考荣撰并书。又查刘耀东先生版《南田山志》亦未载明,始感:一不落笔成千古遗恨!
公元2002年,丽水市专成立刘基研究所。吕立汉教授等十多位专家、教授研究刘基文化的成果,在全国起了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接着,丽水师专刘基研究所、青田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全国刘基文化学术讨论暨浙南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世德教授(愽导)、王学泰研究员、浙大西溪校区徐朔方教授(愽导)、浙大林家骊教授(愽导)、浙大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教授(愽导)、浙大中文系孙秋克(女)副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张秉政教授、南京大学周群教授(愽导)、武警指挥学院索全祥副教授(愽士)、复旦大学古籍所徐永明愽士后、南京师范大学赵家新讲师(硕士)、中山大学周松芳愽士、丽水师专吕立汉教授、郑伟鹏副教授、胡一华教授、毕英春(女)副教授、徐文平讲师、李岩硕士、郑春奎副教授、杨俊才副教授(硕士)、赵治中教授、刘京副教授、吴茂青副教授、王闰吉硕士、黄红日硕士、梁宇光馆员、吴锡鑫馆员、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王立嘉常务副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杨长岳研究员、编辑,富阳市文联办王运祥、武义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邬伟平,还有丽水市、青田县、文成县有关领导和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成员等共六十多人参加。与会专家、学者还考察了文成县南田(诚意伯庙)、刘公故里武阳村、夏山刘公墓。当专家们看到千古人豪刘基墓竟然是一堆土丘,感慨万千,不约而同地向先贤三鞠躬致敬!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玉良,南田镇新宅村人。
同年,〈从刘基《春兴八首诗卷》管窥刘基的书法艺术〉徐文平先生撰,丽水师专学报。
公元2003年,国家拨款对〈诚意伯庙〉进行维修。〈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刘化欣、刘松庭、金元振、刘宝怀、林长欣、刘义桐、金碎茶、刘化隅、刘化清、周建余、魏佐谦、刘际环、刘化洪、刘孟良、刘世明等十五人合祭。
10月19日,上午,文成县首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在县体育中心隆重开幕。下午,首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刘基祭祀仪式在南田〈诚意伯庙〉隆重举行。当晚,并举办祭祀传统的舞龙灯活动。同时,与会人员集中南田镇府会议室召开刘基文化研究座谈会,为进一步研究刘基文化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同年,周耀华先生捐资按2001年浙江省建筑研究设计院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基庙、墓维俢设计》方案中建议恢复木屏风,但浙江匀碧古建筑公司在修缮因缺乏依据没有恢复,而是请周耀华先生做一个简易的木落地屏风替代。该屏风通高2·6米,通长2米,通宽1·07米。两面阴刻回纹装饰,两侧阳刻黄色卷草龙装饰,屏心正面为楷体阴刻《刘基座右铭》:“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能左右自己。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背面为阴刻楷书《朱元璋赠诗》。
是年,浙江工贸学院成立了刘基文化研究所、刘基文化研读会。并设立了刘基文化研究课题。捐资100万创立了刘基文化研究基金会,建立刘基文化网站。
10月25日,张苗荧老师撰《刘基文化与温州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刘基文化网刊出。
公元2004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必昆,南田镇南田村人。
是年,李大伟先生著《刘基军事方略》由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
同年5月,浙江工贸学院召开全国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
公元2005年,(〈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千古人豪——刘基》)由吕立汉教授撰著,七月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主,刘开德,南田镇马上村人。
同年,刘明今先生选注《刘基散文选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于2005年及2009年先后相继出版。
同年,毕英春老师、胡一华老师合著《刘基与朱元璋》,由西安、西兆大学出版社出版。
公元2006年12月8日,浙江社科院、温州市委、浙江工贸学院举办,第一届囯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温州隆重召开。并汇编《中国·温州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文集》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温州学界资深社科专家洪俵宁先生在“中国刘基文化研讨会”上呼吁并建议学者,“开展对刘基在治国安邦领域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民本观念等进行深入而独创的研究”。
同年,青田县举办《中国·靑田刘基文化研讨会。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化妙,百丈漈镇镇头村人。
同年,周松芳先生著《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公元2007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赵岳义(大峃镇)、刘玉梅(太峃镇)、刘聪玉(垟下村)三人合祭。
4月12日,刘基后裔与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所召开共促刘基文化发展座谈会。
是年8月,三秦出版社出版[汉黄石公著]《六韬三略》·[明刘基著]《百战奇略》,经典珍藏版。
10月,省重点工程刘基文化生态园一期开工
同年,《刘伯温史话写意》由二十一世孙刘守群,字梅痴、号武阳山人、国际画家撰绘,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称刘基为开国文臣第一合情合理》,孙红华先生撰,刘基文化研究刊出。
2007—2010每年12月,《刘基文化研究动态》编辑与分发
公元2008年6月《刘伯温传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佈、文化部颁发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年,《大明笫一谋臣刘伯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由中国人民大学辅导毛佩琦教授主讲。并撰《刘基何以成文化》在中国刘基文化网刊出。
是年,〈诚意伯〉《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际钊,西坑区西坑村人。
该年,青田县刘基研究会按照相关程序正式注册成立。刘泽群担任会长。刘泽群时任青田县科技局副局长。
同年,何向荣先生编著《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由人民出版出版。
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日),刘基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在前温州市委书记、曾调任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锡荣、文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刘军,和县人大副主任、县刘基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文锋、文成县人民政府驻杭办事处主任刘锋、文成县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科科长、现温州市工会学校校长刘宏,以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领事部的关心支持下,经法巴黎政府注册成立。并在法国巴黎隆重举行庆祝文成公刘基诞辰697周年纪念活动。同日,《千古人豪——刘基》中、英文版与薛立华先生疾书译著的中、法文版面世。
8月,《帝师传人》由俞美玉老师主编,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公元2009年8月5日(农历六月十五),〈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刘孟良(南田村)、杨洪斌(南田村)祭祀。
是年,王立群教授译[眀]刘基名著《郁离子》译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9月,刘基文化省科普示范基地,经省社科联审批,以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文成县刘基故里、刘基廉政文化建设基地等核心阵地为依托辅以中国刘基文化网、刘基文化研究学报专栏、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读会为三大实践和宣传阵地,从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管理制度、科普话动社会效益五方面进行了有效建设,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科普特色。
该年9月,二十世孙刘一侠,经浙江省文化厅,评定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成公太公祭》代表性传承人。
同年,《刘基文化》被浙江省普通高中地方课程教科书《温州文化源流》(教育局局长林卫平主编),釆纳为温州文化源流之一,与永嘉学派并列为温州文化两大思想源流。
是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刘府祠原址,按原建筑风格实施刘府祠复建工程。于2011年7月落成。
10月,《大家精要——刘基》由俞美玉与南京大学教授合写,在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12月1日上午9时,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工贸学院、文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走进央视《百家讲坛》新闻发布会,在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公元2010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汉武,百丈漈镇西段村人。
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自2001年6月成立至2010年十年来,创建《刘伯温研究》会刊。会长周文锋与陈胜华、陈永造、陈进玉、徐世槐、邢松琪、雷克丑、雷克广、赵翁钦、赵云图、赵雪微、张嘉丽、金邦一、林斤澜、吴烨虎、谢炳琪、李德岳、夏咸淳、蔡克骄、王文峰、魏丽红、苏尔胜、苏 岫、佟 平、铃 子、望 海、见 忘、刘日泽、刘允宽、刘 刚、刘天健等会员共撰写了200多篇刘基文化学术论文,分别在7期会刊出版发行;和出版《之江史话丛书》4本。其中:在《全国刘基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11篇;在《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1篇;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刊出10余篇;在《明史研究》中刊出3篇。并举办了11届刘基文化研究会年会;承办了4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组织参加了青田县举办的3届刘基文化研讨会。
是年,3月14日,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与丝绸之路协会由时任文化中心副主任张汉钧先生主持,在巴黎欧洲时报孔子课堂举办刘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研讨会。与会期间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展出了国际画家刘守群先生撰绘的《刘伯温史话写意》展。并由二十三世孙女刘晓晔捐资翻译、印制成中法文版《刘伯温史话写意》图文并荗的32幅图案,置于法国万纳市万盛中国美食歺馆內厅的欧洲刘基文化学会活动室墙上,常年向法国友人展示宣传弘扬刘基文化。 同年,六月十五日(7月25日),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在法国巴黎十区萨西果歺馆举办隆重庆祝文成公刘基诞辰699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举行刘哲罡先生当选荣任欧洲刘基文化学会第二届主席团主席就职典礼。
是年,由徐世槐先生征集,一级国画师,斯声,原名蔡世新先生撰,《几度出山,扬机智,驭风云,助朱开国功赫赫;毕生著述,耀哲理,明六艺,书史闪光德悠悠。”十七言联。据统计自二十世纪初(1910年)到本世纪(2010年)的百年,有关刘基研究的学术论文达460余篇,各类专著120余部。专著主要是年谱、传记、评传、考论、传说、小说、文集等,奈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将诸专家、学者的专著全录上,深表歉意!
同年,余振荣先生撰《万古云霄,共仰帝王之师,苍生之子;千秋名句,莫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十四言联,在《温州诗潮》笫九期刊载。
《温州诗潮》第十期刊载,张瑞雯女士撰,《腹蕴诗书,地理、天文、兵法,含哲寓言抒大义,立言、立德、立功,人师、帝师,佐翊岂图馨俎豆;手擎日月,龙韬、虎略、神谋,挺身烽火驭风云,天象、天机、天命,济世、匡世、运筹只为注苍生。”三十四言联。
公元2011年,值刘公诞辰700周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发《文成太公祭》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成县人民政府笫4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項目太公祭保护方案》(文政办[2011]276号),对太公祭的中.长期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划。
是年6月17日,陈守文、何向荣、俞美玉撰著《“刘基”诠释及“刘基文化”内涵初探》在中国刘基文化网刊出。
同年,7月11日,青田县人民政府在青田刘府祠,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即在当地先后分别隆重举行《纪念文成公700周年》的各种形式纪念祭祀活动。盛况空前。
同年7月13日,刘基系列丛书首发暨刘基网、广播剧、电视文献记录片首发仪式,由中国明史学会、温州市委、市政府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浙江工贸学院、文成县委承办隆重举行。
7月14日上午,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召开刘基诞辰70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温州)刘基文化高峰讲坛。
2011年7月15(农历六月十五)日,由中国明史学会、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文成县人民政府、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刘基诞辰700周年大会》暨中国(温州)·刘基文化高峰讲坛)在刘基故里隆重召开。同时,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刘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共文成县委、县人民政府全额资助下在温州召开。
同时,周文锋先生编著《刘伯温民间传说集成》,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诚意伯刘先生文集》由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周文锋先生主持,陈胜华先生、邢松祺先生、雷克丑先生等整理点校出版。
同年,(《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典藏版《刘基评传》)由周群教授撰著,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宏敏先生稽古钩今,独具创意,自成一说撰著《刘基思想研究》,由浙讧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纪念刘公七百周年诞辰闪亮登场。
为纪念文成公诞辰七百周年相继出版有关研究刘基文化的书籍还有:
徐世槐先生汇纂《刘基故里楹联评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胜华先生编撰出版《刘伯温传说新探》
管宝超先生编著《帷幄奇谋刘基》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吴高宏先生编《刘基文化旅游大观》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小平先生注译《刘基哲理散文注译》,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刘定卿先生(刘基后裔宗亲联谊会会长)编著《话说刘伯温》,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何向荣先生著《〈郁离子〉寓言新说》
俞美玉副教授编篡《刘基研究资料汇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基文化现代研究价值》
陈守文先生撰《刘基评传》
陈小平先生著《刘基哲理散文译注》
陈关福,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副局长、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撰《景宁“中国香菇之乡”的来由》,源于刘公1368年间为旱情祭天祈雨敬献的供品景宁香菇,朱元璋啖之味美,遂令年贡。刘公即为菇民奏请皇封景宁香菇为“景宁香菇生产专利”。该文刊于〖景宁文史第十四辑〗《畲乡景宁实录》,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纪念刘基诞辰七百周年《祭先贤励后人》纪念册,由刘基后裔宗亲联谊会策划编辑,温州市北大方印务有限公司于翌年六月印制出版。
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文成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笫五届中国(文成)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d光盘,于是年录制发行。
是年,〈诚恴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南田镇九都村刘际欣与子刘富斌祭祀。
该年《辞岭亭》重修。由:南田村委会、九都村委会、与楊宏斌、金元振、钟金星、刘启树、周学礼等个人及两村集体捐资重修。
同年7月,温州市刘基文化学会经温州市民政局核准登记成立,业务主管是温州社科联,挂靠在浙江工贸学院非盈利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邀请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南京大学周群教授、丽水大学吕立汉教授等为顾问,现有研究会员93人,理事31人。
为弘扬刘基廉政文化,政府部门在《诚意伯庙》刘基广场右首创设《铭廉壁》。该行书辛卯年夏初,由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张海先生书。铬廉壁上篆刻刘基廉政思想的选章:洪铁军先生楷书《官箴上、中、下》。/陈忠康先生行书《卖柑者言》。/陈掁濂先生行书《郁离子》第十五章神仙之二,“贪与廉”选段。/王厚祥先生草书《饮泉亭记》选句一。/旭宇先生行楷《饮泉亭记》选句二。/吴东民先生行书《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宗公政绩记》选句。/李刚田先生隶书《郁离子》第十章虞孚之五“诟食”中选句。/高庆春老师篆书《易斋稿》选句。/朱关田先生行草《御史中丞诰》选句。/聂成文先生行草《官箴》选句一。/王家新老师行书《官箴》选句二。/崔学路先生隶书《官箴》选句三。/赵雁君老师行书《尊闻堂铭》。/何昌贵先生隶书《拟连珠》选段。/及鲍贤伦先生隶书《谒刘诚意伯墓》等。
由于篇幅与水平有限,恕未能将《铭廉壁》上篆刻的刘基廉政思想诗词及《诚意伯庙》建庙560多年来,从明、清民国至今,历朝上至皇上、领袖、下至大臣、官员、文人墨客,为颂扬刘公高贵品德的诗词、楹联、匾额等不朽文化遗产;尤其是“文革”被毁现尚未重复的,一一照录诠注,确很遗憾!
公元2012年6月9日,《刘基祭典委员会暨〈刘基文化中心〉》成立,第一届理事会:主任:刘东儿、副主任:刘一侠、刘万侯、刘志斌,秘书长:刘日泽,常务理事:刘守群、刘少敏、刘一鸣、刘森淼、刘化宽,理事:南田村,刘小海、刘发发、刘永淡、刘建民、刘介勤、刘满清、刘海平、邱志聪、刘日政,九都村:刘仙良、刘日利、刘悦左、刘聪健、刘小烱、刘国怀、刘 华、刘日伟、刘悦弟、刘德铭、魏左谦、刘化标、刘海荣,武阳村:刘广民、刘爱忠,新南村(三滩、张抝):刘宗华、刘广田,岳垟村(岳岭后、垟下):刘务超、刘仙弟,梅树村:刘旭东,高村村:刘日忠,言山村:刘小平,叶山头(西湖):刘宽明、刘金海。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由祭典委员会祭祀。
同年12月,刘基后裔宗亲联谊会正式挂靠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
公元2013年10月18日,周文锋先生主编的《千古人豪刘基之道》,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语部前主任高发明先生译著成法文,《千古人豪刘基之道》法文版,中文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与法国东方书局出版。此书被列入2013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蒙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对外文化交流忇会会长葛慧君女士支持,省府新闻办公室、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美丽浙江》展览会上举行首发式。出席开幕式的有,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葛慧君、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邓励、大使倌文化处公参吕军、巴黎中国文化中主任殷福、中国驻法使馆新闻参赞吴小俊、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吕建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童健、法国欧洲时报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浙江出版集团对外合作部主任孔则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石英飞等。同时,向时任欧洲刘基文化学会第二届学会主席刘哲罡赠送首版图书。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石英飞为中、法文版《千古人豪刘基之道》作序:“《刘基之道》旨在阐述刘基先生各种思想。主要由论修养、处事、用贤、兵法、清廉、治国六个部分组成,向读者传递刘基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操守,从中既可深悟刘基的道德观等,也可咀嚼其文化的厚重底蕴。更希望通过本书的发行,鼓励更多的人像刘基那样勤奋苦读,学以致用。并在报国有门的基础上,以民为本,致力于谋求百姓福祉,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是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文成刘春籌子刘日德祭祀。
同年,二十二世孙刘日泽编著《散写刘伯温》,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孙红华先生撰《刘基与张良》、《谈刘基的帝师之道》,在刘基文化论丛、刘伯温研究刊出。
公元2014年,留葆祺先生撰著《解密千古人豪刘基》,由耄耋之年的刘爱媛、金仁庆捐资,在法国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出版。作者研究历史本着:“比较、交换、反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观察、分析问题,揭穿了方国珍“是里通外国的汉奸,引狼入室、引发倭患、给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罪魁祸首。”的历史真面目。从而以史实彻底推翻了给刘公冠以“镇压方国珍,是镇圧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的罪名真相。并撰著《刘基散论》。
是年,〈诚恴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南田邱茂宽、金碎茶夫妇祭祀。
同年6月,二十二世孙刘 华,评定为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成公太公祭》代表性传承人。
该年7月7日,欧洲刘基文化学会换届,时任法国92省(上塞纳省)库尔布瓦市议员、副市长的杨熙伟先生当选为学会第三届主席团主席。
7—10月份,由温州市委宣传部、纪委、温州市社科联主办,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承办“刘基廉政文化建设征文评比活动”。
“问道刘基学术研讨会”由文成县委、县政府主办,文成县宣传部、旅游功能区等承办举行。
青田县刘基研究会与青田文联相继编撰出版《刘伯温传说》、《刘基散论》、《刘基文化论丛1—3》、《刘基连环画故事(系例)》等书籍。
公元2015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祭典,由南田镇岗背村朱藴高、刘秋籣祭祀。
同年,姜正成圥生主编《帷幄奇谋刘基》,由北京海潮出版社出版。
该年,刘公《郁离子》名著,由雷克钮先注释,在三河市宏顺印刷有限公司出版。
二零一五年八月,文成公二十一世孙刘守群与儿女刘秋芬、刘少芬、刘瑞荣、刘荣标捐资10万元定制东阳当代著名雕刻家李强先生的红木迎客松落地屏风。屏风通长3·6米,通高2·2米,通厚0·48米;外框以非洲花梨为材,深红色上漆;正背面为阳刻回纹、宝相花图案装饰,两侧素面;正面为米黄色红木迎客松高浮雕,以木本色上漆;背面以深红色为底色,隶书阴刻《朱元璋赠刘伯温诗》:“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雲山炼玉炉。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下托座用非洲花梨为材,以深红色上漆,长3·6米,高0·76米,厚0·48米;正背面阳刻多格大团花卉图案装饰,两侧阳刻单格大团花卉图案装饰。屏风造形大方,工艺精湛,恢复了《诚意伯庙》的尊严肃穆。
是年11月,由蒋海波老师主编、林亦修、林小雯老师编著(浙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文成公太公祭》,经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春秋明经〉注析》2014年省规划课题全额资助,2015年,在中囯社科院出版社出版。
“2015·刘基文化与温州历史文化发展研讨会暨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笫二届换届大会召开。出版俞美玉、何伟著《刘伯温家族史研究》。
青田县文化局、县刘基研究会等单位,2014年与2015年连续联合举办两届“讲刘基故事·承国遗经典”讲故事大赛。
公元2016年,〈诚意伯庙〉《文成公太公祭》主祭,刘宪村,南田镇高村人。
是年,刘公名著《郁离子》,在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刘公后裔尽量以原汁原味恢复原著195篇,并附析寓意的译本,由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出版,刘公二十三世孙刘宏作序曰:“这部为后代“立言”且为文成公付诸实用的经世名作,充分反应和引证了先贤文成公治国安民的主张和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
同年,《浅议刘基廉政反腐思想的內涵特征及其现实意义》由文成公二十一世孙、前温州市农经委副主任、经济师、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化标撰。
该年《刘伯温治家之道》俞美玉在光明日报发表。//青田叶燕钧撰《远见有多远—刘基如是说》。
公元2017年,《文成公太公祭》,大年三十日祭祀《追远祠》永嘉郡上七祖。祭典巡游活动。春祭巡游队伍纯由参加春祭盛典的祭主的亲朋好友200多人组成,但巡游仪仗暨仪式照例如常。是年破例稍作修正,原巡游祭主祖孙三代须悉数坐桥跟在太公容亭挢后,显得裔孙对先祖不夠严肃、不但敬重、不甚孝顺,并有妄自尊大之嫌;故改由祭主一家祖孙步行捧着圣旨、金印、上方宝剑、和锦囊步行伴随太公挢后奉祀,更正名份。祭祖巡游保境平安,馂礼惠泽百姓富贵。春祭巡游实况可参阅“南田光华照相馆”孔斌摄制的《文成公太公祭》录制片。
正月初一,春祭盛典:祭祀的亲朋好友、宗亲二百多人参与早晨的祭祀大典。祭典仪节如昔年春祭,虽祭台供奉海外味,祭酒敬献法国酒,但古香古色,仪式规范,体制隆重。
紧接着各地相继赶扺《诚意伯庙》捐献陪祭《太公祭》的南田镇南田村、九都、武阳、梅树、垟下、叶山头、橫山、三滩、百丈漈镇镇头、西段、篁庄等村委及宗亲代表二百七十六人,及前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同事挚友等参祭共计九百二十八人。馂礼宴开八十多席。继而各地自备香烛前来《诚意伯庙》烧香敬拜的人们陆读不断,虔诚的男女顶礼膜拜,香烟缭绕,信群游客,川流不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六月十五日(7月8日),纪念文成公诞辰七百零六周年秋祭大典。参与祭祀团队有:温州穗丰、梧田、滕桥、龙湾、乐清县、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丽水市、靑田县、林坑、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台州市玉环、温岭、福建省福鼎县、湖北省世刘宗亲会、安徽省世刘宗亲会、浙江省刘金氏宗亲总会、江西赣州刘氏宗亲会、欧洲刘基文化学会等23个祭祀团队和管委会、南田村、九都村、梅树村、垟下村、叶山头村、横山村、三滩村、西段村、镇头村、篁庄村等村委会暨宗亲代表与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浙江古籍出版社、刘基后裔宗亲联谊会、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地亲友、江西共大校友群校友等计壹仟玖佰多人参与丁酉《文成公太公祭》。馂礼宴开一百八十六席。秋祭大典祭祀仪式规范,祭祀肃穆敬谨,祭典庄严隆重。
接着举行巡游。参与《太公祭》巡游的亲朋、宗亲全部明服整装护送文成公圣像巡游从《诚意伯庙》出发,俩千多人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一路龙灯彩舞、鼓舞翩翩,鞭炮连天按逆时针方向绕南田一周回庙,南田沿街店铺均设香案、点香灯、鸣放鞭炮迎接。太公祭巡境保平安,佑国强民富,世界和谐。盛况空前。
同时,文成公二十一世孙刘育诚退休后独资在刘公三世孙刘廌故里南田盘谷底创办《刘基文化资料馆》,在文成公诞辰七百零六周年纪念日举行开馆仪式。
是年7月27日,文成公二十一世孙刘旭海,当选为欧洲刘基文化学会第四届学会主席团主席。国务院侨办国外司欧非处刘敬师处长致电祝贺。由杨步庆先生主编的《学习研究刘基文化文集㈠》,在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出版。同时,文成公二十三世孙女刘晓晔捐资9万元,委托北京妙思达翻泽社将文成公巨著《郁离子》翻译成法文本付梓,由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在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出版。
同年,刘公名著《郁离子》由刘基文化研究专家陈胜华老师注释《聆听刘基:陈胜华转述〈郁离子〉》一书付梓。陈胜华老师花了十多年的心血,揣摩刘公当下心理,模拟刘公的叙述口吻,依据现代人的实际情况,将原文言文,用大白话将《郁离子》的各篇一一转述出来,打通了古今文化之“隔”,让《郁离子》从“古典”转換成“今典”,面向大众。特别是,陈老师以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敏锐的洞察力,识别杨纳别具匠心使尽颠倒事实、混淆黑白之能,汚蔑、贬低刘公经典作《刘基事迹考述》中的失实处打了四五十个问号,并拟《刘基事迹考述考问纲目,期一部驳杨考述的经典之作即将面世。
诚如民主革命先行者章太炎先生说的刘公是:“环地球之师”。朝鲜王室图书馆奎章阁收藏有《刘基文集》,并岀版韩文《刘忠烈传》等小说。日本,奥野纯·天保壬寅嘉平月《刘诚意文粹》序中均高度评价:“岂不旷世之豪杰乎哉!”而“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盛名,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改革开放后,刘基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2007年“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在法国注册诞生,接着,香港成立“世界刘基文化研究总会”。欧洲刘基文化学会先后翻译付梓《千古人豪刘基之道》中、法、英、西班牙文版,和刘公名著《郁离子》中、法文版。
改革开放以来,刘基文化遗产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刘公故里县、市、全国的、国际的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一波接一波,潮涌涛兴。
是年12月8日,《第三届刘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成县人民政府、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工贸技术学院等单位主办,中共文成县委宣传部、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温州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诸部门承办,在刘基故里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文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文东主持,县委副书记、县长章寿禹致欢迎辞,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总会长陶立璠致辞并赠书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邹明华致辞、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潘忠强讲述温州人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俊平在会上表示:推动刘基文化的发展,把多年的刘基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实体,从学生出发,对刘基文化的传承;中国军科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少将从哲学、马克思主义、兵学文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刘基文化;美国崴涞大学张举文教授作:《从“刘基文化”的“非遗”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发言,认为:“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其內在精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通过“非遗”而体现出的“遗产化”行为说明了“民俗认同”在国家层面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和“中国文化认同”。从“刘基文化”形成初期的官方与民间,以及文本与口头互动而形成的“民俗认同”实践,再到当前的“非遗”化,其进程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愈机制。”;美国哈佛大学燕学社黄万盛研究员作:“刘基文化是人类宝库中的地方文化资源,不主张简单将刘基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希望有更多的文化融入到文化宝库中。”的发言;马来西亚南方大学詹杭伦教授作:“刘基诗在日本的选刻及其影响——日本垣内保定纂《诚意伯诗钞》叙录”发言;日本国立爱媛大学邢东风教授发表《刘伯温与佛教》;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夏咸淳研究员作:“黑暗泥淖中的文明之光——重读《郁离子》。《郁离子》是刘基重要的学术和文学著作,以其对元代末世社会各种腐败现象批判的真切性、深刻性、尖锐性,所阐扬的社会思想、民本思想、生态思想的深邃性,所创作的寓言文学的独创性,而卓立于元代子学之林,成为不世出之子学奇书。该书将批判的利刃直接指向腐朽、贪婪、昏聩、颟顸的统治集团,并力图从历史纵深探究元代统治衰微的根源以为后来殷鉴,是留给后世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是民本思想和生态智慧。”的评述;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南开大学资深教授南炳文作《浅论洪武三年刘基关于丞相候选人之评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佘同元教授作《刘伯温生态养生思想研究》;中国軍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王珏大校作《刘基军事思想探本》发言;刘基二十二世孙,南田镇退休干部刘日泽作《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发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方副会长郑土有对研讨会进行评议:“此次研讨会选题广泛,资料丰富、考证丰富。……。”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夏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人民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欧洲刘基文化学会等世界各地专家、教授、学者聚首文成,帶着国际眼光从不同角度开拓了刘基文化新的研究领域,让刘基文化从基础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综观刘公生平史迹“以天下为己忧,而卒遂其志。”的爱国主义、“国以为民本,而民以食为本。”的以德养民的民本思想、“推余补不足,兹实王政始。”的均富政治理念、“内修文德,外严武备。”的军事理论、“尚贤重德,惟才是用。”的人才观、“教民以天地之盗其力为吾用,逐其时而利其生。”的经济发展观、“天地善生,知盗,曲取之无遗。”的计划开发和环保观、“以德经商,以义取利。”的经商观、“重德致用,教为政本。”的教育观、“整肃纲纪,宽猛循环。”的法制观、“君不忌言,则上下之情无蔽。”的民主政治观、“无谓富、贫,以理为平。”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念、“惩戒贪恶,清正廉明。”的廉政思想、“守令谓之民牧;思天下有一夫之不获,则心愧。”的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品,和“天下贵大同。”的和谐社会观等等均能与当今中西方现实沟通与接轨,可资世人研究、借鉴、学习。历史事实证明“三不朽伟人”刘基不愧为“道通天地、德贯古今”的“环地球之师”千古人豪。
千秋功过后人于评述,由于在法资料有限未及详尽,暨二零一八年后之未竟者承侯于后人。